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些調查,身邊的infj也包括我自己(Ni高的entp)童年似乎都有非常慘痛的經歷,有的是家中有私生子問題反而父還常對母家暴,有的是很小時候爹跑路了承受極嚴重的校園欺凌,也有至親去世在家中地位瞬間變化的…Ni究竟是在怎樣的環境裏被培養出的?什麼樣的環境下影響人們發展出ni(反應在精神世界)?

另:該問題靈感來自有人稱Ne高的童年應該不缺愛很幸福,但如果這個孩子不缺愛但是在父母關係極度惡劣的環境裏成長,似乎也不耽誤Ne的發展,此後延伸到Ni如何出現的討論上。

此外,由於回答中多次出現說「幸福哪有定義啊」和「幹嘛看經驗啊,你用理論證明啊?」的說法,題主稍微解釋下:第一,本題目本身就是一個在幸福一詞主觀性很強,試圖借用其相對普適的客觀性提出的不成熟問題,大家見諒,也請不必針尖對麥芒的嘲諷,有問題可以指出;第二,本提問僅僅嘗試發掘共性,不做結論。沒錯,ni的發展一定是精神上的,這一問題只不過是用近乎社會建構主義的前提,假定童年環境影響童年精神,如若各位答主偏向本質主義,可以嘗試做解釋,也能增進讀者的理解不是嗎?


先說,Ni的有這幾種人:

1. Ni為主導功能的傾向性INTJ和INFJ,天生Ni就不會低,並且Ni也是相當於他們成長認知中的一個源泉,是一直存在的並且也是自行發展的,所以環境因素的影響通常並不大。

2. Ni是第二功能的極少數ENFJ和ENTJ,他們的Ni雖然是屬於輔助功能,但是先天的數值卻很高,也許和第一功能的值並不差很多,他們不是典型意義上的ENXJ,相對來說會更內傾,而且這類人非常少,不過少並不代表沒有。

3. 是Ne在一位的極極少數INFP和ENTP,他們可以通過Ne來發展Ni,不過因為八維是互相連接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其他的功能同樣也多多少少幫助了Ni的發展。但是由於Ni是後天建立在其它功能上發展,所以作用也不會與XNXJ的Ni作用一樣。並且,這類人也會相對內傾,包括這類ENTP從某種角度會表面傾向於INTJ(沒有科學依據但是行為確實有相似處)

至於Ni為三四位的,或者Ne為二三四位的,除非是高智商有天賦(即大腦發育優於常人)否則不可能擁有真正的高Ni,因為他們的Ni通常的作用就是查漏補缺或者起到批判作用了,即被動使用,而不是一個主導的源泉,或者可以運用自如的功能。

然後來說一下故事(ps其實我並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講了故事,但是我本人並不喜歡說自己的故事,也不想暴露太多隱私,請理解謝謝!):

我個人覺得,其實並不是所有高Ni的人都會有物質上的空虛或者現實中的創傷,但是當Ni高到一定程度後,就絕對會出現精神上的不滿。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高Ni的人會與現實生活脫節,因為現實中的物質無法真正滿足他們,所以他們會沉溺於幻想中無法自拔。

這裡的幻想和Ne的不同點在於,Ne擁有的是創造力和想像力,但是身為外傾功能,他們始終會和現實搭上邊,通常是大多建立在意識或者部分建立在潛意識裡的思考。而身為跳躍性思維,Ne的思考面更廣,卻不包含時間因素,所以通常很少見到高Ne但是低Ni的人能夠在心裡上演擁有完整時間線和嚴謹劇情的個人小劇場。

高Ni的人通常共情會不錯,不論他們是理性者還是理想者。因為他們可以模擬出場景,並且自我代入。

對於理性者INTJ來說,他們的Ni-Fi就是很好的鍛煉Fe的工具,因為當他們用Ni進行了代入,再加上Fi的感情和信念,可以讓他們擁有共情能力。

高Ni的人很容易看透本質,並且把事物之間通過本質的互通而建立聯繫。

這也就是為什麼高Ni的人擅長做類比,並不是為了搞笑而做的類比,而且為了方便他人理解。

這也是他們和Ne的區別,因為當Ne在做類比的時候,通常是通過腦洞尋找相似的地方,有的時候會做很多「雙關語」或者表面上的搞笑類比,但是很少會是奔著本質而運用直線思維去思考。

並且Ni高的人,從小就在無時無刻無意識的學習中。

比如INXJ,會通過Se的輔助,而去儘快觀察且領悟這個世界,甚至很多東西是被記在潛意識裡,他們並不會可以去學。

和Si的區別是,Ni是通過理解,而不是經驗。同樣的,當一個INXJ的Ne和Ti得到發展以後,他們的視野更加廣闊,也就會變得十分擅長臨場發揮、隨機應變。

所以,Ni高的人從小都還是會懂很多事情,他們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乖孩子,但是絕對真正懂的東西比展現出來的多。

Ni很抽象,使用者大多數是擁有絕對的抽象的大腦。

所以擅長理論的高Ni,通常對哲學都很感興趣。其實Ti也是擅長理論的,而且當一個高Ni去思考理論,那麼一定就需要Ti的輔助。

不僅僅是哲學,就包括在學術上的先驅,大多都是高Ni的人,儘管他們本身不一定是INXJ——這是因為當一個高Ni的人的直線思維發達到一定程度,他們的目光就會極其長遠,說不定會去尋找所謂的「終極真理」,或者嘗試著去模擬體驗各種意義上的「盡頭」。

同樣的,因為一些高Ni的目光太過長遠,所以他們或多或少會因為害怕痛苦,而陷入瓶頸期,只有當他們想開了以後,纔能夠自己走出陰影

並且也是因為Ni的抽象,所以他們回去相信很多「形而上」的事物,比如神、鬼、宗教或者等等事物。

而因為有一些高Ni的人Ti並不高,所以他們會去無條件相信比如一個夢境,一次占卜。極端的人會就此陷入強迫症,變得極其偏執。

並且還有一點,高Ni的人通常空間想像能力都挺好的。就比如INTP通過邏輯和頭腦風暴會對於許多理論數學更得心應手一樣,Ni高的人通常幾何都還不錯。

這一點應該是通過了模擬能力再加上抽象能力而組成的。

以上。


不請自來。

今天不談理論不懟人,講個故事聊聊天;也希望這個anecdote能讓更多人瞭解Ni這個玄乎的功能究竟是啥。

講故事前先答個題:Ni與慘痛童年並不完全掛鉤。

就我個人而言,童年沒有任何慘痛經歷——甚至可以說是很幸福了。父母很和睦,資源很優渥,也沒受過任何排擠針對,長大的一路上順風順水。

要說不幸,那可能只有一條沾得上邊的——父母常年出差,我是個老留守兒童了(狗頭)。

有意思的就來了:我的高Ni確實是童年形成的,而這僅僅的一條"不幸"便是導火索。

事情的起因是母親從我出生起就開始培養我的閱讀習慣,家裡的書在我三歲時已經擺了兩個櫃子。

平時父母出差,我便與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老人們對我挺好的,要星星不給月亮那種寵(滑稽)。不過外公熱愛打牌外婆熱愛電視,我無法在他們喜歡的領域與他們聊到一塊兒。

幼兒園放學又很早。

天天在家裡待得長草的我只有一條消遣的路——看書。

一回家就看,喫完飯就看,為了排解寂寞我讀得如饑似渴。當然小小的年紀也看不懂太難讀的語句,常讀的讀物大多是歐洲漫畫和繪本(萬惡之源比利時),和讀者、青年文摘這類雜誌;非虛構類會讀些比較基礎的科普、哲學、歷史讀物(如可怕的科學、……是什麼?上下五千年等)。

從大量(有時甚至有些囫圇吞棗)的文字攝入中,催生了思考。

我開始思考世界的運作機制,思考人的構成,思考情感的來源和"思考"本身,思考歷史的規律性和發展——topic都是書提供的,而我只負責跟著這些淺顯的讀物去使用我的大腦。

在家裡我都是個只會看書的悶油瓶,在學校裏我當然就更說不出話了。

同齡的小朋友都在看巴啦啦小魔仙,但我不喜歡。

不喜歡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每集我看了個開頭就能猜到故事脈絡,而這種感覺讓我很惶惑。其實那片子拍得應該還不錯的。

我也試過邀請他人來過我的世界——帶著一堆我最喜歡的科普書給別的小朋友看。

但大家都不喜歡,說沒意思。

唯一一個看了的小朋友用手指蘸著口水將我的書頁揉得皺皺巴巴。那套書我翻了幾十遍看上去還跟新的一樣,小朋友用了十分鐘把它翻得像鹹菜。

我難受了很久,從此我內心那個由Ni主導的世界就再沒主動向他人敞開過了。

對社交的逃避打壓了各項外傾功能的發展,但給Ni的發展提供了溫牀。寂寞這種負面情緒在得不到社交的路上一直淺滋漫長,所以我只能通過思考來排遣。

我閱讀。

我內省。

我深思。

我沸騰。

當我拿起一本新書時,宇宙在我身側爆炸,每一個正負粒子都在我眼前奔湧,在淡棕色的虹膜前碰撞成星雲。

那時我會忘記一切。宇宙,我,連接大腦的神經元,那便是我的世界的構成。

閱讀對於我而言是無上的美學體驗,獲取知識可能還是次要的。

即使我在發展過程中學會了利用Fe擁有了大量社交和朋友,閱讀和思考永遠是我的人生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對知識的渴求和思考便是支持我向前的動力。

我停止思考的那一天,大抵便是我的呼吸止息之時。

而這一切都來自於我那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分割線————————

總結一下就是:高Ni的形成需要低社交環境和大量深度思考(思考可能是本能也可能是習慣,先天後天形成均可),而有質量的Ni形成需要大量的閱讀。

只要滿足這兩個條件就可以擁有一個好的Ni功能了(滑稽)。


我是INFJ,自認ni 很高。因為所以雖然但是,一件事可以說好幾輪。。。

我的原生家庭也是不太好,目睹家暴,我也被打,經歷過各種情緒暴力操控等等等。。概念版的經歷如下(歌詞中患癌的那位已經不在了,活著的那位是典型的自戀型人格障礙,最暴力的那種。。):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890477?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對於這個原生家庭慘和高ni之間的聯繫,有一個自己的理論:

就是,有毒原生家庭的造就的不安全感,即活在應激狀態的一個典型心理現象是,習慣於事前預測,而不是事後反應:做所有事情都會不自覺的多想一步或n步,或者預測不同的結果走向,很難活在當下。尤其是在經歷不確定性等問題的時候,或者人際交往對方不讓我們感到十足安全的時候,我們會不自覺預測對方會說什麼,事情下一步要做什麼,來降低未知性和出錯的可能性,即提高可控性來降低不安全感。。這同時也伴隨強控制慾,即希望自己的預測成為現實。。。

安全感更強的人,其實是會有更多時候選擇就看著事情先發生,好了壞了都可以接受,然後再根據結果應對(即Allowing),這種模式,安全感特別弱的,想想就受不了(我現在就有點。。。)

然而Ni 這個功能,莫名奇妙就是這個預測功能的最微觀心理表現。(更具體的見下面的文章)而且是在meta 抽象層面幹這個,即我們可以看到「未知性」的不同事件,或,危險的不同的人之間的更深層的共性,導致做預測這件事情,變得更加規律,一遇到這個模式,就會不自覺的prediction and control。一方面,這個能力強確實提供給我們更強的安全感,(說慘點,沒有爹媽就靠自己保護自己)。但另一方面,這也確實不太利於心理健康,因為會長時間警覺和緊張。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4843484?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所以我的理論是,ni 並不是原生家庭造成或培養的(我比較傾向Mbti 是天生的),但是它造就了更多的創傷倖存者,支撐他們活的外表近乎「正常」,(倖存,指,會有一天對原生家庭問題有覺知,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有覺知,甚至有能力改命,而不是無覺知無反思的成為新的施暴者或討好者,稀里糊塗成為創傷代際遺傳的傳遞者等。)。一來是因為這種極強極度理性且快速的自我保護機制,二來是ni直覺同時也通過共情能力更多抽象出活著的更多可能性,也就是更可能覺醒,且當事人具有更加複雜但是全面的價值觀,還有對於「自我心理」也有一套自己的認知體系,這些都還挺能幫助創傷中倖存的(不過還是需要傷後修復。。)

我是,從很小就有「直覺」知道自己期待的,然後長大一點點實現,也知道命運可以更好或者有更多的選擇(例如別人不這樣,活的不也挺好?之類的)。(我是真的12歲左右就開始期待逃離和解決原生家庭這個問題,然後25歲才開始解決,同時有一天發現這就是我一直以來想要的那個根治方向)

多麼神奇的功能,哈哈!

當然也有可能有不是ni主導的人,原生家庭有問題,也常常會採用預測控制這種模式,個人猜想,他們也可以,只是使用頻率,廣度,或者是這種方法的順手程度,體會的深刻程度,會不同。。我知道自己有這個問題 一年多了,也沒完全改過來,而且基本無法放手,這是我安全感最強的依靠,如果脫離不要,感覺太致命。。但非INFJ有可能不會像我一樣這麼難拔除這個問題(當然他們會有自己難以克服的地方,例如我觀察到的Ne類,尤其ENTP,注意力無法集中,思維很飄等)

不過,真心建議原生家庭有問題的INFJ 多培養自己的安全感,有些小事可以練習allowing (在不逼自己的前提下),可以每天固定時間做一些重複的事情(例如瑜伽拜日式等),有益身心健康~有條件的推薦心理諮詢。

至於題目裏說,孩子不缺愛但父母關係不好,這不存在也不成立,父母關係不好也是缺愛的一種形式,這本身也是童年創傷的一大類。。不是說父母各自都愛孩子,他們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模式就不重要。因為孩子小時候會分不清這種三元但是矛盾的關係,有時候會被逼站隊(心理學說這也是亂倫的一種形式,自戀型人格障礙神經病們很喜歡的一種手段:你看,你媽不要你了。。),也有時候孩子會覺得父母吵架都是自己的錯。。

」他們說彼此太陰險

還糾纏只因我出現

道德和情感都變了臉

太小的我不知怎麼選「


每次寫mbti 的回答,最後都幾乎要重複聲明這一點,就是mbti對於人的性格分析,基本只能作為「必要條件」去解釋現象,而絕對不能是「充分條件」,即例如,我可以說做預測這個心理是Ni,共情能力強是Fe,但絕不可以說,做預測是因為Ni,共情能力強是因為Fe,,反推基本都不成立(更多是因為不安全感和童年創傷),或者什麼創傷造成了Ni或者某種人格,Ni的形成因為童年經歷等等,也不太成立。很多INFJ 也沒有慘淡的童年,很多其他人格的人,也有很慘的童年

創傷造成不安全感,不安全感導致性格行為模式的應激反應,追求強刺激,共情能力過強或沒有,情緒過於豐富或沒有等等,這個因果是通順的,mbti在這裡面沒什麼主要角色,並不比決定性作用,只是可能最後帶有創傷的人表現出的性格,像mbti的某一種,但這依舊只能走必要條件這個方向,而不是反過來(因為我是INFJ 所以我有什麼什麼心理模式,基本不成立),這種思路也容易讓人過度陷入用 mbti 的分析解釋中。個人不推薦,更多的因果關係的分析,請參考正經的心理學研究,心理健康等知識。


自證童年沒什麼特別慘痛的經歷,順遂說不上可是外部境遇算是相當優渥的。

但是童年通過很多其他途徑,包括閱讀和見聞,隱約意識到突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考59分感受到動力固然很可貴,持續考100分也是要努力超越侷限的。更何況從小生活在一羣天才之中時刻都無法鬆懈,磕磕絆絆到現在。

羨慕知乎上的大佬們。嘆氣。


—以下內容權當故事,勿帶入刻板印象觀看,謝謝—

這個問題可太隱私了....我想以前的我是不願意在網路上不匿名回答這個問題的。

但畢竟要鍛煉自己嘛。

我infj,獨生女,自我感覺算是ni值還可以(?)。小學經歷過兩三年校園欺凌,原生家庭也經常吵架。記得很清楚一件事情是特別小的時候,一晚父母鬧著冷戰,明明是他們自己的事,我卻為了讓他們能和好,就搬了個小凳子就坐在他們房間不肯走,直到他們一起過來安慰我,然後和好為止。而我的父母卻對我從來不甚瞭解,欺凌我的孩子頭給他們打了騷擾電話以後,才知道我被校園欺凌了。

他們的不甚瞭解是有原因的。在學校的我緘默少言,在家附近的朋友圈我熱情奔放。愛看動畫,以前迷守護甜心,天天跟朋友說我要是能生蛋會是怎樣怎樣的蛋2333,一直對我的朋友有濃濃的保護欲,她們也比較依賴我(可能是因為我極其有年下吸引力)。經典事件:一個因考砸哭得很厲害誰勸不聽的朋友,同樣考砸想哭的我看到忍不住上去強顏歡笑安慰幾句她就很給面子的馬上不哭了,於是我也開心得忘記哭了2333當時我對人性之惡的態度是全盤否定的,只要讓我看到一點點「惡」的地方我就會從根源上去否定ta,包括我自己。

惡這個東西,越是去否定它,越容易發現它。(--青春傷痛文風嗎hhh)

答到這裡,很多雜七雜八的回憶蜂擁而至,突然不知道從什麼開始答起好了。但仔細想想,其實這些都是生活中小細節的東西。比如一句話,一個想法,一個眼神等等。

大約初中的時候,我意識到了自己身處在一個無法改變的,充滿惡意的世界中。可能是我隱隱約約也察覺到了自己內心的「惡」。比如其實我在家裡很容易因為母親幾句客觀角度不正確但無傷大雅的話「你就是……樣的」「你們這種獨生女最不能喫苦了」而大發雷霆然後把自己關在房間內不喫不喝,卻沒有意識到小鎮的我跟出身農村的父母相比就是沒喫過苦,整天活在夢裡的人。

然後就是很漫長一段成長時光啦,簡單概括一下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標跳出了圈,鍛煉自己發現人性美好的地方,給自己了制定原則之類。

然後發現我的世界慢慢變得沒那麼糟了,比如雖然我家人、朋友到現在還不是很瞭解我,但是他們都很喜歡我,在用他們的方式照顧我,陪伴我。我只要學會保持平衡,就足夠快樂了。

我其實直到現在都不清楚自己的童年是屬於幸福的一方,還是不幸福的一方。但,就是很真實的普通人吧。

————————

更新。

下班回家,迅速拿了下面一位叫格虛的答主提供的測試測了一下……我的ti怎麼回事??hhh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