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不推薦」電影特刊,更多「影片」討論歡迎關注。

在星爺《美人魚》剛上映的一段時間裡,我也像大部分觀眾一樣認為其是一部爛片,直到最近,我重溫了這部電影,覺得這個看法可能有失公允。論起造梗能力,其中很多段子例如那兩個警察的畫面直到今天都被人談及,進行了無數的再創作,很少有喜劇片能做到這一程度吧。其環保的主題放置今日也不失新穎,當然,如果是硬要和肖申克這種片子畢竟,它的確存在不小的差距,不過如果站在一部喜劇商業片的角度而言,它也可能真的是成功的。


人民文娛邀請影評人奇愛博士回答:

2016年開年,《美人魚》以單日票房2.8億再次刷新華語電影史的紀錄。

首映前的宣傳活動上,星爺還是一幅內向、略顯遲疑的羞澀模樣——這和他「喜劇之王」的名號實在是反差太大——在主持人撒貝南一再地追問「《美人魚》到底是一部什麼樣的影片」時,他擠了半天,才蹦出一句:

「《美人魚》是一部超級大片。」

「那有多大呢?」撒貝南不死心地追問道。

「很大。」星爺還是略顯沉悶的回應。

「很大是多大?」撒貝南快崩潰了。

「就看你的屏幕有多大。」

說回《美人魚》, 相信大家看完之後。今天獨闢蹊徑,為大家普及一點另類的學術分析角度,就是如何通過「圖像證史」,來發現電影中美人魚圖畫中潛藏的香港意識。

首先為大家介紹兩本歷史學家的優秀學術書籍。劍橋大學彼得.伯克教授的《圖像證史》(北大,2008)以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卜正民教授的《維梅爾的帽子:從一幅畫看17世紀全球貿易》(臺北:遠流,2009)。

這兩本書,講的內容不一樣,但都涉及到如何把「圖像」(包括繪畫、肖像照片等等)作為歷史證據使用的問題。熱衷新文化史研究的歷史學家通常可以從一個微小的點出發,去發掘宏闊的星辰大海,這就是歷史研究的趣味所在。

而電影作為「活動影像」,當然更天然地具備著保存文化記憶的功能。

2001年,丘靜美教授曾出版了一本有關香港電影的專著《全速前進:無邊界時代的香港電影》。這本書通過徐克、王家衛、周潤發等香港影人的案例以及城市商業類型的討論指出,香港電影正在拓展新的邊界,跨越時間、文化和習俗。

那當我們在15年後重新回首這個問題時,我們一方面可以看到,在跨國跨地區資本和全球美學的助力下,香港電影確實在無邊界的時代走的越來越遠;可同時帶來的一個嚴峻問題是,我們還有沒有必要討論那個我們曾經懷念、卻又頹敗無比的「香港電影」,以及,獨特的香港地域文化如何在合拍片中存在?

與大量北上神州、力圖發展的香港導演相似,周星馳拍攝的作品均是和內地合拍;但你看星爺的片子,總是和別的香港導演不那麼一樣,除了個人標籤式的無釐頭喜劇幽默方式之外,也有對於地域性特徵隱藏式的巧妙把握。

《美人魚》表面上似乎架空了時空和邊界:這是一個不知道發生在什麼時間的奇幻故事,故事發生地應該是在廣東海邊的某個地方——通過汽車牌照和內地警察的設置可以判斷——可是,影片開頭的博物館裡,以及小美人魚帶鄧超喫雞的時候,市井裡又分明全是港式的繁體字招牌。

和以往很多合拍片不同,《美人魚》幾乎沒有採擷到任何傳統、有代表性的都市景觀。它雖然是一部時裝片,但全片幾乎只有建築內部空間(公司、豪宅抑或海邊擱淺的輪船內)和海岸兩種非常模糊性的地景。

在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混血雜糅文化形態下,同時又拋棄了香港傳統招牌式的信息(如都市天際線、功夫、特色小喫),周星馳又是如何在電影中體現香港意識的呢?

我覺得,這主要便體現在那些一幅幅詼諧卻又深刻的美人魚圖畫中。

這是解碼周星馳香港文化意識的關鍵。

請大家不要一提到美人魚,就首先想到西方的那些上半身美女、下半身魚尾的形象。這個形象,在中國的古文獻中,其實N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比如上圖,就是《山海經》裏記載人魚的形象,當時的名字叫「陵魚」。

古文獻記載中的這種人魚,在北方海域中較少,主要出現在南方以及今天的香港海域——所以,談到中國的「美人魚」,和嶺南文化是有天然的關係的。

晉朝幹寶寫過一本《搜神記》,在卷12中如此寫道:「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入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這裡的「鮫人」,也就是人魚了,明確地指明分佈在南海一帶,它最厲害的,就是哭泣時眼淚可以變成珍珠哩——這一點,似乎中西的人魚倒是相通的。

除了《搜神記》,西晉張華《博物志》和南朝祖沖之《述異記》,也都有類似記載,不過名字也有叫「泉客」或者「泉先」的。在古人繪聲繪色的描繪中——也即如同《美人魚》中美人魚老乾媽所提到的——人魚是非常友善的,他們游泳技術非常好,因此經常和人類交朋友,甚至還能幫南海的漁夫捕魚。

漁夫有時候會問人魚:「來我家小住如何?」

人魚回答說:「好啊。」

於是他們就快樂地生活在了一起。

從這些記載中看,人魚本來就是水陸兩棲的。不過,它們在陸地上是沒有居所的,要是上岸,就得居住在人類的家裡。宋代《太平御覽》記載說:「鮫人從水出,寓人家……將去,從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滿盛,以與主人。」

大家從周星馳的《美人魚》裏可以看到,人魚們有兩個主要活動場所:破船中,這是他們躲避災禍的自由天地。按照美人魚老乾媽的說法,人魚曾經和姓鄭的人類相愛(以至於到現在人魚老乾媽還在聽秋官的黑膠唱盤,這實在是頗為滑稽的一幕)。按照古籍的說法,這是絕對有可能的,下文將重點分析。

第二個活動場所,是岸上的小屋,那這個小屋明顯是人造的,曾經是人類邀請人魚做客的地方,人類撤退後,為人魚所住,這裡或許也曾是愛情故事的生髮地。

無論是水中,還是岸上,上述兩個場景是相互呼應的,說的其實都是友誼和愛情。所以周星馳在拍這一段的時候,直接從《色戒》中易先生夜探王佳芝的一幕中獲得靈感(同時,在其它敘事段落還使用了戒指這一重要道具),由此指認小屋乃愛情與危險的並存之地。

那有較真的朋友就疑問了,說:「《美人魚》最後有一個Happy Ending,鄧超跟小美人魚林允相愛了,生活在一起了。但這是周星馳的一廂情願、討好觀眾的處理,我就偏偏不相信。他們未來能解決生理問題嗎?能孕育下一代嗎?這有何文化依據?」

當然是有文化依據。

清朝時東莞人鄧淳曾在自己的著作《嶺南叢述》中,提到過「遺種變人魚」的學術觀點。他考證說人魚其實是在公元395年,當時還是東晉時代,浙江永嘉太守盧循率眾舉事,被大將、也是後來的南朝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擊敗。所以從北撤退到廣東,佔據番禹一帶,結果又遇強敵,帶著殘兵乘著扁舟逃到今天香港的大嶼山一代隱居,離奇地一代傳一代,就變種為人魚。

所以人魚,也有一個名字叫「盧亭」,也叫「盧餘」,就是說這和盧循其人有關。

《嶺南叢述》中明確說:「大奚山三十六嶼,在莞邑海中,水邊巖穴,多居蛋變種類。……出沒波濤,有類水獺,往往持魚與漁人換米,或迫之,則投之水中,能伏水三四日不死……」

大奚山,就是今天香港大嶼山。這些人魚,被認為是「蛋變種類」,實際上就是因為超自然因素而產生了身體變化。

按照鄧淳的觀點,人魚的前世其實也是人,只是種類不同。人和人魚相愛,當然也是沒有問題。

所以,《美人魚》裏大家看得是說保護自然的問題,其實大家是被星爺、被那些《海豚灣》的片段誤導了。這其實是一部講「人」和「蛋變種類」相愛的故事,「蛋變種類」當然就是在香港生存的港人。港人也是中國人,只是因為前英殖民地的「超自然因素」,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針對當下內地香港的緊張關係,星爺藉由《美人魚》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同屬一族,內地人(鄧超)和「蛋變種類」的香港人(林允)應該相親相愛,永遠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電影海報上,半人半魚但身為一體的設計,不就是意在與此麼?

周星馳絕對不是一般人,《美人魚》最厲害的地方,表述地非常隱晦:而且完全是藉由複雜的香港傳統文化意識來進行暗指的。

比如在警察的設置中,用文章(內地人)和李尚正(香港人)來進行搭配,也有同樣的意指。

很多朋友如果讀到這裡,可能覺得我有些在扯淡、過度闡釋,其實星爺的合拍片中,一向都有潛在的香港文化意識,只是大家現在過於被西方文化洗腦,沒有感受出來。

我最後以《西遊降魔篇》裏的李尚正,也就是《美人魚》裏畫人魚的這位警察為例簡單分析一下——其實這個角色相當具有深意。他在《美人魚》裏畫魚,而在《西遊降魔篇》裏就是一隻大惡魚,這兩者之間是有文本間性的。

《西遊降魔篇》的開頭,一般人就只看出說,是星爺在學斯皮爾伯格的《大白鯊》。當然是,但,這是非常表皮的。其實李尚正,也就是後來的沙僧,為何開頭以一隻大魚的形象出現,也是有文化淵源的。

香港流傳著這麼一個傳說。

話說幾百年前,香港屯門一帶已有漁村,漁人們因為打漁經常產生衝突,甚至爆發流血衝突。有一位杯渡法師目睹慘狀,痛心不已,常常對漁人們說:「你們捕取魚類,已經是傷害生靈,如果再發生鬥殺,更為殘酷不仁,這對大家的今生來世都有害。」

漁人受其感染,多少有些收斂。

漁人以打漁為生,可突然有一天,禪師對他們說:「今日不能出海,大家都請回吧。」當然,這次沒人會聽他的,大家該怎樣還是怎樣,結果出船者未幾便遭遇神祕暗流,紛紛翻舟,有些人因為近岸,死命逃生,這才相信禪師的話。回來趕緊問禪師,禪師答曰:「海中有一條大怪魚,被上天懲戒,在此興風作浪也。……但他難免一死的,故我為它唸佛減罪。」

過了幾天,漁人們果真見海灘上躺著一隻二丈多長的龐然大物。大家問禪師如何處理此魚,禪師說:「假如肉是好喫,你們取去它的肉吧!不過,你們取去魚肉之後,把它的骸骨敲碎,每人保留一塊,即所以使它的靈有所寄託也。」

漁人們於是把魚肉取下,在海灘上燒火喫魚喝酒,因為人人開心,所以戾氣全消,日後的歲月一直和平相處。壯哉!一隻大魚竟然解掉了千古仇!因此,在今天屯門的香港青山禪院,還供奉著一塊著名的「魚骨巖」。

以上故事來自已故香港著名文化史家吳昊先生的《爐峯述異》(香港次文化堂,2003)。

由此大家回想一下《西遊降魔篇》中漁人、大怪魚(李尚正的前身)和用「兒歌三百首」點化世人的玄奘(文章飾演),你就知道,周星馳潛藏的文化深意是在做什麼。他表面上使用的是世界通用的電影語言,血肉裏卻是香港的傳統文化資源,更難得的是,他的骨子中是滿溢的慈悲胸懷,這是最令人感動和佩服的地方。

周星馳的電影,從《西遊降魔篇》到《美人魚》,沒有香港,但也處處香港。就像星爺本人,不太說話,但真的高深莫測。

這樣的周星馳,你會不愛嗎?


尬黑的人邏輯很感人:

幾十萬人評分及格以上,但我覺得是爛片,所以是爛片。

有梗廣泛流傳,甚至不少,但我覺得通篇硬搞就是爛片。

能創造當年票房神話,並且維持數年記錄的影片,是爛片。

到底是多看不起當年的中國觀影市場?

總結一句話,我說爛片就是爛片。

啥?你說不是爛片?那你邏輯感人。

我說,到底誰感人?我都快被你感動到

以下原回答

先說結論

絕對不是爛片!

縱觀華語影壇,但凡體量能上30億票房的絕不會是爛片!

這是很顯然的事情!

我知道,星爺粉絲很多!但星爺的死忠粉絲絕對撐不起一部爛片的票房上33億!

你可以看稍微爛一點,因為吳亦凡壞了一鍋粥的《西遊伏妖篇》,票房直接就少了一半以上!

就沒人想想為什麼美人魚上了三十億,伏妖篇只有十四億?

答案很簡單,很多人在看了美人魚之後,覺得其實還可以!至少值票價!值得推薦!不然電影口碑一爛,天王老子也頂不住票房!

因為口碑滑鐵盧的電影

是《新喜劇之王》這樣的片子。

在與《喜劇之王》這樣的頂級片子相對比之下,連很多星爺的粉絲都不買賬直接差評的情況下,加上資本操作,未看先一星預定的人大有人在

《新喜劇之王》直接爛了口碑!票房僅僅只有六億!

而《美人魚》則恰好相反

它不像《西遊伏妖篇》一樣,演員陣容出了問題,也不像《新喜劇之王》一樣,電影剛播出就被人安排得明明白白!

美人魚,的確有他值得觀賞的地方!甚至值得別人學習的地方!

美人魚是一部真正的寓教於樂的閤家歡商業大電影!

周星馳的電影,一開局,其實都會有一些不明不白的劇情,類似於楔子一樣的一段關於主線,卻一開始看不太明白的那類劇情。只有當你看完整部電影,才明白第一段劇情設置的意義是什麼。

美人魚就是如此,人魚館館長與王大鎚那段互動劇情,一開始看著其實很一般。但卻確認了一個基調。在人類的認知中,人魚並不存在。

美人魚裏的很多劇情,其實真的很令人看著覺得開心!

很多人覺得這是在炒老梗。但實際上,這一部分,可以致敬老電影,又可以吸新粉!

第一次看見這類幽默劇情表現的人,其實很喫這一套。

例如,經典的警察局梗,羅志祥的八爪魚事件、鄧超與美人魚的三次傷害反被傷害等

還有那首「無敵最寂寞」bgm

其實都是接受度很高的劇情!

還是那一句,美人魚絕對不會是爛片!中國影史上超過三十億票房的,都不會是爛片!

因為這些電影,基於當時的情況,都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電影!

如果有人覺得多人看,多人喜歡看的電影不是好電影

我只想說

你算老幾?你憑什麼以你的少數否決大多數人的喜好?


真的,黑的邏輯很搞笑,幾年了,還是這些陳詞濫調。檔期,宣傳,票房,爛俗……我一個個分析。

1.「沾了檔期的光」

周星馳從2008年《長江七號》開始在春節檔上映新片,2012年前的春節檔可是個不算國產保護月的檔期,賀歲檔,國慶檔,暑期檔,五一檔都更加引人注目。07年票房冠軍是《博物館奇妙夜》2000萬,已經是不錯的成績,但08年《長江七號》一騎絕塵春節檔7天獲7000萬,佔同檔期份額70%,後總票房破2億,成為中國春節檔票房最高電影,2013年,《西遊降魔篇》總票房破12億成為中國春節檔票房最高電影,從這一年開始國產大片爭相在春節檔上映 ,2016年,《美人魚》總票房破33億成為中國春節檔票房最高的電影。可以說周星馳對春節檔成為內地第一大檔產生了很強的推動作用。不是電影沾檔期的光,而是電影讓檔期發光!

2.「宣傳得好,都是沖周星馳的名頭去的」「高票房,低口碑,全靠忽悠」

這邏輯也非常搞笑。不沖周星馳沖誰啊?難道還不宣傳?市場營銷也是正兒八經的電影學院專業好吧。宣傳誤導你了?這不是周星馳拍的?拍的不是美人魚?

這是同檔期電影票房走勢,可以看到春節檔7天票房穩健到接近直線,(說明電影票供不應求,前期達到飽和),上映第7天情人節單日票房達到最高,上映兩周單日票房仍破1億,而其它兩部則呈指數下降趨勢。同行願意襯託,還能拒絕咋滴?

與18年年冠《紅海行動》相比,《紅海行動》在初期落後,後期趕超,總體趨勢十分相近。(18年觀眾審美標準確實較16年提高了,但同時觀影需求也提高,市場供應量也提高,總體仍然可以類比)。相近類型的電影,奇幻喜劇片《捉妖記》在暑期檔上映,在低齡觀眾帶動下後勁也很足,每個週末都出現峯值(可惜後面出了幽靈場事件,口碑大跌),奇幻驚悚片《尋龍訣》在賀歲檔上映,前期吸引很多類型片觀眾,但觀影人羣有限,僅出現3個峯值。

以上票房趨勢分析是說明真實羣眾口碑並不差。電影宣傳只對上映前三天票房有用,上映14天後,什麼評價都出來了,不是靠宣傳可以一葉障目的,票房仍然破億,說明觀眾的觀影慾望依然很高。

還有人說「欠一張電影票」是道德綁架。首先,這是粉絲說的,很多80後90後當年都是租盜版碟看的港片,他們這樣說表示懷念,有什麼錯呢?某些人就對號入座,買票時自我感動「啊我要還票了」,看完覺得沒意思就大叫「周星馳賠錢」——什麼鬼啊???行為藝術嗎???(沒有誇張,隨處可見這樣的評論)

17年的時候周星馳正面回應「沒有任何人欠我電影票,一直覺得是我欠大家的」。(背景是,當時《西遊伏妖篇》在映接受採訪,周星馳說自己積了很多劇本,精力不足,沒辦法拍攝,所以把這個劇本交給徐克拍,向影迷表示歉意)

分享下《美人魚》的海報,確實很不錯——

作者:早稻

毛主席的詩詞(據說周星馳媽媽很喜歡)

3.「票房高就不爛了?都是粉絲吹的」「票房可疑,懷疑注水」「票房高,就是為了撈錢」

質疑粉絲為什麼維護《美人魚》,很奇怪,要是不喜歡周星馳拍的電影,能是粉絲?粉絲難道要天天宣傳周星馳拍的是爛片才叫粉絲?周星馳的電影,中國至少一半人多多少少接觸過吧,有幾個鐵粉值得奇怪嗎?況且,覺得《美人魚》不如其他周星馳電影的粉絲大有人在,怎麼說呢,99%都不否認,我這樣真心喜歡《美人魚》的都是少數。

票房高,就是高啊,周星馳這麼多年出了那麼多經典電影,有觀眾緣怎麼了?懷疑注水的,去舉報唄!(廣電這方面管的還是比較嚴的,某些有幽靈場的電影片方都被約談過,但《美人魚》沒有喲)

而且周星馳這二十年的出片速度,三四年才上映一部,除了電影,也就參加政協會議露露臉。千萬級的綜藝邀請他常駐(好幾個發布會上被遛),沒答應,電影片酬已經是五千萬的級別,沒答應,可以說除了拍電影,日常就是神隱。要知道,拍一部電影的風險可比上綜藝,演電影要大多了。多少電影幾千萬幾億投進去,最後分文未賺都算好的了,比如今年,全球電影行業都得經歷寒冬。周星馳電影總是能賺錢,憑的是整個製作團隊的本事。你不喜歡是你個人選擇,但絕對不能說他沒有誠意,一心撈錢。他絕對是中國最負責任的一批導演之一。

4.「沒有意義的爛俗片」「爛梗炒冷飯」

說爛俗的,估計是不喜歡那些帶顏色的梗。不過,周星馳電影,從來也沒有避諱過這些梗。只能說是喜好問題。

至於深度,環保意識很明顯就不談了,周星馳本人對此片的定義「異類物種交叉戀愛故事」,說真的,要挖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人魚與人是不是無性戀愛,場景設置在深圳小海灣是否有政治隱喻,對房地產商及上流社會的揶揄……這些隨意翻一翻電影雜誌就能看到詳細論述,我不做過多解讀,我的評價是——這部電影在思想上很純潔,畫面上不乏直白的血腥,總體對於人性的態度是悲觀的逃離

說周星馳拋棄了小人物的,其實電影的主角應該是美人魚珊珊。鄧超和林允就戲份而言是相當的,但畢竟新人,林允番位算四番了。但鄧超飾演的富豪劉軒,也是從底層成長的,所以處處可見他與豪門階級的隱形對抗,依然是小人物底色。

至於覺得梗不好笑的。警察局的梗被用了這麼久,還有人覺得全靠網友二次發揮,本身梗並沒有意思,好吧,你們開心就好。我只能說,這段臺詞沒有一個字廢話,場景選擇就很有喜感,文章和李尚正的表演恰到好處,剪輯節奏爽快乾脆,絕對是一流的梗。還有最近羅志祥的事,怎麼說呢,他確實蠻能演的。這些梗好不好,時間會證明的。

5.「爛,就是爛,反正爛」

呵呵。

————————————

整體而言,這部電影正片只有88分鐘,不長 ,確實不是經典電影該有的時長(據說減去了十幾分鐘)。對內地市場而言,票房破紀錄,帶起春節檔;對觀眾而言,貓眼9.0豆瓣6.7,票房走勢穩健,口碑也與爛無緣;對網友而言,也出了不少有趣的梗供二次創造;對影迷而言,也有可以深入挖掘的情節……

誰說爛片,我重拳出擊!!!


我覺得星爺拍的所有電影,都沒有一部爛片。如果這也算爛片,那些快樂家族,小鮮肉的電影,也是爛片,都一樣唄。那真是瞎了眼。

很多人一看星爺的新電影,就說沒以前好,爛片。就非要星爺親自出來,手舞足蹈,誇張的哈哈大笑,才合胃口,像以前一樣,纔不爛。而且這部分觀眾長大了,本來就很難像以前一樣,容易哈哈大笑。這原因也肯定有的,沒能和以前一樣笑,就說,不好笑,爛片。

還有莫名崇拜老電影,說實話假如老電影是現在搬出來,不見得能被你們推崇。沒記錯的話你們所說的經典,可都是現在才說。只會說新電影不好,不如以前的好。請問你看過周星馳的所有電影了嗎,搞笑的不搞笑的,這個以前的範圍就都是好的了嗎。

作為個廣東人,很久以前就看過周星馳所有電影,會發現他的電影是越來越有內容,更有主題。而很多老電影,比如情聖,破壞之王,龍的傳人,賭俠等,其實沒什麼內容的,就是笑料堆徹得夠多。近一些的功夫,喜劇之王等,就開始想表達一些東西了。

你說美人魚,內容有了,環保主題。笑料有了,不算舊,你笑不出了也沒辦法。場面特效也有了,比起以前好多了。經典場面也有了,最火的鄧超找警察,無敵這首歌也火了。然後你就是說,爛片!我要看以前的!那我只能說:你鐘意咯。


《長江七號》上映一幫人 罵 說爛片 ,我預測《長江七號》絕對會翻身。

說爛片 很大原因是 看電影 只看表面,不去 想想 為什麼這麼拍 。電影看一遍 啥玩意 都是 老梗 ,尬演,賣情懷。

要真是這樣就好了,周星馳不會現在這樣 孑然一身。

簡單說下電影

《美人魚》裏鄧超為什麼沒鬍子,一根毛都沒有?鄭和也沒鬍子。林允角色非常難演 她是魚不是人 她要去演一個人,還不能尬演,一切必須自然,林允是最適合的人選。

為什麼鄧超一眼就愛上林允 。一個身體殘缺,一個心理殘缺。這是兩個殘缺的人的愛情,也可以理解為 兩個不完美的人的愛情。但是注意 電影裏的插曲,《世間始終你好》 :

「問世間是否此山最高,或者另有高處比天高」。

「在世間自有山比此山更高,但我心始終你好」

這世界上一定有比你更完美的愛人,但在我心中 始終你是最好的,即使要我放棄跑車,放棄萬貫家產,放棄「追我的人從這裡排到法國」的女人,即使你 牙齒尖尖的,胸也很扁,長的也很一般,但在我眼裡,你就是天使。

在這個物慾橫流,充滿誘惑的商品社會,充斥著 寧在寶馬車裡哭,不在後座上笑的情景,各種被現實 物質 擊潰的愛情。

而《美人魚》卻訴說著一個,有錢,有美色,不如一個合適的你 的 浪漫童話愛情故事。

你告訴我 哪裡是爛片?你說 9分 8.5分 這電影絕對不夠。壓低一點 7.5分 絕對有。你家 7分多是爛片? 很多人就是無腦在噴。

周星馳電影現在最大的問題

周不演以後,演員斷層的厲害。連續 三部電影 《西遊伏妖篇》《美人魚》《新喜劇之王》 主演太差了, 鄧超,吳亦凡,王寶強 根本撐不起來廠子。很想說 是 別人演不來 周星馳的 無釐頭風格。其實 就是 演技太差。周星馳能演好 無釐頭, 最根本原因就是 演技太好。不露痕跡,細緻入微。只是 周星馳有意刻畫 小人物,給大家感覺,他只會演無釐頭。實際上 早期作品,後期拍攝的 《長江七號》根本看不出無釐頭的痕跡 但人物刻畫依然鮮活,配角出場沒幾場戲 就搶了主角風采的《千王之王2000》更是 神仙演技

縱然 這三部電影 主演 差一些,但 電影質量 絕對過關。

順便提一下《新喜劇之王》是 這三部裏 最出色,質量最高的,也是我最喜歡的。

之前寫了個 觀後感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04087708/answer/553121320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