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錢和公眾是基本對立的。

公眾喜歡的聰明錢往往不喜歡

公眾討厭悲觀的往往聰明錢又喜歡

不需要刻意,思維邏輯對了自然用起來就是反向

反的是人性或者說反的一般是公眾的人性。


題目是【在交易中如何運用逆向思維?】

1.如果是為了【利用逆向思維而獲得技術面or基本面的主觀分析的聖杯】,那麼仍會有大坑在等著所謂的「逆向思維」。

2.如果【利用逆向思維僅僅是用於建立主觀假設】,那麼把逆向思維當成是一個常規事物看待就好了,不用貶低也不用神化。

以上2點,是【運用逆向思維】的前提。


如果想將逆向思維作為一個組成部分加入到交易邏輯裏,需要審核對【自洽、正期望、成本與效用】這三點有何影響?

1.【自洽】。我自己將其定義為,交易邏輯能夠一步一步推導,沒有根本上的自相矛盾,邏輯鏈條是完整的、閉環的,能夠針對市場各種變化進行應對,而沒有缺失。

如果為了刻意追求逆向思維「別人恐懼我貪婪」而在逆勢開倉,卻沒有針對【市場波動 超出 我為「我貪婪」而能夠承擔的成本】做止損的糾錯機制,顯然邏輯上是有重大漏洞,不能自洽的。

2.【正期望】。做交易的目的是賺錢,如果為了「逆向思維」而導致交易邏輯失去了正期望,那就不是賺錢,而是消費。

3.【成本與效用】。在自洽和正期望2點都滿足的情況下,要考慮「逆向思維」對落實交易邏輯的成本有沒有超出自己能範圍?對降低自己在市場中的破產率有多大影響?對提升賺錢效率有多大影響?

最好是能量化成數據進行對比。目的在於,基於自己個人情況,做針對性地取捨。

方法本身無所謂對錯,只有合不合適,合則取,不合則舍。


在想清楚上述5點後,所謂【在交易中如何運用逆向思維?】,應該是對著自己的交易邏輯發問。

交易邏輯明確了,這個答案自然就有了。


當菜市場大媽都在討論股票的時候,就到了你清倉的時候。這是最簡單、聽過最多、應用起來百戰百勝的一個逆向思維。

7月份大漲,大家都吵吵著牛市來了,結果就跌了。前幾天也吵吵著牛市來了,結果也跌了。

這是經過歷史實踐證明的偉大理論,可以經常使用。

這一個逆向思維,背後的理論其實是交易中著名的搏傻理論,即看誰是最後一個傻瓜去接盤了。

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是指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期貨市場):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博傻理論告訴人們的最重要的一個道理是: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傻子。

搏傻理論說是博傻,但其背後是獲取到信息的先後順序,信息傳遞到第一個人時,他會有所動作,先行埋伏,到第二個人時,也會進行相同的操作,避免不了要給第一個人抬轎子,一直到最後一個人知道信息之後,所有人都知道,也就是信息失效的時候。

所以交易裏還有一句話叫做,市場都知道的消息就不是消息,因為已經被市場所反映過了,消息失去了效力,這也是一種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的應用中,我們可以從歷史經驗知道,在大的範圍中,比較容易應用到現實中。比如前面說到的,當菜市場大媽買股票的時候你就可以清倉了。

這是在一個時間範圍比較長,交易市場範圍大的場景下應用較好。

我舉一個例子,我們現在展望未來,中國的發展潛力遠大於美國,這個判斷基本上都能認同,有一點知識的人也比較好判斷。但是如果判斷,在明天一天裏中國和美國的實力那個大,在哪方面大。就不好判斷了,這就需要專業知識。

這就是逆向思維應用的特點,在交易中的大層面容易,在小層面不容易。

小層面的逆向思維判斷,需要用技術、知識、經驗來彌補,這是工具

比方說,使用背離,根據市場情緒指數判斷,根據盤面反應,這沒有一個範式,應該說是根據自己的交易習慣和經驗積累,形成的一套自然而然的東西。


我逆的是人的天性


逆向思維,無法刻意運用

如呼吸般,他是本身的一種存在

所以,可以這樣思考

如何逐步建立這樣的思維方式?之後

運用,只是本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