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心理醫生的情況下一般家庭怎樣治療或避免抽動症


修改了我的回答。

我兒子也有抽動症,現在6歲半。最嚴重的時候會不停眨眼,伴隨轉頭,喉嚨會發出類似清喉嚨的聲音。2019年7月看了精神科,醫生說是抽動症,不算嚴重,暫時不用吃精神類藥物,但提出幾點:1,每天運動(至少5分鐘,運動強度為心跳130/分鐘或以上)2,少吃色素味精(大家可以上網查色素味精的國際編碼,我大概記得色素E100~E199,味精是E600~E630)3,每天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三個月後複診(因為做運動調節,是要兩三個月才能見效,而且醫生強調運動一定要「每天」做,不能間斷。)4,壓力,疲勞和生病都會加重病症。

醫生說這個病是先天的,原因到現在也沒有結論,是小孩腦部發育不好,分泌的多巴胺不足引起,做運動能釋放更多的多巴胺,吃葉酸和維生素B能促進腦部發育。味精和色素對大腦有損害,所以盡量避免。

現在(2020年1月)兒子的狀況是抽動症的癥狀都消失了。剛看完這個醫生,我們非常嚴格地遵照他的要求,每天都運動,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最難做到的是不吃色素和味精。市面上超過80%的加工食品都是有這兩樣,只能不讓小孩吃零食,煮飯的時候只加油和鹽。一開始,戒掉色素和味精效果很明顯,不吃就不眨眼,一吃就眨。運動非常重要,給兒子報了跆拳道,直排輪和跳舞班佔了一個星期的三天,剩下的四天每天帶他到公園運動,也沒有特意測他的心跳,反正每次運動後都出了滿身汗。到2019年10月複診時,醫生說效果很好,不用吃精神類藥物,但還是要繼續留意,因為這個病發病期是6歲左右,高峰期是9-11歲,超過80%的人成年後這些癥狀會自愈。這個病對智力不會有影響,就怕上學時會被周遭的人取笑和歧視,影響心理。所以即使現在癥狀消失了,我們還是堅持讓他運動,可能每天的運動量大,現在過年吃點帶色素的零食糖果也沒有眨眼。

再說說這個求診的過程,也是曲折。兒子大概5歲左右開始眨眼,我們一開始以為是眼敏感(看了很多資料,說抽動症的孩子很多是敏感寶寶,的確,兒子從小就氣管敏感,後來氣管稍好,就輪到鼻敏感,鼻子好了,又到了以為眼睛過敏),前後看了三個眼科醫生。第一個眼科醫生讓我們做了致敏源測試,說小孩對塵蟎過敏,讓我們保持傢具清潔,開了防過敏的眼藥水滴。眼藥水有點效果,滴一段時間果然不眨眼了。但過一段時間又眨了,而且眨得更厲害。又再看同一個醫生,她說眼敏感是會反覆發作的,只能看長大後會不會好點,再開了防過敏的眼藥水。然後好了,又複發,更嚴重。於是換一個醫生,說是乾眼症,開了人工淚水讓我們回去滴。後來又看了第三個醫生,反正癥狀可能偶爾好一點,然後就更嚴重地爆發。最後發展到眨眼,搖頭,喉嚨有聲音。

我和老公都非常擔心,怕他上學被其他小孩歧視。老公在網上對照兒子的癥狀查找資料,每一條都對得上抽動症。再找專門治抽動症的醫生。第一次看的是中醫,孩子吃了一個星期的中藥(吃5天,停兩天),吃的時候癥狀的確有緩解,但停下的兩天又複發。而且看小孩吃中藥太辛苦了,就停了。第二次看的就是抽動症這方面的專家,真的非常感謝這個醫生,小孩看了以後,病情受到控制,癥狀也減輕了。第一次看醫生,他先單獨跟孩子聊天20分鐘,讓他講故事,還有了解他學校家裡的生活。然後,醫生讓我們進去,看他對兒子的檢查,包括走一段直線;點一下醫生手指再點自己鼻子;單腳站立。(這些動作都是為了檢測兒子有沒有腦部疾病)經過檢測,醫生就判斷很大可能是抽動症,但不能排除腦部病變的可能,因為腦部病變也會有這些癥狀。所以他提出讓我們回去做運動和戒色素味精等,如果癥狀緩解,就排除腦部病變的可能,否則就要再做一個腦部磁力共振來檢查腦部有沒有其他疾病。

回去就嚴格遵照醫生的指示做運動,戒口。我兒子是非常饞的小孩,為了戒口,家裡什麼零食都不買。現在回想起來,其實我們每天都吃了很多的味精和色素,糖果,麵包,外賣食物,醬油,調味料。戒口以後,幾天就見成效,眼眨得不那麼厲害,喉嚨的聲音沒有了,轉頭也少了。我們收到成效,就更有動力堅持下去。由於我經常跟兒子說不能吃有色素味精的東西,有時候別人給他糖吃,他都會主動說不能吃。

最後說一下小孩的脾氣。醫生跟我們說過,有抽動症的小孩脾氣會比較差。也不知道是不是抽動症的原因,小孩的脾氣從小就差。我有兩個寶寶,大的是哥哥,妹妹小兩歲。哥哥的脾氣明顯地差很多。兩歲半以前是一個乖寶寶,除了內向怕羞,其他都很聽話。二歲半以後,脾氣突然變暴躁。很容易生氣,生氣了跺腳,大力晃手。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在街上走,生氣了,整個人情緒失控,大叫,跺腳,還咬自己。而他生氣的原因也很簡單,比如天氣太熱,太冷,被蚊子叮癢,走路累了,他跟你講話回應慢了,通通生氣,而且是暴怒的那種,很久都哄不好。帶著一個易怒的小孩,我覺得很大壓力,有一段時間不想帶他出去。好在他四歲半以後脾氣好很多,還是容易發脾氣,但不會那麼瘋狂。

抽動症小孩都需要家人細心呵護,希望這篇分享可以幫助到有同樣困難的人。大家共勉之。


很多孩子有這樣的表現:不由自主地聳肩、眨眼、做鬼臉等,這是怎麼回事呢?家長應該怎麼辦?

其實,這些表現很可能提示了一種疾病------多發性抽動症

學術定義:多發性抽動症(Touettesyndrome,TS)是一種以慢性、多發運動性抽動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精神疾病,多見於兒童。該病臨床表現複雜,一般伴有多動和強迫行為,或情緒障礙等。

通俗地講,抽動症的常見癥狀有:

眨眼或瞬目

做鬼臉

搖頭或頭部運動

張口或口部運動

聳肩

手或手指運動

皺鼻子

關鍵是,這些癥狀都是不由自主且反覆出現的。

而且,除了以上所述的運動性抽動(motor tics)外,還有發聲性抽動(vocal tics):

具體是指:呼吸肌、 咽肌、 喉肌、 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動,這些部位的肌肉收縮通過鼻、口腔和咽喉的氣流而產生髮聲。

表現為:

發出吸鼻聲

清嗓聲

尖叫聲

犬吠聲

穢語(就是罵髒話)

有一種常見的特殊情況,合併有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稱為抽動-穢語綜合征。

常見的癥狀就是:

一邊做聳肩、眨眼等不自主動作,一邊不停地罵髒話。

所以,這個病還是蠻可怕的哦。

那麼,大概多少孩子有這個問題呢?

研究顯示,該病發病率為 0.05%~3.00% , 並且,近年呈明顯增加趨勢 。

如果懷疑孩子有此問題,請及時就醫。

診斷:

以下是診斷標準,如果需要,可以看看;不需要就略過吧。(診斷標準只是作為參考,如有懷疑,請看醫生)

《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 4 版修訂本( DSM-Ⅳ-TR )

暫時性抽動障礙的診斷標準為:

①1 種或多種運動性和(或)發聲性抽動;

② 抽動 1 天發作多次, 幾乎每天發作,持續時間至少 4 周,但不超過 1 年;

③ 既往無慢性抽動障礙或 TS 病史;

④18 歲以前起病;

⑤ 抽動障礙癥狀不是直接由某些藥物(如興奮劑)或內科疾病(如亨廷頓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後腦炎)所致。

慢性抽動障礙的診斷標準為 :

①1 種或多種運動性或發聲性抽動,但在病程中不同時出現;

②抽動每天發作多次,可每天發作或有間歇,但間歇期持續不超過 3 個月,病程超過 1 年;

③18 歲以前起病;

④ 抽動障礙癥狀不是由某些藥物(如興奮劑)或內科疾病(如亨廷頓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後腦炎)所致。

重點來了:

抽動症的病因:

抽動症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可能是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具體包括:

1、 遺傳因素。如家族神經精神疾病史。

2、 神經生物學因素、 免疫因素。這個太複雜,而且處於研究階段。

3、 社會心理因素。重點,因為這是家長在一定程度上可控的。不要認為小孩子的世界真的就是無憂無慮、歲月靜好,不信試試:

背書背到發神經,

作業寫到手抽筋;

一周補課二十節,

語文數學加英語;

人人皆學霸,

我獨為學渣。

請注意: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 導致患兒壓力過大,很容易導致患兒抽動癥狀加重。

而且,很多抽動症患兒,還同時患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強迫症(OCD)、 睡眠障礙、 情緒障礙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預後:

抽動症的預後相對樂觀,大部分患兒到了成年期後可正常生活和工作。

有學者總結抽動症患兒成年期的3種結局為:

約1/3患兒抽動癥狀緩解;

約1/3患兒抽動癥狀減輕;

約1/3患兒抽動癥狀一直遷延至成年或持續終生。

治療:

請及時就醫,不過,作為家長,能夠做些什麼?

家庭支持治療

抽動症患兒很容易出現任性、暴躁、易怒等問題,父母的情緒反應可能會導致患兒過重的情感負擔,加重抽動的癥狀,引發惡性循環。因此,家庭支持極為重要。

1、家長正確認識本病,認識到患兒所出現的癥狀是疾病的表現,而不是患兒的有意行為,千萬不能因此責備和懲罰他們。

2、鼓勵和引導孩子多參加各種遊戲和活動,轉移注意力,當抽動癥狀得到減輕時,要給予鼓勵和表揚,以強化孩子的積極行為,幫助患兒樹立自信心。

3、家長應該正確認識兒童的心理特點,為患兒創造一個輕鬆、和諧的生活環境。

4、研究表明:長時間看電視、沉迷於電腦,或觀看驚險、恐怖或刺激性強的影片,可因為精神過度緊張而導致抽動症加重,病情反覆,影響其預後;也有研究發現:加強患兒體質鍛煉,減少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可以改善抽動癥狀。

總之,父母應該努力學習抽動症的相關知識,合理安排患兒的生活、學習,鼓勵和引導孩子參加各種他感興趣的活動,以轉移注意力,同時避免過度興奮、激動、緊張和疲勞。

抽動症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它的無知和漠視,甚至諱疾忌醫!對孩子的缺乏耐心,甚至嘲笑!

參考文獻:

[1] 林節 . 多發性抽動症的預後及影響因素[J].中國實用兒科雜誌,2002,17(4 ):202-203.

[2] 張靜,黃宏雲.多發性抽動症患兒預後分析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 . 中國婦幼保健,2015 ,30( 16 ):2551- 2552.

[3] Kurlan R. Handbook of Tourette 』 s syndrome and related tic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 M ] . 2nd ed. New York : Maecel Dekker ,2005 : 155-171.

[4] Swain JE ,Scahill L ,Lombroso PJ ,et al.Tourette syndrome and tic disorders: a decade of progress [ J ] .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 2007 , 46 ( 8 ): 947-968.

[5] Dooley JM. Tic disorders in childhood [ J ].Semin Pediatr Neurol , 2006 , 13 ( 4 ): 231-242.

[6] 吳舒華, 劉智勝, 孫丹, 等 . Tourette 綜合征患兒的預後及影響因素 [ J ].實用兒科臨床雜誌,2008 ,23 ( 12 ):934-935 ,954.

[7] Altman G , Staley JD , Wener P. Children with Tourette disorder :a follow-up study in adulthood [ J ] . J Nerv Ment Dis , 2009 , 197( 5 ): 305-310.

[8] 望燕妮.兒童多發性抽動症的研究進展 [J] .重慶醫學, 2009,38 (13) : 1668-1670.

[9] 劉智勝.小兒多發性抽動症 [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

[10] Verdellen C, van de Griendt J, Hartmann A, et al.Europea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ourette』 s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 Part III:behavioural and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J]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1, 20 (4) : 197-207.

[11] Cath DC, Hedderly T, Ludolph AG, et al.European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ourette』 s syndrome and other tic disorders.Part I: assessment [J] .Eur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1, 20 (4) :155-171.

[12] Swain JE, Scahill L, Lombroso PJ, et al. Tourette syndrome and tic disorders: a decade of progress [J]. J Am Acad Child Ado lesc Psychiatry,2007,46(8):947-968.

[13] 劉智勝 . 兒童抽動障礙的研究現狀與進展[J]. 臨床兒科雜誌,2009 ,27 (11 ) :1098 - 1100.

[14]MARTINO D, PRINGSHEIM TM. Tourette syndrome and other chronic tic disorders: an update on clinical management [J].Expert Rev Neurother, 2018, 18(2):125-137.

[15]LEBOWITZ ER, SCAHILL L.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s:what every parent and family member needs to know[M]//Mar-tino D, Leckman JF. tourette Syndrome.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487-502.

[16]ZHAO RONGXIANG, LUO YAOJING, REN DAN .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of children with Tourette syndrome[J]. Chin J Obstet Gynecol Pediatr(Electron Ed) ,2017,13:177-182.

[17] 石志鴻 張本恕,等.607 例抽動8穢語綜合征患者臨床分析[J],現代神經疾病雜誌2003 ,4(3):73-76.

[18]唐洪興,王小峰,等,抽動症心理治療及家庭支持治療現狀[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 2018 ,44(4):250-252.


看到很多家長描述自己孩子生病的癥狀以及焦慮感,我想描述一下自己的經歷。

首先介紹一下自己,我已經成年並且24歲了,小時候得過抽動症,後來通過持續的治療,慢慢完全好轉,因為自己是患者的視角,而且發病時年紀已經十一二歲左右,記憶清晰且對整個治療過程感受深刻,所以分享一下自己的經歷,給各位家長信心和參考。

我是大約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發病,最開始的癥狀是眨眼,自己當時的感覺就是眼睛不舒服,想通過持續多頻率的眨眼緩解這種不舒適感,而且眨眼的動作完全不受控制,因為眨眼次數多了特別累,而且分散注意力,但是就是不受控制。後來父母發現了我的癥狀,常常批評我,後來感覺嚴重了就帶我去看醫生,醫生給的診斷是眼部肌肉痙攣,沒有開藥,只是說注意休息,如果過於嚴重再複查採取治療手段。

記得五年級的暑假在家裡看了一個暑假的電視,後來醫生說發病原因很有可能就是長時間看電視導致的。那個暑假我就感覺自己好像會控制不住的想發出聲音,並且發現字也寫不利索了,卷面極差,而且每個字都要寫一遍再描一遍,完全不可以寫作業,上課也不能集中精力。後來我不知道在哪裡看了廣告,只記得裡面提到說小孩子不停眨眼,注意力不集中,要注意是否得了多動症或抽動症,我就告訴父母說我有可能得了抽動症,可以帶我去看醫生么。對就是這麼神奇,我的抽動症是自己診斷的,但是他們不相信我也沒有當回事,並且認為我只是養成了壞習慣,依舊每天看到我的眨眼睛或者發出怪聲時不停地責怪我。後來可能是發現我癥狀加重加上我不停的要求去看醫生,他們終於帶我去了當地婦幼保健院的兒童科就診,醫生診斷以後說的確是抽動症,然後給了治療方案。

當時的治療方案就是吃藥配合每周一到兩次去醫院用設備治療,設備就是一個電腦,然後有音樂有動畫,會在手和頭上戴設備,監測大腦活動,有護士在旁邊操作,在電腦屏幕上看動畫,就是那種簡單的動態畫面,有的是風景有的是動物,沒有劇情,有很好聽的背景音樂,通過這種方式來提高注意力,因為你一旦注意力不集中,畫面和音樂就會卡,特別神奇!

記得醫生好像給開了兩種葯,一種是在同所醫院拿的,好像每天兩次,一次幾片忘記了。還有一種是一次半片,應該是對神級起作用的葯,而且是我爸去精神病院拿的,因為醫生說副作用大,對胃不好,所以盡量剋制用藥,兩種葯都是西藥,這樣吃了差不多一個月左右,癥狀改善很大,突然字也寫的特別好看了,眼睛甚至基本不眨了,老師還說我進步很大,我自己也覺得特別開心特別舒服,但是持續吃這個葯一段時間以後已經沒什麼效果了,在我的記憶里貌似過了一段時間狀態又回到了一開始的樣子,並沒有完全康復。

後來我爸聽人說隔壁省會城市有所兒童醫院治療抽動症多動症特別出名,就想帶我去看看,然後我們就去看了。那個醫院是小型的私立醫院,每個醫生護士態度都很好,而且用藥是自己研發的中藥,把藥材磨成粉,裝在小袋子里,一小包有幾袋葯,一包葯喝兩天還是怎樣忘記了,喝的時候用開水沖開像喝感冒顆粒一樣,但是的確是中藥的味道而且不好喝,不過我那時候可能是年紀也夠大了,去那個醫院的時候距離我第一次去醫院確診已經一年多了,醫生說停掉之前吃的西藥,只按照現在的治療方案來,因為葯是他們醫院自己研發的,一個療程好像要幾千塊,差不多兩三個月一個療程吧,具體忘記了,然後吃了半個月左右,所有的癥狀全部加重,並且出現了一些之前沒有的癥狀,包括腿抽動,甚至搖頭張嘴,全都不受控制,因為醫生已經提醒過了我爸,剛開始吃藥可能癥狀會輕微加重,過段時間就好了,所以我爸決定耐心點,後來堅持吃了半個月到一個月,果然癥狀緩解了很多,又持續吃了幾個療程,就完全好了,眼睛也不眨了,也沒有其他癥狀了,唯一記得的就是如果期末考試或者平時作業多壓力大的時候,會心裡特別不舒服,好像會想要發出聲音,但是也在可控制的程度。

這就是我的全部經歷了,雖然說的輕鬆,但其實後面吃中藥的時間持續了快兩年,每個療程結束都去醫院複查,做腦電波,醫生一直是那個和藹的奶奶,她每次都對我說波形曲線平滑了,還有幾個波形,再堅持堅持你就完全好啦。並且每次都囑咐我的父母,不要因為癥狀責罵我,也讓我的家長告訴老師,叫同學們不要嘲笑我,多帶我出去玩,多吃蔬菜水果,不要看電視,只看看新聞就好啦。現在想起來這些方法真的很有用,因為那個時候我的心態就是每天都很緊張,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癥狀,爸媽每天看到都批評我,包括一些不知情的鄰居親戚也說我父母是管教不嚴格,多體罰我就好了。其實不是的,因為我很害怕她們說我也特別怕爸媽罵我,本來就難受的心情更加不知所措,特別無助,所以加重了病情,說實話包括後來的治療階段,我的父母也偶爾會責備我,但是他們已經很好了,在飲食上儘力搭配,在學習上也是鼓勵我,所以後來我的緊張情緒漸漸地釋放出來,加上我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大大咧咧,老師同學也很友好,沒有人當回事,後來我身邊的所有人全部都覺得我像感冒一樣,並不覺得我有什麼不正常,甚至我還會跟要好的朋友開玩笑,她們也會拿我的癥狀開玩笑,完全不會讓我感到有什麼心理負擔。

總結一下就是這種病症其實跟周圍的環境關係很大,雖然我治療時間持續了兩到三年之久,但其實其中只有一小段時間是嚴重到需要吃藥,就是寫字寫不成和上課完全不能聽課那段時間,後來吃藥以後都沒有那麼嚴重了,只是一些小動作多,眨眼睛也只是持續了一段時間比較嚴重,後來雖然沒有完全好,但是已經不嚴重了,醫生也說其實不吃藥,等年紀大了自己也可以好的,所以各位家長一定要有信心,保持平常心對待,我的父母給我的感覺就是他們把這個看做很小的毛病,並沒有過分的去在意。另外小孩子的內心我們大人很多時候理解不了,他們可能也很痛苦,只是語言表達能力不到位,表達不出來,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盡量耐心,給予孩子足夠的寬容和空間,不要過分的苛責他們,讓他們每天心情舒暢,不過分緊張,慢慢都會好的。

最後希望各位家長一切順利,相信我一個患者的親身經歷,真的會完全康復的!


抽動症的病因是腦神經發育不完全所導致。

1.與遺傳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全部。

2.過度看手機,玩電腦遊戲,可能會引發抽動。避免長時間看手機,玩過度刺激的遊戲。

3.抽動症一般發生在少兒時期,如知道病因,應在第一時間治療。

治療抽動症都有哪些方法如下:

1.因為抽動症不被社會理解,所以得到家人的理解尤為重要。

2.降低學習壓力,多與老師溝通,妥善對待疾病。

3.不要抵觸吃藥,但如果病症不是很嚴重,可以少吃或不吃藥。

4.多出門走走,親近大自然。一個人也行,對疾病很有好處。

5.多休息,多睡眠,修復腦神經遞質。

6.盡量少打遊戲,多注意放鬆身心。

7.注意季節冷暖,預防感冒和鼻炎發作。

8.中醫一般只能做調理,不能根治疾病。

9.現在有很多人在網上做傳銷,賣一些吃不好,也吃不死的東西謀財害命。友情提醒,謹防上當受騙!


說說我個人經歷吧,今年24歲,5歲發病 ,在之前左右的時間內,頻繁發燒,感冒,然後不知不覺就患上了。

忍受過很多歧視,不理解,還有數不盡的委屈本來數學還有理科這方面很有天賦 因為抽動症,注意力無法集中,最後成績也不好。脾氣暴躁,做事不沉穩,偶爾神經質,失眠等等 這些都是它所帶來的。

中間吃過葯,副作用太大了,嗜睡,完全無法應付日常生活 後來沒辦法放棄了 在感冒上火的時候,癥狀會加重。

據我所了解,這種病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逐漸減弱,甚至有人恢復正常,我父親朋友的一個兒子就是到後來恢復正常,但如果到了20多歲依然沒有恢復,那麼就只能伴隨終身了。

在情緒激動興奮焦慮煩躁的時候,癥狀會惡化或者加強。

不過,我在漫長的經歷中也學會了如何去控制,我發現在剪頭髮的時候,它可以被壓制,難就難在於,第一:個人覺得患者無法時時刻刻地去注意它,以致於每次發作都來不及,第二:患者最後都是因為忍不住。為什麼剪頭髮的時候可以壓制住呢?因為剪頭髮不能亂動,所以外界的環境迫使你去壓制住。

我後來想出了一個辦法,在某些情況下我可以儘力去克制住,但有時候非常難,總是會突然間釋放出來 既然如此,那我就為自己製造這種環境。我每天都想著我的身邊緊挨坐著一個脾氣暴躁的大漢,你看他一眼都會打你的那種,久而久之,就漸漸學會控制了

還有,抽動症患者大部分聰明,在音樂 美術以及文學理科方面很有天賦,我個人在數學和邏輯推理上很有天賦,所以你們包括患者家長,千萬別放棄

補充下:妥瑞氏症(抽動症)出現過很多名人:比如美國白人說唱天王艾米納姆、台灣偶像劇演員邵婷、音樂節莫扎特、日本議員石原慎太郎、nba球星勞夫還有很多很多在學術、藝術、體育等多個領域都有,其實抽動症並不是完全的一種負擔,在西方國家甚至有些學者認為抽動症還有多動症是一種天才病。各位家長或者患者們不需要過分去害怕什麼的,只需要懂得引導,放大其好的一面,該控制控制,確實嚴重的話服用西藥也無大礙,早睡,切記不要熬夜和上火。

更新下,這個月以來,對抽動症的控制可以說是拼勁了全力,現在基本上可以不會發作了,但是這個控制的過程很辛苦,說下方法吧,各位覺得合理就看下:首先,這個過程非常艱難,需要非常強大的意志力,以及保持心緒儘可能的冷靜,切勿輕易焦躁。如果太過於嚴重,那麼建議還是得服藥,掌握好一個量,通過藥物進行輔助。我想說,你必須當你睜開眼睛的一天開始,當你們的患病子女睜開眼睛的時候開始,就必須做到一下子都不要,哪怕是動個手指,擠下眼,或者眨下眼睛,都不要,因為只要有一下,後面就十有八九會出現連續,在這個時候,放下手機,關掉電腦還有電視,什麼事情都不要做!當它下一次準備發作的時候克制住,調整好整體狀態。你只要發作一下,後面就非常非常難以控制。在心中提示自己,形成一個意識,當有一下,後面就會連續,於是患者便會強制壓迫自己,起到一定程度上控制的作用。

10月1日更新下,說說控制的辦法吧,這可能是我目前覺得比較好的。在家的時候,我嘗試將我爸的勞力士手錶(我家沒錢)直接放在肩膀上,期間直接玩遊戲,聊天,看電影,刷抖音,四個小時沒抽沒有動一下,屁股坐得快碎了,當然中間有起來走動。

勞力士是我爸當年結婚時買的,並不是為了炫耀我家非常有錢啥的,就普通小康,主要是為了說明這塊勞力士因為它珍貴,我將其放在我肩膀上可以讓我時刻注意到它從而使得自己可以強行壓制住。

現在我就在想像著我的肩膀上放了個東西,包括平時你做事情,除了突發事件,以及運動,你就一直小心翼翼,深怕你想像的這個東西掉下來,可以使你壓制住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