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嘛要全民足球?搞邪教嗎?


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大學裡有四大勸退專業是生化環材,而不是計算機和金融?

因為,985的生化環材可能還不如一些一本學校的計算機和金融掙得多(從知乎的一些評論來看,可能不準確,如有錯誤,望指正)。

同樣,如果想要中國發展全民足球,那很簡單,只需要

能讓以足球為生的大部分人吃飽飯,相當比例的人吃好飯。

為什麼現在足球氛圍不高,因為現在某些人投其所好地對足球進行功利投資的情況下,竟然在國家的次頂級聯賽還有欠薪情況地發生,離開了投機資本,甚至之前國家的頂級聯賽中欠薪情況屢屢發生。

一個行業的頂級從業人員甚至有可能都吃不飽飯,那你怎麼發展這個行業?

要想全民足球,那麼一個前提就是這個行業的大部分從業者能從這個行業中討到生活,甚至好生活,讓家長感覺自己孩子干這個不是一個前途很渺茫的一個行業。


其實之前有人說過正解的。只是大家都沒有當回事兒。

依據中國國情,實現全民足球那就需要把足球納入高考。

雖然是玩笑,但是的確很說明問題。因為起碼解決了學校重視程度、家長觀念、社會資源湧入、學生積極性等幾個關鍵問題。

1、當前從政策層面來說,中國足球的政策扶持程度已經是很好了。足球進校園這件事兒都有單獨的辦公室負責,從國家政策層面來說是支持的。但是校園足球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是沒有標準的。畢竟欠賬太多,專業師資不足,興趣引導方式摸索,傷病應急處理,足球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都有缺失。因此體育課,即使是足球課也很難培養起學生的興趣。

近年來做航天科普進校園,接觸國內從一線到八線城鎮學校無數。說一個例子:在國內目前掛牌的很多足球特色學校,足球先進示範學校里其實只是有相對完善的足球隊,相對專業(是相對)的老師(不是教練)來組織,管理。其本質是一個足球興趣班。而不是一支校園足球隊。而其他學校的變化,可能只是體育器材室增加了更多的足球。

而且在這其中,學校的足球課就是實現了孩子們的踢球,而沒有任何足球規則,文化教育。不讓孩子們看球賽,了解足球文化,就好比音樂課讓學生扯著嗓子吼,但是不讓他聽經典音樂是一樣可笑的。我們總說,孩子們的教育不能完全甩給學校,家長要負責。但是之於足球來說,足球文化的教育不能只推給家長和電視。學校也需要有相關的引導。

這才能完成第一步,興趣的建設。

2、家長觀念的變化。有人說足球沒前途,成材率低,又不是誰都能踢到國家隊的,投入太大。這絕對是一種狹隘的觀念。全國範圍內舞蹈班,鋼琴班,美術班哪個不比足球班多。成為黃豆豆,朗朗,韓美林就容易么?甚至以藝術為生,為職業就那麼容易么?原因不過是這些有不錯的考評體系,能快速見投資效益。一個鋼琴10級的證不僅能夠撐起父母的朋友圈,還可以在學校招生是為履歷增色。

至於說踢球受傷,踢球貴的那就更不必多說了。如果只是全民普及性的興趣式學習體驗。無論在傷病方面還是費用方面都是可控的。相比費用,其實需要更多的家長以寬容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的戶外運動風險。不然,逼得學校課間都不敢讓孩子出教室就不是個別現象了。學校學習就變成了學校的飼養。

3、社會資源的功利性。校外足球教育面臨的問題就是市場小,競爭大,成本高的小循環。為了活著不得不提升進入門檻,而對應的是進入後的直觀結果不明顯。因此進一步篩選了用戶。造成參與者少。

未來能不能實現足球資源質優價廉的正循環?我相信是可以的。但是這就需要足球從業者們不計現在得失,從一個真正培養足球市場的長遠眼光來做投入。

4、學生興趣方面。如何讓孩子們從男團女團、網紅、遊戲中走出來?引導是一方面,但是我的確覺得是需要一些統一的考評手段來做一定的強制才是有效的方法。

因此,全民足球的實現是一個互相關聯的大命題。不是張嘴就來的體制問題或是教育問題。而是要全民參與的全民問題。


很簡單,不是找罵,把籃球場拆了改成五人制足球場,就有很多人踢了。因為打不了籃球,類似只有足球場了,慢慢就全民了。

不知道為啥要想著要全民,反正就算全民也進不了世界盃。


住建部發個文,新建小區里必須配有足球場。


與其一直想著提高足球運動員工資什麼的

不如做好踢不出來的保障


很簡單啊,國人唯一實現階級躍遷的方法只剩下運動or靠臉吃飯。

而由於足球本身的特質而言,會成為最容易練出來的運動。

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足球的現狀是個好事,有明顯更好的方法改善生活,至少是保證穩定體面的生活。


我只想問

實現全民足球的意義在哪裡?


偏個題。全民足球不值得。就算拿了世界盃能咋地?看球踢球圖個樂,如果誰把這玩意當成信仰了,我覺得還是腦子不大夠用。


最重要的就是經濟騰飛 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 老百姓有時間和精力、金錢來進行體育運動


象日本那樣做,你就會實現那個目標。日本就是我們的未來,這一直沒有改變。


西歐足球發展得好 是因為歐洲人福利制度較好。打個比方 他們的球員很多非職業業餘的 就算是失業了 光靠著政府補貼 活著已經很舒坦了 比如法國。。我們的業餘球員如果不轉行工作 那真的還未必活的下來。。

而南美是另一個極端 他們的國情民情又太窮 孩子從小不去踢球就去販毒 踢球反而容易出人頭地。而我們的孩子有條件的都選擇讀書了 沒條件的還是讀書。畢竟「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嘛

我們要想全民足球 就得改變體制。比如說你得讓家長相信投資孩子去踢球 有回報(比如高考去名校或者退役去體育事業單位這種)如果做不到這種 你就算是換成是首富的家長 也不願意孩子去踢球的。。


球場都打開對外 尤其是校園 zf機關的 場地多了 踢球的人多了


其實不需要全民足球,看看女排女足就知道了。排球每個人都會嗎?你會送自己孩子打排球嗎?沒身高是沒法打好排球的,和籃球一樣。這註定排球是個少數人玩的運動,但是女排能拿那麼多冠軍,這是為什麼?這必然是因為整個排球體系,這個體系下能出郎平朱婷這樣的天才並發揮他們的作用。所以其實是足球人自己的問題,玩的好玩不好不要找其他借口,群眾基礎有最好,沒有的話排球也能奪冠,射箭游泳摔跤舉重也能奪冠。為啥足球不行?一定是人的問題。


大概是做夢?大概是國足勇奪世界盃的時候?

想做到這些,應該需要更完善的足球體系,青訓體系,還有足夠的球場和足夠的時間……需要的東西太多了

大概還是去夢裡見見吧


實現全民足球那就需要把足球納入高考

根據現在的情況,在中國讀書的性價比遠遠高於踢球和其他體育運動。你好好學習,將來考入名校,可以找個好工作。踢球呢?中國足球的培養體制就是梯隊,球員從小脫離正規教育。然而中超只有400個名額,中甲400個,中乙不超過800,這是標準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啊。


高考加分,比如入選過U17 市隊的加50, 省隊的加80, 國家隊的加100. 取得好的名次的再額外加分,比如取得U17亞洲杯名額的再加50,進入U17世界盃的再加100

以上我隨便亂說的不要當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