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死磕這首歌,能流暢一遍過,然後是細節的處理。真心謝過大家了。


很想勸你不要彈,但是想了想,我也迷戀過這首曲子,甚至把它搬上了研究生期末考試音樂會。

下方導師評論大致翻譯。

李斯特(Liszt):這項標誌性作品的表現展現了它所帶來的許多技術挑戰。 在演奏此作品時,演奏者始終在追求準確性,但是在節奏和旋律刻畫方面仍有很大的空間提高。 表演的這些方面需要進一步思考。 儘管一些高潮點是通過想像達到了,但並不是所有的高潮點都在處理方面完全令人滿意。 最後的Animato con fuoco可能演奏的更令人興奮。

這是我6首演奏曲目中最差的一個評價。總結一下,一無是處。

那就我淺薄的認識和上專業課時獲得的知識,來說說練習中應該注意的東西吧。

首先是第一大段,這是一個視覺效果遠大於實際難度的段落。手指在空中飛很酷,但是實際上這啊裏最簡單。簡單到我沒練過這首歌的同學,都可以把這段彈的很好。然而後面的都不會彈了。

練習時需要注意的點是,手指在飛的過程中,不要離琴鍵太遠,儘可能的貼鍵飛行,慢練的時候養成習慣。除了注意右手外,左手需要演奏成什麼音量也是你需要注意的點。簡單的和聲應該如何處理出遞進效果,重複的旋律應該如何演奏出不同的風格,這我教不了,演奏者的性格不同,處理起來會有很大不同。比如重複段落那裡(加上右手裝飾音的大跳段落)我會演奏的更加調皮一點的感覺。

第二大段

儘管很多人彈這首曲子的時候根本沒注意他是86拍。很多人壓根不會在意這種炫技類曲目到底是什麼拍子,但是很抱歉,一定要注意。

這個段落,如圖上所標,86拍3?3的特性要展現出來。第四拍是有標記重音的,你在剛開始練的時候如果沒有注意,彈成一個音量,後面改起來可能會很不習慣吧。

技術技巧方面,也是大跳性質的東西,無非就是那個類似裝飾音的音型彈的要清晰,顆粒感要強,你應該注意到了,那裡是沒有踏板的。你不踩踏板,哪些音混過去了簡直不要太清楚,你要是踩踏板,很好,不合格。你彈到鍾了,需要怎麼練習把聲音彈清楚應該自己是多少知道的。抬指練,貼鍵練,慢練,變速練,方法一堆,自己根據需要選擇。

圖中的部分沒啥好說的,右手依然在大跳,只是左手的功能不像一開始只有和聲了。左手開始接管一部分旋律,甚至在下一頁,直接開始演奏主旋律。說句實話,這段也沒什麼難度,大跳不算什麼難度,練的多你就彈的準。但是左手你得好好的單手拿出來看看這個旋律怎麼刻畫了。否則極容易演奏的單調乏味,一點也不吸引人。

對了圖中標記的地方希望你彈的很輕鬆,如果這個右手雙音那個位置會費勁,大概可能真的不是很適合彈這個曲子,我是說,正式場合,用來比賽,考試,表演等,自己瞎玩,問題不大。

另外標記處的左手和聲有強烈的推進感,注意力不要只放在右手上,自己聽自己的錄音的時候要非常清晰的聽到左手非常有特色的和聲推進。後面那頁沒啥好說的,右手兩個八度的大跳甚至不用太擔心,因為比前面大跳找音還簡單,練熟了以後就是個機械動作,根本不需要擔心找不到音。那你的注意力就應該是左手了,這主旋律怎麼能迷人呢?

好了考驗輪指的地方到了。個人覺得上面三行難度不大,如果基礎技術到位的話,音符要彈出顫慄的感覺,非常靈活,感覺是一個聲音,但是那個聲音在瘋狂抖動,顫抖的意思。上面三行還好。如果覺得達到這個要求有難度,練習的方法就加大練習難度唄,放慢速度,原來他是兩個低八度,一個高八度,那你就把低八度的2個音變成6個音8個音然後接一個高八度。

到了第四行那個234指的輪指。硬磨也能磨出效果,但其實這裡是要注意手腕的角度,432指的觸鍵部位,演奏方式,等,這個已經沒有辦法在這裡說清楚了,大概我老師的意思是,像一個掃把,迅速的掃過琴鍵三次,嗯,他彈起來是很有這樣的感覺了,抱歉我還沒有,我太菜了。當然4個16節奏轉三連音的把控,硬要說也是個問題,不過能彈到這首歌,可以忽略吧。

圖中框住的4段右手,我只能說祝你好運,希望練完你還能覺得手是你自己的,如果你實在困難,說明手指的協調性,獨立性,靈活性等,都有些問題。那在這裡就要推薦我最愛(實際上是最討厭)的手指練習給你了。大名鼎鼎的Donhanyi手指練習來了,全套高質量練完,你可以獲得強你現在數倍的手指機能,如果能做到的話。。。附譜例。

如果你是奔著鍾去的,記得練習的時候突出長音哦,降低顫音音量哦~

事實上他有40課,不多不少,總有一款適合你。

來我們繼續,我光分析都已經很累了。

半音階段落,沒啥好說的,考驗基本功的時候到了,專心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演奏出連綿不絕的音色,如何在下圖框中位置演奏出把聲音甩出去的感覺(你可以不這麼處理,但你總得處理點什麼,不能讓聽眾在這聽你彈半音階吧)。什麼漸強漸弱這種基本要求,這裡不再贅述。

左右手交替半音階那一段是我覺得只要慢練就能彈快彈好的東西。

後面沒啥好說的,有能力45指顫音,45指顫不動手夠大就35指顫音,35指都顫不好聽,來請出我們的Donhanyi。

把這課練了,彈好彈快彈清楚,什麼35 45,除了55你顫不動就沒有你顫不動的(誇張了,還得搭配一些其他的,但效果絕對是有的)。其實這種練琴方法和上面那個加大輪值量的練習方法屬於練習中的負重訓練,就是你45指顫不動是吧,好我讓你其他手指都有保持音,你再顫,你發現你負重訓練能能彈好了,卸掉負重你就起飛。前提是基本功比較紮實哈,基本功不紮實最好少練圖中練習,我怕你放棄鋼琴。

來我們繼續,我已經後悔寫這篇回答了。

那個上圖綠框段落,肖邦黑鍵練習曲中有類似技法,嗯,沒啥好說的,注意縮指的運用,手掌張開與併攏的感覺,其實還挺簡單的。

前四行,非常令人頭疼的段落。看著很簡單,彈著彈著手臂就僵住了,尤其是速度上來以後,尤其是手不夠大的情況下。來,這一個段落請嚴格注意,大拇指演奏完音符以後別再原地呆著,向你的45指演奏高音顫音的那個位置上靠。總而言之,手不要一直保持張開的狀態,如果你手夠大,輕鬆10度,那你比我大,當我沒說。對了千萬不要被眼花繚亂的音符弄的主旋律(大拇指演奏的音)聲部亂七八糟。想要音量怎麼分配,4個音一組的時候大拇指演奏什麼音量,顫音演奏什麼音量。當單獨把大拇指的音拿出來的時候,又應該怎麼刻畫旋律。音樂處理的方式不跟你多說,只是稍微提醒你應該思考什麼方面的問題,否則沒有你的個人特色。

不知道你彈完這個手痠不酸,酸的話,好好趁那個無限延長休息一下,因為一連串的噩夢的段落開始了。單手單音大跳不難,雙手雙音大跳如何?

只說可以嘗試的練習方法,單手練是必須的了,單手,雙手,慢,2個音一組,3個音一組,4個音一組,6個音一組。以上方法任意結合練習,比如單手2個音一組等。注意盡量貼鍵,飛的太高飛的太低都會摔跤,但飛的太高容易摔的不準。注意86拍的重音也是要相對突出的哦。

給你一個思想上的小提示。有時候,你大腦思考的內容能夠改變你演奏的準確率,這是件很神奇的事情,在這個段落好好發揮起來。右面大跳部分(第二小節)。第234個音(右手是升F 接B 升F音程再接升F那個位置)你的手可以形成一個良好的慣性,幫助你準備下面的大跳。充分利用這種可以「休息」的位置,前提是你意識到了這件事。

八度八度八度,無止境的八度。

說實話你讓我單獨彈這個段落我沒覺得很難。左手是3 4度音程的組合,右手就是八度,發揮好你左右手的手腕的功能,用拍皮球那種手腕的抖動來演奏這裡,要是光靠手臂。。。祝你好運。那麼在這個基礎上,確實不是很難。但問題是,你一口氣把前面的演奏完然後說再到這裡瘋狂砸琴。。。體力是一個挑戰。

雙手交替演奏八度那裡要演奏的很均勻,不要節奏一個間隔長一個間隔短。那怎麼辦呢,來,再請出我們的全場MVP Donhanyi先生。

No40,為您量身定製,

好了結尾高潮段落,爆發出來,兩個FF不是給你寫著玩的,然後左手八度大跳別砸錯音。有一種有趣的練習方法。把這裡的八度變成單音,但指法不變,然後練習。嗯,想想那個五指就很酸爽,啊不,很有趣,蠻有效的。然後,再次面臨我剛說的問題。我的導師評價最後一句話跟我說,這裡可以演奏的再激烈一點。是啊,我知道啊,我也想咣咣咣彈出氣勢啊,問題是我快沒有那個的力氣了呀。

是是是,這就去健身,這是第一個讓我去健身的鋼琴老師。有時候你的鋼琴老師不只是你的鋼琴老師,更是你的生活小管家。

彷彿寫完了一篇小論文。

你會不會後悔練,我不知道,反正我後悔寫這個回答了。

如果你看完,能及時收住,恭喜你,如果你看完還要練,那,我佩服你,並且祝你成功。


不知道題主現在是什麼基礎(很可能是幾乎零基礎)。

姑且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經歷吧!

雖然作為一個老年人,我現在對這個曲子非常無感了,但是年輕的時候還是超喜歡的,遂在07年(學琴7年)的時候試著開始練這個曲子。前置基礎是已經完成考級2年+練了5首不算很難的肖練(當然質量不咋地)。

我清晰地記得,當時累計從零開始花了30天才勉勉強強將它硬啃下來。當然當時也沒什麼先進的方法,都是很盲目地硬上弓,基礎方面也非常不紮實,所以完成度也不怎麼樣,勉勉強強。

重點是後面!

後來當我綜合技術水平更好了一些之後,我也曾經多次想要重新回爐這個作品,然鵝每次均以失敗告終,因為第一次硬練它的錯誤肌肉記憶實在已經是根深蒂固(和當時練它的時候比較年輕也有關,那時候15歲,肌肉記憶太頑固),想洗都洗不幹凈,還有很多當時的識譜錯誤+不科學的指法,很難很難改過來,慢練還可以,一加速原來的錯誤習慣又捲土重來。一個月硬啃下來的曲子半年都沒洗過來。

後來我就徹底放棄這個曲子啦(而且年紀大了,不怎麼喜歡了)。


詳情請參見 @TJErry 的回答——

只想死磕李斯特的鐘,目前唯一目標就是它,請問該怎麼樣向著它努力?為了它該制定怎麼樣的基本功練習??

www.zhihu.com圖標

我就是來給你加油的,我當年只想死磕李斯特的馬捷帕,唯一目標就是它,累死累活磕出來以後雖然也彈不好但是彈別的曲子一下輕鬆了好多,而且放掉一段時間以後再撿回來練又能提升一大截。技術就是這麼磕難曲子磕出來的,有自己喜歡的難曲子自己願意磕最好了。

別傷手就行。


這個曲子很有難度,初學者真的不建議直接上。至於怎麼練那要看你現在啥基礎。

1.你的基礎。樂理會不會,鋼琴會不會。如果你有鋼琴十級左右的基礎,死磕譜子也可以,大概三個月努力,差不多也就是能彈得聽著像《鍾》吧。。但肯定質量不咋地,拿出去表演我是沒有這個臉的,肯定毀曲。當然,我本人(十級渣渣)磕了三天就跑回去練哈農和299了。

如果你連樂理都不會,先學樂理再說吧。如果會樂理不會鋼琴或者基礎較差,那得先練各種基礎練習曲。答案裏說的什麼情感啊曲子背景啊,你都不用考慮,根本也達不到需要考慮那些的程度。

2.練什麼基礎。那還是看你神馬水平,雖然《鍾》對於某些特定的技術要求較高,比如45指快速顫音技術等,但是,其本身還是一首鋼琴曲,最基本的技術還是貫徹全曲,是最重要的,所以如果你的水平沒有9級以上,那就什麼練習曲都得練,車爾尼+哈農套餐肯定得來一下。強化某類技術的練習對你來說沒意義。這就像你想跳水,可連游泳都還不會,你關注壓水花技術有什麼意義嗎?你的基礎至少得是,先能把《鍾》裏非難點的·順的部分的速度能跑到位,再去關注其他技術。

如果基礎較高.......其實基礎較高自己就知道弱在哪兒了,速度不行上299溜到標準速度(可能很多人沒看過299標準速度是有多快),觸鍵不行手指頭不聽話上巴赫12平均律(強烈推薦,技術多還好聽),哪根手指不行就找練哪根手指的,哈農都行溜它個一百遍。


徹底消除對一個事物的迷戀的辦法就是得到它。懂的都懂。

當年我也花了個把月苦練這個曲子,音記下來很快。然後,咦,怎麼速度提不上去。

然後我就失戀了。

如今,多年過去了,我依然彈不好這個曲子。但因為我練過,所以也就不再迷戀。現在,我對寫出有這種魅力的曲子更有興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