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是生存必須的嗎?

為什麼談到生存總會帶上快樂?


專業問題,專業解答。這是一個很明顯心理學問題。那就由我這民科來給個解答吧。

首先明確劃分——生存屬於本我範疇。快樂屬於自我範疇。這個問題極化一下等同於——本我的維持是為了催化自我,還是自我的存在是為了保護本我延續。

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巨大漏洞,與何不食肉糜一樣,犯了常識性錯誤。即人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組成的,而這個問題卻將最重要的超我忽視了。

除了存在代表的本我,快樂代表的自我,還有愛國主義,自由主義,社會主義等各種義代表的超我。人是可以為了這些義去自我犧牲,自甘痛苦的,就是因為有了這些革命先烈的犧牲纔有今天位列列強第二的中國。

百姓快餓死了,沒米飯喫,卻反問為什麼不喫肉糜,這個問題的提出者無視了喫飯這件事的基本科學規律——食物中蛋白質類總是比澱粉類更加稀缺。為了生存而快樂還是為了快樂而生存,背離了基本的心理學——最終決定人的理智選擇的是超我。

當人們回答何不食肉糜的時候,不會真想回答他的提問,只會充滿嘲諷,譏笑。所以,過度批評樓主無知可笑的話我就不多說了。

這裡給一個通用性回答。根據公理——未來會改變人對現在,過去的認知。有定理——人終究是為了未來的希望而活的。

補充說一下,心理學修養能力強大的人,不能違背客觀物理經濟規律決定自己是否生存,但是能定義什麼東西對自己來說是快樂。而這都需要一個強大的超我來推動。


本質上來說是為了生存而快樂,但是如果你把快樂當作維繫真正意義上生存的唯一方式,那麼很大程度上為了快樂而生存的本質也可以說是為了生存而快樂


都不是,生存與否,不是你能所決定的。


首先生物要進化到沒有快樂這個分水嶺,當有人進化出:做出有利於生存的行為是感到快樂。這個功能,那麼他將比同類更容易生存繁衍。久而久之後代將繼承他的基因,擁有快樂。

那麼可以說,生物本可以生存,只是因為快樂生存的更好。但當人人都擁有快樂時,這個優勢又不存在了。

快樂只是為生存服務,並不是單純的生存目的。


我只知道自由是要在規定範圍內的自由


這個二選其一的問題預設了一個條件:快樂和生存一者為另一者的手段;而另一者為一者的目的。

其實還有其他的可能,兩者都是某種目的或兩者都是為了某種相同或不同目的的手段。

快樂和生存的定義有值得推敲之處,避免篇幅過長,各位就暫且用常識解讀。

在某下情況下,這兩個說法是可以成立的。例如:在進化的角度上,快樂可以被解讀是手段,其作用是激勵有助生存的行為而達致生存之目的。但是快樂不是因為為了達到生存的目的而被採用的手段。因此快樂不是手段。現代語境下,實體X被稱作手段,或者按題目所說「為了目的Y」,有一必要條件是X的出現是因為某一主體追求目的Y而使其出現。而是正好事件A會讓主體B快樂,這個事實有助於主體B的生存。打個比方,我喜歡喫糖於是我變得很肥,但我喫糖不是為了肥胖。因此我喫糖不是變胖的手段,不是為了變胖,只是恰巧這件事會讓我變胖而已。你也可以解讀說我喫糖是為了肥胖,但我真沒這麼想,日常語境下這個陳述是錯誤的。進化和以上邏輯可以類比。只是恰巧基因突變使得我做很多有利生存繁衍的事會感到快樂,於是我的種族延續了。那我這種特徵的出現是為了什麼呢?或許什麼都不為,僅僅是現象而已。

但是按照亞裏士多德的四因說講法,快樂可以是為了生存。這裡面對因果關係有較為奇怪的認知,例如下雨的原因是土地需要滋潤。這裡不詳細展開。

至於生存為了快樂,我不知道具體語境。如果加上限定詞,「只」,生存只為了快樂,這樣其實換一句話就是如果不快樂那麼生存是無意義的,這件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就是說,這件事要看你的價值觀。伊比鳩魯學派應該會同意。

至於生存的某一目的是為了快樂(比如說我寫日記是為了記錄,同時也為了練字),這件事我比較認可。這也就是說,一旦生活喪失快樂,那麼對我來說生存的意義有所損失(有損失不代表完全消失)。這件事還是普遍正確的。

綜上,陳述1「快樂為了生存」以當代語境解讀,按照普遍的因果邏輯,在事實層面上非真;陳述2「生存為了快樂」可以為真。因此非要兩者取其一的話,我認為答案是後者。


生存就是生存,快樂是建立在生存上的東西,兩者沒有因果關係,但是可以這樣說,有了生存才能感到快樂。


反正我都不快樂呀!


個人認為這是有所矛盾的,可以這麼說生存和快樂是不沾邊的。你要明白,在這個社會上生存是最基本的。快樂是出自內心,比如說在某個音樂app聽到某首歌,一下子緩解的內心的疲憊,所以那個時候你感到快樂。如果你硬要把它們扯上關係的話,也許就是你找到了一份你喜愛的工作。


謝邀。首先快樂只是人類種種情緒之一,秉持著存在即合理的態度的,沒人喜歡苦澀的東西,但悲傷痛苦仍然存在,並且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你覺得這些負面情緒是生存必須的麼?回答是肯定的,沒有痛苦何來快樂,所以想要作為一個人,一個完整的人生存,必然會體驗到各種情緒,快樂只是千萬種情緒中的一種。


為了生存而快樂 比較高級

為了快樂而生存 比較透徹


請問題主活著為了喫飯還是喫飯為了活著

您細品


生存是本能,本不會感到快樂。但人對快樂有了自己的標準,生存的過程中也有快樂。

為了快樂而生存,那不是癮君子嗎?


前者似乎是喜劇演員,後者更像搖滾朋克。

而更多人在中間,

然而形而上的卻哪邊都不著。


人活著原本是沒有目的的,目的是我們之後自己構建出來的。構建出來的答案不唯一也分不出高下所以有不同的門派。

而其中有一派宣稱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就在於享樂。這叫做享樂主義。

當下享樂主義算是大行其道,因為它遇上了好時候。現代的消費社會喜歡鼓吹無限的可能性並且把各種衝動具象為一個一個明碼標價的商品。開心了買件衣服不開心了喫個冰淇淋。這背後需要一套哲學來推動,所以享樂主義就來填補了這個空位,把這種及時享樂正當化了。

但對於有的人來說這不是真正的快樂,只是庸俗與淺薄。對他們而言,這樣的追求和求口吃的的小白鼠沒什麼區別,只是自己慾望的奴隸。

純種的享樂主義不屑一顧,說那只是另一種快樂。當你看著書瞧不起買包包的人,你只是用高級快樂在鄙視低級快樂,但你只是換了個看似更高級的主子,你依舊是快樂的奴隸。

而苦行者如佛教徒會告訴你,並不是高級快樂那麼簡單。讓自己希望快樂的慾望從自己身體內流過,你從旁冷冷地看著,不為所動。這樣你不會得到快樂,但會奔向解脫枷鎖的自由。

享樂主義會說,那只是因為在你看來明悟的快樂壓過了別的快樂。

不過停在這裡也可以了。我覺得到這裡,快樂至上有幾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1. 如果我們把快樂做字面意義來理解,被自己的慾望綁架的人真的快樂麼?想想成癮的人難以控制自己的樣子,我覺得難以讓人信服。

2.另外把所有抵制直觀上的快樂的行為理解為用更高級的快樂來抵制更低級的快樂的人,相當於給所有路數都強行貼上了快樂的標籤,這也導致快樂至上變得毫無意義。

因為你做也是為了快樂,你不做也是為了快樂。你幹啥都行,都可以在後面貼上一句,因為這是更快樂的。

那當問題變回「那怎樣的快樂是值得追求的」的時候,享樂主義相當於沒答題。

所以回到問題我想說,反正我們活著,別的你看著辦。


謝邀,如果你覺得這兩者不是同時的,那只是因為你眼界太小。到祖國各地走走看看,不要只看抖音。


快樂最重要


一個極端的問題


生存與快樂不是對應的,生存是註定的、快樂是自己創造和別人給予!兩者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快樂的生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