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惡補的好多部關於「宇宙」的紀錄片,每每看的時候內心總是無盡的感慨不能釋懷,我作為一個人來說太渺小了,最算再怎麼牛逼,連地球也被茫茫宇宙而掩蓋。感覺自己成了條「鹹魚」。


我們是宇宙的大腦,同時充當著眼晴。我們的存在不需要用價值定義,不需要意義。現在我們要做得應該是生存和探索。

真正的意義:

努活著,不輕易死掉。正因為我們太渺小,太脆弱,所以更要好好真惜。


你對這世界其實沒啥意義,意義是這世界對你而言的。

如果世界是客觀的存在,人的存在就沒有任何意義。

世上幾十憶人,你不認識的人很多,他們的成就,所遇到的痛苦,對你而言也是沒有意義的。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意義是你自己所賦予的。

你是為了自己而活還是為了世界為了別人而活?為了別人是為了自己嗎?為了美女而活,也是為了自己的慾望。

人活於世上,就是因為有追求與慾望,是一個對世界而言沒有意義的過程。

就如一場遊戲,給你打完了,得到的是什麼?意義又在那?

漫威漫畫中有一名英雄是超越者,類神的定位,是參考基督教與佛教等宗教而生的偽神角色。它自從有了意識之後,回到宇宙中,尋找生命的意義,他是全能的,想要,即可擁有,在這樣的他而言,世界與生命也是沒有意義的。

所以他可以讓一切回到虛無,回到超越狀態,沒有意識,也就不需要有任何尋求,回到虛無,就沒有慾望。

吟遊詩人:世界為什麼是複雜多彩的存在而不是永恆的虛無?

但他留戀自己的意識,選擇了再生為人,感受生命的意義......

也就是說,生命是被創造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

要如何去活,哲學,神學,也教了人。

世界是主觀的存在,在參與性宇宙中亦有提及,

但不代表可以為了自己不顧他人,做到這一點,

我們再於樂園碰面時再談。


很早以前,人們認為大地是無限大的。人太渺小了,走不了多遠。

後來可以駕馭車馬,可以走的更遠了,發現了海。

海可真大啊,海的盡頭在哪裡?

後來漂洋過海,發現了新大陸。

人的能力更大了,而相對於所知的範圍,更渺小了。

人們漸漸明白了地球是圓的,原來我們住在一顆星球上!

再後來,人類走出地球,登上了月球。

我們明白了我們身處銀河系。

我們是銀河系億萬星球裏的一粒微塵。

而銀河之外,還有無數的星系!

我想,我們正處在一個節點:

所知已很大,但是能力卻太小。

也許,等到歷史再翻過幾頁之後,

人類走出了太陽系,邁入了銀河系,

再後來,走出了銀河系,足跡遍佈各個河外星系。

所以,努力進步吧!待到那時,後代們再來討論存在的意義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