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打開》這首歌開始對黃霄雲留下了極好的印象,知道她在比賽後出了新歌還是蠻開心的也趕緊去聽了。

對於這首《旁若無人》,我的看法是:很高興黃霄雲有嘗試別的風格的想法(按她的動態所說這首歌是在19歲時錄製的),這首《旁若無人》是一首帶點舞蹈感的RB,詞曲對我來說較為一般,但編曲裏的吉他頗為亮眼把這首歌拉高了好多檔次,黃霄雲的演繹得不錯。

先說演唱,今天聽來,黃霄雲19歲時的演唱還尚未到達現在的水平,不夠成熟(反過來也可以說這兩年確實進步多了),不過也還是展現了一些可圈可點的表現。比較讓我喜歡的是歌裏的轉音、氣聲運用,比如第一遍副歌「別擔心會有貪慕愛情的傳聞」這一句「貪」、「傳聞」的處理,運用的氣聲賦予了這首歌很輕盈、鬼魅的感覺。這首歌沒有很直觀的炫技,最高音D5對黃霄雲來說不算很難。有些小缺陷是聲音稍顯厚重,如果能運用更輕盈的聲線的話會好得多。

看到上面有人說這個風格其實更是Tia的路數,這麼說既對也不太準確——Tia是一個非常能駕馭Soul/RB這些適合展示樂感和律動的曲風的唱將,這首《旁若無人》確實也是一首RB,但它相比Tia那些風格更靠近歐美、黑人音樂成分更濃的RB也不太一樣,《旁若無人》除了保留了RB的明快節奏、和豐富的合音音軌之外,曲風已經非常流行化,而且音域也相對不寬,這些和Tia又不一樣了。

若讓我說像什麼,我倒想起了07-12年那段大陸的網路音樂熱潮,那個時候在周杰倫等人本土化的RB的影響下,有很多通過網路出名的歌手唱著這種流行化、音域不寬的RB風格,早期的許嵩、汪蘇瀧都有很多歌是這樣。副歌處音域只有九度,用f#和聲小調作曲,走向大致是交替重複2m7-37-6m-,4-37-6m-,5-37-6m-這幾組,作曲很有記憶點,我很喜歡副歌處「耀你」「喜怒」「老的」這幾處大跳,讓這首歌的作曲非常有性格,也有「旁若無人」一樣的狂歡感,相對之下「知道你習慣在」的旋律幾乎是一條直線,對旋律連貫性有所破壞,算小小遺憾。

雖然上面我說了這首歌讓我想起某個時期的網路歌曲,但整體效果而言,還是沒有「臥室音樂」的那種粗糙感。這首歌詞曲算是及格的話,編曲和演唱算是拉高了一些檔次,編曲裏的吉他不是很簡單的八分音符分解和絃,多變的音型、切音很大地豐富了聽感。

歌詞做到了能讓人看出大致講什麼的程度,個人不大喜歡,不作細品。

結語:總之現在依然希望黃霄雲能在《歌手》之後繼續前進,嘗試更多風格的新作品,她非常值得被看好~。


擴展:

  • 《歌手·當打之年》即將收官,你在網易雲音樂單曲循環了哪些Live?
  • 如何看待黃霄雲在《歌手·當打之年》第三期、第四期連續兩期排名墊底?
  • 雪嶺洞簫聲:【個人精選】我推薦的2019年40張華語專輯(上)
  • 雪嶺洞簫聲:【個人精選】我推薦的2019年40張華語專輯(中)
  • 雪嶺洞簫聲:【個人精選】我推薦的2019年40張華語專輯(下)


謝邀,利益相關,路人粉。

從風格上,可以說這是一首很「不黃霄雲」的音樂。

我們熟知的黃霄雲是什麼?這是個我們最應該去思考的問題:

好聲音打天下的強混(比如那首到現在都讓很多人感到遺憾和黑幕的《All By Myself》)

夢聲的《左手指月》《天下無雙》《那時的光》的大量強混、弱混、頭聲等,

再到這次《歌手》上技術傾瀉一地的《少年他的奇幻漂流》(雖然演繹後很多聽眾覺得改編的一言難盡,但說實話,這首歌也是黃霄雲技術最完整的一次表現,這也相當契合她的風格)、讓人感到遺憾的優秀美聲與流行結合的作品《我用所有報答愛》,還有刷新本季歌手音域記錄Bb5的《我們的愛》...

是的,黃霄雲給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技巧豐富,音域超強,用多少年一見的機能和技巧直接轟炸聽眾的耳朵,這是我們熟悉的黃霄雲。

從這個維度來說,顯然這是一個大的變化,畢竟這首歌音域有限,重機能強混聲幾乎沒有。在加上一個很RB、很Urban,或者說,很「Tia」的曲風,實驗性拉滿的音樂與她的風格完全不一致。

但從另一個維度上來說,她開始更加了解自己了。黃霄雲的技術非常紮實、全面,但是並不代表她在技術上是完美的。

最明顯的一個點是,在過了D5這個點以後的第一換聲區,黃霄雲的強混聲可能會突然出現質量問題:擠卡,也就是很多人所說的所謂「殺雞音」。但是當音域越過這一點以後到達F5左右,質量又會重新回來,歌手突圍賽的《我們的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黃霄雲確實更加了解自己了,這首歌大部分的技巧更多的是她可以稱作頂級水平的弱混聲。在好聲音時期,黃霄雲很少使用這類技術,當時她拿來打天下的技術還是她最拉垮的強混。

但是不得不說她的天賦和投入確實不一般,僅僅幾年她迅速練就了頂級弱混的技術,無論是《左手指月》、《我用所有報答愛》還是《貝加爾湖畔》,黃霄雲成功在自己不太熟悉的領域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甚至可以說是如魚得水。

而這首歌的核心技術部分就在這裡,大量的弱混聲和真假音轉換的處理,而擁有頂級弱混的黃霄雲可以說確實很瞭解自己,這首歌極度契合她的技術特點。

或許這也是一種長大,誰能想到,當年16歲的她在好聲音上演繹出驚世駭俗的《All By Myself》使用的打天下的技術,是現在她最不擅長的那部分呢?

她的技術的確已經慢慢成熟,幾乎可以說可以和國內幾大Diva歌手比肩,而由於她機能強的不太像亞洲人的構造,我們不得不承認她的上限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高。唯一值得大家擔憂的是她是否能找到自己擅長的東西。

不過這首新歌,算是給聽眾喫了一顆定心丸。儘管製作不一定精良,詞曲可能稍顯稚嫩,但是她對自己的瞭解深度和她的技術成長都是肉眼可見的。

未來可期真的不是說著玩的,

或許有一天大家會把她的技術和Beyonce這種水平的大Diva比較,也是有可能的。


歌曲本身沒特別,但還算獨特。我更覺得是黃霄雲唱得獨特。

一般歌手唱成這個音調,應該會很累。或許一開始就不會往這種音調唱。

整首歌本身變化還是有,但副歌部分幾段的變化都沒改,同樣音調唱出來。

這歌一聽,完全不是我之前聽過的黃霄雲風格,還有點驚訝,也沒高音。歌曲調調簡單挺好。

收錄車裡循環聽一段時間,是很好的,畢竟現在能有一首不錯的歌曲能聽也挺難。但估計是不會收藏了。


很棒的歌曲~

新的風格,新的起點,新的開始。

既然世人為你貼上「沒有感情」的標籤,那就用歌曲說話,將標籤摧毀。

慵懶的曲風,舒適的嗓音,我個人很推薦在夜深人靜趕作業(不是,劃掉),心情煩悶的時候,播放上這樣一首歌。

當技巧型vocal歌手開始走心時,也是與眾不同的吧。

不是苦大仇深的生離死別,不是愛情之中的掙扎痛苦,不是裝模做樣的無病呻吟,不是故作深沉的勞苦疲倦,只是傾訴,只是釋放,只是在歌曲中找回自己罷了。

不要鑽牛角尖,不要過分地捨棄你的技巧,去追逐他們口中所謂的情感。

永遠不要忘記,你自己的態度。

我忘不了當&B5的頭聲吟唱出來的時候,我滿身的雞皮疙瘩和來自心靈深處的震撼。那一刻,我好像真的看到黎明破曉。

然後我想到了 默讀 裏的

我心裡有一簇迎著烈日而生的花,

比一切美酒都要芬芳,

滾燙的馨香淹沒過稻草人的胸膛,

草扎的精神,從此萬壽無疆

這就是vocal系歌手的力量,這就是vocal系歌手的意義,以人聲震撼聽者,以人聲撼動心靈。這就是你感情最好的詮釋。

飛黃如星,霄灑凌雲。

我會等你,撥雲散霧的一天。


結論:儘管在單曲循環,但結論還是馬馬虎虎。

歌一般,不過麵包演繹的還行,但她音色和風格顯然不是這個路數,讓tia來還行,我又聽了兩次,感覺jj也挺合適的。

我個人還蠻喜歡這種類型,但大眾估計不喜歡,因為不夠催淚,沒感情警告。

編曲有點單薄,19歲唱的歌,反正也沒啥錢,就隨便搞一搞嘍。

錄歌這種事不是越有錢就越好聽,但沒錢成品肯定就不豐富。

做民謠,或者抒情還好,不需要複雜的編曲。

有時候一把吉他,一個人聲,一段能感動別人的嗓子,哪怕用手機拍,也有一羣被學習摧殘的高中生,為感情苦惱的大學生,為生活憂慮的畢業生會被感染。

但顯然旁若無人這首歌並非此路數。

可裡面編曲還是過於簡單,而且聽了一小段錄音棚的版本(b站從她微博操作的),感覺成品人聲被壓的有點單薄。

確實她自己的聲音過於厚重,可能唱這種輕快的歌曲,製作人感覺可能會讓大部分人聽感不好,就把人聲做的薄了一些,對這種操作我不置可否,反正我個人更喜歡她那種厚實的感覺。

詞就不評了,聽聽麵包妹的聲音就好了。


《旁若無人》和以往相比有很濃的rnb風格,前奏明亮抓耳,整曲都有頻繁的slap增強律動感。單聽伴奏也很享受。

麵包的聲音比較厚重這首歌很輕快,搭配起來可能不是很協調。但霄雲的詮釋還是很不錯的,聲音乾淨通透,充滿張力,其中還帶著一種成熟女性的性感元素。

僅僅是個人看法


樓上那麼多大神作了回答,我都嚇傻了。

匿了!


我對黃霄雲的評價是一貫的,她技術很好,但沒有「流行」的感覺,不像是能火的樣子。


19歲錄的歌,聲線和現在有些許的不同,唱的很好聽,可以循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