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木有童鞋來講一講你是怎麼粉上一個歌手,並且堅持粉了十幾年,Ta的什麼特質最吸引力?


西西是他的粉,我說我要寫一期周杰倫的專題,你也幫忙出點兒主意唄,她說好。問她是什麼時候被Jay吸粉,她說:

聽到你的名字是到處都在放《雙截棍》的時候。那時候對你還不太了解,只知道後桌的女生天天抄你的歌詞來唱。初聽到《雙截棍》,覺得不可思議,這曲風也太奇怪了吧,只是覺得還蠻有氣勢的,放學路上和同學比賽,我始終不能完整的唱完這一首。

後來漸漸聽了《簡單愛》《開不了口》《半島鐵盒》,開始覺得噯,你的歌還挺好聽的。聽到《星晴》時的驚艷,雖然那時候我只有13歲,卻也開始陶醉於你歌中描寫的浪漫意境,幻想和自己喜歡的人一起看星星許願…到我會唱《安靜》的時候,我覺得這首歌已經不能簡單的用好聽來形容了,雖然我不懂你說的難堪和天分,也不懂假裝的微笑和說出的好好過,但是我知道那一種痛心和無奈,已經打動了我。

前三張專輯當時都沒有完整的聽過,直到2004年你發行了《葉惠美》,那時候我已經初三,每天下午吃完飯都要跑到學校門口的小店翻看這張專輯,當時只覺得這張封面的造型很好看,復古中帶著華麗和神秘。主打歌《以父之名》,無論編曲還是歌詞,無法用語言形容當時的震撼,直到現在我覺得這首都是我最最喜歡的歌曲之一,就像進了六維空間,在跌跌撞撞的黑暗裡尋找,我們拷問著人性和慾望,希望被寬恕和原諒,最後遺落在無止盡的孤獨中。《東風破》是當時最喜歡的一首歌,甚至連不聽歌的XJ都覺得這首好聽。雖然第一張的《娘子》是中國風的開始,但是真正熟悉還是從這一首開始。當時好喜歡在黑板上寫《東風破》的歌詞"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中間那一段二胡,百轉千回的思緒,離別,惆悵,不舍…這個時候我開始驚嘆於你的才華,我覺得我開始喜歡你的歌了。

那一年你還發表了兩首專輯外的《軌跡》和《斷了的弦》,略帶傷感,但是很打動我,對愛情是懵懂的,卻在聽到"接著緊緊閉上眼「時有想哭的衝動,聽到"再怎麼接,音都不對」莫名的傷感。高一剛入學,軍訓有個女生被抽到唱歌,她唱了《她的睫毛》,當時心裡一陣開心…每天班長都會用錄音機放音樂,第一首總是《七里香》,就是那時候我第一次聽到《七里香》,你發片名字也是七里香,我有點失望,因為不喜歡專輯用主打歌的名字。也許太喜歡《葉惠美》了,我對這張沒有很多關注,七里香也只是覺得前奏好聽而已。

To be Continued......

嚴格來說,我不是他的粉,在他最火的那些年,對他並不感冒,即便如此,也無法逃脫那些年周式旋風的「猛烈襲擊」,跟風聽過他的好幾張專輯。

第一次聽他,是《龍捲風》。當年F4火得一塌糊塗,在那個全民追看流星雨的年代,一個相貌平平的男生帶著極不清晰的咬字,竟也開始火起來。那時候還不懂什麼是RB,但聽著「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的旋律,倒也覺得很舒服。還記得這首歌的MV女主是陳怡蓉,當年在火得不要不要的《薰衣草》里演女主,而今卻在同劇里的女配陳喬恩成了女主擔當時,flop得沒邊兒,只能嘆一句「地球是圓的」。

如果說《龍捲風》只是讓我們知道了周杰倫這個人,《雙截棍》則讓大家徹底記住了他。含糊不清的咬字,反華語主流的音樂風格,不但辨識度高,還個性十足。那些年爸爸媽媽還不能理解為啥現在的小孩都喜歡聽一個連話都說不清楚的人唱歌,只有我們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光芒萬丈,如果有一個人的音樂能給你這樣的感覺,Why not?

除了《雙截棍》,《范特西》這一張還有《簡單愛》《愛在西元前》《開不了口》《安靜》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金曲,整張專輯幾乎可以做到首首單曲皆主打,且還能在兼顧流行度和市場性的同時,保持高水準的音樂性。這樣的專輯不算神磚什麼算?所以你知道為什麼後面有一張專輯叫《依然范特西》而不是《依然周杰倫》、《依然七里香》。

緊隨《范特西》的《八度空間》水準依舊,連續三張創作專輯讓人驚艷,看似輕鬆,實則極具挑戰。且不說創作歌手可能遇到創作瓶頸限制其發展,即便對於普通歌手,想要做到每張專輯皆精品都很困難,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孫燕姿一般在對的時間遇見李偲菘、李偉松兄弟,為專輯保駕護航。寫出一兩張專輯的好曲子容易,但連續好幾張專輯都保持旺盛的創作力則是一件頗靠天賦的事兒。你看FIR當年的首專不也是讓眾人驚艷嗎,但到二專三專,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嘆,如果能把首專的作品拆開放在後面的專輯,他們也不會糊地那麼快。所以你知道像陶喆這樣能持續優質創作的歌手是非常可貴的,但Jay比DT更可貴的一點是他的速度,在幾乎一年一張的快節奏下還能精品頻出,這就是為什麼近年來開始有人捧他上「神壇」。

第一次買他的專輯,是《葉惠美》,雖然是5塊一盤的盜版卡帶,但對於一個木有零花錢的小學生而言,5塊錢也是要省吃儉用湊很久的存在啊!很多人把這張專輯視為《范特西》後的又一巔峰——《以父之名》的完美編曲和強大概念是很多傑迷心中No.1的單曲存在,《晴天》里的小黃花讓無數中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不僅在當年成為很多班級的班歌,現在也還雄踞網易雲音樂單曲評論Top 1的寶座。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東風破》不僅是Jay的中國風代表作,還連帶整個華語樂壇颳起一股復古風,爸爸媽媽即使不喜歡他的rap,也樂意跟著哼一曲東風破。

至此,已經到了很多傑迷心中Jay巔峰期的盡頭,所以經常聽他們講聽Jay只聽前X張就好了。如果非要劃分時期,我的劃分會是:

《Jay》—《葉惠美》音樂巔峰期

《七里香》—《摩羯座》商業巔峰期

《跨時代》—《十二新作》創作瓶頸期

《哎呦不錯哦》—至今,創作回暖期

從《七里香》到《摩羯座》,有人吐槽他的歌不如以前純粹,因為有《我的地盤》這類廣告歌曲開始在專輯裡亂入;有人說他江郎才盡,因為連專輯名都要重複過往;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階段的Jay在商業上取得了莫大的成功,成了華語樂壇的新天王。期間的作品雖然為市場做了妥協,但仍然是水準之上,hit單無數。

很多童鞋喜歡《晴天》里的唯美,但我卻更偏愛《七里香》的浪漫。「秋刀魚的滋味,貓跟你都想了解」,每次吃自助看到秋刀魚時,就會想起這首歌,雖然吃過以後,已然發現它並不是我的菜。

還記得那一年《青花瓷》紅遍全國時,有化學老師製作了一個化學版《青花瓷》,把元素周期表、化學定律等巧妙地融入其中,聽得我們滿臉樂呵。

還有那首經典的情(che)歌(huo)對(xian)唱(chang)—《珊瑚海》。前幾天《不該》發行時,很多人講聽到了《珊瑚海》的感覺,但從Lara到aMei,珊瑚海的愛情故事已經從二十幾歲的唱青春變成了而立之年憶當年。這首歌和聲複雜,難度極大,如果你能在ktv完美hold住,我必須給你一個大寫的「服」!

說來也怪,和Jay合唱的女聲(天后aMei除外)似乎都逃不過「不火」的命,《珊瑚海》即使成了對唱經典,也沒幾個人記住梁心頤這個名字,最近一次聽說她的消息是參演某四的《小時代》舞台劇和性感裝扮登上《男人裝》。唱《屋頂》的溫嵐,上一次發片不知得追溯到幾年以前。《畫沙》的袁詠琳當年在這歌火的時候也沒能成功上位,反倒是頻繁參與杰倫後期專輯的合唱招來不少傑迷反感,論創作實力,能寫出《畫沙》的她怎麼會差。

可能是Jay的光芒太強,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他的身上,所以才讓這些女歌手淪為陪襯。但也正是這道光,尤其是前期的鋒芒畢露,所以當《跨時代》和《驚嘆號》出來時,我們竟有點兒不習慣現在這個周杰倫。在與電音的碰撞中,似乎沒有同RB合拍。

幸運的是,從上一張的《哎呦,不錯哦》開始,那個熟悉的周杰倫似乎又回來了一些。《美人魚》里似乎能嗅到一些《愛在西元前》的味道,《鞋子特大號》也能襯得起首播主打的名號。最近單曲《床邊故事》從主歌到副歌的一氣呵成,流暢度簡直完整地不像話!雖然有《英雄》這樣的「糞曲」亂入,但從《床邊故事》里聽到的希望還是會讓我對新專輯抱有期待。

這幾年他的演唱會開遍全國,場面火爆到一票難求。大家都在講,聽一場杰倫的演唱會,才算紀念了自己的青春。是的,感謝十幾年來有Jay的音樂相伴,讓我們明白有一種中文歌真的很屌。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把耳朵叫醒」(wakingears)

如果你覺得還比較好玩兒,有點兒意思

歡迎搜索公眾號「wakingears」

或掃碼關注

http://weixin.qq.com/r/MUzWzqTExPm7reCt9xkj (二維碼自動識別)


阿蘭達瓦卓瑪

在我最喜歡聽日語歌的年紀,她唱日語歌。

在我不再喜歡日語歌的年紀,她唱中文歌。

完美對接我的中二少年期和略中二青年期。

用她的話說,她唱的歌有福相。

歲月靜好的感覺。

靜聽星空物語,淡看物是人非。

激烈的東西總是不長久的,

相對平淡的東西不容易膩。

這就是我喜歡她的歌十年的原因。

PS:好看的藝人,這世上太多了,但同時還能通過音樂使人心靜神寧的,很少。


先說自己本命周鴿鴿,我們家老粉都十幾年,很不幸,妹妹只是七年小萌新一枚

最有感觸的是《我想和你唱》譚詠麟校長那個,喜歡了五十年的粉,真的是每個追星的人看必哭


不請自來。不是所有的歌都會 也不專業 剛剛還大概數了下 熟練唱一百多首沒問題 這麼些年過來了 反而這會感覺沒啥特別的 雖然以前很瘋狂 /高一下學期晚自習聽的愛情轉移 卧槽陳奕迅這麼牛啊這麼好聽 現在研究生畢業了剛規培 最愛一直是他 從來從來沒變過 大學時比較偏執 對外宣稱也確實是做到了 只聽他的歌 每天晚上都要在宿舍唱好久他的歌 洗澡洗衣服晒衣服玩電腦 大聲的唱 累了就輕輕唱 演唱會閉著眼睛都知道下一首他怎麼唱 哪裡有停頓 哪裡抬右手 哪裡背轉過去 哪裡跟歌迷互動 介紹樂隊 說了什麼 這種狀態維持好久 舍友都煩了 後來也漸漸被我同化了 在他們心中提到我有個關鍵詞肯定是陳奕迅 到KTV他們不用說自動幫我點滿一堆陳奕迅的歌 隨便點 因為基本我都會 只是各個唱得參差不齊 手機里最多的就是他的歌 但已經不會像前幾年老是不停不停循環放 當然也有為了學歌的原因 因為聽的太多太多太多太多 已經快沒感覺了 得擱一段時間出去偷個腥回來發現還是他最好聽 /估計同時做三四件要注意力的事外加隨便從一百多首選一首他的歌肯定不會唱錯 /對於我 陳奕迅絕對是我沒什麼太多特別青春回憶里無法抹去浸入骨髓的印跡 從一開始單純覺得好聽為賦新詞強說愁 到後來經歷了一些事有了很多感覺 更加痴迷 再到後來無條件支持 到現在習慣性喜歡 身邊喜歡他的人漸漸多了起來 又漸漸散了一些 看見有人挑剔他 隨大流稱喜歡他熟悉他只愛他 看見有人離開他 看見有人拿他問這問那做對比 看見有人剖析他 反正我不是很懂 可能這會被大神笑話 不懂裝個什麼逼 各人自由吧 看見有人分析他炒作 看見他嗓音出了問題 又開始似乎恢復了一些 一開始有醋意 有要為了顯示我是所謂正房粉絲一般的據理力爭挖苦 可能現在還有 有突然的替他有這麼多粉絲高興 自己的心頭愛被追捧的自豪 有被鄙視鹿晗長大就這樣殘了的掛不住臉 太多了不知從何說起 就希望他好吧 還有真正好歌 前幾天還有朋友跟我說他為擺渡人唱的主題曲不錯 我說我個人理解一般般吧 他基本水平 可能沒有了以前的給我的感覺 第一次知乎答這麼多 因為其他我能回答的東西還確實不多 或者願意回答這麼多的不多 這個必須寫寫

這個問題我知道一定會有人回答周杰倫。周杰倫十年以上的粉絲有很多,我也是其中一個。

喜歡周杰倫從他的《范特西》專輯開始。那麼多年過去了,仍舊記得第一次聽到這張專輯裡各首歌曲時候的驚喜,感動,沉迷。對於音樂一直是外行,但是在那個年紀,在那個聽著周杰倫歌曲的當下,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音樂的魅力。無論是那繞樑三日的旋律,刻骨銘心的浪漫主義,還是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都難以置信是從流行歌曲中獲得的震撼。這些年很多人會時不時討論周杰倫在歌壇的沉浮。我一直鮮有興趣參與這些討論。在我心裡,一張《范特西》,便足夠我喜歡他那麼多年。而繼續下去。

這是我從高中一直都喜歡的吉他手(已故)

雖然年齡越來越大

聽的次數越來越少

但換手機買iPad我都會下這幾張專輯因為吉他彈成這樣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