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1000XM3

Airpods Pro


開始以為是跟WF-1000XM3的對比,想好了一堆臺詞,仔細一看是WH-1000XM3……

那對比起來就簡單了。

先說結論:降噪效果:WH-1000XM3完勝。

我的購買順序是WH-1000XM3-&>WF-1000XM3-AirPods Pro,目前WF-1000XM3去了二手回收。

實際上,我還曾經是Bose 700(鹹魚)、QC35(閑魚)、QC30(閑魚)、WH-1000X(送人)、WF-1000X(退貨)、WI-1000X、QC25(閑魚)、QC20i(壞了)的用戶。

是的,我就是個降噪狂熱粉絲,為什麼呢?我一年飛行70+,高鐵、地鐵、公交車、專車、快車高消費人羣。所以我從發燒友「降級」了,越來越看重降噪,對音質也越來越「將就」。

包耳式降噪耳機,靠著厚厚耳罩,被動降噪天然優勢。同時擁有WF-1000XM3和WH-1000XM3的時候,我曾在飛機上做過測試,先帶上WF-1000XM3並打開降噪,然後帶上WH-1000XM3,不打開降噪就能感受到噪音的降低,但之後再打開WH-1000XM3的降噪,則沒有變化。主觀判斷:除去耳罩的隔音效果,WF-1000XM3的主動降噪能力追得上WH-1000XM3,同時也足夠對付飛機機艙內噪音了,聽歌、聽播客、看電影都不用開太大音量。WF-1000XM3入手之後,WH-1000XM3留在家裡喫灰了,主要原因是WH-1000XM3在 夏天無空調 環境下受不了,耳朵會捂出痱子……但我還是保留了WH-1000XM3,因為還是有些長途飛行,7、8個小時,WH-1000XM3的續航能輕鬆應對。

降噪豆三代不會捂住耳朵,夏天也可以戴著出門,但有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戴久了耳朵痛死,真的痛,且有讓耳道發炎的趨勢。所以AirPods Pro的出現讓我立即喜新厭舊了,降噪效果差不多,但AirPods Pro對耳道沒入侵那麼深,外面也沒兩塊突起,所以更能長時間佩戴——也不能太長時間,三個小時左右我還是會痛,但比WF-1000XM3的痛感輕多了。由於WF-1000XM3與AirPods Pro的使用場景完全重疊,所以WF-1000XM3被我送去二手回收了。

在主動降噪演算法能抵消耳罩的優勢+佩戴更加舒適+待機時間更長的下一代AirPods Pro或WF-1000XMx發布之前,我還會保留WH-1000XM3吧。


對於同時擁有兩款的我

有一點自己的看法

首先說出自己的觀點

兩者沒有可比性,X3降噪音質吊打app

一個入耳一個頭戴確實沒有可比性

降噪方面的差距就是我的筆記本風扇響的時候我戴x3是完全聽不到的,但是app能清晰聽到。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app顯然可以應對更多的場景

X3我買了有一年了,大多是使用場景都是在宿舍打遊戲,或者是學習時候使用,我很少很少會把他帶出去,一個是又黑又重,第二看起來也很傻,還會壓著頭髮,一些人在意形象就不會考慮。

app的便攜性和蘋果生態都讓他是一個極其適合出街的產品,我在地鐵上使用app,能在35%的音量聽到音樂 完全滿足通行需求,在其他生活場景我也更願意戴一個小巧的app

所以如果是對音質和降噪和音質有很高的需求時,選x3沒錯,配一個ap2就很完美,但是如果預算有限只有2000,而且對通勤需求很大,建議買app

app是一個購買不需要考慮的產品


前段時間還在上海的時候去了趟淮海中路的索索店. 一個是實地看一下8KHDR, 再就是確實感覺到手裡的黑卡該升級了. 就順便檢閱一下索尼當下在售消費級產品線。

耳機裏當然要試一下頸掛的WI-1000XM2. 首先從聽感上講確實很不錯, 聲音解析度是要優於 AirPods Pro. 降噪這塊, 因為店裡不提供Wi-Fi, 以及我這邊的 App Store 地區問題也難說能找到他們的app, 所以直接用的是耳機電池倉上的物理按鈕控制降噪.

在不上儀器測試, 單從耳朵聽到的噪音消除程度上講也同樣勝出 AirPods Pro 一些. 而音質和主動降噪的詳細測試, 推薦去看 @鬼斧神工119 的回答. 因為我是先聽到樣機, 之後纔看到這篇評測內容, 因此沒有心理作用的誤差, 而實際感受和評測數據確實是基本吻合的.

如何看待Sony剛剛發布的 WI-1000XM2??

www.zhihu.com圖標

要著重說一下環境音模式. 耳機上的物理開關總共給出了「降噪」「環境音開啟」「環境音關閉」(也就是物理降噪) 三種模式. 這方面的體驗就要遜於 AirPods Pro 了. 以後者舉例, 「通透模式」在街上可以清楚聽到車輛噪音, 或者在公園裡能在播放音樂的同時很清楚地聽到鳥叫 (當然音樂音量不能太大, 例如不能超過50%). 而 WI-1000XM2 這邊雖然能聽到麥克風拾取的外界噪音, 但確實是大部分聲音被耳塞阻擋了, 比如我當時聽不到店裡員工和顧客的交談聲.

具體到問題裏的WH-1000XM3, 則是一款 on-ear 產品, 但本質上還是相同, 即藍牙耳機/TWS 的出現將耳機本身的功能/用途拓寬了. 不僅在於消費音樂, 還有看視頻、聽播客、通話、監聽 (就比如「聽」導航), 甚至低延遲帶來的遊戲聲音輸出. 而對於一個城市用戶, 通勤的複雜場景是繞不過去的一環. 在地鐵上需要開啟ANC, 而公交車報站、走路就需要一個相對可靠的環境音收音. 這就是為什麼作為一副多功能耳機, 「環境音模式」應該成為一項衡量因素. 你不太可能出門的時候同時帶著 AirPods 和 AirPods Pro.

而像WH-1000XM3, QC35或NC700的話, 則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首先說不好的地方, 就是佩戴舒適度. 說白了還是夏天太熱. 在這段時間耳機可能基本處於不可用的狀態.

另外汗液侵蝕也會使耳罩破損, 也不屬於保修範圍. 這個 Bose 比較普遍.

但是優勢就在於大電池帶來的長續航. 也就是經常飛的用戶可以在途中一直戴著了. 同時現在旗艦產品裏普及的多級降噪調節, 以及 Sony 針對實際環境優化的降噪調節.

續航也的確是 AirPods Pro 的軟肋. 一方面電池容量本身小, 另一個使用環境的複雜程度 (降噪/通透模式隨時切換) 也進一步縮短了實際續航時間. 雖說從降噪效果看戴 AirPods Pro 上飛機也沒什麼問題, 但是坐飛機這事包含了去機場/值機/安檢/上座等待起飛這一系列過程, 還有延誤等其他情況. 續航不足給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如那些大耳自由了. 以及 AirPods Pro 有意通過減少充電盒輸出功率來彌補 AirPods 時電池損耗過大的問題. 而2C54固件下電量顯示也有問題.

白嫖一隻耳機盒, 但其實也沒解決

說到底, TWS 優秀與否的指標還是連接性能、續航、佩戴舒適度、聽感均衡, 而 AirPods 領先市場也還是在於綜合體驗. 那如果今天一個 Apple 產品用戶挑選一款多功能耳機, 還是建議先考慮 AirPods.

AirPods 無線充電 + AppleCare京東¥ 1368.00去購買?

和 AirPods Pro.

AirPods Pro京東¥ 1549.00去購買?

當然 QC35 II 和 Sony WH1000XM3的話, 如果有多設備連接的需求還是先考慮 Bose.

Bose QC35 II京東¥ 1499.00去購買?

索尼 WH-1000XM3京東¥ 1599.00去購買?

Android 那邊 WI1000XM2 和 WF1000XM3 從綜合體驗上看已經是第一梯隊了.

索尼 WI-1000XM2京東¥ 1899.00去購買?

索尼 WF-1000XM3京東¥ 1199.00去購買?

NC700就啥都有, 當然也是最貴的.

Bose 700京東¥ 2299.00去購買?


app降噪還是比wh1000xm3要差一個檔次,大耳在被動降噪和續航上好太多。還有就是1000xm3頻響還是挺準的的,音質上app和wh1000xm3是沒辦法比較的,揚聲器尺寸大一級壓死人,就像音響對耳機的絕對優勢一樣。不過以app上展示出的蘋果的主動降噪技術,如果做到大耳上應該是能做出降噪水平接近wh1000xm3甚至更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