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個腦洞,冰與火之歌我覺得可能是指

夜王一方維斯特洛北方及所領導異鬼的超人類勢力

厄索斯所誕生的光之王及其眾信徒的神話宗教勢力

之間的戰鬥

而在眾主角團中與它們相關的可能就是

成為三眼烏鴉的布蘭有龍的丹妮莉絲

或者說是布蘭的能力丹妮的龍

直觀來說就是史塔克坦格利安的史詩

而權力的遊戲小的來說是信七神的維斯特洛大陸人,比如那些普通的鹿獅狼龍等家族人的小打小鬧,大其實是兩種傳說的對這片大陸的爭奪。

不知道大家意下如何?


此處編輯一下問題 題主其實只是一個普通劇黨,所以也歡迎書迷能提出質疑和指正


他就是預言中的王子,他的歌便是冰與火之歌。


所以說沒有讀過原著的人其實挺遺憾的。丹妮在不朽神殿裏看到過一段幻像:

(當她再次停下,第一個念頭是:那是韋賽里斯!但仔細一看,卻發現不是。那人有哥哥的頭髮,卻比哥哥高大,眼睛靛藍,而非淡紫。

「就叫他伊耿,」他對大木牀上正為新生嬰兒哺乳的女人說。「對君王而言,這不是最好的名字嗎?」

「你會為他寫一首歌?」女人問。

「他已經有了一首歌,」男人答。「他就是預言中的王子,他的歌便是冰與火之歌。」他邊說邊抬起頭,視線與丹妮交匯,彷彿看到了門外的她。「還有一個,」他說,她不知他是對她還是對牀上的女人講話,「龍有三個頭。」他走到窗邊座位,拿起一把豎琴,用手指輕輕撥弄銀弦。憂鬱而甜美的音樂充滿房間,男人、妻子和嬰兒如晨霧一般消退。樂聲徘徊,催促她趕緊離開。)

看到的幻像是雷加和伊莉亞。冰與火之歌是預言之子的歌謠。雷加一度認為預言之子是自己,接著又認為是伊耿,其實他都搞錯了。幻像中雷加的眼神與丹妮交匯,其實已經在暗指丹妮其實就是預言之子。

另外,瓊恩也是預言之子的唯二人選之一。

所以答案就是這麼簡單。


冰與火之歌可以指很多。

南方與北方歷年來的戰爭。

冷酷殘暴與仁德民主的戰爭。

冰冷的異鬼大軍與滿腔熱血的人類的戰爭。

詭術奸詐的陰冷與正直坦誠的溫熱之間的對抗。

事實上這部劇從第一集開始就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冰,什麼是火。

北境的狼家生活在酷寒地帶,卻一腔熱血正直無私,可惜愚忠不識人心,被小指頭以及喬佛裏指使人殺害,冰與火的對抗。

西境的獅家生活在較為溫暖的地理位置,卻心懷不軌,狡詐姦邪,這是冰,而狼家家主老奈德被雖為鹿家,實則為獅家血脈的喬佛裏砍了頭之後,引起的戰爭就是冰與火的碰撞。

南境四季怡人,提利爾家族也盡心為國,善待臣子民眾,這也是火,但是最終被色後一擊之下斷送了掌握高廷命運的三人組,這裡就是冰與火的碰撞。

東境艾林谷,守護者鷹巢城公爵瓊恩艾林,一生光明磊落,為了勞勃與老奈德起兵劍指瘋王,卻被陰險的小指頭與其妻密謀毒殺,這也是冰與火。

整部劇無處不是冰與火之歌。


在維斯特洛大陸上的以坦格里安為首的人類和夜王帶領的異鬼在關於生死的輪迴抗爭中的故事。


異鬼和龍 哈哈哈


這是目前官方最全的可能。

一、取名時的可能:

  • 冰與火指寒冷的異鬼和烈焰的巨龍

1991年夏天,喬治·馬丁開始寫一部新的科幻小說叫做《Avalon》。他在寫了三個章節後,腦中閃現了一個男孩看見一個人被砍頭,然後在雪地中發現了冰原狼的場景,這最終成了《權力的遊戲》非序章的第一個章節。

1994年,他繼續開始創作《權力的遊戲》,並將這本書作與《魔龍的狂舞》和《凜冬的寒風》為三部曲賣給他的代理商。一段時間後,他在寫這本小說的時候覺得這個系列需要4本甚至6本書,構思為兩個相連的三部曲組成一個長故事。

馬丁喜歡含糊不清的標題,因為他感覺這樣可以使他的作品更深奧,因此他選擇了《冰與火之歌》作為整個系列的題目:寒冷的異鬼和烈焰的巨龍可能是「冰與火」的含義,而「之歌」曾出現在馬丁的書《萊安娜之歌》和《逝者之歌》,是馬丁對於「歌」的一種癖好。

二、書中出現的可能

1、《冰與火之歌》是一首歌名,出現在龍母的幻象裏,是預言之子的歌,但沒人知道它具體內容。

He is the prince that was promised, and his is the song of ice and fire.

2、冰與火的可能

2.1 出現在誓言中,指現實中的冰、火。

I swear it by earth and water.

I swear it by bronze and iron.

We swear it by ice and fire.

2.2 指對立的事物

There is ice and there is fire.

Hate and love. Bitter and sweet... Winter and summer. Evil and good. Death and life. Everywhere, opposites. Everywhere, the war.——Melisandre

2.3 指方向。寒冷和溫暖之地

They laid them north to south, from ice to fire...

2.4 代指書中的世界

學城的大師 Yandel 著有一本歷史地理書 《冰與火的世界》(The World of Ice and Fire

2.5 指坦格利安家族與史塔克家族的聯合

在《魔龍的狂舞》一卷的內戰中,Jacaerys Velaryon 王子和 Cregan Stark簽訂《冰與火條約》(The Pact of Ice and Fire)。

2.6 根據喬治·馬丁後來所說

馬丁受了 Robert Frost詩篇 Fire and Ice的影響,該詩篇中火象徵激情和慾望,冰象徵冷酷和仇恨。而馬丁說:

  • 火意味著愛、激情、肉慾等;
  • 冰意味著背叛、復仇、冷酷等:

I mean... Fire is love, fire is passion, fire is sexual ardor and all of these things.

Ice is betrayal, ice is revenge, ice is… you know, that kind of cold inhumanity and all that stuff is being played out in the books.

【來源】

1、第一部分

2、第二部分


作者喬治·馬丁曾經介紹過書名《冰與火之歌》的來源,他說是受到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的一首《冰與火》的詩的影響,詩中寫道:「有人說世界將毀滅於火,有人說毀滅於冰。」

喬治·馬丁說在一次採訪中說:冰與火代表著書中最重要的兩個魔幻角色,長城和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火」代表著愛、熱情和最原始的激情,「冰」則代表著陰謀、背叛和復仇。

「冰與火之歌」在原著中只出現過一次,就是第二部《列王的紛爭》中,丹妮莉絲在不朽神殿看到的幻象:

那人有哥哥的頭髮,卻比哥哥高大,眼睛靛藍,而非淡紫。「就叫他伊耿,」他對大木牀上正為新生嬰兒哺乳的女人說。「對君王而言,這不是最好的名字嗎?」

「你會為他寫一首歌嗎?」女人問。「他已經有了一首歌,」男人答,「他就是預言中的王子,他的歌便是冰與火之歌。」

這一段應該是丹妮莉絲的哥哥雷加王子和他的妻子多恩的伊莉亞公主,他們的第一個兒子就叫做伊耿,但是伊耿死於城破之時,按照原著的發展,到了第五部《魔龍的狂舞》中,伊耿又出現了。結合電視劇來看,電視劇將伊耿這條線完全砍掉,在第八季中出現了另外一個伊耿,伊耿·坦格利安六世,也就是私生子瓊恩·雪諾。

瓊恩·雪諾纔是預言中的冰與火之歌。

首先,瓊恩是守夜人,一直守衛長城,發現龍晶,斬殺異鬼,這是「冰」。

其次,在第八季第一集出現了一個重要的畫面,他坐上了龍背,成為了「火」。

原諒我的渣截圖。。。

他纔是結合了「長城」和「龍」的「冰與火之歌」,預言中的王子,亞梭爾·亞亥轉世。但關於亞梭爾·亞亥還有這樣一段傳奇:

亞梭爾·亞亥在神殿裏成百上千次地試圖鑄造這把寶劍,最終他把尚未冷卻的劍插進了妻子仍在跳動的心臟,用她的血液、靈魂、力量和勇氣才鑄成這把劍。

所以瓊恩和丹妮莉絲的結局很有可能會是,為了殺死夜王,拯救蒼生,瓊恩親手殺死了丹妮莉絲,鑄成「光明使者」劍,為人類贏得最後的勝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