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從不是一介武夫嘛,大家知道的!


首先要說的是,不少人誤以為李小龍在大學主修哲學,那一部分是誤傳,一部分是李小龍自己故意說的,大概是為了改變大部分人心目中對武術家的刻板印象吧。

在大學年代他醉心與鑽研的是中國哲學,而這方面應該對他離世前依然有很大影響。比如截拳道武道釋義裡面的道人插圖,截拳道標誌的太極圖等等。

不過其實後來可以看到,他受印度思想大師的影響之深似乎有超過中國道家哲學了。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當代並沒有幾個中國哲學的代表人物,而他更傾向於能向同時代的大師吸取營養(我們都很清楚龍哥不輕易被傳統和經典束縛的)。

但是說到哲學成就,我想即使是龍哥自己聽到大概也是先一臉懵逼,再哈哈大笑。大概他會笑嘻嘻的說我們現在很喜歡講那種抖機靈的話:我是武術家裡面哲學研究得最深,哲學家裡面最能打的。

因為從大家津津樂道的「李小龍哲學」,最重要的內容就是截拳道武道釋義,其次就是美國電視清談節目訪問,以及龍爭虎鬥和死亡遊戲的對白和一些場景設計。

而這些作品裡的哲學成分和深度儘管一點都不低,重點卻是:李小龍並沒有開創一種劃時代的哲學理念。正如他的截拳道一樣,那不是一種全新的創作,甚至連八成創新兩成改良都沒有。

我大膽地認為,李小龍的哲學和截拳道,都是傑出的系統整理。而他本身,則是一個傑出的presenter。他用簡單的辭彙,生動的聲調語氣形體節奏,超凡的魅力,來詮釋和演繹他心目中的哲理。

所以他其實更接近是一位哲學研究者,並且把武術和哲學極力融合在一起的先驅。我想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他應該就會更完善地建立一套全面而經得起推敲的哲學體系,融合中國、印度、歐洲,古典和現代,成為一位真正的哲學家。而重要的是那應該是一種很實際的哲學。因為流於純理論的話就很違法他這個人的作風了(嗯嗯也違法我們香港人的作風)。


李小龍的哲學成就,若說武術哲學方面,可以比喻為鄧麗君的唱功方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對李小龍,哲學方面擁有最大,影響力的便是尼採的哲學,還有儒家的思想。

李小龍的哲學方面是非常超前的,當然,僅限於武術的哲學,然而李小龍最高的哲學成就,就是水的哲學!

我相信理解李小龍的人,都是知道這一點的!

在下貼李小龍的50個哲學語錄:PS:以下出自QQ羣(哲學與文化交流中心熱愛羣)

  李小龍經典哲學語錄

  1、以無法為有法,以有限為無限,是為武術最高境界!

  2、清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3、別人告訴我說一個天才可以製造自己的機會,事實上,一個人的深切期望不但可以創造自己的機會,甚至可以創造自己的天才!

  4、我絕不會說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絕不會承認我是第二。

  5、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加以運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

  6、總是有人跑來問我:「李振藩——你真的有那麼厲害嗎?」,我說:「噢,如果我告訴你我很厲害,也許你會說我在吹牛。但是如果我告訴你我並不厲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謊。」

  7、隨著時間的流逝,英雄人物也和普通人一樣會死去,會慢慢地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我們還活著。我們不得不去領悟自我,發現自我,表達自我。

  8、修練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於擊破石塊或木板,我們更關心的是用它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9、一個人有了自尊心,他纔可以明確地去「指導」自己向正確的道路邁進。所以,人應該不斷地維持自己的尊嚴,尊嚴可以發掘自己的潛能,和促進自己的工作效果。不但這樣,我們每天要重複估計自己的潛能,看看是否有所增加。

  10、有時,尊嚴是不容易得到的,為了某些利益,可能會拋棄一切尊嚴;或為了虛名,尊嚴也不顧了。總括地說,世人一般所熱心的是沽名釣譽。

  11、一般人最大的通病便是太自滿,一味以為自己了不起,於是便缺乏上進心了。另一種人則太不知足,貪得無厭,毫無自律可言,更談不上自我警惕。貪婪的人無法掩蓋他自己丑惡的面目,他的身體是透光的,他生活在戲劇化的人生裏,結果使自己陷於不能自拔的深淵。

  12、我們為什麼會害怕?這是由於我們做事不能當機立斷,一旦猶豫不決的時候,我們便會畏縮。但如果能夠對某件事作明確的判斷時,不論有無價值,我們都不會畏縮。

  13、想要增加自己的信心和尊嚴,只要多作實際行動,實際行動可以表現自己的才幹,同時你會懂得和洽地與人相處。

  14、讓你的思維如水一般沒有束縛,招式變幻的偉大可以在水中得到啟迪。

  15、世界上最柔的東西莫過於水,然而它卻能夠穿透最為堅硬的東西,可以存在於任何空間,沒有什麼能夠超越它,例如滴水穿石,這就是「柔德」所在,所以說弱能勝強,柔可克剛。

  16、我首先是一個武術家,然後纔是演員

  17、僅學習某門派某人之機巧,即使發揮至極限,也非真正的搏擊。所謂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而非以做觀念上的俘虜

  18、有記者問他 假如他與美國拳擊手對壘 結果會怎麼樣 他的回答是:「如果按照拳擊的規則,我不見得能贏他;如果按照武術的規則,他不見得能贏我。這樣的比試,就如同一個文人和一個武人同時比武或同時比寫文章。」

  19、人,活著的人,創造武術的人要比任何已建立的各種武術體系重要的多,也更有價值。

  20、僅學習某門派某人之機巧,即使發揮至極限,也非真正的搏擊。所謂成熟是指自我最深的覺悟,而非做觀念上的俘虜。

  21、如果知識隨著傳統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傳統的陰影下,瞭解的只是老路子,你並不瞭解你自己。

  22、學習絕對不是模仿,也不是原有固定知識的累積。學習是一種過程,永遠不終止的發掘!

  23、重要的是教一個人去做他能做的事,只是做他自己……我反對將某一風格強加於某人。這是一種藝術,一種自我表達的藝術。

  24、當一個人在武技上已日趨成熟,那麼他的形式應是一種無形之形。這種成長,成熟的過程,就如同把冰融成塑造各種形狀的水一樣。只有當一個人武技上沒有了形式,他才能擁有所有的形式;只有當一個人沒有了風格,他才能適應所有的風格。

  25、截拳道並非傷殘之法,而是一朝向生命真諦追尋的坦蕩大道,我們只有在瞭解自己時方足以看透旁人,而截拳道則是朝瞭解自己之道而邁進。

  26、空,因其一無所有而無所不有,空存在於一切之中,亦包容一切。

  27、假如我們想自己與別人不同,首先要了解自己,警惕自己,幹些驚世駭俗的事,能人之所不能。

  28、如果人類能夠盡量地自由發揮他的才幹的話,這是可以決定他未來的命運,例如文學、美術、音樂、科學或各種技術等,都可以達到偉大的成就。不過無論參與哪一種藝術,他必須首先充分了解自己,對於自己的能力、嗜好、傾向等明白後,纔可以向某一門藝術發展。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及而勉強從事的話,結果只有破壞,浪費時光,更談不上什麼創造和建設了。

  29、我們一定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被情緒所困擾,不良的情緒只會阻礙到我們學習或發展事業,這也是瞭解自己其中的一個步驟。

  30、欲瞭解武術的真理,欲洞悉你的敵人,必須拋卻一切門派的觀念,拋卻偏見,愛憎等等,然後,你的心靈方可能平和而一無偏頗,在此種沉靜中,自可清楚,整體的觀察事物。

  31、武術,就是要誠實的表達自我,不自欺欺人,而這是非常困難。

  32、對某件事視作毫無價值,也是勇敢的表現;對某件事視為絕對成功或視為當然時,這同樣是勇敢的表現;但是如果對某件事束手無策的話,那麼便是畏縮了。對敵亦是一樣,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縱使失敗,精神上仍是勝利的。

  33、人不瞭解自己時是最糟糕的。

  34、所有形式的知識最終意味著自我的認知。

  35、自覺與自知是截拳道之根本,它的功能效用不惟在個人武術造詣的成就上,更可使其生存做為一個真正的生存的人。

  36、學習技巧之當時亦同時在智慧上增長自己,且更要學習和理解禪學和截拳道的哲理為何。

  37、一切均需求真,一切皆是空的。

  38、生命就是一個不斷聯繫的過程。必須打破與外界相隔離的殼,從中走出來去尋找真相就是要直接與外界聯繫,我既不盲從於你,也不去影響你。所以不要認定,『這就是這』,『那就是那』。如果你從現實起開始研究每一件事,我會更滿足。

  39、我無法教你,只能幫助你研究你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

  40、保持空靈之心,無形,無法,就像水一樣。水倒入杯中就成了杯子的形狀,倒入瓶中就成為瓶子的形狀,倒入茶壺中就成為茶壺的形狀。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

  41、一位真正的老師,一位真正的授武者,從來就不應是一位真理的施捨者,他應該是一位領路人,一位通向真理之路的引導者,而真理則必須由學生們自己來發現。

  42、在我還是小孩子的時候,我就能感到自己身體成長。多年後的今天我終天明白了真正的自我實現和幻想自我實現之間的區別。經過我的觀察,我確信,只有本著誠懇的態度認真地研究自已,才能真正達到自我實現。

  43、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真正達到自我實現,而不是幻想的自我實現。我希望每個都能誠懇持真我。

  44、這是一個巨烈變動的時代,一個激情奔放的時代!我們永遠無法適應全新的事物,但我們必須證明自己的價值,肯定我的存在,無時無日不是如此。

  45、我之所以選讀哲學,是因為哲學會告訴你為什麼而活著。

  46、在雕刻塑像的時候,雕塑者不能在塑像上增磚添瓦。實際上,在雕塑的時候,一開始就把非本質的東西鑿掉了。

  47、也就是他們都受到自己僅知的某種形式的拘束!真實的觀察,只有在放棄形式之後纔可以獲得,而真正的自由意見,也只可在跳出制度以外才能發生。

  48、一個搏擊者必須經常保持心靈單純,他的心目中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如何搏擊。

  49、將敵人視做死屍或機器人而虛構出來的對陣是幻想。

  50、一門一派的武術家往往不但不肯直視問題關鍵之所在,反而盲從於所附會的形式及固定的招式上,從而愈陷愈深,以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非常贊同@武者麥斯的觀點。李小龍是傑出的presenter,但並沒有開創一種劃時代的哲學理念。他真正的貢獻是把哲學和武術進行了融合,並用通俗的語言給普通人闡述清楚。

在李小龍看來,武術的真諦是對自我的表達。做出華麗的武術動作容易,但要真實的表達自我,做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卻很難。這需要大量的實踐和練習。

也正因如此,李小龍並不喜歡傳統武俠電影的浮誇和做作。他的電影注重實戰,力求展示武術剛猛和力量的一面。

李小龍在生活中並不是一個好勇鬥狠的人。他只是在用武術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無論是憤怒、冷靜,還是堅定不移。這種情緒上的真實,深植於他的每一個動作,聲音和眼神。他追求的是「以哲入武,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他的眾多學生中,最能打的是Steve Mcqueen,但顯然他更加欣賞James Coburn對武術哲學本身的理解。

李小龍雖然推崇誠實的自我表達,但他絕不是盲目的發泄情緒。他打比方說,這就像是硬幣的兩面。一面是直覺,一面是思維。你需要讓兩者和諧共存。過分的依賴直覺,你就無法理性的看待問題。過分的依賴思維,你就變成了一臺冷冰冰的機器。

李小龍在30歲以後,已經不再迷信某種最好的武術門派。因為門派意味著教條,教條會變成真理,而宣稱擁有真理的人都失去了真理。


李小龍的哲學造詣非常高!!!

他大學學的是哲學專業,他對中西方哲學的研究都非常深刻,對他影響最大的還是東方哲學,他經常提到的有印度哲學大師克里希那穆提,日本的禪師鈴木大拙,中國老子的《道德經》。他以武入道,通過武術去領悟世間大道,道德經對他武術境界上起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這是他大學期間寫的論文,可以看看:

https://wk.baidu.com/view/8cdee740be1e650e52ea99d8?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https://m.baidu.com/ala/c/www.360doc.cn/mip/634289977.html

想了解李小龍的哲學思想,還可以看書《武士之心》!

唔,先生,首先,李小龍先生是一位藝術家,武術家,不是哲學家。


李小龍先生曾經說過

「他的哲學精神不是思考,而是直覺」


實踐大於理論!功底肯定是好的,但是太年輕,而且時間有限,所以尚未自成體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