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財政赤字1萬億,發行特殊國債1萬億,總共2萬億轉交給地方,用於抗擊疫情對經濟體的衝擊,重點突出在保就業、保消費上面,除了特別國債以外,還有另一個用錢救市的方法,那就是央行的放水政策,對比你就會發現兩者的不同。

央行承諾的維穩手段是什麼呢?由於疫情衝擊下市場收益率下降,企業到期債務和利息無法償還,為了保證不出現大規模違約和金融體系的崩潰,就有了一種創造更多的貨幣來償還此前最終貸款人的債務和利息的辦法,企業借100萬,到期應償還本息105萬,但疫情下企業並不掙錢,這是允許企業借200萬,償還了本息以外還有95萬可以用於維持基本的企業開銷,風險體現在明年企業要償還210萬,或許明年可以借的更多,問題是怎麼保證本就高負債的企業在明年能夠償還更多的債務和利息呢?但至少現在不會出問題,以後企業的負債會和M2一樣,形成了利滾利的形式,你會發現,貨幣供應量增速迅速的從持續了三年多的8%~9%直接跳到10%、11%,今年增加2%的貨幣供應量增速就會增加一個4萬億的救市資金,但也應該注意到貨幣供應不創造財富,正常貨幣供應依賴最終貸款人盈利,但這時企業也不能創造多餘利息的財富,那麼企業的貨幣購買力從哪裡來?當然是所有有儲蓄的人,這就是將有儲蓄人的貨幣購買力轉移到預防企業債務違約上面,這種情況可以歸入到放水救市。

不同於央行維穩的方式,國債發行的過程並不涉及到貨幣的創造,當然也就不屬於大放水,而是政府部門通過提高自身的赤字率從市場獲得融資,用於補貼地方企業和個人,減輕企業負擔以保就業,減輕個人負擔以保消費能力,凱恩斯主義刺激經濟,必然有人要為此借更多的錢,企業和居民部門負債率此前分析過,基本沒有上漲空間,現階段只有提高政府負債率救市是安全的,通過提高政府負債率而置換企業和居民負債率。另外一種國債需要警惕,最近放風的財政赤字貨幣化,即央行直接印鈔來購買國債,這個過程涉及到貨幣的創造,是對所有儲蓄購買力的稀釋,並且財政赤字貨幣化往往是惡性通脹的前身。

本次救市就是貨幣政策和國債相結合,前者是借,後者是補,前者的成本是預期通脹和未來更高的債務違約風險,後者的成本是財政赤字的增加。


發債是財政政策,用於各級政府擴大財政開支的,只要不被央行印鈔持有,而是被市場持有了,就和「放水」無關。

當前經濟形勢下,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都不太堅挺,需求萎縮,產出必然萎縮。此時適當擴大財政支出,有利於保持社會總產出穩定。錢從哪裡來?靠擴大財政赤字,靠發債。

何況目前保就業、保市場主體、脫貧攻堅的目標下,政府本身都需要花大錢,負責任的政府不能亂印鈔票,發債是最正常的操作。

這是最基本的宏觀經濟學常識,高中思政第一冊《經濟生活》都有教的,1933年羅斯福就用這招了,常規操作,沒必要過度解讀。

至於哪裡「特別」,在於明確規定了發債的用途,防止錢用到不該用的地方,體現了政府謹慎小心的態度,防止再出一次「四萬億」後遺症。


寫這類答案容易404警告 之前看到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時口徑比較一致 都是正向的評論 論證了這一次發債的背景 發債的必要性

總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全球範圍來看 美國人擴表嚴重 我國赤字水平中規中菊 算不得什麼 只是洒洒水 近期沒有降息降准

2.藉機繼續搞債務結構調整 高息債務只換為低息債務

3.這個錢用來保就業保民生 精準滴灌不會流入那個臭名昭著的池子

4.解決錢從哪裡出的問題 最簡便廉價的方式就是利用國家信譽發國債

5.中央已經帶頭削減非必要開支 過緊日子的準備

6.央行今年以來一直在縮表 貨幣乘數也在下降

通縮風險大於通脹風險

7.市場反應悲觀 股市大跌 刺激力度並不夠

8.三大經營部門 只有zf名義上的負債率在國際上還處於相對低位 有加槓桿空間

9.緩解大規模債務危機的到來不得不用的手段

必須加大融資力度

你看智慧的網友們解讀出國債這麼多好處 那怎麼之前就沒這麼干呢

從老百姓的角度看 想要就業要工資 想要手中的錢保值 就想去買房保值 根據他們這些年經驗 看不懂的經濟數字文件全部理解為放水

Zf角度就是保就業保穩定 可得花錢 就得想辦法搞錢 現有的搞錢途徑還會落腳到土地拍賣上 因為現有的法律框架下 除土地出讓金外 沒有其他源可開啊

殊途同歸 兩個重要的經濟部門一拍即合 深圳的社會主義先行區這幾個月給我們示範了什麼 大家有目共睹 自查自糾沒有問題 那就是老百姓眼睛瞎

甚至說這些政策是不是放水已經不重要了 因為關鍵性問題不在這了 我們現在的很多措施甚至談不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了 房產稅從穩步又退回穩妥了 遺產稅什麼的稅種更沒邊沒際了 靠自己剜去爛肉毒瘤 有這種想法感覺還是太年輕了


不要問,問就是先買房,然後在房裡屯滿茅台。


我也不知道怎麼看,就知道杭州fang價又漲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