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6 月 24 日,奧林巴斯股份公司(以下稱 「奧林巴斯」)與日本產業合作夥伴股份公司(以下稱 「JIP」)簽署了映像事業轉讓意向確認書。雙方達成協議計劃在 2020 年底完成擁有悠久歷史的以數碼相機和 IC 錄音機為代表的奧林巴斯映像業務的轉讓。

衷心感謝大家對奧林巴斯產品的支持以及對攝影的熱情。我們相信,此次轉讓協議對維持品牌資產、技術和產品價值而言是正確的一步,同時對多年來支持奧林巴斯產品的新老客戶及攝影愛好者來說也是最好的選擇。奧林巴斯和 JIP 將在向利益相關者做完整信息披露的同時,也將繼續進一步討論後續事宜。映像事業在中國將繼續像往常一樣開展業務。銷售、服務以及市場部門將齊心協力推出能夠滿足客戶興趣的提案和新產品。

沉迷M43終於把自己玩死了?


6月28日補充和更新,如已經閱讀過原答案的小夥伴請直接拉到最後。


時代確實是變了,不管從個人感情來說有多麼不捨和難過,奧林巴斯(影像產品)和M43一定會漸漸走出大家的視野。膠片時代的OM-2N和Pen-F(半格膠捲)到今天都是我最最喜歡的相機之一:

OM-2n

12年在東京的中古相機店淘來的Pen-F

亂入一臺M-10,在我的心目中新Pen-F和M-10代表了當代相機的顏值巔峯。


M43作為無反陣營的最早先驅之一,在日後的競爭中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漸漸失去了消費者的認同,很大程度上是悲哀的。

我個人還是堅持:相機作為一種生產力/創意工具,就和作家寫作的筆、大廚做菜的廚具本質上是相通的;生產力工具本身的提升對最後產品的產出確實會有提升和幫助,但並非完全的正相關。

很多年前用1600萬像素的M43相機拍攝的風景照

當初的拍攝過程異常艱苦,多10g的重量對我都是巨大的折磨,我真的感謝M43可以讓我「輕裝上陣」

這張是E-M1ii拍的,因為有了抖一抖,畫質有了質變。

我個人很少會主動碼字回答問題,但我曾在我以前的答案中粗略探討過M43的優勢和特色:

m43的畫質如何??

www.zhihu.com圖標

奧林巴斯相機業務日前被出售在近期雖然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檯面上的巨大波瀾;但奧林巴斯一定會在接下來的5-10年中漸漸退出相機業務的舞臺。

感謝這些年裡幫我記錄下了那麼多無可替代的回憶。

所有圖片均為本人拍攝,版權歸本人所有;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盜圖。

商業拍攝歡迎私信,@dr_cyril_young on Instagtam

https://www.instagram.com/dr_cyril_young/?

www.instagram.com


(1)· 首先,我個人承認「等效光圈」這個概念是成立的,如果要從解釋概念開始進行闡述,寫一篇論文都肯定不夠,所以只從個人實際的攝影體驗進行闡述。

(2)· 因為問題只限定於m43系統在人物攝影時是否會因為「等效光圈」而喫虧,所以我的論述也只針對人物攝影展開。

(3)· 論述中我只使用我妻子的照片進行說明(對於人物攝影,我也只會在日常休閑活動中使用m43進行拍攝,影棚拍攝一定不會使用m43)

(4)· 論述只針對靜態攝影,對於視頻拍攝,m43帶來的較深的景深對於大多數業餘視頻拍攝者來說不但不是「缺點」,還是「優點」


m43在拍攝人物時,因為小底的原因相較於135幅面或者APS-C有著較深的景深,這是確確實實存在的客觀現實,但是這是否就意味著m43「很喫虧」呢?我個人肯定是反對如此「一刀切」式的粗暴論斷的。

(1)· 較深的景深真的是「缺點」嗎?請看下面的例圖。

上圖由Nikon D5配合「空氣切割機小胖2代」(下圖中的右一鏡頭,沒錯,我是個虛化狂人)拍攝,距離被攝主體大概5米,暴力的虛化和極淺的景深已經徹底把主體身後的風景變成了「一團焦外」,毫無趣味和美感,客觀說,肯定不算一張好照片。

左起三支鏡頭依次為(A).奧林巴斯43系統時的 150mm f/2 ED;(B).佳能EF 200mm f/1.8 L 空氣切割機;(C).尼康F口 200mm f/2 ED VRii;有關這幾支鏡頭的分析請移步:

你買過最貴的鏡頭是什麼?覺得值嗎??

www.zhihu.com圖標

圖二由E-M1ii拍攝

被攝主體站在一段斜坡(坂道)上,斜坡下是典型的日式老宅和盛開的櫻花,我距離被攝主體大概3米,使用等效85的焦段;因為m43的較深景深,不論照片優劣,至少包含了環境+人像的雙重要素,也能讓人一眼就知道照片拍攝於什麼地方什麼時間。不像圖一的暴力虛化照完全沒法知道是在哪兒拍攝的圖片。

當然你肯定會反駁「全畫幅想要深景深縮光圈就行啦!」這個說法本身就證明瞭m43在此條件下的優勢:在同場景同光圈數值(非等效)同樣的快門速度和同樣的ISO下,m43可以拍攝出比135幅面更深的景深

圖三由Pen-F拍攝,也是同理圖二;照片不算啥好照片,就是日常隨拍,但是一眼可以簡單交待環境+人像的雙重要素。非常適合旅行中「到此一遊」類型照片的拍攝。


(2)· 所以m43較深的景深在靜態拍攝中是「優點」嗎?答案當然也是未必,較深的景深很大程度上,尤其在主體背景較為複雜時,大大增加了拍攝者的拍攝難度/減少了創作空間。

圖四由Nikon D5+105mm f/1.4拍攝於人山人海、背景雜亂的鮮花市場,如果景深太深就沒法把人物從雜亂背景中「分離」出來,對於這種無腦糖水,人景分離+虛化漂亮是非常不用動腦筋省時省力的懶辦法。

圖五由E-M1ii在同一天拍攝於同一個鮮花市場,因為景深不夠淺導致人物無法從這種沒有特別特色和美感的佈景中「分離」出來,使照片整體平庸乏味


所以我還是那個結論:相機只是一個創意工具,如何判斷在什麼情況下如何使用確確實實是拍攝者需要不斷思考和練習的問題。在攝影這件事上,一定要避免非黑即白的「一刀切」式的思維方式,什麼系統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m43絕不是「傻多速」的「智商稅」也不是吊打135的「萬能葯」。

謝謝


奧林巴斯的相機我很喜歡,尤其是PEN-F,在笨重的單反旁邊,PENF顯得非常獨特,哪怕是面對索尼微單,PEN-F也很小巧。

不管是配17 1.8還是45 1.8這樣的鏡頭,都很小巧,這兩個鏡頭也很輕。

黑色和銀色都很好看,但我還是喜歡銀色哈哈,這個25 1.8也非常小巧,拿來掃街很好。

雖然很好,但我最後還是沒有選擇奧林巴斯作為一個長期的攝影工具來使用,理由很簡單:

1、奧巴更多的像是一個玩具,尤其是PEN-F這樣的相機

2、我不打鳥,而且就算打鳥的話奧巴還要和松下競爭,還要和D500乃至全畫幅競爭

3、M43的低感畫質、高感噪點控制、虛化效果還是不夠好,這是感測器本身的問題,無解

松下就比奧林巴斯聰明,一方面和適馬徠卡合作搞了個聯盟,另一方面深抓視頻拍攝,畢竟松下在視頻領域還是有一席之地的,M43畫幅拿來拍視頻還是有很大的市場空間的,因為視頻方面並不是唯畫幅論(A7M3的1080P視頻畫質稀爛大家應該都知道)。

奧巴似乎沒有對視頻方面有太多的深耕,根據我在奧巴工作的朋友的說法,奧巴在中國的這塊運營做的並不是特別好。

回顧一下我用奧巴拍的圖

EM1ii+ 7-14 2.8

星空還是可以拍的,沒什麼問題,但肯定被全畫幅+20 1.4或者14 1.8吊打

拍點花花草草和食物,色彩也很舒服,但這些圖並不足以吸引大家買M43

有那麼一點德味,細節表現也還可以

但是由於底小的緣故,這幾張的參數是45mm f2拍的,可以看到虛化效果也比較一般,畢竟等效果去就是90mm F4的虛化效果,沒辦法。

但色彩和細節還是不錯的,雖然只是M43裏的不錯

相機市場本身就沒啥前途,M43又是相機鄙視鏈的底端,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做vlog相機,但佳能索尼松下已經做了好幾年了,奧巴壓根沒往這方面發展。

怎麼辦呢?沒辦法,M43如今算是死了一半,接下來還會有誰倒下呢?

最後只能用我拍的照片來紀念一下奧巴了


參加過4/3-day的我表示

雖然我是松下用戶(因為長焦端100mm的焦距),但也覺得看到了M43的衰落。

M43在長焦和微距方面真的很好用,可是市場太小了……

希望新東家能把M43重新搞起來啊。


挺難過的,奧巴u2是我的家庭相機,兩本影集都是用它拍的,可以說記錄了我的童年。自己長大後也買了不少奧巴的機子,直到現在我都覺得它家的相機是最好看的。

然而相機現在已經是個夕陽產業,剩下幾家大廠的日子同樣一年不如一年,奧巴也只是個開始。買相機的人一年比一年少,市場總量最後撐不起這麼多家公司的。

當然奧巴相機並不是不做了,喜歡的也不用太過驚慌。現在基本變成和賓得一個狀態,開啟低功耗運營模式。而且今年新品還要繼續出,只是未來的新品應該不會有大的性能革新了

準備把em52和penf當傳家寶了,奧巴兩座顏值巔峯


隨著手機攝影的快速發展,可以預見的相機會和音樂播放器一樣走向專業化,發燒化。

m43一直就是以小巧便攜價格作為賣點,但是因為畫幅受限,很難在專業領域繼續發展,松下倒是找到了一條路,就是視頻,但是隨著各家的跟進,現在松下視頻也沒有什麼絕對的優勢了,所以說m43的淘汰是必然的。

奧林巴斯近幾年也沒有解決掉m43的痛點,倒是整了一些ai對焦這種對於相機來說不痛不癢的功能,價格還一年比一年高,專業娛樂兩頭不沾,直到今天賣掉對於奧林巴斯來說可能是比較好的選擇。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