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提條件,孩子有大人陪同,大人小孩各坐一個位置。(處理方式:大人把孩子抱在腿上或者讓孩子站在兩腳中間。)問題來源,好多次做地鐵的時候發現大人帶孩子坐地鐵,旁邊站著老人(不是爺爺奶奶),如果各位在帶孩子坐地鐵或公交的時候發生這種情況,你們會怎麼做?


這應該不叫鼓勵吧。。。

怎麼說呢,一般來說,我會站起來讓座,然後坐到孩子的座位上,把她抱起來坐在我腿上。

首先,這是家長做個榜樣,尊老愛幼的榜樣,而不應該單純的鼓勵孩子,讓孩子讓座,孩子心裡一定會想,為什麼你不讓?

其次,我覺得也沒有必要強化這個事情,經常這樣做的話,孩子會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融入到他對自己行為的標準當中。

但是~~~~~~~~

我覺得也應該告訴他,也有不讓座的權利!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或者單純的不想讓座也沒什麼可指責的!


我見過兩個媽媽 都是公交車上見到的陌生人

1

車裡很空 幾乎沒什麼人 一位媽媽刷卡上車後坐到一個座位上 然後抱著孩子讓孩子坐在她的腿上

孩子說 媽媽我想自己坐

媽媽說 不行 你沒買票 沒有座位孩子說 可是我就想自己坐媽媽站起來說 那你坐在媽媽這 媽媽站著

孩子說 可是還有這麼多座

媽媽沒回答 就站在了那裡

2

車裡人很多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上車後 孩子大聲嚷嚷要坐

一個上班族站起來說 小朋友你坐這

孩子就刺溜的坐了上去媽媽對孩子說 跟阿姨說謝謝孩子不說話 開心的坐著東張西望媽媽又對孩子說 跟阿姨說謝謝孩子還是不說話

媽媽說了好幾次 孩子都沒有說

於是媽媽把孩子抱下來 不說謝謝就不許坐!然後對那個讓座的上班族說你坐吧孩子開始哭 滿地打滾 讓座的上班族說沒事沒事讓孩子坐媽媽並沒有哄孩子 開始不停的向周圍人道歉 對不起對不起他太吵了 下站我會帶他下車的

到站後 媽媽帶著哇哇哭的孩子下了車

這兩個媽媽都給我很深的印象

你沒買票所以沒有座位

你要親口向為你讓座的人說感謝

很久之前看到過一篇文章 我覺得角度很新穎

老者在年輕時已經為社會做過貢獻 現在是收到一些溫暖的回報的時候了

小孩還沒到貢獻社會的年紀 所以佔用的社會資源都是透支來的 長大後應該心存感激的為社會做出更多的事情

鼓勵孩子讓座 應該

大人的榜樣更重要倚老賣老的除外

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這些年因為媒體的報道,大家對老人有不大好的印象。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前幾天和老婆做地鐵,當時老婆抱著女兒,上去以後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給我老婆讓座,雖然我們一再辭讓,但老人還是堅持讓坐下。不講理的老人只是少數,還是相信世上好人多,無論老幼。

對於讓座,我覺得應該是在力所能及的時候給別人方便。如果是老人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也會讓給更需要的人。

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可以和大人坐一個位置,何妨多一個位置給更需要的人坐呢?

即便是一個年輕人,他身體狀況不好,也是應該給他方便的。不因為年輕而必須讓座,必須站著。

讓座是把座位讓給更需要的人。不要道德綁架,也不要只考慮自己。如果自己身體許可的情況下,讓給更需要的人。


要是我我肯定鼓勵,如果是坐地鐵,地鐵本身挺穩的,抱著孩子並沒有危險,完全可以教導孩子讓座。

父母對孩子的公德培育很重要。

現在很多小孩對老人很排斥,原因是可能在這些孩子的家裡,老人的地位就是最低的,而小孩則被寵成了土霸王。

教導孩子給老人讓座,不僅是培養孩子在讓座的方面善良,而且是培養對老人的一種尊敬,這種尊敬也會投射到家裡對其餘長輩的尊敬。

從心理學角度,當孩子做了好事被誇獎時是對孩子有利的,孩子會傾向於「習得"這種行為,內化「自己懂事"的設定,為了避免認知失調,因而也傾向於在生活中其他方面做出其他行為來維護自己「懂事"的設定。

不僅是讓座,甚至當孩子主動做了一件好事時,如果對方沒有向孩子表達謝意或者讚美,不要無視這件事,可以給孩子買個小零食小玩具獎勵他,告知他這個行為做的對。


不存在鼓勵問題,父母管好自己就行了。

一般,我會自己讓座,如果我不累我就站在孩子身邊,如果我累了我會詢問孩子:媽媽可以跟你坐一起嗎?

當然我家孩子一般都會招呼我:媽媽,我們坐一起。

我帶孩子第一次被讓座的時候,我就告訴過他:大壯壯,知道為什麼那個叔叔把自己的座位讓給你了嗎?巴拉巴拉巴拉……所以我們也要向那個叔叔學習。


相信世界上好人比壞人多,不是鼓勵,用自己的行動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這是最好的教育。


我們應該少生孩子,而不是讓孩子幹著幹那,這樣那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