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小時候在深圳住 之前一直用的馬桶 但是現在在內地讀書大多數都是蹲廁 上蹲廁就一直拉不出來 有時候起來腿都很麻 感覺還是像不習慣


到底是坐廁好還是蹲廁好?不習慣坐馬桶怎麼辦?怎麼樣改坐廁為蹲廁?下面從科學角度給予分析,並給出解決方案。

一、隨著家裝時尚化要求,現在家庭裝修中越來越多地選擇安裝馬桶。但是,有不少人不習慣與馬桶的使用。這很屬於正常現象,研究表明,蹲姿比坐姿更易於排便。

下面就來具體分析:

喜歡蹲的人認為的更放鬆,並不是說兩條腿省勁、舒適,而是特指人體內一塊叫「恥骨直腸肌」的肌肉。坐著拉粑粑,恥骨直腸肌只是部分放鬆;而蹲著拉,肌肉能完全放鬆,所以拉得更放鬆、更徹底。如果不方便蹲廁,可以腳踩個小板凳,以減少大腿和軀幹的夾角,達到模擬自然蹲姿的效果。

二、先來科普下恥骨直腸肌,這塊肌肉從一側恥骨出發,在直腸後面繞一圈,再回到另一側恥骨,形成一個環,正好把直腸鉤拉住,使直腸形成一個尖端向前的角度,俗稱「肛腸角」使用坐姿時,「恥骨直腸肌」不夠放鬆,所以肛腸角的角度小,排便就相對困難。

三、使用坐姿時,「恥骨直腸肌」不夠放鬆,所以肛腸角的角度小,排便就相對困難;而蹲姿時,恥骨直腸肌肉完全放鬆,肛腸角的角度大,像水管般更加通直,所以排便用的力氣較小。以色列科學家Dov Sikirov2003年的時候,在《消化道疾病與科學》雜誌上刊登過一篇《比較三個排便位置對人的影響》論文。他通過對不同姿勢的排糞造影發現,蹲著拉時,肛腸角的角度確實更大。

四、以色列科學家Dov Sikirov2003年的時候,在《消化道疾病與科學》雜誌上刊登過一篇《比較三個排便位置對人的影響》論文。他通過對不同姿勢的排糞造影發現,蹲著拉時,肛腸角的角度確實更大。驗證這個說法正確與否,常用的一個檢查方法是排糞造影。來看肝門直腸的個角度,蹲的時候肛門直腸這個角度比較大,粑粑應該比較容易下去;坐的時候這個角度比較小,直腸很彎,粑粑要克服轉彎的力量就比較不容易拉出來。只能說相對難一點。

五、從解剖上來講,蹲著拉是有它的道理。但是即便蹲著肛腸角大,費的力氣小,但不見得拉得就更輕鬆。排便時,更需要考慮的是排便力,也就是哪種姿勢更容易使得上力。打個比方,一根直的水管確實要比彎的水管阻力小,但水壓不夠,水還是上不去。便便是有意識參與的,所以努力便便的時候參與的肌肉是很多的,像隔肌要下移,腹壁的肌肉要自主收縮,盆腔底部的肌肉要鬆弛,這樣就有利於便便向下排出來咯。

總結,大便坐著還是蹲著,這要因人而異。體弱、膝蓋老化、老人、孕婦等,建議使用坐廁,但從健康、生理角度來說,建議體力正常的人,採用蹲姿排便,更加暢順、更健康。原因:

1)從身體結構來說,蹲姿時直腸更放鬆,更有利於排便。

2)從健康角度來說,排便更輕鬆意味著,能夠及時排泄廢物、沒有積便。

3)蹲姿排便可以縮短排便時間,減少痔瘡發生的可能性。


從小生活在城市裡,從出生都是用馬桶的,如何會習慣蹲坑?我去一次很遠的地方旅遊那邊只有蹲坑,每上一次廁所生不如死的感覺


40多塊錢上某寶買個簡易可摺疊蹲便椅,分分鐘解決了。


這個真是習慣問題,我聽說坐馬桶不習慣的,蹲蹲便不習慣的這還是難得遇到,習慣就好


沒有辦法 條件允許自己出去租房子 帶馬桶的


淘寶一個老年/孕婦用蹲便椅,做一個優雅的寶寶,讀書看報刷手機~


買個馬桶


用習慣了你就會想要不要家裡裝個蹲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