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看了些許日本文學的翻譯本,受了一點影響,導致自己一提筆寫作也會有些日式翻譯腔,求教怎麼改過來?


有日式翻譯腔,去寫宅文是優勢啊,為什麼不揚長避短呢?


嗨!大佬,又是小妹我啦!

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我認為你可以去學習一遍中文的主謂賓定狀補。先試試隨手寫出一句話(別太長,人會暈),然後再按照主謂賓定狀補來重寫剛才那句話。再對比一下兩者之間的區別,次數多了應該就可以自由地脫離日式翻譯腔的問題。不過也不要勉強自己必須拋棄日式翻譯腔的風格,說不定它本來就很適合你呢!


我覺得,這不是問題……

特別在意的話,你也看出來了,那就寫完草稿改一下唄。

順便,你說的翻譯腔,該不會是動漫輕小說系角色口癖和二次元用語吧……


看中國古典文學。

近現代的作者同樣受到翻譯體影響很重,

新文化運動那羣作家的文本還不成熟,包括魯迅、胡適這些人的作品。

之後,老舍、朱自清、汪曾祺、沈從文這些人的文本比較好點。

再之後的,鄉土作家,現代作家在文本方面基本沒啥值得推薦,幾乎處於停步不前的狀態。

現在的年輕作家,似乎也不是太關心文本。

整個近當代文學家,被稱作語言大師的作家,大約就老舍一位吧。

我也不知道現在作家為什麼會如此忽視文本,大家都只重視故事,只要故事講的好,似乎一切就好了。哪怕是官方層面,也只是說講好中國故事,沒見有人提出弄好中國語言文本的。

文本的問題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閱讀古典名著,多思考白話文的運用。

總體而言,白話文的運用雖然早已有之的,但是當代白話文作為主體語言運用的歷史,還是極短的,需要我們跟在前人的道路,繼續走下去。


在異國看到異國

多有特點阿


日式翻譯腔可以去SF試試,如果題材合適的話,這種行文在那個網站比較契合。

如果想改的話,建議對著喜歡的網文仿寫。


題主的問題邀過我兩次了,今天答。

其實我沒搞懂題主的問題在哪裡?

什麼叫翻譯腔?

真正好的翻譯難道不是在完全傳達原文的意思的基礎上,做到閱讀者的舒適體驗嗎?老話一直在說:信,達,雅。

所謂的翻譯腔我個人是有點不喜歡。

也不知道題主看了多少日語翻譯作品,受了如此大的影響?導致寫作都有翻譯腔?

再說日系書籍,你可以去看看老一輩的翻譯,將日本作品最早帶入中國的都是文學大家,比如魯迅!他弟弟周作人,李大釗,翟秋白等等,題主可以去找找,中國二三十年代文學大家有一大部分都是留日學生,大量的日語作品的中文翻譯都是由他們完成的。

包括,我黨的《共產黨宣言》都是由日語版來的 ,陳望道當初的翻譯原本主體就是參考的日語版。

圖片來源於維基

翻譯腔?這種嚴肅著作,你覺得有翻譯腔合適嗎?我能在這裡笑一下嗎?

我舉自己的例子吧!

我從小看了很多翻譯作品,不是日系的,全歐美系,我父母那個時代不追日本作品哈!

很多英文著作在八十年代出版時都是大家翻譯的,比如傅雷,比如傅東華的《飄》,比如蔣學模的《基督山伯爵》等等,我父母買書喜歡走譯林出版社之類的。

後來進日語專業,我依然不太看日語翻譯作品,因為我是一個閱讀速度非常快的人,日語作品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節奏非常慢,所以我不愛看。

等我自己到能看懂日語原著,才明白由於日語的語法特點,造成了日語的文學作品就是表達節奏慢。當然這點在論文中會有所好轉,但是節奏依然慢。

所謂的日語翻譯腔,我推測很多是由於日語的語言特質,比如說謂語在後呀!各種副詞的疊加而造成的。這個多多少少會在原文的翻譯中帶出來。但是,為什麼會影響中文表達嗎?我有點不理解。

如果題主是那種大量接觸日語原文,語言習慣有點摻雜日語語法結構的話,我還可以理解。

比如我兒子,中文說的就很翻譯腔,因為他中文接觸的少,只能腦子裡自己翻譯。常常出那種動詞在後,或者接續詞在後的錯誤。

比如:媽媽一起去喫飯和。

我們一起公園去玩。

之類的。

但這也是他四歲以前,現在完全不會。

如果一直都是中文表達,那你這裡所說的翻譯腔我真的不懂。

我自己就完全沒有 ,照道理我是24小時都泡在日語裏的人。

我寫中文還是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嘛!

至於題主所說的那種文學作品,我只能說,嗯!我也不看,因為國內現在有關日語文學作品的翻譯其實水分非常大,很多翻譯我只能說一個字「爛」!當然這個問題不是翻譯造成的,而是很多問題的疊加!反正水平真的不好就是了!

我幫一些機構校譯過一些學術著作的翻譯,吐血!

因為我們做日語原文翻譯還是以直譯為主,實在直譯不了,再意譯,那種似是而非的翻譯腔真的是看不下去。所以我本人基本是不看翻譯作品的。

看多了牙疼!

建議題主多看看中文作品,看多了不太會受影響的。


你以為學習日本語法容易?我都不知道啥是日式翻譯腔。日本的語法,和英美,和中文,都有顯著不同,主謂賓是一種影響思維的搞怪的倒置模式,還有一堆難記的奇妙詞尾,和英語不同,這些詞尾和主詞是分開的,僅起語法作用,但形式也太特碼多。最顯得外國人沒見識的,還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什麼敬語最敬語,每換一個人說話,得徹底搞清楚對話人的身份地位,像胡屠戶教訓範進的,千萬別對種田的扒糞的打躬作揖,當然輕慢了貴人也了不得。而這些敬語最敬語的那麼多起語法作用的詞形,記起來也神煩。

這樣的日語,翻譯過來像個中文有多難,而你,還想它既帶著翻譯腔,也能讓你看著象句人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