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指去松江周浦這些地方,而是指去更下面的鄉鎮,比如松江區石湖盪鎮、南匯區書院鎮等,這些上海的農村啥都沒有,難道比二三線城市好?不過如果他們覺得在那兒生活得很快樂,那我可以理解。…


其實,做決策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

在題主看來,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決策——一線城市遠郊VS二線城市市區VS三線城市市中心黃金地段。

但對很多人來說,他們是這樣決策的:

1。回老家四五線城市,一個月工資就三千。在老家的省會麼,工資能高些上到五六千,但高中大學同學都在那,還得有各種人情往來,不如留在上海一個月一萬。

2。既然要在這裡發展,乾脆另一半就在上海找吧!於是可能就一個四川人與一個東北人結婚

3。兩人老家天南海北,更不好說回誰的老家發展了,得,就在上海長住吧!而且兩人的收入加起來也有一個月小兩萬,不錯了。

4。決定長住了,那就別租房了?要不買個房?

5。 一看貝殼,外郊環區間的都上六萬了,買不起買不起,直接看郊環外吧

6。青浦/奉賢/惠南/臨港/月浦/安亭,就這兒吧

其實,在選擇這些地方買房之前,他們已經做出了一系列的決策,最終走到了「只能留在上海+資金不夠」這一步,於是就出現了題主你看到的這種情況。

怎麼想?但凡錢能多些,房價能便宜些,誰願意住那呢?


同學,聽過C919嗎?看過天氣預報嗎?


我覺得,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晉惠帝聽說饑民餓死後的千古一問:「何不食肉糜?」上海的市區,那是富人的天下。不管是買房也好,租房也罷,那房價和租金都是令人瞠目結舌的。市區有很多又黑又小的弄堂,裡面黑漆漆的,十分狹窄。而郊區廣闊,房價房租以及居住環境比起市區來說好接受多了。可能又有人會問,既然如此,何不離開上海?這是因為,在郊區的他們心中有一個上海夢吧。哪怕是郊區也罷了,郊區歸郊區,這也是大上海的郊區,也在上海的行政區劃範圍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不可否認的是,郊區給了很多擁有上海夢而無法混跡於市中心上流社會的人們一片棲息之地,這是一片比起市區更為寬容的土地。即使被某些(劃重點:某些,個別之意)市區的人稱之為:「呵,郊區的鄉巴佬。」那又怎麼樣呢。市區的紙醉金迷,燈紅酒綠是上海,郊區的大車川流,寧靜黑暗又是另一片上海。上海是一個省,把她當做一個省看待的話,那麼住在郊區就很好理解了。你問江西九江人和贛州人你們為什麼不去南昌?問江蘇徐州人泰州人你們為什麼不去南京?問湖北宜昌人孝感人你們為什麼不去武漢?那他們會反問一句,我在自己的小天地裏呆的也挺好,我們為什麼要去南昌南京武漢呢?


我來說一下吧,我住在上海郊區,今年買了郊區的別墅,自己做生意賣貨,貨就放在別墅地下室,所以不存在上下班通勤2小時問題。老家是北方的三線城市。為什麼選擇不回家,因為上海各種政策規則很好,人羣素質相對較高。比如不會有機動車佔用非機動車道,街上亂按車喇叭,室內吸煙直接罰款。我去市區坐地鐵一個半小時,去了就是逛街玩樂,不覺得很累。在老家總共就有2個大型商場,真的是不夠逛。老家的服務行業也跟不上,各個方面都有待提高。這就是我不想回老家的原因。不是不能回,是不願意回。大城市的郊區都比三線的市中心好。


不請自來,感覺樓主這個問題就是向我提問的,那我就聊一聊我們的想法。

首先我跟我愛人都是外地人,沒有知乎上人人211985,更沒有年薪百萬的收入,純純的兩名社畜,家庭年收入不超過20w(怎麼樣,夠低吧),此前老家18線小縣城有一套頂樓複式,剛買兩年,準備再幹幾年存點錢,就回老家去了,也回歸父母身邊。我們兩人都是獨生子女,其實一開始還是想著,以後離父母近點,也好照應著,當然這是一開始的想法,誰想人都是自私的呢。

後來經歷了19年結婚,愛人懷孕,回去老家辦了挺多事情,突然覺得家鄉變得越來越陌生了,尤其是很多事情看似很簡單但是你沒有關係沒有熟人,壓根進行不下去。這點在上海待了幾年還比較有感觸,特別對於我們這種沒錢沒權的普通老百姓,在上海正常走流程,辦點什麼事比如居住證,看病一類的基本也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算是能體驗到平均水平。內心想在上海定下來的火苗已然燒起,這是其一。

其二是有孩子了,突然覺得肩上的責任更大了。愛人也跟我說,我們背井離鄉到大城市來就是想多賺點錢以後生活好點,如果回老家了,以後咱娃可能還要跟咱一樣從小地方出來打拚,不如夠一夠,就想辦法在上海買個房子,雖說起點不高,也好歹給娃一個跳板。我記得我當時還戲說,你咋知道咱家娃以後就樂意呆在上海,說不定人長大了還想回鄉下養豬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上半年終於社保滿5年有房票了,上兩個月也剛剛把老家的房子賣了(小縣城的房子,如果不是決定了呆在老家,年輕人還是少碰吧,說多了都是淚...),然後手頭上湊湊總共也就60w的現金,再加上有過商貸記錄,組合貸的話就算二套首付就更多了,所以只能考慮純公積金貸款100w,這樣我們的預算就只有一百來萬,限制太多了。

接下來就是第二個問題為什麼買在遠郊。預算有限,有了娃老人也要過來帶孩子,所以那些一室的老破小,我們基本沒法考慮,而且浦東這邊外環到郊環之間的,選擇範圍都基本沒有,唐鎮,曹路,川沙不用想,就連合慶下半年也已經漲了快突破3w了。為了讓孩子老人住的更舒服一點,我們又把眼光放得更遠,看到臨港這邊。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之前沒怎麼關注過這邊,才知道主城區都已經4w了,3w+都是正常水平,得又不用考慮了。然後發現泥城這個地方,回遷房房齡不算太舊,兩房的房子面積也還行,價格符合預算,有寶龍和即將建成的萬達,生活也方便,於是就著重看這個區域了,目前基本已經定下來,還有些最後的細節沒有敲定了,也算是快要完成一件大事。準備以後就每天起早貪黑開車上班,唯一欣慰的是目前我跟我愛人工作都在張江東,比那些在漕河涇,浦西的好太多。

所以樓主能這麼問,說明像我們一樣的羣體還是有不少的。我是這麼想的,一是習慣了在上海郊區的生活,畢竟已經好幾年了;二是也想讓孩子以後不要走我們的老路子,可能隨著政策變化我們落戶的希望越來越低,但是我不介意,最起碼孩子從小在上海長大,適應了這邊的生活,從小參加中考高考,他落戶的機會更大,發展的空間也會更大。很贊同其他幾位答主說的,未來可期,如果主要不是為了孩子,誰願意背井離鄉,辛苦勞累,遠離父母家人呢?

絮絮叨叨廢話說了挺多,也不知是否符合問題主題,大家將就看看就好。


1,上海情節。很多來上海的人都有上海情節。有的人來幾年意識到前途不明,便會離開。而有的嚴重點的,不要說書院鎮,就是金山亭林楓涇甚至崇明他們都覺得OK,能安家就好。

2,房價。

3,平時生活相對有規律,願意起早貪黑上班。

4,公司也在郊區。實際上書院鎮離張江高科地鐵也就一個小時多的通勤距離,石湖盪開車到九亭也是一個小時以內,住在這些地方的外地人大可以在這個範圍內找工作,這都是接受的。

5,對於樓主來說,可能要有逛街的地方,要有喫喝玩樂的地方,生活纔有滋味。但是對於有的人來說,小區附近有超市,市場,鎮上或者隔壁鎮上有家合格的醫院,學校,這就差不多了。其實絕大多數在上海打拚的人是沒有時間享受生活的。雖然我不支持這樣的生活,但是能理解並且接受朋友們這樣。因為這樣的在上海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就算是實現人生的一大目標了。


遠郊容易上車呀,但是犧牲了通勤時間和生活便利程度。再怎麼樣,上海也有一套房了,他們的第二代目標就是在近郊或者外環內定居了,第三代目標就是內環內甚至市中心定居了,當然這是不考慮任何客觀因素的美好願望。


上海那可是國際化大都市啊。住在郊區,想喫喝玩樂抬腿就去市中心了,多方便。

我能明白你指的是什麼意思。

其實只是單純的缺錢,但凡可以咬咬牙,都願意距離市中心更近一步。

最窮的買花橋,一方面沒購房資格,一方面足夠窮,距離地鐵3.4公里的均價1.5萬,早上電瓶車或者公交到地鐵站再坐地鐵到公司。

次窮點的買你說的上海遠郊農村,均價1.5-2.5萬距離地鐵1.5公里,也是電瓶車公交到地鐵,有了購房資格,能在上海先有住所總比一直租房要好,咬咬牙辛苦幾年賺到更多錢了再賣了換一套更近更好的。

稍微窮點的就你說的松江,距離地鐵比較近,均價3-4萬,你看看九亭的人口多嚇人,每天毫無尊嚴擠在像沙丁魚罐頭一樣的地鐵上。

為了美好的生活,總得先抑後揚啊,這些錢買故鄉那些毫無價值的房產只會讓自己的下一代也步入自己的後塵。

你知道那些買了遠郊農村房子那些人的下一代會是怎麼樣的嗎?大概率他們的孩子可以距離市中心更近,受到的教育更高,未來無限可期盼,正是這份傳統中國人的信念啊,為了下一代,就像上一代人臥薪嘗膽纔有我們今天美好的生活。


曾經住遠郊郊區8年,上班單程20-45公里,外地人。我應該滿足這些條件,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怎麼想的?市區貴,無論怎麼想,也買不起。只能住郊區,還用想嗎?

多想點,那大部分人應該和我一樣,差錢,畢竟想怎樣就能怎樣的人極少數吧,一點點挪唄,遠郊,近郊,城區,中心城區。大多數人都這麼過來的唄


這我就不知道了,只認識個青浦的妹子,覺得來一次市中心很麻煩。

生活,何謂生活? 居住遠郊的外地人應該以在當地工廠(老闆也可能是外地的)打工者為主體。

據說自去年起市郊正逐步淘汰民辦企業(工廠),無論環保測評是否合格,因土地屬性大多不能建廠,外地人在滬空間被進一步被壓縮。
看工資。其實在遠一點的地方上班,工作過得去的話很好啊,寶山區1500房租一個月,貴死了


我,在楓涇,跨一步就到浙江。

怎麼想的?

感覺和上海脫節,不好意思說自己是上海的

但是除了工作外,郊區真的太適合生活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