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何來「蘇聯士兵越打越多」一談?

事實上,從戰後的研究結果看,蘇軍在1943年就已暴露人力資源枯竭的問題。雖然在1943年天王星行動取得巨大勝利後,蘇軍與德軍的兵力對比看似日漸趨好,在7月庫爾斯克戰役前夕達到690萬之巨,但在1943年下半年至1944年初,蘇軍兵力損失量總體大於補充量,與德軍一線兵力比一度低於2:1。

所以,並不存在「蘇聯士兵越打越多」。


二戰的勝利國相比開戰,都是越打兵越多,因為國家戰爭機器的開動和動員。

開戰時,蘇聯僅有約300萬軍隊,攻克柏林時,蘇聯紅軍陸軍超過1000萬人。

美軍被日本偷襲時僅有100萬出頭,二戰結束時也超過500萬人。

勝利方都是這樣的,我國兩黨軍隊也相比開戰時,數量質量均顯著提升。

而失敗方,德國日本,後期均出現嚴重兵員匱乏,娃娃兵現象明顯。因為國家已經被戰爭拖垮,繼續打下去的無奈之舉,但是即使用了娃娃兵,數量也還是不夠。

所以,建議透過現象看本質,士兵越打越多還是少,根本上就反應了國家實力的變化,勝利者凱歌高奏,失敗者垂死掙扎。


蘇聯戰前人口遠高於德國,其兵役人口也更多。

蘇聯奪回烏克蘭後獲得了重要的兵源地,而德國不能在其佔領區大規模徵兵。1944年後德國需要兩線作戰,進一步分散了德軍的有生力量。

蘇聯徵召女兵擔任低烈度崗位和技術崗位,例如通信兵,醫療兵,坦克手和飛行員,這大大減輕了兵員壓力。德三沒有徵召過女兵進入軍隊,只有少量的國防軍女助手。

蘇聯後方的技術工人中也有較多女性,這能解放更多適役男性進入軍隊。德國始終沒有如此做。

43年之後蘇聯的交換比越來越好看,德軍消耗越來越大,兵員壓力也越來越大。

而且德三狗屎一樣的行政體制充滿了冗兵冗官,人力資源的利用率不高。

在奪回烏克蘭前蘇聯也接近人力枯竭。


蘇聯後期反攻的時候,吸收了大量從收復地招來的士兵。其實蘇聯的人力匱乏也是很嚴重的,只是因為人口基數大一些才顯得沒有的德國那麼缺人,斯大林1942年也說,像41那樣的人員損失是承受不住的。


蘇德戰爭打到末期,蘇軍步兵師的人數已經下降到平均每個師7000人,這叫蘇軍越打越多?


因為德軍並不只有東線這一個戰場。


???

蘇聯二戰損失了1000.萬人口你和我說越打越多?俄國到現在男女比例還是失衡,哪有什麼越打越多得事


德國投降時還有600萬兵力還不包括二戰末期出現的大規模投降現象.蘇聯是真的第聶伯河就又損失了百來萬4142年加起來又被滅了500萬左右 42冬天除了斯大林大部分不知道的勒熱夫那真的是慘烈...我是真的覺得要是沒有開闢第二戰場.蘇軍打到柏林的時候估計也是強弩之末了以至於現在男女比例都沒恢復過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