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rumors 消息,知名爆料者 Sonny Dickson 聲稱,蘋果將在 WWDC 上發布全新設計的 iMac,新 iMac 將採用 iPad Pro 的設計語言,擁有 Pro Display 的窄邊框,搭載 T2 晶元、AMD Navi 顯卡,並且沒有融合硬碟等。

????


iMac絕對是Apple產品線中最需要更新的,沒有之一。

最新的爆料是這樣的:

更高屏佔比的全新設計、

取消Fusion Drive全系快閃記憶體化,Intel十代 CPU,AMD Navi顯卡,T2晶元WWDC 2020發布。

作為地表最成功的一體機,這代iMac的工業設計是2012年引入的,至今已經走過了8年。這期間,iMac一點點更新,內外所有東西都被換了個遍,唯一沒變的就是經典的一體成型鋁合金外殼。

再經典的設計,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iMac的邊框放在這個時代,顯得太寬了。新iMac會採用更高屏佔比的全新設計,有人做了3D渲染圖:

我相信實物會更漂亮

開頭說iMac是最需要更新的產品,我指的並不是外形,而是性能。

目前iMac最受詬病的就是它標配的Fusion Drive硬碟。所謂Fusion Drive,其實就是加了32GB SSD緩存的機械硬碟,讀寫速度緩慢,嚴重影響使用體驗。Apple把這樣的電腦買到一萬元,哪怕iMac屏幕再好、做工再優秀,也是對消費者的不負責任。雖然消費者可以選配SSD作為存儲,但這無形之間拉高的售價也令人非常難受。

iMac的顯卡也急需升級,目前iMac依然在大量使用AMD的RX 500系列顯卡,基於北極星架構,很多型號都是2017年發布的,採用三星第一代14nm製程。這些顯卡無論是性能還是功耗放在2020年都是比較落後的水平,使得iMac在圖形領域令人極其失望,即便是定製頂配的Vega 48競爭力也非常有限。

今年的MacBook Pro 16已經用上了基於Navi架構的新顯卡,圖形性能大大提高。預計新iMac最高可以選配RX 5700級別的顯卡,如果能加強散熱塞入5700XT,那麼對於預算充足的內容創作者絕對是福音。下面是MacBook Pro關於顯卡的官方宣傳:

T2晶元也是Apple產品的一大特色,它最大的優勢就是保證數據的安全性。舉個簡單例子,如果有人偷了一臺帶有T2晶元的Mac,即便把硬碟取出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讀取裡面的數據,這樣級別的數據安全在消費級PC中可謂首屈一指。目前所有的Macbook都標配了T2晶元,新iMac配備T2晶元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除了安全性,T2晶元也能承擔一些計算任務,比如實現H.265視頻的硬體解碼,這對視頻工作者會有很大的幫助。

最後令人比較失望的就是intel的十代CPU了。大家都知道AMD今年在CPU市場非常強勢,單核不弱,多核極強。儘管網上已經爆出MacOS對AMD CPU的支持代碼,我個人依然傾向於這不會在2020年發生,原因如下:

第一,Mac的溢價很高,元器件的性價比對Apple並不那麼重要,而且和Intel長期的合作也讓Apple能以較低價格拿到Intel處理器。

第二,整個Mac生態為Intel CPU做了非常多的優化,就算要轉AMD陣營也要再多花些時間。

第三,目前Adobe全家桶對AMD Ryzen CPU的優化很一般,不能發揮出Ryzen多核心的優勢,AMD Ryzen在PR、PS、LR等主力軟體中的表現沒有明顯超過Intel Core,PS和LR甚至還落於下風。Final Cut更是對Intel處理器做了很多專門優化,從Intel轉到AMD的工作並沒有大家想像的容易。考慮到用這些軟體的人在Mac用戶中的巨大比例,我認為2020年Mac轉向AMD CPU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這也與目前的爆料相一致。

有關Apple產品的更多選購建議,請看這些超高贊回答:

新款 iPhone SE 的實際體驗如何?值得購買嗎?

iPhone 11 的真實使用體驗如何?是否值得購買?

5000 元預算是加錢買個 iPhone 還是小米 10 Pro?

大學生購買iPad Pro還是iPad Air?

哈哈哈:如何優雅地給iOS設備快速充電(iPhone、iPad 快充全攻略)


我忽然想明白蘋果為什麼要出 Studio 耳機了,Mac 上的耳機口要被幹掉了。

從 iOS + macOS 開發者的角度來聊聊。

參考閱讀:關於為什麼換 ARM,可以看我的這篇文章。

王禹效 Legolas:ARM, AMD,英特爾」硬體科普及我見的未來?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幾點值得留意:
  1. 目前的硬體條件成熟。傳統英特爾或者 AMD 的 CPU 可以堆很多核心,能耗很高且原地踏步。蘋果的 A 系列處理器已經迎頭趕上,並在能耗及性能上追平或超越傳統處理器。
  2. 軟體條件成熟。蘋果已經為 ARM 至少準備幾年,過去幾年幹掉了 Mac 上的 32 位應用,因此不必擔心 32 位兼容層的問題。和 Windows ARM 類似,理論上上具備直接運行全部應用的能力。(此處需要提供 x86 64 兼容層,和 Windows 解決方案類似,微軟這邊已發布了 32 兼容層,64兼容層仍在開發中;或者重新編譯以獲得最優性能。)
  3. 自家框架支持。蘋果的 UIKit,AppKit,SwiftUI 這三個最核心的框架已經支持在 macOS 上完美運行,界面層面的問題已經解決。
  4. 圖形層面已打通。早些年圖形層面遇到的 OpenGL 不同版本的問題也被最近幾年的 Metal 框架打通了。

下文中我將從英特爾,AMD, 5nm, Zen, Navi 架構,EPYC 處理器,A 系列處理器,Windows ARM 版,高通8cx 處理器,ARM 最新的 X1 核心設計,SwiftUI, Mac Catalyst 移植項目,Unity 遊戲,寒霜引擎的角度並結合設計與多年的 MBP 和 iMac 使用體驗來稍微說說我看到的大局。回應一些評論的質疑,我在文末補充了遊戲移植,單核性能的分析,微軟官方文檔對於 ARM 的說明,以及其它開發者和 Gary 對於 Mac on ARM 的預測。

詳細解說及我的看法:

很多人認為蘋果剛剛開始準備 ARM,實則在過去數年中大局已經構建完成。

從蘋果的 WWDC 宣傳圖三可以看到,一定會有新機器支持 Face ID,因為目前所有 Mac 上的攝像頭都不支持 Animoji,而宣傳圖上的有。所以肯定不是現有的 Mac,沒理由出一個新設計還用英特爾處理器,因此今年 WWDC 一定會討論 ARM。

其實我認為和許多人預測的應用不兼容的情況不同,我認為 Mac on ARM 一開始的應用基本是都會直接可以用。例子可以看隔壁 Windows 的情況,Windows 對所有 64 位的應用直接原生模式跑 ARM,無需直接編譯。只有非常老的 86 應用才會在 WOW64 兼容層下運行,也不需要重新編譯。(此處推斷錯誤,Jeff 指正 ARM64 不同於 x86 64,確實需要重新編譯。)

因此有理由估計 Mac 也會採取和當年 Rosetta 類似的技術,直接兼容老的 32 位應用。但是這樣兼容模式就完了嗎?其實不然,Mac 說不定根本不需要兼容層,還記得兩年前蘋果開始不斷阻止 32 位的應用在新系統上運行嗎?上一代的 Mojave 便是最後一代支持 32 位的應用。那也就意味著 WWDC 2020 之後新的 macOS 便不會有 32 的應用程序,為什麼?就是為了幹掉性能耗損的兼容層。我一直賴以生存的 Compressor 提示了一年的 32 位,也終於在 Catalina 時被蘋果更新到了 64 位。

這些是為了什麼?說明切換到 ARM 這個動作已經準備了幾年了,差不多準備好了,兼容性也不可能是現在才開始考慮的,18 年的 A12X Mac 原型機的時候就已經是計劃運作的實戰階段了。因此外媒推測的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完成軟體適配我認為是一定程度上的瞎扯,64 原生應用直接跑就行了,哪來還需要幾年適配。

處理器方面,大家討論比較多的是 A12Z,也就是目前最強的移動晶元。可以預見的是 Mac 上搭載的會是新的 A14X 的性能魔改版。性能到底最終如何玩去取決於蘋果想不想要被動散熱,我個人其實是偏向徹底幹掉風扇的。在這種情況下 6-8 個大核 + 4-6個小核被動散熱剛剛好,性能也非常足夠了。

用夠過去幾代 MBP 的人都知道,性能也就那麼回事發熱還大的驚人。新的 A12Z(也就是 18 的A12X) 雖然也發熱,但是明顯比 MBP 好太多。A14 魔改加 5 納米做個 MBP 或者 iMac 上的性能強勁發熱溫柔的新品綽綽有餘了。

軟體適配和遊戲方面我之前在別的回答裏說過,如下。我認為 Catalyst 的應用會以最自然的姿勢原聲跑在 Mac 上,無需重新編譯。Unity 一些老的 32 遊戲需要直接編譯到 64,不需要額外費時。你說不改的話呢是不是就跑不了了,其實新的 Mac 本來就不支持 32 位了,跑不了纔是大家正常心理預期。

之前用 AppKit 寫的 Mac 應用會直接跑沒問題,幾年沒更新 64 的模擬層比如 Wine 跑不了還是跑不了,要被淘汰了。Xcode,FCPX 會原生支持 Mac on ARM。今年還會看到 Xcode 跑在 iPad Pro 上,反正都支持 ARM 了,何樂而不為?反正必須要個 RealityKit 做準備。FCPX 今年也會支持 Mac on ARM,但是移植到 iPad Pro 上也指日可待,預計明年吧。主要是 UI 需要重寫的太多。

關於 CPU 方面為什麼不上 Zen 3,我認為一是 Zen 3能耗比只能和 Intel 較勁,還是比不上 ARM。iMac Pro 和 Mac Pro 目前也不會換掉英特爾,主要是因為目前 28 核性能夠用,5nm 的 A 系列晶元兩年內還堆不出幾十核心來,這些高核心是生產力工作,創意剪輯工作,製圖工作的核心,ARM 性能以 2021 年的角度來看還不夠。補充一句高通 ARM for Windows。很多人吐槽 ARM 在 Windows 性能不佳的數據來自今年早期唯一一臺 ARM 機型,三星的 Galaxy Book S,那臺機器的搭載的是的高通 8cx,這晶元單核性能本來就不行,那可不是放在哪都不行。

高通 8cx

顯卡方面倒是很多人沒討論,我很感興趣的一點,大家都不說這一代 Mac 會不會上 AMD 新架構,AMD 過了 Vega 1, 2 的大發熱性能一般的時代。Radeon Vii 的能耗比表現和性能都非常可觀。Apple 的 A 系列 GPU 雖然跑 Metal 非常不錯,性能和 IRIS PRO 比是好很多了,但是能不能和 Radeon Vii 正面打我還是持懷疑態度。

這次蘋果的 A14 魔改版 iMac 的 GPU 我認為很大可能還的上 AMD 的 eGPU。不過思路大致和之前的 Intel 晶元類似,用在 MBP 上的 ARM 會採用 Apple GPU 為主為了能耗,性能時切換到 Vii。iMac 的 SOC 上 GPU 空間完全可以讓出給 CPU 來散熱,也許沒必要搭載強大的 Apple GPU。畢竟有 AMD 新一代獨顯扛著就行了。這樣的話 iMac ARM 上的 A14 魔改只需要負責把 T3 安全晶元和性能差不多的負責觸控條顯示的 GPU 塞進去就很夠用了。

如果你想討論 Intel 的新品的話,確實沒什麼好說的,最近幾年的處理器基本都是 Rebrand。正面打和 AMD 實力相當,性價比更低,祖傳 14 納米發熱更高 。沒什麼好討論的,這一點有眼色的硬體大廠都看得出來。AMD 的 EPYC 64 核登陸 Mac Pro 雖是眾望所歸,但是蘋果還會繼續和 Intel 保持合作,除了 CPU 合同外,一年前收了基帶晶元團隊,以後還會維持雷電 3 的專利授權關係,這時跑不了的。 幾年後會不會換到 AMD EPYC?還不好說,得看這幾年 ARM 可擴展性發展的怎麼樣,核心能不能堆的上去。畢竟這問題不好解決,AMD 也是花了很多年才把多核問題搞清楚。ARM 自己的新核心 X1 也只列明瞭一個 X1 + 3 個 A78 的情況。

下面貼一段我之前評價 Catalyst 在 Mac 上的回答。wwdc 2019上蘋果發布的project catalyst,開發者使用之後感覺怎麼樣??

www.zhihu.com圖標

補充 2: 單核性能。高通8cx 不能勝任,導致三星幾天前選擇將 8cx 換回英特爾 i5-L16G7。以及蘋果 A 系列注重單核性能的原因。詳細可以看我的這個回答。

看手機CPU性能時,到底是單核跑分重要,還是多核跑分重要??

www.zhihu.com圖標

至少在 iOS 上,這也許闡明瞭為什麼蘋果追求單核性能,然後纔是注重核心數。因為單核性能越強,理論上來說保障了大核高頻速度夠快。然後性能纔是多多益善。我又去請教了 Linux 大佬,關於內核層面的 CGD 運行方式如下。

GCD doesnt know anything about different kind of cores and GCD also doesnt decide which code runs on which core.GCD decides which queue gets a thread of which thread pool and which code is scheduled to run next on the thread of the queue. Deciding when a thread will run and on which core it will run is done by the thread schedular of the kernel. And the kernel also decides how many threads are available in which GCD thread pool.The main thread is just a thread like any other thread. How much CPU time a thread gets depends on its own priority level, the amount of other threads, their priority levels, and the amount of workload scheduled for each of them. As the A11 allows all 6 cores to be active at the same time, the kernel will decide which thread gets a high performance core and which one just a low performance one. High priority threads and threads with high computation workload (those that want to run very often and usually use up their full runtime quantum when running) are preferred for high performance cores. Low priority threads and threads with little computation workload (those that want to run infrequently and very often yield/block although their runtime quantum hasnt been used up yet) are preferred for low performance cores. Though, in theory every thread can run on any core as it would be stupid to leave cores unused if threads are waiting to run, yet low power cores are generally preferred as that reduces power consumption and increases battery runtime.

補充 3: 微軟對於 Windows 運行 ARM 的官方文檔(此處推斷錯誤,Jeff 指正 ARM64 不同於 x86 64,確實需要重新編譯。)目前你看到的 Windows 運行 ARM 的評測基本都過時了。微軟的官方文檔鏈接如上,討論了 Windows 運行傳統 x86 程序,驅動程序,64 位程序,UWP 程序的方式。

文中提到 X86 或 32 位程序以 WOW64 兼容層運行,64位兼容層仍在開發中,也會來的。這些程序不會知道自己運行在 ARM 晶元上,除非明確查詢。TheWOW64layer of Windows 10 allows x86 code to run on the ARM64 version of Windows 10. x86 emulation works by compiling blocks of x86 instructions into ARM64 instructions with optimizations to improve performance. These x86 Win32 apps don』t have to recompiled for ARM and don』t even realize they are running on an ARM processor。

關於 64 位 ARM 應用及系統應用,Windows 會以無任何性能損失的原生模式運行。Windows 10 on ARM runs all x86, ARM32, and ARM64UWP appsfrom the Microsoft Store. ARM32 and ARM64 apps run natively without any emulation, while x86 apps run under emulation.This ensures that you get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and battery life out of your device running at the full native speed of the Qualcomm Snapdragon processor.

各種驅動由微軟提供兼容的版本,其餘的第三方驅動則需要廠商重新編譯。All kernel-mode drivers,User-Mode Driver Framework (UMDF)drivers, and print drivers must be compiled to match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OS. If an x86 app has a driver, then that driver must be recompiled for ARM64. The x86 app may run fine under emulation however, its driver will need to be recompiled for ARM64 and any app experience that depends on the driver will not be available. For more info about compiling your driver for ARM64, seeBuilding ARM64 Drivers with the WDK.

補充 4: Gary 以及Gus Mueller 對硬體及軟體變動的預測。一個很有趣的來自 Linus 對於跨架構開發部署的看法。最優解是同架構開發及部署。

擴展閱讀:

Linus Torvalds Says We Need ARM Based PCs, And He Is Right!

Educated Guesses on Software Transitioning to MacOS on ARM


如果iMac,更新屏幕規格到常亮600,峯值1000,上10代桌面U,就算不全面屏我也買,iMac就圖他個屏幕


能出自然好,畢竟舊款的iMac系列這個邊框確實是大到不能忍。

這一次的更新哪怕是沒法做到真 iPad Pro風格的四邊都等寬,而只是把屏幕的四周壓縮,但是保留白色的帶logo下巴,也已經是很感人的升級了。

不過其實話說回來,爆料裏又是推出自研ARM CPU,又是全面屏iMac,蘋果這一次WWDC是要一次把牙膏管給擠爆了?

怎麼看怎麼覺得有點不太真實。


使用過多款iMac的認為,iMac其實不需要窄邊框,而是需要保證屏幕不能進灰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