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請自來。

啊呀,做了十幾年婚嫁行業,不管是婚禮策劃,婚紗攝影,鑽石珠寶……

一說的意義,這個真的是太主觀的一個題目啊。

單說婚禮,從幾千到幾十萬上百萬婚禮,我都經歷過。真的是每個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樓上幾位的意見,不管說,炫富,顯擺,還是走形式,還是滿足父母要求……本人真的都不反對,也確實是現狀的一部分。

但真的不是常態。所以大概說下,有什麼心態,然後有例子的 我適當舉例。

1,走形式。我到感覺這個是比較常態的,尤其在預算較低的情況下。無非就是滿足自己心理,人家辦婚禮了,咱不辦不行啊,咱不辦婚禮沒有意識算怎麼回事?算結婚了嗎?

於是就湊合湊合辦個儀式,走走過程,又不想花太多錢,就簡單安排下,告訴親朋,我們結婚了,就夠了。

2,炫富/攀比。 或者說要面子。其實第一條也是面子的表現一種。這種心裡的你覺得花費很多吧?

並不是,這類人 真的,未必都是有錢人。其實這部分人好多都是頂多中端婚禮而已,相比自己身邊誰誰誰的好。或者說,還有一種攀比是這樣。 花較少的錢,要達到自己想要的排面,比如,桌數更多,現場不看效果,只看炸不炸。

3,追求儀式感。這可能更多的是收到國外文化薰陶的人,他們對於婚禮,可能不要求多大排場,不要求多高花費,但是必須要有儀式感。

儀式感的追求也好多,比如最簡單的,正兒八經的西式婚禮流程,配合高雅音樂和西式佈置。

穿著婚紗,挽著父親入場,新郎迎接,交接新郎,兩人步入婚姻殿堂,當~當~噹噹! 當~當~噹噹……

再嚴格一點,上午去教堂舉辦簡單佈置的教堂婚禮,在牧師主持,親朋見證下,完成儀式,然後大家回婚宴酒店,序廳酒會放鬆一下,然後進入afterparty,甚至還有一隻First dance,甚至教堂前還有一個First look。多完成而浪漫,充實有美滿的一天。

這是儀式感,花費一定多嗎?未必!但是對酒店場地要求就較高,而且對賓客整體質量要求也較高。

4,家宴婚禮。婚禮人數較少,通常就5-8桌,受邀參加的,就僅僅是雙方最親近的一些人而已。但整體的佈置上,更溫馨,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見證兩位愛情的結合。在婚禮流程上,就沒那麼複雜,甚至可以自由發揮。

這種對新人感覺呢,比較放鬆,畢竟真的是「沒外人」。我之前參加一場家宴式的婚禮,6桌。

一個小廳,6張桌擺成一個大圓,中間舞臺。簡單的兩位新人從中心圓舞臺兩邊分別入場,到達中間舞臺,然後跳了一支舞,就算開始了。而且在全程,主持人都是畫外音,沒有露面,製作語言上的流程疏導。就這麼簡單。

請問你覺得花費一定會少嗎?可能不是你想像,這場不包含酒宴,花費大約在100W左右。

5,對婚禮有想法的。直接距離,一對新人,超市相識,於是辦了一場超市主題的婚禮,全場沒有一隻鮮花,全部用蔬菜水果來做的佈置。婚禮迎賓區,展示區,全部定製/租賃的超市貨架,採購了一批零食,一批水果,一批蔬菜。完完全全就是一個小型超市。

結果就是,新人感覺,婚禮結束後,小孩去拿零食喫,朋友去拿水果喫,七大姑八大姨真的就跟到超市一樣,把蔬菜拿回家,兩人感覺很幸福。就是她們想要的感覺。

這樣的婚禮,花費一般,排場一般,不敷衍,不形式。你覺得怎麼樣?

……

先說這麼多,

總之婚禮的意義,你說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婚禮對於每一對新人的意義,真的都是不一樣的。

對於婚禮,沒有本質,本質都只是新人自己而已。

你想把它當成形式,那它就是形式;你要把它看成演戲給別人看,那它就是演戲……

但是我記得一位主持人綵排的時候說過:是我們都知道它是個形式,是個流程,但我們一輩子就這麼一次,希望兩位不要當成是形式是流程,也不要去對今天的綵排過程死記硬背下來,婚禮當天我的作用就是去提醒你們下一步做什麼,你們都不用去記,只要聽著我的指引,去享受這個過程,去享受這個萬人矚目的感覺就好。


最初的意義是

向父母宣告,向天地宣誓

(古代大部分是這個意義)

最後的意義是

「老子結婚啦,看看老子多有錢,幾十桌酒,喝死你們」

「老孃結婚啦,看看我老公多愛我,幾百桌酒,吊不弔」

(現代大部分是這個意義)


其本質意義,我覺得還是給自己一個交代。

圓一個浪漫的夢。


婚禮的本質是儀式感,

告訴自己,告訴你愛的人,你們結婚了

由單獨的兩個個體,真正的變成一個小家庭,

有婚禮和只有兩張結婚證,感覺也是完全不同,

給女方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

婚禮可以是非常簡單又精緻的,不需要太浮誇。

它的目的只是紀念雙方因愛而結合的這一刻,

可能是20人的小範圍在海島,也有可能是十人在城市的某一個咖啡館.

你們願意把他分享給彼此的朋友,親友.彼此互相信任.願意分享彼此,接收祝福.

但,婚姻不會因為沒有婚禮就不穩固了,

只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真愛值得紀念.

哪怕以後分開.


收份子。完成一個新的家庭的組合儀式。這個跟過生日請客喫飯,出遠門回來接風洗塵,畢業時候的聚餐,高考完畢後的謝師宴,搬新家的喬遷酒席。本質都是一樣的。簡單的就是一個儀式。但是三個家庭都希望身邊的有一個場特別的儀式感,以及得到親友的祝福。我覺得是這樣的。其他都可以常有,未獨婚禮不常有。


我認為婚禮的本質意義在於:

1.維護族羣穩定。當人口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原有的自然而然的羣婚制無法繼續維持族羣穩定,必須找到與當前人口規模相適應的交配製度,即一夫一妻制。

2.生育困境。隨著生存環境越來越艱難,人類突變出發達的大腦,腦容量的增加,加之此時人類已經直立行走,骨盆變窄使得分娩異常困難,胎兒必須提前產出,胎兒提前產出導致撫養難度增加,編不下去了。總之必須讓孩子的父親參與撫養。

3.確立新人在家族中的位置,主要是女方在男方家族中的位置。孔子的貢獻在於把自然而然的動物血緣家族文化理論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愛有差等,禮有尊卑。固化了族羣關係,從而進一步穩定了族羣。

4.找王東嶽的視頻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