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你發現了,所以大學是拉開差距的時候,好好點自己的技能樹吧少年。


大學不僅僅是學習靠自己,成長、友情、愛情、所有的事情都是靠自己!

每一條路的選擇都有著不同的結果,我們的成長就好比在黑夜中洗衣服,只有在最後燈亮的時候,才能看到你到底有沒有偷懶!


過來人的一句話:堅持你喜歡的或者本專業的一個不錯的學科四年,畢業後你會感謝你之前的堅持。

大學四年我堅持每天刷編程題,每一天!找工作的時候大部分的編程題都沒多大問題。


有興趣的自學能讓學習事半功倍


大學不能太舒服了,太舒服了你就會失去很多東西


大學課程安排內容不合理,留給自己的空餘時間多;上課認真聽加上自學問老師,來提高我的專業技能。是我想一出校園就找到工作啊!!!


其實那是假象


因為學習不僅僅依靠老師在講臺上講課,學生在下面記筆記,聽講。

自學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在大學裡,時間相對充裕。對於有問題或者想要學習的內容,當然是靠自己學啦!

每個人自學成效不同,但掌握到本人適合的方式,不管是哪種學習,都很棒,所以自學不自學,是看本人是否適合啦。


因為老師一般都不管你


因為從很多老師那裡你收穫不了太多知識,他們是面向羣體。需要自學,去提升更高層次的能力。


沒人有時間督促你,都是成年人了,應該有自制力


到了大學還等著人喂飯?那這大學就真白讀了。


你倒著看,博士那種等級的,要求他們可以創新的提出領域內的觀點、有一定突破性或有意義的研究,有的大佬甚至直接開創一個新領域;那研究生就低一點,你未必有多麼突破性的工作,但你起碼有自個兒搞研究做科研的能力;大學生再次一點,都不指望你們一定能搞科研了,但能不能學會自己消化知識,自己學點技能。

也就是自創 自研 自學 所以自學毫無意問是大學裡需要掌握的最基礎最重要的本領

先不說大家能不能做到,但你思考下,要求而言,就該是這樣。總之我自己本科四年的體會也是,自學能力在大學無與倫比的重要,如果問「那老師上課來幹嘛的」,大學老師更多的只是「領航員」的角色,比方說我上過一學期的PS課,但試問你一學期難道就能學好嗎?這個角度來說,大學的課更多的是,告訴你有這個東西,讓你從0認識變成0.000…1的認識,然後至於你願不願意感不感興趣讓這0.000...1生根發芽變成你可以用來喫飯用來實現人生價值的本領,那對不起,老師沒那個時間教你,請你自己私下努力吧。


我感覺大學教育和我們以前的教育模式相比,最大的不同便是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空間了吧,讓我們可以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技能。但這就需要我們自學了,所以嘞,沒事多泡泡圖書館,不要沒事就待在宿舍,多出去走走,你會發現這個大學還不錯,我這學生也不賴呀。加油,讓我們一起度過一個充實、值得回憶的大學生活!


大學不好好自學,後面找工作就難受了。。。找個比較感興趣的方向,好好學下去吧


不用感覺,大學就是自學


不學真的啥也不會


因為大學課程很多,而且比較散,需要自己去尋找感興趣的課程,然後去鑽研,大學教的是課程內容,再加上大學課程氛圍很差,上課打瞌睡會讓你錯過很多知識,周圍沒有和你一起學習專研的人,你就會覺得大學都是在自學。

其實高中初中都是這樣的學習方式,只是周圍一起圍著學習的人多了,你就感覺好像是老師督促著學習。


嗯,你沒感覺錯,大學學的專業知識其實能用的很少也很多,重要的是大學要學會學習的方法和養成學習的習慣,還要養成總結的習慣。太重要了真的


嗯,你感覺的沒錯,事實真就是這樣

首先呢,大學的課本知識或者說考試內容,基本上都是基礎內容,很少有專業在畢了業之後會用上書本的內容,所以,有些對於未來規劃比較清楚的就會選擇自學一些其他的內容去彌補這個缺點

其次,大學基本屬於散養階段,沒人會去關心你學什麼,學的怎麼樣,是不是用心在學,好像都是在例行公事,你不學也沒人管你,校園環境基本決定一切,你就會看到大部分人都是在自學

最後,你不自學,你就鮮有能力去獲得學校提供的機會,就比別人落後的越來越多,再想學,就發現有點追不上別人了,很喫力,很容易出現惡性循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