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放開二胎那會覺得肯定又要人口爆炸一波,因為兩個師姐都生了二胎,師姐還抱怨醫院產檢不好排…

慢慢的我發現好像不是這樣。

上班之後發現,公司適齡同事大部分都沒結婚,31-40的中年同事(大概十幾個),只有三個有孩子,而且都是獨子。

同學公司一堆大齡青年無對象,天天讓我給介紹同事,我介紹了幾次未果。慢慢發現沒能力買房的在大城市婚戀市場上真的很難,好歹出個首付,就是這麼現實…因此他們同事好多都計劃掙幾年錢就離開上海,因為房價遭不住,他們的收入比我們外企還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七夕室友在本地領證。我問他人多嗎,要不要預約,他說預約啥啊,去了根本沒啥人,一堆記者在那拍照,比結婚的都多。一堆工作人員圍著他們,感受到了皇室般的待遇…


我和隔壁兩個宿舍八個人,留在上海的也就我和上面結婚的兩個,其他都各回各家了,有特大城市首付的錢到省會全款買房不香嗎?

在大城市,學區房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但學區房的價格…師姐上個月在徐家匯買房了,老破小,就為了一個學區。房貸一個月3w多,連她父母和姐夫父母的退休金一起還,真要是遇到什麼病,根本不敢想…

哪怕就是父母有房的本地人也不好過。朋友厭倦了終日加班的生活,又生了一場大病,終於下決心跳槽,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朝九晚五的,收入直接跳水一半。咬咬牙覺得不適合要孩子,天天和老人雞飛狗跳。又是上海人,去外地定居也不方便。


好在聽說要推進房產稅和學區房改革了,我雙手支持。

希望能有更多人才不是因為房價的原因而離開。畢竟一個城市的希望在年輕人,而不是房子。


這個回答下面已經有1600多條回復了。

今天翻了下,發現大家的焦點已經轉到輔導班上去了,而且關於輔導班的觀點基本上是兩邊倒。

有孩子的家長,大多都一邊吐槽學校和輔導班,一邊給自家孩子打雞血往輔導班送,被生活折磨的一地雞毛。

沒有孩子的同學,大多都對學習考試特別自信,總覺得自學也能穩上211985,上輔導班純屬浪費時間。

鑒於知乎用戶的學歷高低與是否生孩子沒有必然聯繫,我只能理解夫妻倆一旦有了孩子後,就雙雙喪失了自學能力及輔導孩子能力,只能花冤枉錢送孩子去上輔導班了。

經常有女同事在生完孩子後抱怨「一孕笨三年」,看來這個觀點是對的。只不過懷孕生孩子後夫妻雙方都變笨了,而且年限要比三年長多了。

用這個理由解釋出生率下降是不是夠扯淡?


以下為原回答

作為兩個孩子的爸,我一直驚詫於中國的生育率竟然還維持在1.4。

個人感覺我國的出生率能有1就不錯了,絕大部分夫妻都生一個,剩下的少數生二胎的和丁克/單身狗們剛好數據對沖,正好是1。

在我看來如今敢生二胎的大抵是如下幾個原因,

1、少數土豪錢多花不完,他們生孩子就是因為錢太多,想演真人版的豪門恩怨;

2、部分人膽大且對二胎撫養壓力無知,生孩子時痛快一陣子,撫養孩子鴨梨山大一輩子;

3、抱有多子多福思想的人,這群人在網上就是過街老鼠,被輿論無情鄙視。

我個人屬於2,典型的膽大無知派。如果當時能夠對二胎的壓力有充分的估計,我們很大概率會放棄。

但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發現,現有的兒童青少年的教育撫養模式,從2000年後幾乎就沒怎麼變過,對家庭和兒童成長極其不友好。

現有的模式本質上是政府和社會合夥,將兒童的撫養責任和壓力全面向家庭甩鍋。

家庭承擔了太多本不應該承擔的撫養責任和壓力,客觀上壓制了生育率,我將在後文詳細闡述。


2000年前的國企改制導致大量的福利性質託兒所幼兒園倒閉,這一部分育兒壓力轉嫁到家庭身上;

2000年左右對基礎教育投入不足,以減負的名義壓縮中小學生在校時間,學生在校外時間變長的同時也把教育壓力轉嫁給了家庭;

2000年後大學擴招導致高等教育紅利釋放,讀書改變命運越來越深入人心,但學區階層化矛盾越來越深,學區房軍備競賽白熱化;

2000年後素質教育越來越深入人心,舞蹈音樂體育等培養越來越多的耗去家庭的時間、精力和金錢。


2000年左右的教育調整,雖然把幼兒撫養工作甩給了家庭,但當時我國人口紅利充足,社會上存在大量勞動力沒有工作機會,為了騰出工作崗位很多人過了50歲便選擇內退。

這時候讓老人家幫忙撫養幼兒,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就業率,維持社會穩定。

但2010年後人口紅利已經褪去,整個社會勞動力短缺,再讓老人家天天去接送孩子就是社會勞動力得浪費,也降低了老人的幸福指數。

大國大城:人口紅利褪去後的中國未來京東¥ 41.30去購買?

評論里有些人和我杠,說現在勞動力過剩,工作不好找,那是你想要的工作不好找,你想要的收入達不到!

1990年普通勞動者找個一個月100塊工作,還要託人找關係,如今月收入3000以下的工作還有幾個人看得上?

覺得勞動力過剩的人,你自己去問問坐麵包車來珠三角打黑工的越南人是怎麼想的?

憑什麼越南人在珠三角電子廠上個班,一個月才3000塊收入,還要花錢找蛇頭,還要擔著被遣返的風險?

3000塊的月收入已經是最低工資標準的兩倍了,偏偏就是招不到人。

國內現在的勞動力供應不是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問題。

是企業需要的低素質體力勞動者,和人民群眾日益上漲的職業預期之間的矛盾;是緩慢上漲的工資水平,和人民群眾收入預期之間的差距。

解決的方法只有一個,科技和產業上追平甚至超過美國,割全世界的韭菜,提供更多的高薪、高福利待遇的工作。


2000年左右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所以縮減在校時間,撤併村小。

但如今教育經費相對比較充足,而縮短在校時間卻給校外輔導機構提供了充足的生長空間,反而增加了家庭的壓力。

家長在輔導機構的投入多少,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成績。

公立學校雖然有統一的教育大綱,有保證教育公平的能力和責任。

但由於學生在校時間縮短,導致公立學校在學生教育中的影響力降低,而校外輔導機構的佔比則相應上升,公立教育這一教育公平穩定器起的作用被削弱。


2000年後高等教育紅利釋放,讀書讀書改變命運深入人心,卻加劇了學區房軍備競賽。學區房軍備競賽表面上競爭的是學校,實際上競爭的卻是家長的財力眼光,以及學校附近的輔導班。

學校好歹還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育局還會搞抽查,至少能保證面子上過的去,保證了教育公平。

但是名校的孩子三點鐘放學後去上一對一名師輔導班了,而菜場小學的孩子卻在攤位旁邊寫作業、打王者榮耀。

名校的孩子家長很多受教育水平較高,有能力教育好孩子,即便自己不會也能在附近找到不錯的輔導班;而菜場小學的很多家長可能自己當年就是教育競爭中的失敗者,菜場小學附近的輔導機構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要比名校差很多,這才是中國教育分層的現實。

北京最好的輔導班在海淀黃庄,南京最好的輔導班在鼓樓紫峰大廈,從名校畢業的雞血娃都知道,學校教的只是基礎,輔導班的磨練才能拉開差距。

大家經常在韓國和日本影視作品中看到他們的教育輔導機構,看到他們有多麼賺錢。

但日韓在校外培訓機構這件事上和中國比起來,就是個弟弟。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好未來(學而思母公司)市值350億美元,這就是華爾街資本對中國K12教育機構的估價,華爾街的投資者比中國人更懂中國基礎教育

這就是我們教育主管部門真多年「減負」減出來的最大成果,培養出了一個市值快和百度相當的商業機構。李彥宏做搜索廣告賺錢被千夫所指,卻快比不上中國家長們報輔導班的費用。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家培訓巨頭新東方市值200億美元,如果好未來和新東方再努力努力,教育主管部門再打擊打擊校內補課,好未來和新東方的市值加起來甚至都有可能超過拼多多。


2000年後素質教育深入人心,導致中產家庭撫養一個孩子都鴨梨山大,更不敢生了。


想要改變這種低生育率局面,個人覺得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城市及房價

首先北上廣深及部分強二線城市就自求多福吧,你們是要代表中國和全球競爭的卷王之王,指望壓力低是不可能的。

不996/007肝到底拿什麼去和美國競爭?

拿什麼去搞大飛機、晶元、操作系統、中國製造2025?

所以只能卷,卷到底。

捲成了就會所嫩模,和美帝平起平坐,全世界割韭菜;卷輸了就和令和廢宅一起快樂水走起。

所以作為內卷加速器,房價是很難控制的,香港就是內卷得上限……………………

至於弱二線城市及以下,本身只要做好國內分工配套就可以了,相對壓力較低,完全可以放開房價及其他限制,保證低價高質的房屋供應。

弱二線及以下城市首先廢止開的就是狗屎的9050政策,90㎡以下戶型佔比要超過50%,這TMD就是避孕神器,降低生育率的大殺器。

我TMD想生兩個孩子,還要父母幫著來帶,就要買兩套房子,合計180㎡,還有比這更傻13、更浪費的方法嗎?

欺負140㎡三房雙衛/三房三衛開發商設計不出來嗎?

二線及以下城市的如果能有較高的生育率,就可以有一茬茬年輕人去一線城市拼搏,成功了就可以立足,失敗了還可以會老家過相對佛系的生活,最大程度上避免香港人無路可退的悲劇。

2.幼兒教育

勞動力都短缺了,還讓全職媽媽在家帶孩子?還讓能夠發揮餘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家帶孩子?

還有比這更傻13的操作嗎?

1-6歲幼兒普惠社會撫養勢在必行,1歲斷奶後幼兒直接社會化撫養,每個幼兒至少可以解放一個勞動力。

表面上付出了幼兒撫養的成本,但是解放出來的2個勞動力裡面只要1個投入生產活動,就能有幾倍的產出,極大的提升社會效率。

3、公立中小學增加在校時間

別TMD以為放學時間早就是減負,三點鐘放學後,名校的孩子三點鐘放學後去上一對一名師輔導班了,菜場小學的孩子卻在攤位旁邊寫作業、打王者榮耀。

這種傻13操作不僅加重了家庭的負擔,還加劇了階層分化。

公立學校再拉胯,好歹還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教育局還會搞抽查,至少能保證面子上過的去,再低也有下限。

可家庭教育就千變萬化了,上限不封頂,下限不見底,真是階層分化的利器。

如果學校能夠負責起孩子的一日三餐,即便父母加班到八九點,老師也能對在校學生起到一定的學習監督作用。

雖然表面上加大了學校的壓力,卻給大部分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的父母解決了後顧之憂。

還有比三點鐘在學校門口接孩子更傻13的操作嗎?

這兩年政府也意識到了孩子過早離校會有社會問題,本著自願的原則搞了個彈性離校。只可惜政府給的那點補貼也達不到老師的預期,絕大部分也不想、更不敢給老師和學校添麻煩,至少南京的彈性離校已經名存實亡了。

別TMD跟我提熊孩子和熊家長不好管理,大家都是九年義務教育出來的,一個班能有幾個熊孩子和熊家長?

我80-90年代讀中小學時讀書無用論盛行,「造原子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就是社會現實,老師的收入還沒工廠工人高,同學讀了一半輟學的都有,老師拿把戒尺上講台,小朋友們一個賽一個的乖。

怎麼如今科學技術發達了,大家打著雞血在外面給孩子報輔導班,華為天才少年也年薪百萬了,老師反而管不住學生了呢?

自己好好琢磨下,大部分孩子和家長還不是老老實實的做服從管理的韭菜?

就那幾個熊孩子和熊家長,如果沒有某些利益集團在後面撐腰,他們能翻的了天?

如果教育主管部門在學校和學生管理上強勢點,財政上多投入點,社會輿論對學校寬容點,那些熊孩子和熊家長就是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我是個80後,當年也沒少挨老師打,沒見落下什麼心理疾病。怎麼如今老師瞪孩子兩眼、罰站兩次就會得心理疾病呢?

你TMD讀書時叫老師那點懲罰都受不了,長大後又有什麼能力去承擔家庭的責任?有什麼能力去忍受職場和社會的摩擦?

4、生孩子給奶粉錢

一胎給基礎獎勵,二胎上浮50%,三胎上浮100%封頂

這是沒辦法的辦法,會有很大的副作用,是蠢蛋進化論的加速器,不推薦採用。

天天喊階層固化,

天天喊6億人口月收入不足1000元,

卻不知教育公平是這個社會公平最後一道防線。

你家孩子可能覺得學校的午餐一般般,但是很多孩子在家吃的可能還沒學校好。

你家孩子可能放學後有豐富的輔導班,但是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父母怎麼辦?

你家孩子覺得學校教育水平太拉胯,但是中國有50%的人口連高中都上不了,對於輔導孩子這件事很多人真的是有心無力。

你家有錢在寒暑假送孩子出國遊學,但是很多家庭的孩子只能通過看電視和學校的興趣班來了解這個世界。

所以請守住學校教育這道最後的防線,如果守不住以後可能連做小鎮做題家都求而不得。

你現在還可以在公立學校里上課刷題,但等到民辦學校和校外輔導機構把公立學校打垮之後,你的孩子想刷題也只能交錢去民辦學校,交錢去輔導機構。

不要覺得我在危言聳聽,美國崛起倚仗的公立教育體系,已經在權貴階層的貴族學校絞殺之下江河日下,這就是前車之鑒!

美國最好的中學是怎樣的京東¥ 19.00去購買?


寫了這麼多,還是希望我們的公立教育能夠越來越好,我無法想像教育公平這道維持社會公平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垮了,未來會有多絕望。

PS:鑒於太多的回復在質疑我描寫輔導機構內容有恰爛錢嫌疑,我把輔導機構部分換換到另一個回答下面。

有需要可以移步

兔兔他爸:現在的補習機構真的有用嗎??

www.zhihu.com圖標

我的夢想:找個LOW逼工作,如網管,保安,超市理貨,開車送貨等等。

住在父母家裡,如果父母有兩套房就分開住。

每天花4個小時在遊戲上面,1個小時鍛煉身體,有自己的LOW逼朋友圈,和固定的牌友。

工作懶散,隨時請假。

春天賞花,夏天游泳,秋天賞楓葉,冬天賞雪一個都不能少。

工作膩了就辭職窮游個把月。

偶爾把把妹,也是很Low那種,甚至有老女人,但是我無所謂,我不挑食。

然鵝,這一切都被結婚生子給打破了。

現在我是一個焦慮的奮鬥逼,潛能基本已經開發出來了。

996.5的福報。

你們看到的我,是一個幹練睿智的我,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內心住著一個廢柴。


貧富差距加大,自然結婚率下降

貧富差距越大,結婚率越低。

因為結婚花銷很大,

中國非前30%的家庭條件,負擔起來有困難了,

後50%的家庭要不借大量債結婚,

要不真結不起婚。

初看的時候,我沒有理解,

為什麼要禁止豐盛酒席,

甚至連某家討媳婦,用了蛋糕席,農民以他不服從禁令,一群人湧進去,攪得稀爛。

後來我和我外公聊(今年80歲),

以前很窮很窮,大多數人家吃都吃不飽,

那時候大多數人只吃兩餐飯都算不錯的家庭了。

當時過年幾盤好菜,是客人來了,做樣子的,

主人不吃,客人也不吃。

比如蒸臘肉,客人來了,擺在桌子上面,客人吃1,2片或者不吃。

一盤蒸臘肉從正月初一放到正月十五。

我推測可能是如果婚宴標準辦好了,

中等家庭要借大量債去辦婚宴,結媳婦。

中下層,底層家庭往往很難結媳婦。

但婚宴標準高了,有利於富人,

許多人娶老婆難,娶不到。

富人可以隨意挑選,多選。

回到現在,

朋友許多是武漢的,

以武漢為例,

武漢郊區結婚,

以房價最便宜的漢南、蔡甸、新洲為例,

如果男人職業學歷工作收入等綜合水平非前30%,

一般女方要求房子一套+裝修,彩禮10萬左右,

目前郊區房子,首付2成,20萬左右,

現在房價在1萬左右,因為公攤在25%左右,有些更高,

你需要買100平米的左右的。

貸款80萬,月供在4700元左右。

有人說幹嘛不買小一點?

郊區現在基本戶型都是90平米起步的。

裝修包括傢具家電15萬左右,彩禮10萬(女方家庭彩禮會帶回來,還會給陪嫁),

辦婚禮三金+婚車+婚紗照等等算5萬。

婚宴送情錢勉強補婚宴錢。

所以最起碼武漢郊區男人結婚目前需要50萬

現在武漢這階級女生,

女方家庭要彩禮,其實不僅會把彩禮帶回來,女方還會給陪嫁。

給小兩口過日子。

因為結婚就面臨生孩子,

現在職場大多數女生生孩子,就要離職。

這時候要不男方工作高,

要不家裡有積蓄。

否則幾千元房貸,還要負擔孩子,生活費。

男方收入根本不夠。

50萬,目前多數家庭有這積蓄了?

其實很少很少。

武漢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6010元,

但實際大多數人收入是低於這個的。

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010元,比上年增長9.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706元,增長9.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776元,增長9.4%。

因為我們可以看全國,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

實際上,全國一半可支配收入是低於26523元的。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

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26523元,

排除衣食住行,

武漢普通三口之家積累50萬,許多需要很多年,

這還是沒有病沒有災的情況下。

比如2020年,武漢許多家庭肯定要用積蓄,幾個月沒有收入,有些人還失業了。

如果是武漢主城區,結婚花銷更大了。

房子首付45萬起步(武漢最低就這個首付),裝修10萬,彩禮6萬(主城區要彩禮反而普遍少一些),

辦婚禮三金+婚車+婚紗照等等算5萬,

婚宴送情錢勉強補婚宴錢。

一共66萬。

許多武漢普通家庭10年都存不到這麼錢。

結婚率自然下跌了。

我說的這些開銷基本是最低開銷了

除非你女友很愛你,願意說服她父母,

否則沒有這些開銷基本結婚不成

生育率下降,也非常好理解。

房價上漲是最好殺精劑

2018年生育人口同比2017年生育人口少200萬,

恰好當時房價暴漲,

拆散多少準備結婚情侶?我知道不止5對。

多少情侶買房子,

現在還背負很多借款,

不敢隨便辭職,更不敢生孩子。

996工作模式同樣大量減少生育率,

因為現在交通時間長,路上需要2小時太正常了。

996工作時間模式,實際往往是

7點起床,7點45分吃完早飯出發,8點45分到公司(怕遲到扣錢),9點上班,9點下班,

10點多到家裡。

人已經精疲力盡,

還會造小人?

所以大量人考試公務員,考事業編,想進國企啊。

一邊是富二代花式換女友,撲上去的女生一大堆,

富豪曬幾個老婆,一大堆孩子,

一邊是普通人接不起婚。

知乎一些中上層人士說單身率降低是社會進步體現,

可是我了解的,

許多中下層,底層想結婚而不能,

真的沒錢結婚,沒錢生孩子。

有人說你沒錢就窮養孩子啊,

但最基本開銷肯定是要的啊,

現在小孩子都各種補習班,你總要上吧,否則你跟不上形勢。

現在小孩子衣服也貴,你根本不太可能給他做衣服,因為其它孩子會各種嘲笑他。

有人說你沒錢,結婚簡單點啊,

你可以接受簡單點,你女朋友可以接受簡單點,

但女朋友父母了?

但女朋友親朋好友了?

普通人是受輿論影響的。

得不到父母的祝福,婚姻往往很麻煩的。

2019年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_長江日報


因為房地產行業賺的是斷子絕孫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