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過國內的譯本,上課是時候被迫讀了幾天英譯本,後來翻過導師珍藏的翻印的漢堡某個出版社的本子。

看來我看的都是假純批


這是無意義的吵架。


建議閱讀西方哲學史,不要意淫。


康德對題主說,「你我之間,有一條鴻溝。」


道德就是最高的理性,我們現今理解的懂得的道德只是皮毛。(這幾年道德就會大白於天下了)


這是理性認知的進步,道德不是憑空編出來的,道德的產生就基於理性的選擇,理性是人類獨有的,動物都不具備,那麼保持人類的身份就是維護理性,而理性認為「我們都應該這麼做才會更好」的事叫做道德。所以道德是等同於保持人類還是人類的辦法。放下了道德就等於拋棄了理性就等於跟動物一樣。所以康德這裡的道德不是他自己選擇的,是理性本身選擇的,而人去做有道德的事的目的也不是看結果有沒有好處,而是作為人證明自己是人這個目的,所以道德本身是目的不是任何什麼結果。就是為了去做有道德的事才顯得自己像個人


那個時期(或哲學的發展階段)的主題是研討認識論問題,那個時期的幾乎所有理論都是片面性的理論,都是盲人摸象盲人說象。物質與精神、感知與思維、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歸納思維與演繹思維、唯理論與經驗論、先驗論與經驗論、反映論與先驗論------都具有真理成分卻通通片面絕對。

當認知科學日益成熟,認識論從哲學母體最終分離出去,哲學才會擺脫扭曲而成為真正的哲學——關於世界的普遍、共同、最一般的本質性質和規律的學說。一般與特殊的辯證法,纔是哲學與科學的辯證關係。


純批沒有把知識、經驗、邏輯否定啊,那它們在不在冷宮不也是實踐的問題嗎?不關心理性反而去關心冷宮,難道提問者理性認識的也在退化?顯然不能這樣說,畢竟每個人的側重點或興趣是不同的。


不是打入冷宮 看過純批的話怎麼會這麼想?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