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打算通過學習充實自己,初始目標想讓自己成為有能力的人,但總是行動不起來或者堅持不下去。


要成為自己理想中的自己,首先必須搞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麼,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換句話說,自己真正需要、想要的是什麼,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需要、想要學習什麼?成為有能力的人的目的是什麼?需要、想要什麼?做任何事情,目的不清晰,目標就會模糊,就會缺乏動力。

年少的時候,很多人的價值觀都是模糊不清的,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想過什麼樣的生活。(包括我自己。)擁有的目標、理想,往往都是受別人影響而建立的,並沒有經過深思熟慮,自己也並非深信不疑。所以常常缺乏動力,一旦遇到苦難、阻礙就會逃避、放棄。

我在高中的時候就在自學理論物理、微積分,理想是成為物理學家。為什麼呢?內心深處想要得到別人的讚揚、尊敬而已。再進一步說,想要得到別人讚揚、尊敬自己的時候所產生的快感。但是要得到快感一定要通過學物理那種辦法嗎?不一定。而且效率很低。所以我雖然有理想,但出發點是脆弱的、虛幻的,基礎是不牢固的,遇到困難就堅持不下去,最終放棄了。

而後來我進行快樂修行,投入了幾乎所有的空閑時間,犧牲了很多物質利益,一直堅持不懈。因為我很清楚快樂是我追求的終極價值,只要不妨礙到自己的生存、健康,不管投入多少都是值得的。

參考:

微笑:【問答】價值?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從方法論的角度,追求理想的過程應該也必須是快樂的。只有這樣,才能堅持不懈地追求理想。

如果學習(某種東西)是你的理想的話,你應該做到學習比娛樂等其他事情更快樂,這樣你就會自然而然地堅持學習,而不會被娛樂等其他事情所誘惑、分心。

要做到這一點,第一是明確、堅信學習的價值,第二是努力通過各種方法使學習的過程變得快樂,比如說目標合理分解、自我激勵等。

我在進行快樂修行的時候,內心一直保持快樂的狀態,對各種娛樂幾乎失去了興趣,因此自然能夠堅持。

參考:

微笑:【快樂修行】目錄?

zhuanlan.zhihu.com圖標

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和行為模式,即所謂的本和據,即所謂的價值體系和道德體系。然後再配合自己適宜的生活模式和社交方式,既不脫離社會變成孤立化,也不疲於奔命變成應聲蟲。最後還能夠不斷的學習和改善,創新和提高,那麼基本就可以做到隨心所欲而不逾距的程度了。


去做…

理想的那麼理想,剩下的只是始於足下。行動了,即使未必就成了,但至少他不是空想。


如果想成為理想中的自己,必然要先接受自己,知道自己未來需要什麼。在整個過程當中,自控力是非常重要的,好多事情只要把握好了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也只是時間問題。


理想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是自己真正發自內心喜歡的樣子嗎?還是隻是頭腦中設定的樣子?如果無法從內心深處真正認可喜歡理想中的自己,僅僅憑理性去要求自己做這做那,這條路你會走得很辛苦又收效甚微。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