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SAT高低外,其他因素考慮一下。

標化方面

有人提交了SAT和託福;有人提交了SAT/託福/SAT2/AP/IB;

Essay方面

有人的PS只寫過一版一稿;有人用不同素材寫了三個以上平行版本,然後前後修改數次;

有人的PS是自己diy;有人認為找了中介就可以高枕無憂等中介代筆了;有人不光找了中介還很親力親為、積極參與。

有人無視了所有optional essays;有人提交了一切可提交的optional/additional essays。

有人的why school主要靠學校官網和wikipedia;有人苦思冥想絞盡腦汁尋找契合點。

有人寫why school專門寫貴校這也好那也好舔狗附身;有人寫why school不卑不亢努力展示why me。

EC(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方面

有人的EC填不滿申請表格默認欄;有人的EC多到還要在申請表裡拓展添加,加滿了還沒寫完還要考慮保留哪些刪掉哪些;

有人的EC是義賣報紙,養老院孤兒院獻愛心;有人的EC是Apple Developer/專利申請人。

有人是校運動會志願者;有人是校運動會參賽者;有人是國家二級/一級/健將級運動員。

有人沒參加過競賽,有人有競賽經歷,有人競賽獲獎。

有人參加國內競賽是省賽區二等獎;有人是全國一等獎甚至金牌。

有人參加HiMCM這種團隊比賽做了free rider舒舒服服抱大腿;有人參加HiMCM組隊只是為形式上滿足條件,自己纔是大腿,對小夥伴無任何要求。

有人夏天去了美國東西海岸遊學;有人去了美國念summer school。

有人去的夏校託福80+就可以申請;有人去的夏校不光託福要過百還有其他限制和要求。

有人夏校是2周;有人是4周;有人是8周。

有人夏校選了1門課;有人選3門課。

有人夏校成績拿到B/C;有人拿了A;有人拿了好幾個A。

有人夏校結束收穫了certificate of participation;有人夏校結束收穫了學分。

有人念夏校課餘光談戀愛了;有人念夏校拿到了tutor recommendation letter。

有人去了夏校就把還沒考出來的標化考試扔在一邊了;有人一邊念夏校一邊刷題;有人念夏校時標化已經高分在手不必再考了。

家庭背景方面

教育

有人將會光榮成為家族第一代大學生;有人父母離開大學時拿到了三個碩士兩個博士學位;有人父母是博導、大學校長。

資產

有人家底是普通中產;有人父母在海外開設企業、置地置產。

個人身份

有人是中國人;有人是PR。

application方面

專業

有人到提交完申請都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麼專業;有人是別人申請什麼我也申請什麼;有人以為自己知道該申請什麼專業;有人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學什麼。

有人只申請了一個專業;有人申請了三個專業。

有人選擇了一所大學最棒最好最高排名的專業;有人選擇了這所大學裡可能是最適合自己的專業。

有人申請這所學校,是因為專業排名;有人申請這所學校,是因為綜合排名。

resume

有人不製作也不提交resume。

有人的resume是直接用網上模版快速生成的;有人的resume從格式到每個標點都是斟酌過的。

有人的履歷主要靠編和吹;有人的resume豐富但真實。

成績單

有人分數從六七十到八九十都有;有人平均分90+(百分制計算)。

有人學校沒有官方固定的中英文對照成績單格式;有人學校官方成績單格式大氣簡潔易懂。

有人成績單上字體排版都很難看甚至有拼寫錯誤;有人成績單每個標點都檢查覈對過。

有人成績單一學期五六門課;有人成績單一學期10+門課。

面試方面

有人沒接到過面試通知;有人接到通知卻不敢面試或嫌麻煩;有人參加了多次面試。

有人面試前不做準備;有人把YouTube/Skype/face2face面試、招生官面試/校友面試/第三方面試,都做了功課。

有人抱怨為什麼安排北京時間凌晨兩點面試:「難道不知道我要睡覺嗎」;有人為了凌晨四點的面試提前兩三天調整生物鐘。

有人針對可能的問題列了提綱;有人寫了逐字稿;有人給自己錄了幾十G視頻只為給自己挑毛病。

有人面試時表示欣賞Jobs/Mask等企業家因為他們很厲害,但被問到這些人為什麼了不起,說不出一二;有人面試時可以跟面試官交流很久,遠遠超過原定時間。

有人面試時告知面試官自己uniqueinteresting;有人通過交流展示了自己的這些特點。

有人面試時聽不懂面試官的口音;有人網上面試當天網路不好;有人面試全程都很順利。

留學規劃

有人ddl前半年甚至幾個月才開始張羅申請;有人提前好幾年就在規劃和落實了。

……

影響錄取結果的因素太多。


美國本科申請真的是玄學。估計每一位美本留(流)學(血)黨都明白,美國大學在招生時注重綜合審閱(holistic review), 你的標化,活動,文書一定要有足夠的匹配性,才能給招生官留下足夠的印象。而且招生官之間也存在差異,不同的招生官對學生的喜好也不同。比如前段時間一個美高學生,在文書裏展現了自己對外賣披薩的熱愛,恰好審閱她材料的Yale招生官也喜歡披薩,便把她錄取了(雖然她最終沒有選擇Yale)。

退一萬步說,招生官也會犯錯誤,他們也不是完美的,他們的招生決策必定會存在不合理之處。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大學會鼓勵學生多申幾所大學。

希望你可以放平心態,理性面對,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股神巴菲特也曾經收到過哈佛大學商學院的拒信,就像他說的那樣:「別讓拒信定義你的人生。」


美國大學錄取不只看SAT和GPA,文書也是重點之一。

文書可以看出學生和學校的契合度,看出你想要讀改專業、進該學校的強烈動機、你的專業水平。有的學生寫文書寫自己堅持長跑,從中得到的感悟,最終被藤校錄取。文書是全面展示學生的重要一環,一定要重視。

確實,如別人所回答,有的學校會有拒錄overqualified的情形。

還有,申請提交的時間,是早是晚,是否ED也是影響錄取結果的因素。


同學你申請的是UCLA麼。

申請UCLA要懂得自降身價纔不會被當成overqualified的你不知道麼?


美國本科錄取不僅僅參考學生的標化成績,還有課外活動,興趣特長,文書材料,家族背景等等,是一個綜合的考量結果。

建議題主心態放平穩,耐心等offer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