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前叉重建還是半月板縫合術後,或多或少的都會在術後一個月內出現肌肉萎縮的現象。這種萎縮是由於術後關節制動時期肌肉不收縮做功,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系統不像以往一樣活躍地向肌肉輸送足夠養分造成的。萎縮不僅僅侷限於小腿,大腿的股四頭肌、膕繩肌、內收肌都是「重災區」。言外之意,這一類人羣的大腿和小腿都會力量缺失,都需要肌力訓練。雖然您關心的重點是小腿肌肉,但是今天我們給您奉上術後1-12周的系統訓練(部分展示),希望能對您有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您好,因為你的描述信息不全所以不能給出一個階段性的方法,另外,術後注重的是下肢整體的訓練,不是單獨訓練某一塊,可以給你一個參考,但具體還是去醫院康復科或者專門的康復機構治療哦。

一、早期:水腫炎性反應期(0~2周) 目的:減輕疼痛,腫脹;早期肌力練習;早期負重;早期活動度練習,以避免粘連及肌肉萎縮。 ㈠ 手術當天:麻醉消退後,開始活動足趾、踝關節;如疼痛不明顯,可嘗試收縮股四頭肌。即大腿前側肌肉綳勁及放鬆。 ㈡ 術後1天:術後24小時可扶雙拐患肢不著地行走(僅限去洗手間!) 1. 踝泵:用力、緩慢、全範圍屈伸踝關節,儘可能多做。(對於促進循環、消退腫脹、防止深靜脈血栓具有重要意義) 2. 股四頭肌(大腿前側肌羣)等長練習:即大腿肌肉綳勁及放鬆。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儘可能多做,大於500次/每日。3. 大腿後側肌羣等長練習:患腿用力下壓所墊枕頭,使大腿後側肌肉綳勁及放鬆,大於500次/每日。 4. 正確體位擺放:患腿抬高放於枕頭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邊,膝關節下方應空出,不得用枕頭將腿墊成微 彎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則在醫生指導下擺放於舒適體位。 5. 開始嘗試直抬腿:完全伸直腿抬高至足跟離牀15cm處,保持至力竭。10次/組,2~3組/日。 ㈢ 術後2天:拔除引流管,拆除棉花腿,安裝卡盤支具(0°位固定)。 1. 繼續直抬腿練習,10次/組,2~3組/日。 2. 踝泵改為抗重力練習(可由他人協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牀後進行可有效防止腫脹。 3. 開始側抬腿練習:10次/組,2~4組/日,組間休息30秒。 4. 開始後抬腿練習:俯臥位,患腿伸直向後抬起至足尖離牀面5釐米為1次,20次/組,2~3組/日,組間休息30秒。㈣ 術後3天: 1. 繼續以上練習,各方向抬腿練習(前、後、側向),20次/組,3組/日。 2. 可扶拐不負重下地行走,但手術肢體不能承重,行走不可過多,走多易形成關節積液; ㈤ 術後4天:根據情況由醫生決定開始關節活動度練習。 1. 繼續以上練習。 2. 開始屈曲練習: 去除支具坐於牀邊,膝以下懸於牀外,微痛狀態下在0°~90°範圍內最大限度屈曲。 3. 伸展練習:去除支具,於足跟處墊枕,使患腿膕窩處完全離開牀面,放鬆肌肉使膝關節自然伸直。(非常重要,防止跛行)3次/天 ㈥ 術後5天:1. 繼續加強以上抬腿肌力練習。 2. 繼續在0°~90°範圍內最大限度屈曲每天練習一次。 ㈦ 術後1~2周:(根據個體差異的不同,屈曲角度的進度各不相同) 1. 繼續加強以上抬腿肌力練習。 2. 繼續在0°~90°範圍內最大限度屈曲每天練習一次,到2周後力爭主動屈曲達90°。 3. 膝關節功能支具4周內保持伸直位固定(即0°)。

二、初期:保護性康復訓練期(3~8周) 目的:加強活動度及肌力練習:提高關節控制能力及穩定性;逐步改善步態。 ㈠ 術後3-5周: 1. 被動屈曲練習達100°~110°。 ㈡ 術後6~8周:此期為重建韌帶較為薄弱時期,以保護性康復訓練為主,屈曲範圍維持在120°以內,所有運動停量滯在 5周前水平。

三、中期:強化肌力訓練期(9周~12周) 目的:強化關節活動度至與健側相同。 強化肌力,改善關節穩定性。恢復日常生活各項活動能力。 ㈠ 術後9~11周: 1. 被動屈曲達120°~130°。 2. 調整膝關節功能支具0~60°內活動,支具保護下進行靜蹲練習(一般10周後)。

㈡ 術後12~14周: 1. 被動屈曲角度逐漸至與健側相同。 2. 「坐位抱膝」與健腿完全相同後,開始逐漸保護下全蹲。 3. 強化肌力,但不加大負荷,只增加練習的角度、次數及時間。 四、後期:逐漸恢復日常活動期(3個月~6個月)(可去除支具) 目的:全面恢復日常生活,強化肌力及關節穩定,逐漸恢復體育運動。 後期提高最大力量,選用大負荷(完成12次動作即感疲勞的負荷量),8-12次/組,2-4組連續練習,組間休息90秒,至疲勞為止。1膝繞環練習2跳上跳下練習3側向跨跳練習4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繩及慢跑。5 運動員開始基項動作的專項練習。6 踩皮球練習(以利於本體感覺恢復)

五、恢復運動期:(7個月~ 1年) 目的:運動中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恢復一般運動水平。 六、全面恢復期:(1年後) 目的:全面恢復運動或劇烈活動。強化肌力,及跑跳中關節的穩定性。逐漸恢復劇烈活動,或專項訓練。(但需根據個體情況而定) 負重訓練: 1 .半月板縫合2針以下(包括2針):30歲以下者術後2周開始部分負重,負重為體重的1/3到1/2,負重3-4周後才完全負重,一般在負重第三週後去一支柺杖,注意下地活動後進行冰敷;40歲以下者術後3周開始部分負重;40歲以上者則術後4周開始部分負重。 2.半月板縫合2針以上(不包括2針或體部橫裂縫合患者):術後4~5周後開始手術肢體部分負重,負重為體重的1/3到1/2,6~8周後才完全負重,注意下地活動後進行冰敷


彈力帶抗阻


術後多久了?

疼痛緩解了嗎?

前交叉和半月板其實與小腿關係不是非常大,可以在穩定膝蓋後進行小腿肌肉鍛煉。

比如前腳掌屈伸牽拉彈力帶,控制好膝蓋不發力即可。


首先要說的,你這是明顯的損傷,在沒有對你評估的情況下,是不能給你具體方法的,應為有可能導致嚴重後果。

另外我建議,你最好去問一下你的主治醫生或對你瞭解的運動康復師,這個才比較有意義。

在這問題下,對你一無所知,給的運動方法你敢用,或者幹給的都是不負責任的,不專業的。你看,量最簡單的,你手術多長時間?你採用的是哪一種手術方法?現在恢復到什麼階段?疼痛浮腫情況?你治療過程中用過那些方法?


踝泵,彈力繩抗阻力訓練都行


維持關節活動度,膕繩肌鍛煉有利前叉?恢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