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家拳和外家拳有什麼區別?為什麼三大內家是太極,形意,八卦?


內家拳與外家拳的區別,孫祿堂先生在1929年專門寫文章解釋過,唐豪先生更是連續出書炮轟,某乎都是高學歷人羣,無需複製前人的文字解釋。

我只是突然想明白了:為什麼三大內家拳是太極,形意,八卦?

有考據,南方人稱「館」,最早的是1839年南派蔡李佛拳師張鴻勝的「鴻勝武館」;1886年黃飛鴻的寶芝林是連醫館帶武館合二為一;再往後南方武館就多了。

武館具體了現代企業的多數特徵,在經濟、思想、模式上都具有先進性。

北方人稱「場」,留下的大多是地名或者拳師的名字,比如陳家溝、李洛能。有詳細時間表的大概是孫祿堂在1888年學得形意八卦兩門拳種後,在家鄉建的蒲陽拳社,直到1900年形意拳耿繼善創四民武術社後,在北方纔有正正規規的「企業模式」的武館,然後1909年迷蹤拳霍元甲創建的精武體育會,這是第一個多拳種教學場館,第二個多拳種教學武館是1911年以形意拳為主,北方諸多名拳參與的天津中華武士會;然後,最綜合最全面最頂級的綜合拳種教學的武館——中央國術館,於1928年在南京成立。

請注意,前面很仔細的說這個發展時間表,是因為在中央國術館出來前,北方武館武場的發展歷史基本被形意拳霸佔著,這期間有十家武館,起碼有五家六家是教形意拳的。而八卦掌是形意拳的機油拳、太極拳又是上層文人的機油拳。三者,不光在當時武行大佬孫祿堂身上有機的結合到了一起,更在後面體現到了河北的鄉情上。

在中央國術館籌建之時,正值南京奪回了大權,成為當時的政、經中心,北方平津兩地因政府南遷,開始進入蕭條階段,各種人才開始南下。

北方的形意門人(含八卦、太極),剛好完成從傳統武行(掛子行的保鏢、護院、教場、賣藝)轉型至現代企業模式(武館),此時已經有幾批人開始南下佔領江南市場。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是內家拳的論調似乎就出現自這些人南下宣傳推廣的過程中(三拳齊肩南下,多數人攀著平津冀的鄉情,以企業模式飛迅的滾動發展)。

中央國術館籌建的消息一出,平津形八太門人除了一些老人家和不喫武行飯的人,幾乎都隨著李景林(代表北洋圈子、奉系圈子、下野軍閥、練武當劍太極拳八極拳八卦掌等)、孫祿堂(有代表形意八卦太極三個門派的資歷,大筆杆子,算北洋圈子)南下。

李景林看懂了中央國術館的模式,就帶著一大羣與孫祿堂共同收的徒弟,回到了山東辦國術館,主教武當劍外加形八太。

孫祿堂帶了一大羣徒弟去鎮江辦江蘇國術館,主教形八太三拳三劍。

中央國術館剛開始也有點亂,有著很不正常的組織結構。一年後,形意拳朱國福接手後才開始理順,雖然有一整套的標準套路,但教師的原因,形八太為主。

這時,社會上開始把太極拳、形意拳、八卦掌說成了內家拳的代表(當時有文人在推廣太極拳時,特別愛用這個說法),於是,有人著手寫文章出書去反駁這個觀點。

但是,在連續兩次國術大比中,這三家國術館搶到名次的佔比非常高,變相的又坐實了練這三個拳種好用的名聲,無形中,把被駁過多次的三大內家拳觀點,又被刷回去了。

於是,一直爭論至今。


內外家在不同語境上,有「沒有區別」「打嘴炮的政治正確語言」「的確有區別」的不同答案。具體是什麼語境呢?

「沒有區別」是因為人體都是同樣的原理獲得強化,所以鍛煉的具體做法有各家各派因地制宜,歷史沿革的區別,但鍛煉原理都是一致的。所以打拳擊要練俯臥撐、跑步,練太極照樣有俯臥撐、跑步的練習,沒有那就是閹割版的。哪怕太極要推著石球做俯臥撐,拳擊要跳繩,這些具體差異只是文化歷史的差異,並不是本質差異。洪拳也夠「外家」了,入門練俯臥撐一般也認為是外家的典型,但你帶著心法,配合實戰的意念、呼吸,不斷調整支撐方式,跟太極練棚勁,形意練混元樁並無不同道理,也有產生相對的素質。少林也常作為外家極致,他們怎麼思考拳法的呢?講究周身是滾,積柔成剛,跟太極一動周身無不動,處處成圓有本質區別麼?沒有。人的反應都是一樣的道理培養出來的,肌肉都是一樣收刺激才會成長強壯,體感也是通過實際感受才會獲得,所以從技術構成和具體訓練方法的角度講,沒有內外家,練法差別不重要,練的目標是萬國皆同。

「打嘴炮的政治正確語言」是因為傳統文化有所謂升堂入室之說,以廟堂府殿的政治建築格局為比喻,在越遠離權力者表示水平越低,所以能入內就是水平越高越瞭解得清楚。所以內外之別就是某些人拿來打嘴炮用的,你是外家我是內家,我比你強的身份政治歧視,不足信。

「的確有區別」,教學理念是有內外之別,但不是一個拳種是內,一個拳種是外。而是教什麼先,什麼後,什麼多,什麼少。尤其是講兩類練習思路的先後多少,以教授規範,提出重點練習某種對抗狀態下相對最優解打法相關的練法,一般就認為是外家;以教授體驗,重點練習控制和反應的根本能力的,一般就認為是內家。就以拳擊為例,學習各種基本拳法,抱架,針對這些拳法打法開展體能和反應訓練,並且拿到擂臺上大家戴上拳套頭盔牙套去試驗成果,這種思路就是外家思路;戴上拳套頭盔牙套,跟陪練和對手打一場,直接去體驗感受對抗,下場之後總結問題,針對問題和打法做反應打靶和體能強化訓練,這就是內家思路。實際上,不同時間段,不同的練習者此時的能力,這兩種思路的練法有誰效率高誰效率低的區別,但實際上訓練內容都是相同的,都是貫穿其中的,只是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的差別罷了。你從具體打法的最優解的角度去看待訓練,什麼練習都是外家,你從提升能力的角度去看待訓練,什麼練習都是內家。這事情不分任何流派,只是觀察、思考的角度帶來的差別。當然這種思考差別指導訓練,當然會有外家練體能多(因為認為已經獲得最優解的途徑,自然只要多花時間去撐能力就行),內家練反應多(本質上就是認為少數幾個最優解不夠用,所以要多練各種判斷變化的能力,多開發打法並且能自由切換)道理在這裡。

為何內三家得是太極形意八卦,主要是國術館時期的歷史問題。


三大內家拳,都是因為集中在當時的信息中心——北京。

三大內家拳,都是趕上了清朝末年的武術爆發期。

可能有些拳派也並不比此三大內家拳差多少。但因為「沒趕上好時候」「沒出現在熱點地區」,也就淪落了。

讓太極拳揚名的是楊露禪。儘管楊露禪是從陳家溝學的,但陳家來北京比較晚。是楊露禪先打開「銷路」,陳家溝的才來「搶佔市場」的。

八卦掌就更不用說了,董海川的大名,就代表了八卦掌。也是在北京揚名的。

至於形意拳,本來原產于山西。一直默默無聞,練心意拳。是經過李洛能把心意拳傳到河北,改了名字,到第二代的郭雲深等人,也蔚為壯觀了。

這些人大多也都是河北人。河北離北京多近呀。詠春拳再好,也是從李小龍拍電影之後才揚名的。

這些把本門拳術揚名的宗師,最初也是走的高層路線。楊露禪在王府裏教拳,董海川本身就是王府裏的。

所以,千萬別去什麼深山老林裏找高人?高人都在大城市。

而所謂的武林,也是後來被武俠小說誤導了。應該稱為「武術行業」。這是一整條產業鏈。有點類似文玩。這個行業裏的買主都是非富即貴。

宗師背後都有達官貴人供養著,手下一幫徒弟也都是公子哥。可能十個徒弟裏,有一個是普通人,真能打的。其他人都是練著玩。

而那些莊稼把式,真就是到了農閑時候,有些走村串鄉的武師來村子裡教。一個村子的青壯年,集資給武師交學費,就在村裡喫住。反正冬天也沒事幹,花點錢鍛煉筋骨。不過,這就是底層路線了。也就沒能走上神壇。


傳統武術,不分內家拳外家拳,內在的東西和外在的東西,無法分開,都得練。


外家拳注重的是肌肉力量,身體硬度,和迅速快捷。內家拳注重的是組合協調使運動更加合理在肌肉力量相同的情況下發出更大的力量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