傳染病,季節性很強,隨著氣溫大幅回升,病毒大量繁殖,進入高發期。發病初期出現類似感冒的癥狀,如發熱、咳嗽、流鼻涕、噁心、嘔吐等癥狀。

高發人群:最愛挑6月齡-5歲的小寶寶下手,1-2歲兒童發病風險最高。

危害:每年春末夏初的5至7月是其高發時期,相比其他病,少數病情較重,可並發腦炎、腦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時治療可危及生命。手足口低齡兒童發病後得重症、死亡的風險更高。

如何判斷孩子得了手口足

發熱1-2天後,在舌頭、牙齦和/或兩頰內側等口腔部位出現水皰,痛感明顯,這些水皰初期為細小紅點,後形成潰瘍。

多數患兒手掌、腳底會出現皮疹,皮疹通常不癢,有些皮疹帶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蓋、肘部、軀幹等也可能出現皮疹。

手口足並後果是否嚴重

一般情況下,手足口病會7天左右自愈,但出現如下這些情況請注意:

.持續不退的高熱

.精神萎靡或者煩躁

.易驚

.無力

.嘔吐

.呼吸增快等

除此之外,如果寶寶發熱超過3天,精神狀態和進食情況都不太好,或出現其他讓我們感到不安的情況,也應該儘快就診。因為手足口病很小比例發展成重症,比如腦膜炎、心肌炎等。

手口足的傳染源

通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皰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傳染。

遠離手足口,這些「遛娃地」請警惕:海洋球池、搖搖車等等:孩子聚集地,更容易傳染。請一定要做好洗手的措施。


說說我家寶寶的癥狀吧。

一開始表現為不吃東西,口水嘩嘩地流,然後突然高燒39度以上,上醫院查口腔內4處有皰,查血病毒性感染。一開始手腳等地方無痘,被診斷為皰疹性咽峽炎,後高燒不退,手腳出小紅點,再次上醫院,診斷為手足口病,住院,出院,全程歷時8天。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起皮疹、口腔潰瘍,小朋友還可能流口水、食欲不振,更嚴重的會影響中樞神經系統,持續高燒、抽搐。


出現不同的癥狀是因為感染的病毒不同,現在都變異出 20 多種了,還不快了解一下!?


預防重點


1. 有事沒事多洗手,特別在飯前和便後。


2. 小朋友要養成好習慣,不要亂吐口水,也不要把臟手放到嘴裡。


3. 多人共用的毛巾、衣物要消毒。


4. 如果生病了,要暫時隔離。


每年 5 月到 10 月之間,是手足口病的高發期。



不過先別慌!因為手足口病的主要受害者是那些 5 歲以下的,尤其是還穿著尿布的——


小朋友



說起手足口病,它是一種傳染病,由腸道病毒引起,主要癥狀包括皮疹和潰瘍。




因為癥狀主要出現在手、腳以及口腔內,所以稱為手足口病。

Part 1 手足口病是啥


手足口病的「罪魁禍首」也是病毒,它和其他病毒一樣,非常小。



手足口病是由一類叫作腸道病毒的傢伙引起的。


其實腸道病毒不是一種單一的病毒,它像一個大班級,裡面有許多同學,其中會引發手足口病的,主要是下面這兩位:


柯薩奇病毒 A16 型


腸道病毒 71 型



哥兒倆這輩子唯一的作業就是:大量複製自己。



怎麼複製呢?



第一步:進入細胞


經過多年的刻苦鑽研,它們已經成功掌握了進入人體細胞的終極奧義:


第二步:複製自己


它們入侵細胞後,馬上掏出一張 RNA 圖紙。



啥叫 RNA 圖紙?其實就是一份病毒複製指南,照著這個,就能造出一堆一模一樣的病毒。



於是在細胞內,很快就出現了無數個一模一樣的病毒。


最後,再把 RNA 圖紙抄寫無數份,發到它們每個人手中。



第三步:破門而出


新的病毒在細胞里胡吃海喝,禍害完一個之後,就揣著圖紙破門而出,繼續欺負其他細胞。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類型一開始沒幾種,但後來慢慢變多,現在已經多達 20 多種,這是為啥呢?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電子書查看完整內容

電子書

半小時漫畫預防常見病

陳磊 等

讀客文化出版社

¥45.00 會員免費


謝邀~手足口病的癥狀有發燒,手足口臀可見紅色皰疹。皰疹呈圓形或橢圓形,扁平凸起內有渾濁液體,一般無痛感和癢感,愈後不留痕迹。


嘴巴里有潰瘍,手上有水泡,最好去驗血檢查。


寶寶手心,腳心,口中,屁股上有紅色皰疹,伴有發燒的跡象,一般都是口中先有皰疹,並且發燒。


發燒、手上有小紅點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