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自卑,或內向,或吝嗇,或自私的主角,這種人往往並不討喜,讀者也很難有代入感,如何既不造成角色崩壞又能突出性格特點?


自卑,或內向,或吝嗇,或自私。。。這不是最有代入感的幾個性格麼?


單從網文的角度上來說。

自私這種屬性不是很過分,還是有很多人都能夠接受的。

而自卑、怯懦等,是很明顯的不討喜特徵。

很簡單的道理,看網文是為了什麼?寫網文又是為了什麼?

不得不承認的是,大多數讀者看網文就是為了爽,為了放鬆,閑暇之餘愉悅一下罷了。

而大多數作者寫網文,也往往不是為了實現所謂的文學理想,最普遍的想法還是想火,想賺錢。

如果你非要寫,那就用最樸實的方法吧,也就是缺啥補啥。

主角不是自卑嘛?那就通過一系列劇情讓他自信起來。

主角不是怯懦嘛?那就讓他逐漸變得堅強可靠。

自私……其實更適合用在配角身上,他不是自私嘛?那就在某一個高潮,讓這個一直表現自私的人,以一種自我犧牲的形式去拯救別人。用前後的巨大反差製造劇情張力,還能賺一波眼淚。

角色是要有成長的,你不能讓一個怯懦的角色作為主角從一而終,這種網文小說沒幾個人願意看。

而一個性格上的廢柴主角慢慢成長的套路,說實話也確實有些老土,哪怕在日本輕小說中,也是一個很老套的模式。

眾所周知,我國網文對日本輕小說已經快領先出代差來了。

我理解想要作妖的心,但是沒必要。

塑造人物,想要有正反面很正常,但反面沒必要選那種不被讀者買賬的類型啊。

自卑,我的天,你要如何描寫一個自卑的主角?

你知道一個真正自卑的人應該是一種什麼表現嘛?

給他開一身金手指都沒用,一個一身腱子肉的壯漢,因為自卑心理,很可能被一個一米五的瘦猴騎身上扇巴掌,他都不敢還手。

什麼樣的讀者會喜歡這種主角?

如果想要寫一個有性格陰暗面的主角,孤僻、卑鄙、貪婪、奸詐等都能寫。

與自卑差不多的,你也可以寫憂鬱、寫迷惘嘛。


通常都是用一些極端好或者極端差的角色,與主角比較著寫。

比較典型的是《鐵皮鼓》(時代背景是納粹得勢前到戰敗後的德國)。主角是侏儒,極端聰明,先知,但是不討喜。不過他眼中的世界更糟糕,冰冷、醜陋、不斷滑落至深淵……

相較之下,比所有看似體面的丑角都更清醒、更能洞悉一切的主角,就有可他的可愛之處。

當然了,達成這個目標還要再加上一點傳奇性。原書太佛洛依德了,不瞭解的話看看電影就可以。

---

然後還有一種寫法,就是『用不討喜的主角,去成就其他角色』。主角主要承擔一個敘事和推進的作用。

日本人比較喜歡寫這類東西,比如《癡人之愛》(背景貌似是日本大正時期)。

一個膚淺、不準確的簡單介紹是——有錢自卑男給自己找了個村姑當媳婦兒。在一出茶花女式的情節後,自卑男反被調教成了綠帽男。

本書女主NAOMI日本文學史上著名的壞女人,小惡魔。對後世影響很深遠。這是由那個怎麼看都很糟糕的主角成就的。沒有主角的懦弱、糾結、怪癖,就沒有噩夢一般的戀人NAOMI。

不過就現在這個時代來說,NAOMI滿街都是。這就有點鐵皮鼓了……

---

需要強調一點,我上面說的東西都是倒推得來的。畢竟人家都是文學家,是有了『故事核心』之後根據這個核心來安排角色的。而不是先認定了某個角色,再設計故事情節對角色修修補補。

不過這些例子作為寫作教材還是OK的。找到一個範例,進行模仿,這是人人都要經歷的學習過程。


看你人設。

拿言情舉例:記得晉江金榜文有一本小說叫《嫁給一個死太監》,文裏的男主長著炮灰臉,恣睢必報,自私自利,膽小,自卑,前期還做了不少壞事,稱得上是性格不討喜。

但這本小說火了。

我想大概原因是,作者把這個男主的性格寫得很真實,寫得有血有肉。

首先他不是一個無情的人,即便有很多缺點,但也會有那麼星星點點的優點,缺點帶過,優點側重寫,反而會讓人物很接地氣。

第二,男主因為女主漸漸做出了改變。他的自卑源於女主,「太監怎麼會被喜歡」,也源於愛,「希望女主找個好人家嫁了,而不是和他在一起」,這點和之前的自私形成了對比,還有他惜命膽小如鼠,但為了救女主,他戰勝了自己,願隻身赴敵營。

第三,可以寫不得已的苦衷,增加一些無可奈何的悲劇色彩。人們大多願意同情帶有悲劇色彩的人。

劃重點:主角可以性格「不好」,但不能一成不變,一定得成長,突破自我。


通常的手法就是反差。

這個人吝嗇,總愛斤斤計較,一把青菜都要討價還價半天。但是朋友真遇到事情,萬般無奈下找到他,他沒有拒絕,伸出援手。

這個人膽小,甚至有點懦弱,但是在遇到歹徒卻挺身而出……

以前看慣了仁義於天下的主角,現在看來卻有些太理想化。總之換做自己,斷然不可能那樣。

小事情上可以有這些不討喜的體現,大事上不能含糊。

說實話,誰沒有那些缺點,或多或少總有的,這樣的角色感覺更真實。

本來麼,現實中就沒有什麼絕對的無私,大愛這種,小說角色也不能太理想化,否則就離我們的生活太遠。

你可以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

為什麼他那樣求饒還要殺他?

不覺得有些殘忍麼?

如果今日,失敗的人是我你覺得他會留手麼?即便他今日放我,難保以後不會再對我出手,更何況這一路伏兵暗手哪是要手下留情的樣子?

我今天殺他,就是要給五行門的人看看,我張彪並非什麼任人捏的角色。

放到現實中,如果你現在很困難,一個人無私的幫你,你也會有些懷疑。但是如果是利益交換,就合理很多。

不就是兩毛錢麼,至於這麼半天?

那是我的兩毛錢,是我的血汗錢,憑什麼不找給我?我這個人就這樣,不是我的我不要,是我的一分也別想拿走。

那麼這個角色,別人想要收買他,以為他那麼貪小便宜,肯定能搞定,頂多再加點錢,沒想到卻卻根本沒拿下來。

給角色加入原則,人物也就有了把控實物的尺度。

塑造人物,繞不過一個真實感,他說到底是個人,本質上就有那些貪婪,吝嗇,自私的本質。你把他塑造成了神,加入太多仁與愛,無私與奉獻,他就不像人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