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笛子好久了,手指一直挺僵硬的,尤其是左手無名指,遇到節奏快的曲子感覺手指僵得很難抬起來,請問是手型或姿勢的問題嗎?如何使手指放鬆呢?如圖…


謝邀。我仔細研究過關於竹笛演奏中的手指放鬆的問題,這個回答寫得比較細,算是乾貨,希望能幫助到你。

手指僵硬的根源,在於持笛。很多從小學笛子的孩子,小時候手小,拿不動笛子,會用手去抓笛子。時間一長,造成了手指的僵硬,並使手指發生了形變。以這種手型演奏笛子,時間稍微一長手就會很疼,造成傷害。我身邊的笛子專業同學,甚至有因為手型不正確,並且長時間吹笛子而得上腱鞘炎的。器樂的演奏應該建立在不傷害人體健康的情況下。

關於手指的放鬆,仔細研究趙松庭先生的幾句順口溜就可以解決。如果做到了這幾點,你的手型會非常自然、非常科學,在經過一定的練習後可以跑得非常快。

拇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搖金。虎口之間可容蛋,關節舒暢手才靈。六指按孔要嚴密,指指放鬆成弧形。高低起落有規格,多餘動作丟乾淨。

「拇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搖金」:拇指與小指,起了固定住笛子的作用。可是很多人理解錯了,「固定」並不指讓笛子在手上動也不動,顯得很穩的樣子。而是在不影響演奏的情況下,遊刃有餘,既不影響手指跑動也不影響唇部的控制。此時拇指與小指的作用就很大了,但並不應該用拇指和小指死死地頂住笛子。如果這樣,吹一會兒笛子就會感覺這兩個手指極為酸疼,養成習慣後小拇指更是會變得彎曲。真正健康的手型,應當是在適當的時候、不影響其他手指運動的情況下把小指搭在笛子上,並且不在小指上花費多餘的力量。比如戴亞老師的手型,仔細觀察,他的小拇指很自然,手型看起來也很舒服。

當然了,也有把小拇指抬起來的,比如孫永志老師。他的左手小拇指並沒有時時刻刻搭在笛子上,但是呈現出一種蜷縮的狀態。上文說到,「不在小指上花費多餘的力量」,小指用力的伸直也是不對的。所以孫老師的這種手型是自然的,也是非常可行的。

關於大拇指,牽涉到兩種拿笛子的手型。一種是圖上戴老師、孫老師所用的一種把笛子握住的持笛方法。第二種是題主這樣的方法。一般來說,第二種方法對運指影響更小,但也更容易緊張。大拇指如同其他手指一樣,也不應用多餘的力氣去頂住笛子,而是應該用指肚「托」住笛子。這樣不會出現大拇指疼痛的狀況。大拇指不管是放在笛子正下方,還是在笛子正下方偏外的位置,都不應該是「捏」、「頂」的狀態,要自然。

「虎口之間可容蛋,關節舒暢手才靈」:此句指的是手型要圓滑,虎口之間圓滑得可以放進一個雞蛋(當然這是個比喻),手指也應呈自然的、流線型的狀態,關節不緊張。講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詹永明老師了,他的手型完美詮釋了這句話。

仔細觀察,詹老師的手非常放鬆,一點兒也沒有發力。論手型,參考詹永明老師的,准沒錯。這是因為他真正的做到了「關節舒暢」。關節不舒暢的情況一般有三種,即「捏」、「頂」以及「抓」。這幾種錯誤發力的動作造成了關節不舒暢,時間長了手指甚至會形變。結合題主的配圖,左手的無名指就是一種「抓」的狀態,即指肚使勁地按著笛子,造成遠側指間關節(位於第二指骨和第三指骨之間)向內扣。左手的小拇指是「頂」的狀態,即指尖或指肚部分使勁地按著笛子,造成了整個小拇指演奏時、伸直時呈圓弧狀,近側指間關節(位於第一指骨和第二指骨之間)向內扣。圖上看不清楚中指,但如果題主的中指是用指肚按孔,很有可能存在「捏」的狀態。不過這種狀態對手指的傷害倒是沒什麼,主要是對快速運指、顫音時的頻率、清晰度造成了一些影響,最好也不要這樣。右手的手型題主沒有拍,但是我把這三種關節不舒暢的情況列舉出來了,可以對號入座。

手型圓滑,則與手背、手腕也有關係。手背緊張,即是掌指關節(手指與手掌之間的關節)緊張,使得手指與手背形成了一個鈍角或直角,不圓滑。這樣長時間的演奏會造成手背疼痛,演奏時手指的靈活度也受到限制。手腕緊張,即手腕抬得太高,不自然。手腕應當塌下去,小臂、手腕、手背在一條直線上。手腕抬得太高,也會出現疼痛和不靈活的現象。

「六指按孔要嚴密,指指放鬆成弧形」:按孔嚴密的前提,應當在手指放鬆的情況下。這又牽涉到一個新的問題了:用什麼地方來按孔?有人說用指肚,有人說用指尖,有人說用指腰,有人說用指關節。其實如果是放鬆的狀態,每個手指按孔的部位都不太相同。放鬆、圓滑、自然為好,參考戴亞老師、孫永志老師、詹永明老師、杜如松老師、張紅陽老師等等演奏家們的手型。

「高低起落有規格,多餘動作丟乾淨」:多餘的動作會影響到運指的靈活。應當在保持手型不動的情況下演奏、練習快速的顫音、運指。例如翹小拇指、左手手型換來換去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運指的速度與頻率。不可取。

其實這幾點,難以很完美地做到。許多人,吹了一輩子笛子,也沒有全部做到。全部做到固然更好,但稍微出現一點小問題也很正常。只是說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你的手指會非常出彩。


你知道為什麼吹笛子的時候手指會緊嗎?

因為你在用手緊緊地抓住笛子!

那你為什麼要緊緊地抓住笛子呢?

因為你在用力地把笛子抵在嘴唇上!

那你為什麼要把笛子用力的抵在嘴唇上呢?

因為這樣要好吹響!

那你要是不那麼用力把笛子抵在嘴唇上,

還能吹響嗎?

如果不用力往嘴唇上抵也還能輕鬆吹響。

那就不要用力把笛子往嘴唇上面抵。

手指自然就放鬆就沒那麼緊了………

你試試看。


笛子靠三個點,甚至是兩個點維持平衡。如果你右手持笛,那麼伸出你的右手,使勁抖一抖手,讓它變成完全放鬆的自然狀態。這個姿態就是正確的持笛的姿態。然後保持手型不變靠大拇指和小拇指夾住笛子,貼在嘴上。練習只靠這三點持笛吹長音,練到原地轉仨圈長音不斷,就練成了。左手完全不參與持笛,是完全搭在笛子上的,便於以後玩抹音之類動作。右手除了大拇指和小拇指,其它手指是自然的放鬆狀態,這樣手指就能放鬆的都放鬆了。


你這個好久是多久,你知不知道科班出身的改一次指法達到融會貫通也要一兩年,初學專業指法三年能達標就不錯了。


不扯虛的,練的時間少,誰學的時候都是使勁拿住,慢慢熟練了才放鬆。想放鬆就多練,沒有別的比多練更能熟悉。等你一定基礎有了,就自然放鬆了。


想像吹音階下行時,手指像熟透的蘋果落到地上,啪一下之後就放鬆了,上行時手指像彈跳力好的猴子,騰傢伙就彈上去。


專註放鬆!!!


先不用吹 隨便按活動活動

人放鬆了就自然放鬆了


先慢練 腦子裡要時刻記得放鬆放鬆 但是不可以放鬆過度 時間久了自然而然就會成為一種好習慣


一開始手指會捏的很緊,這直接會影響你手指的靈活性。個人建議學習一下手型,笛子在演奏的時候三個支點受力就可以固定住,其他手指就處於放鬆狀態,放鬆狀態是啥狀態呢?就是手臂自然下垂時手指自然彎曲的狀態(也有說握一個雞蛋的樣子),你可以試一下,然後放到笛子上。

然後再說支點,對於右手笛,那就是左手大拇指(笛身下面,相對於吹孔),右手小拇指(笛身上面),還有你的嘴唇。這就跟個蹺蹺板一樣,其他手指基本不用使勁去托住笛子,只用來演奏音階和技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