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早教大多是有針對性的鍛煉下孩子的能力,而興趣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孩子基於興趣的能力,如繪畫,舞蹈等等,大家有什麼認識?


早教是大概念,興趣教育是早教的手段之一。與興趣教育相對的是填鴨教育或壓力式教育

所謂早教就是學前教育,這個階段的孩子要順其天性,以興趣激發孩子的主動性,進而培養各種能力。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培養孩子的進取心,而他又是一個好動的小男孩,最明智的方式是讓他在踢足球中獲得進取心。
首先,題主可以先了解一下早教的概念。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早教是從孩子生下的那一刻,如果還要牽扯到胎教,那就從孩子具備基本的聽力的時候(胎兒六個月)開始,家庭環境中主要教養者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也就是說,不管去不去早教中心,不管上不上早教課,你只要做了父母,就是在給孩子做早教。 其次,說說早教機構早教課怎麼激發孩子的潛能。孩子最早那幾年會經歷很多的敏感期,你可以理解為不同月齡段孩子的一個發展特點,比如說五六個月的認生期(熟悉臉孔識別期),一歲半左右的語言爆發期,兩歲的叛逆期……根據這些月齡段的發展特點,好的早教品牌是有自己的理論基礎和系統的科學的教案,分月齡教學。往細里講,我舉個例子吖。你平時都習慣下班了回到小區里,陪你的孩子玩一會兒再和他上樓回家。但是今天你下班早了,你直接回到家了,他看到你未必就能夠如你所期待的特別驚喜地抱你親你,相反他可能非要把你往樓下推,想讓你陪他玩了再上樓。如果你不知道孩子的秩序敏感期,你肯定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那麼作。可是如果你知道,那你就會理解他,可讓步的狀態下幫他恢復這個秩序。當然了,這些信息,你看書也能知道。好的早教機構存在的意義其實有三點,第一是有系統科學的發展理論和每年根據新的兒童成長規律等等的新發現而做出適當更改的配套統一教案。第二是提供了一個尊重孩子,引導家長的好的平台,比如說定期的公益講座,家長沙龍。第三是給孩子提供了一個穩定的,有大量同伴的,行為能得到理解的娛樂場所。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些東西,就看你自己怎麼想


早教的目的是培養孩子,不斷讓孩子去嘗試接觸新的事物,從而找出其對哪些方面更有天賦,興趣不能代表天賦,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後天需要加以引導才能展現;而興趣是後天的培養,經過環境、家庭等多方面的影響,導致孩子的興趣逐漸養成,所以早教和興趣是不一樣的,興趣教育不一定會讓孩子成才,只能令其快樂,但可能會讓孩子缺乏自控,迷失其中。


早教是以潛能開發為目的,手段可以包括興趣教育,如音樂、繪畫、體育,也可以是學科教育,如英語、數學等。當然還有手工、積木、思維訓練等無法歸類的教育手段。

興趣教育,是以激發某方面的興趣或潛能,並持續深入,提升能力的教育方式。

本質上不衝突。


早教和興趣教育是兩碼事,但不嚴格的說也是一碼事!他倆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首先我們來分析,早教一般是針對7個月到6歲的孩子,基本是處於學齡前階段!在孩子2歲以前,我們進行的八大智能、五大項領域的練習而當孩子2歲以後我們逐漸加入了藝術啟蒙的課程,那也就相當於興趣教育!所以,我認為,這兩者是有一定聯繫的!
以我自己對早教的理解來回答這個問題。先得說這個早教有多早,一般外面的早教機構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兩歲之前)就可以參加,這種早教看起來像親子遊戲一樣,專業點叫感統訓練,就是感知覺統一,動作協調發展,發展小孩子的感知覺。在心理諮詢室工作的時候,我聽過一種叫做肌動學的方法,就是說孩子現在所呈現出的各種問題都是小的時候一些反射沒有建立好。大概就與這個感統訓練相關。有一種說法是,小孩子很小的時候,去做撫觸,經常動動胳膊動動腿,摸著碰那的,都是孩子向外探索的過程,小時候動的越多,長大了越不會多動(不是絕對,是相對來說)。

但是看題主說的早教,和我理解的早教好像不太一樣?或者是現在新型的早教方式?

具體的早教我沒有接觸過,但是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小孩兒的各個年齡還有各個不同心理特質的發展是有階段性的。我個人認為越早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來對待越有利於孩子的發展。比如有的孩子比較害羞,比較不會人際關係,其實早早的就把他跟小朋友們放在一起玩,放手讓他去做,就可以很好的避免這一點,畢竟現在很多心理諮詢的來訪者來諮詢的原因都跟人際關係相關。就我的理解來看,或者我說的那種系統的早教的訓練,應該是完全區別於興趣訓練,至少與興趣訓練的目的完全不同(畢竟我都沒有聽說過興趣訓練這種訓練,攤手)。但是我認為,也不排除在早教的過程當中,小孩子喜歡上什麼,比如我在幼兒園的時候看見老師彈琴,就喜歡上了鋼琴;看還珠格格里紫薇彈古箏,喜歡上古箏。小孩的興趣,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這是我自己的觀點,但是怎麼培養就是另一回事兒了,不過,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定都是有道理的。
有區別,也有相同的地方


早教:

早教就是花錢給孩子找個地方玩。經濟允許了,肯定好,多接觸點不同的刺激,多出去走走,見見不同的朋友。上不上早教和孩子發展沒有直接關係,最直接的關係還是父母的育兒方式。父母育兒方式有問題,天天在早教泡著也沒有用。早教有個好處就是給父母一個交流的機會和場所,到了以後,可以看看不同的父母對孩子的不同的態度,給自己一些參考,另外有什麼問題了也可以諮詢老師。興趣:6歲之前的孩子很難看出興趣吧?唯一的興趣就是玩。各種玩。作為父母,就是給孩子提供不同的體驗,在各種體驗中,讓孩子自己去發現興趣。你只有讓孩子嘗試的多了,孩子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早教是智力和潛能的開發,興趣和這個事兩個概念了,我是做早教行業的
覺得現在早教的內容和培養興趣教育幾乎無二了吧,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