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班會的時候,老師說下次班會一起去抓昆蟲製成漂亮的標本,突然就覺得,為什麼把昆蟲殺死然後製成標本會覺得好看?


朋友,把昆蟲製成標本的首要而且幾乎是唯一的目的就是:科學研究。

好看不好看,都是次要的;如果這個標本滿足了科學研究的要求,才能繼續追求好看。最好的標本是既能滿足科學的要求,又能比較美觀。可能許多標本,你覺得是為了好看才那樣做,其實很可能是為了科學研究。舉個例子,螳螂的標本一般都是展開翅膀的,看上去挺漂亮,但標本製作人不是為了漂亮才這樣的,而是因為螳螂的分類很多需要看後翅的花紋,不展開就看不到了,這個標本就沒有用了。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把螳螂翅膀展開地對稱一些,好看一些,這纔是審美的問題。

你老師的說法有點問題,導致了你理解的問題。如果不是為了科學研究與保存,而只是為了想把昆蟲殺死了放在家裡,那是變態。

另外,你提出的問題其實跟審美無關,是個倫理上的問題,倫理上的問題永遠說不清,所以都不是問題。
親愛的,昆蟲本來就是一種美麗的物種,做成標本一方面是為了觀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學習和研究。像我們這樣的昆蟲專業,難道你要讓我們每次都是漫山遍野的去找蟲認識??這不利於科學的發展!!!


好看不是因為製成了標本,而是有的昆蟲本來就是很美麗的啊。製成標本,也是想讓這種美麗的外觀能夠長久存在。至於方法合適與否就不好評論了。當然,對於從事昆蟲或是相關動植物方面研究的人來說,標本可就不是為了好看那麼簡單了,更具體的還是請專業人士解答吧。

審美觀這個事情我認為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可能你覺得它不美,有些人覺得很美。

至於製作昆蟲標本可以從專業和不專業兩個方面來說:

專業:我們上課就需要自己抓100+只昆蟲,將其製成標本。原因有幾點:

1 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課本上的知識,比如說如何分類、如何鑒別、昆蟲的翅脈、盾片 這類知識終究還是紙上談兵。對於專業的人來說,只有接觸到昆蟲才能清楚。上實驗課我們也都是看的昆蟲標本。

2 學習如何製作標本。這個不用多說。

3 研究需要。有些昆蟲採集後需要鑒定,看是不是新物種。我們昆蟲的老師都有很多自己的私人標本的。都是出於研究和喜歡。

不專業:不是相關專業的話喜歡昆蟲標本,那就是真的喜歡吧……畢竟昆蟲一般壽命挺短的。製成 標本,可以長時間觀看和欣賞吧。

昆蟲做成標本,不僅是為了個人愛好,更是為了用來更好的研究和保護,其實採集昆蟲最好的辦法就是研究產地環境和生存環境


博物學的傳統
它再美麗,也會死亡。你更願意讓它的屍體毫無意義地腐爛在不為人知的荒野,還是成為標本,用永恆的死亡紀念它曾經存在的短暫生命。


但凡死了的蟲蟲都沒它活蹦亂跳的時候好看可是不把它做成標本 只會更慘不忍睹 如果你不喜歡被做成標本的它們 不要抓回來就好
主要是研究需要,後來演變成收藏。。。。。古人也收藏,還會當首飾佩戴,貌似古時候的歐洲收藏昆蟲標本是一項貴族運動。。。當然,現在也有昆蟲飾品和喜愛昆蟲收藏的人,只是多數都是研究者出身或者愛好者以及設計師什麼的罷了

怎樣的審美觀不清楚,反正我們專業要搞掉六百隻蟲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