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情況下選擇雲伺服器都不知道應該選怎麼樣的配置,雲伺服器的配置非常多,內容,性能,網路,各個方面,不同的搭配就會有不同的價格,如何選擇才會不造成配置上的浪費


因為不知道你使用雲伺服器的用途,我只能先假定你是為了搭建網站

那麼你需要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

1.網站大概每天大概多少pv?

2.平均頁面有多大?

對於第一個問題

假設你每天網站有10w pv, 那麼根據28法則,一天24小時中有4.8小時佔了8w pv,

那麼每秒大概8w/4.8小時=4.6 pv/s,我們假定你是一個純文章站點,峯值按10倍算,

你的網站峯值就是46 qps。

對於第二個問題

我根據我的博客站點隨機找了一篇文章大概看了下給估個500KB,具體大小還需要根據你實際情況來。

根據上面兩個問題可以得到500KB*46=23MB,換算成帶寬大概200Mb。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需要的帶寬大小,相比於機器本身帶寬費用非常昂貴,這裡推薦使用一些公開cdn或者免費cdn資源替代本地的js,css和圖片來降低雲伺服器的帶寬佔用,這裡我們假定實際文章只有5KB,那麼此時的實際帶寬大概需要2Mb。

現在帶寬已經有了,那麼在購買雲伺服器時還需要選擇核心數內存大小,

而這兩個指標和程序本身的性能息息相關,

如果根據語言特性來份,靜態語言如go性能消耗偏低,動態語言如php性能消耗偏高。

這裡只是一個感性的認識,實際使用中我建議可以選擇個「按量付費」主流服務商都可以選擇,這裡以阿里雲為例選擇了一個2核4g,1小時費用也就幾毛錢。

然後開通後可以使用壓測工具ab,jmeter來進行壓測,看實際壓測是否能夠滿足,如果完全滿足還有富餘可以降低配置,如果不能滿足可以升級配置繼續一輪壓測直到滿足你的需求。

自此我們就可以得到自己所需的不浪費的機器配置了。


首先確定你的業務偏向什麼方面的,計算還是存儲或者其他,那塊性能更著重,是cpu要快點,還是存儲空間大點,還是信息快點,對應去選就行了,有些雲伺服器介紹有說明偏向什麼業務了,如果價格相差不大,又在預算範圍內,可以選稍高點配置,畢竟性能有盈餘總比性能不夠好


選擇雲的彈性服務和按流量計費,後面根據業務發展規模調整配置。


三豐雲免費伺服器,不會造成浪費,三豐雲的虛擬空間,還可以有臨時域名,免得註冊域名了,對於新手學習測試挺夠用的。謝邀!


其實現在的伺服器配置種類還是非常多的,通用型、計算型、內存型、高主頻型、本地SSD型、大數據型,拿百度雲舉例:

通用型g4 2核8GB 適用於企業級應用、電商平臺、網站和web應用、中小型資料庫系統、開發測試環境等等

通用網路增強型g3ne 1核4GB 適用於視頻彈幕、電信業務轉發、大型多人在線遊戲(MMO)前端等

這個選擇也沒這麼難,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應用情況來進行判斷選擇合適的配置類型,如果業務需求對配置要求高那就選擇高配置的,如果沒有什麼其他方面的配置需求選擇最基礎最便宜的,也不會造成什麼浪費,畢竟就這些類型大差不差的。

(十年致力於發展互聯網IDC數據中心DataCenter、雲計算Cloud、大數據BigDate、人工智慧AI、內容加速CDN、互聯網安全、軟體定製開發等產品服務及行業客戶技術一體化智能解決方案,歡迎溝通交流學習,祝事業順利)


之前有回答過如何選擇雲伺服器的問題,可以參考一下https://www.zhihu.com/answer/1540111810


其實雲伺服器都是彈性選擇了,可以隨時增減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節約了很多資源。當然,肯定還是會出現誤判和業務動態造成的資源浪費。最好安排專人把公司的業務情況摸清楚,定製一個符合自己情況的針對性的方案。

我現在主要從事華為雲計算的業務,大家有問題我們也可以一起探討。


看你要跑的業務是做什麼的,如果是web服務,可以估摸一下平時大概的流量,選能跑平時的流量並且有20%的盈餘。

如果並發流量很低很低可以選1核2g1m的伺服器。真遇到了難得的流量高峯可以新的開按量計費的伺服器並提高帶寬做負載均衡,等流量過去了就釋放這些個按量計費的雲伺服器。

阿里雲最近搞活動,雲伺服器最低97一年,平均下來每天不到3毛錢,更有2核4g的三年只需要507元。

2020雙11新人會場_雲產品推薦_雲伺服器-阿里雲?

www.aliyun.com圖標

雲伺服器的配置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多,一般從計費方式、地域、可用區、網路、實例、鏡像、系統盤、數據盤、公網帶寬幾個方面做選取,搭配出一套自定義的實例可供使用。但是選擇方式很多,這裡就拿騰訊雲的SA2做一個舉例。

首先計費的方式指的是租用雲伺服器所需要的費用,一般分為包年包月按量計費競價實例。其中包年包月是使用最多的,同時也是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式。不過還是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定,區別是包年包月是先付費,按量計費和競價實例都是後付費的一種方式。但需要凍結一些費用,相當於押金,可以隨時的開啟和關閉雲伺服器,然後根據實際使用的情況去收取費用。

地域:很多人不明白為什麼選擇雲伺服器會有地域,是不是就像網路遊戲選不同的區服,每個「服」有一定的上限,達到限制就必須去換其他的服。在伺服器的選擇上「地域」跟遊戲區服類似但不盡然。地域的選擇並不是隨便選的,跟網路會有一定的關係。有些用過的小夥伴可能會說,自己就是隨便選的,沒覺得有啥不同啊?確實一般的用戶可能感覺不到有什麼區別,但是如果是需要部署大型項目,使用到負載均衡,或者是並發量很大的應用的話,地域的選擇就會對使用造成影響那麼應該如何選擇?會造成什麼影響?

這裡講完之後小夥伴就會明白。拿騰訊雲的星星海SA2雲伺服器來說,國內地區一共分為五個:華南、華東、華北、西南和港澳臺地區。然後每個地區又有細分,比如說華東又分成了上海南京,那麼為什麼要這樣分,說的簡單一點就是一條原則,就近原則。怎麼個就近法,如果你所在的區域,或者說需要雲伺服器部署的應用的用戶是在哪個區域,那麼就選到哪個區域,舉一個例子,假設說應用針對的用戶羣體是在西南地區,那麼就直接選擇「西南地區」,但是這個地區下又分了成都和重慶,那麼還是就近原則,用戶羣體離哪個城市近就選擇哪個城市。假如說用戶遍佈整個地區,那麼只要地區選對,接下來隨便選擇即可。那麼為什麼要就近去選,就是上邊提到的網速問題,整個地區便是雲伺服器的物理機所在的地區,舉個例子,假設你需要在北京使用,那麼選擇天津的比起西藏的,網路的傳播速度自然是要快很多的。所以地域的選擇並不是「無關痛癢」。同理,地域選擇完之後,可用區的話其實就可以直接系統隨機即可。

網路,網路這塊可選擇的其實不多,一般都是直接選擇系統默認的VPC和Subnet,如果是有特殊需求的用戶就直接通過「新建私有網路」和「新建子網」去重新創建,否則的話一般直接選擇系統默認或者跳過這一配置即可。

實例選擇:實例便是需要選擇的主機主要的配置了,一般包含CPU和內存、機型的選擇,這裡往往可以直接使用系統推薦的配置,即提供一鍵選擇的配置列表,包含機型,CPU、內容、處理器、內網帶寬、網路收發包,支持的可用區等,可以直接選擇一個系統預設好的配置,或者去選擇也可以。那麼cpu的話一般就是從1核開始,這個應該不需要做太多的贅述,輕量級的小應用就用1核就可以,應用的複雜程度越高或者說需要部署的應用越多,就增加cpu的核數,內存簡單說就是存儲,這個根據數據量來定,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說是一個高校的應用,要存儲上完學生的教務、財務、學工等各個維度大量的數據,那麼在內容的選擇上就基本是越大越好,當然也不能太多,可以根據以往的經驗或者是在本地使用的情況來酌情選擇。

鏡像選擇:鏡像其實就是伺服器的系統,一般最常用的是linux系統和windows,即Centos7.0windows2008等主流的操作系統。從安全性方面考慮,一般使用Centos的是比較多的也是比較推薦的。當然還是要根據自己所要部署的應用來看,結合開發語言,適用於哪種系統的部署就選擇哪種系統。

公網帶寬:公網帶寬也是配置雲伺服器需要選擇的主要內容之一,公網帶寬一般有按帶寬計費按使用流量計費兩種。按照固定的帶寬計費就是選擇單臺伺服器最大的一個帶寬值,固定帶寬使用,這個流量的費用相對於按照使用流量計費會比較低,因為畢竟帶寬是固定的,相當於確定了上限,怎麼用也不會超過,但是如果選擇按照流量計費的話,有可能會因為業務情況出現流量的爆發而產生較大的費用,所以這兩種方式都提供了最大帶寬的設置,可以設置上限,以防止流量的爆髮帶來過多費用。

上邊每塊內容一旦選取之後,在配置頁面底部就會實時計算出價格以作參考,也方便用戶在創建實例的過程中有修改的價格依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