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有可能,當然只是可能。概率不高。調整省級區劃無非兩點,1.省的擴張縮小。

2.以及省的建立撤銷。

改革開放以來,省內雖然大規模撤地設市,但是省之間,還是很少有變動。除了1988年設置海南,1997年設置重慶。進入新世紀後行政區劃調整基本停滯,處於小修小補狀態。實話說,海南省的設置,其實比較失敗。海南的發展也未盡如人意,完完全全趕不上重慶直轄之後的全國範圍內的關注。類似的,還有珠海和汕頭兩個經濟特區,前期很好,後來得不到政策傾斜,最後泯然眾人矣。事實上,改革開放後規劃發展的一批城市,也只有重慶,深圳,廈門這三座城市大放異彩。除去重慶和廈門原有的地位,也只有深圳是真真正正的從無到有的蛻變。回歸正題,有哪些可能的變動呢?撤銷原有的省,基本上不可能。一個是情感上比較難,第二個是成本上太高,一旦撤銷,網路系統,交通系統,全部要跟著改。撤銷安徽省,幾百萬的車輛要重新上牌子,各級地方要重新改牌子,這成本 。除非出現大規模的大力度的調整,但是按照最近幾十年小修小補的趨勢,不可能。列舉一些各省之間爭議的地方。1.兩廣之間為了古廉欽二州的歸屬的爭執。這個地區,與高雷瓊三地宋元時期是屬於廣西的,明清民國屬於廣東,建國後廉欽又劃歸廣西。兩地居民一般認為是廣東的,可是廣西又需要出海口。不過,按照原則上,改變的可能性不大,會維持原狀。2.江西安徽關於婺源的爭執。婺源在建國後因為地理因素劃歸江西,唐代確實歸屬江西,但是宋代之後的千年裏文化和行政上一直屬於徽州。婺源又是某位名人的老家 。徽州改黃山的失敗,以及黃山改回徽州順帶婺源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3.江蘇安徽建國後各自交換了兩縣,導致天長突入江蘇境內,江蘇安徽一直想解決這個問題。

5.海南的撤銷問題。因為海南建省之後發展不盡如人意,知名度又不高,是否存在撤銷海南的可能性,畢竟建省不到五十年。6.江蘇安徽兩個內鬥省最終的歸屬問題。就全國來說,這是唯二的兩個沒有主體民系,又存在想要出頭的主體民系的省。比如,江西的主體民系是江右人,湖南的主體民系是湖湘人,廣東的主體民系是廣府人,

浙江的主體民系是吳越人,

山東的主體民系是中原人。這種有著主體民系的省,一般都比較穩定,大部分地區都比較團結。

而江淮民系的人,並不在江蘇安徽兩省佔據主要地位。在安徽,皖北的中原民系人口超過一半。在江蘇,蘇南的吳越民系經濟比例接近三分之一,經濟話語權不在江淮民系手上。所以,除非兩省合併,再剔除掉皖北和蘇南,才能讓江淮民系在該省處於優勢地位,才能避免內鬥的情況出現。

7.重慶的最終歸屬。重慶自從直轄以來,地位上升飛快,可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是,整個西南地區的人口一直在外流,而就整個西南的區域和城市發展來說,山城重慶其實並不比平原城市成都來得更好。特別是現在整個四川大力支援成都,讓成都吸血,而重慶人口外流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重慶的後繼發展,其實是會受到考驗的。城市發展本質上無非就是三點,人口輻射影響,自身區位條件,政策傾斜。長三角即使沒多少政策傾斜,靠著地理和人口也能發展得非常好。珠三角靠著政策傾斜引導,加上人口聚集和地理優勢,廣東領跑全國幾十年。環渤海雖然有政策加人口,可是地理區位還是不如長珠地區,因而也只能追隨而難以超越。武漢靠著地理和人口輻射,照樣發展得比鄭州好。重慶的問題就是人口輻射得不夠,因為有成都和它搶資源。地理位置又影響城市發展,那奇葩的具有山城特色的立交橋到底是方便呢還是有趣呢?但是有政策傾斜,所以依然發展得比成都好。

8.吉林的歸屬。吉林屬於全國知名度很低的幾個省份之一,另外幾個是海南,甘肅,寧夏,江西,青海。吉林屬於東北文化圈裡面,一般自稱東北人,對吉林的認同感不高。吉林撤銷,除了成本增加,怕是在情感上,也沒有多少反對。

9.北京的擴容和河北的最終歸屬。

環京津貧困帶的出現,對於整個河北來說,都是一件令人傷心的事情,想要區域協調發展,就必須打破這種行政壁壘。成都吸四川的血,武漢吸湖北的血,都是省內的集中,建設好了成都武漢,也能反饋給省內。但是河北不是。河北相對京津的差距只會加大,不會減少。河北要省著電,保護好環境,像主人一樣伺候著京津,還無法自由發展,還要接受京津潑來的髒水。 ……說實話,挺慘的。且看北京邊上的張家口,有好多個國家級貧困縣。以後也許北京擴容,天津直接改為河北省會,會好一些。當然,雄安新區的設置改變了這種可能,這種另起爐竈,而不是改變現狀的做法,只會讓河北再多一個要供著的大爺罷了。10.民族自治區的撤銷和調整。具體就是寧夏和廣西兩地。這兩地其實本屬於漢地,劃出自治區當初是權宜之計。新疆內蒙青藏自古就是自治區,這無可厚非。但是民族政策調整後,寧夏廣西兩地是肯定要調整撤銷的。

----

個人覺得比較合適的行政區劃

黑龍旗請無視,不代表狹隘的民族主義。這張圖本來就東拼西湊

主要的修改,就是安徽和江蘇的最終歸屬。

再嘛,臺灣統一之後,我覺得還是給它降一級吧。 (??ˇ?ˇ??)

首都嘛,,,不設首都,以洛陽,長安,薊,金陵,番禺,為五都,仿照古代的五都制。


別的省不瞭解,單就陝西省而言,不管怎麼調整都絕對是一筆亂賬……西安一旦直轄,就必定得有關中作為縱深,那樣陝西省就徹底散架了,陝北歸內蒙?漢中歸四川?商洛安康歸湖北?……但是陝西省這三個地區本來也就是不同的地理單元,不改也就是現在這樣,要改就是散夥,很麻煩。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大的省級行政區劃調整隻有海南省和重慶市。自重慶直轄以來已經20多年沒有變動。而且這兩次變動還有一個共同點,都是一個省分出部分地區,前者是廣東,後面是四川。從這能看出行政區劃的重要性,變動絕對不是說著玩的。

我們先來分析廣東四川變動的緣由,最主要的就是大,這個大主要體現在地域和人口兩個方面,四川不必說了,廣東距離海南島那個距離也是相當驚人。如果參照這個標準的話,目前中國符合標準的只有河南省(洛陽),山東省(青島),江蘇省(徐州),廣東省(深圳),河北省(唐山)。其他的省體量不夠,但如果你仔細分析這幾個都不太可能,洛陽的問題在於距離鄭州近,周邊地區人口少。徐州有人口,距離南京遠,但牽涉省份太多,操作太難。深圳,青島本身就是計劃單列,單獨劃出可能不大。唐山受制於北京天津的存在,單獨劃出可能性也不大。

既然像重慶海南那樣分出不太可能。那麼重新整合的可能性如何?個人認為幾乎為零。網上所謂50省方案傳了十來年了,啥時候放出來都會有很多人高潮一下,看看就完了。

當然了還有一些人在說新疆內蒙這樣的邊疆地區太大,應該分一下。且不說體量如何。說實話在民族自治地方搞切割,這思路恐怕不太可行,還是慎重一下吧。


當然有可能,不然以後萬一真地圖開疆了,收回來的地盤怎麼算?

我覺得不可能,也沒必要。區劃調整不是隻涉及面積的改變,而是一系列黨政機關部門的調整。況且,網上很多所謂的區劃調整設想,不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和人口,導致所謂的「新省區」不是環境惡劣荒無人煙,就是經濟落後絕對貧窮。那麼這樣的重新劃分有什麼意義呢。

有人還主張把內蒙古拆了,給周邊省份。我倒是覺得,各省區的省會,自己地級市的血都不夠吸的呢!


完全可能,往小的說,有些地方由於河流改道等自然界線變化,區劃一直未完全確定。往大的說,往大的說這個回答可能就被折了_(:3」∠)_


個人感覺,1個首都(遷都獲嘉 ),1個行政省(臺灣),4個直轄市(北京、上海、深圳、重慶)5個自治區,21個省。廣東(香港自治市,珠海澳門自治區)32個行政單位。取消青海省(西藏甘肅平分),內蒙阿拉善放給甘肅,寧夏把固原給甘肅,阿拉善右盟烏海段給寧夏,甘肅把慶陽給陝西,成立江南省,淮海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