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帶的,中華菊頭蝠什麼的,請業內人士加以分析。本人軍事理論課老師觀點:美國人使用細菌武器攻擊大陸。


人畜共患。野生動物是一個巨大的pool。
天時地利造就了適宜病毒生存的環境罷了,推薦看看這篇文章:癸未年 SARS的成住壞空


自 2002 年 11 月 16 日廣東佛山出現第一例「非典」病例,到 2003 年 7 月 13 日美國出現最後一例「非典」疑似病例後,全球範圍內再沒有發現新的「非典」病例。整個過程持續了近八個月。「非典」,就像它突然而至一樣,又突然消失了。當然,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隔離手段、防疫措施和在抗擊「非典」期間的醫務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攻關。


但我們還是要問,人類經過頑強的抵抗,是否終於戰勝了「非典」?

記者楊黎光於 2003 年 4 月~12 月親赴廣州、佛山、深圳等地,採訪 120 多人,近 40 個單位,寫下《非典紀實》。在那些真實的病患與醫務工作者的身影背後,除了真切得感受到了人類與疾病的艱苦鬥爭,也不由得望向人類的未來。

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非典」的消失並不能單純得說是人類戰勝了它。因為在當時我們並沒有找到「非典」的源頭,也就是說還不知道它到底藏在哪裡,一直到 2011 年以後終於在蝙蝠洞中發現了 SARS 樣冠狀病毒。那時我們也沒有摸索出特效療法,可以迅速的醫治好它感染髮病的所有的人。甚至,我們還沒有研究出準確迅速的檢驗確診辦法。至於,人們所期待的疫苗,仍然需要先進行人體的試驗然後才能廣泛動用,而且從試驗到應用,還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近期美國實驗室正在加緊研發,我們期待它能夠早日運用到臨牀病例中去。)


那麼,2003 年「非典」的消失似乎只能解釋為「主動撤退」。為什麼要「主動撤退」?當時我的猜測是,這很可能與氣候的變化有關。


有關氣象研究人員在北京疫情高發期,曾截取了 2003 年 4 月 21 日至 5 月 20 日的逐日氣象資料,發現「非典」傳播及發作與前 10 天的最高氣溫、相對溫度及「日較差」(氣象要素在一日內最高值與最低值之差)有一定關係。研究還發現,日最高溫度相對較低(26 度以下)、氣溫「日較差」較小、空氣相對濕度較大的情況下,有利於「非典」病毒擴散和傳播;反之,則不利於「非典」病毒的擴散和傳播。研究還發現,在北京地區五月份上午 10 點的晴朗天氣下,即紫外線強度為四到五微瓦/平方釐米情況下,三小時可殺滅體外冠狀病毒。但如果是陰天,陽光中紫外線殺滅「非典」病毒的能力大大下降。


這些氣象研究資料說明瞭「非典」疫情發展與氣象有一定的關係。那麼,它因氣候變化而退,也會因氣候變化而再次出現。


根據現在已知的世界多種傳染性疾病的形成和出現的規律而類推,我分析它一定會在一個氣候環境與它出現相同的時候再次出現。然而在當年的 11、12 月,它並未到來。


在世界瘟疫史中,一種烈性傳染性疾病凡出現後幾年內又不出現,等到它再次來臨時,對人類的攻擊會更兇猛。


1347 年,一場被稱為黑色瘟疫的――鼠疫,開始肆虐整個歐洲,它也是出現幾年又消失幾年,前後持續了 200 多年。歷史研究證明造成了整個歐洲 2500 萬人死亡,約佔當時歐洲人口的三分之一。


到了 17 世紀中葉,黑死病在歐洲持續了 3 個多世紀之後,就像它當初無聲無息地到來一樣又悄然地消失了。可到了 1894 年它再次出現後,持續流行到 20 世紀中葉。此次大流行是突然暴發的,到 1930 年達到最高峯,以後陸續下降,直到 50 年代才基本停息,共波及包括中國在內的 60 多個國家。

當然,「非典」算不上一次嚴格意義上的瘟疫,因為它雖然造成了大面積的傳播,但並沒有造成廣泛意義上大面積的死亡,相對患者數也很低,可它具有瘟疫暴發的最基本特點――傳染快,發病急,相對死亡率高。還有,隨著人類文明的進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與瘟疫的鬥爭手段已經大大提高,現代瘟疫對人類造成的傷害,已經大大地減少,但,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


人類除了在它再次到來時,進一步瞭解它出現的規律,研究它,從而找到防治它的最好辦法。同時,人類也會在與其鬥爭中漸漸地產生抗體,從而能像對付感冒病毒一樣來對付它。


自從 2002 年「非典」疫情暴發以來,我就一直進行了跟蹤採訪,在廣東省衛生廳的大力支持下,從發現第一例「非典」病人的佛山開始,沿著「非典」出現的影子一步一步地走去,河源、惠州、深圳、中山、江門、順德、番禺,一直走進遭受「非典」重創的廣州。接下來,我又把眼光轉向國內,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內蒙,發現一個共同的特點,各地疫情的擴大幾乎都與「超級傳播者」也就是人們所稱的「毒王」有關。2003 年 10 月份我去了香港、溫哥華、多倫多、紐約和洛杉磯,瞭解「非典」在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傳播及防治,進而得知「非典」冠狀病毒,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只是它是一個變異的品種。


2003 年的 9 月 2 日,美國媒體開始報道說,國際衛生專家和美國情報官員警告,隨著北半球氣溫下降,「非典」可能在今年秋天捲土重來。而僅在前一天,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李鍾鬱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舉行的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委員會第 54 屆年會上警告各國不應出現懈怠情緒,他說:「我們的準備工作必須建立在這一設想上,即它(非典)將捲土重來。」


2003 年 9 月 19 日,中國衛生部決定自即日起恢復內地「非典」疫情每日公佈。9 月 18 日 10 時至 19 日 10 時,我國內地報告沒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臨牀診斷病例和疑似病例。自 2003 年 8 月 16 日,我國內地最後兩名「非典」病人康復出院以後,內地至今沒有發現新的「非典」病人。衛生部重新啟動了每天公佈疫情的新聞發布會。


新的「非典」疑似病例發現了


2003 年 12 月 15 日,自湖南來廣州的羅先生和他的同事,在廣州殯儀館參加一位亡人的追悼會。羅先生 32 歲,未婚,是一位獨立電視製作人。據羅先生自己後來在住院期間說,他在做一個長期的項目,拍一部反映遷徙人羣生活的長紀錄片。


第二天,也就是 12 月 16 日,羅先生覺得自己渾身發熱,頭疼。一開始一直以為是受涼傷風了,所以就到住地麗江花園的醫務所看了看,喫了點「幸福傷風素」和「病毒唑」一類的葯,但不見好轉。接下來,開始拉肚子,頭疼得更厲害了。


傷風發燒,只要不是高燒,人們都會以為是感冒,而感冒被人們以為是小病,所以最初時一般人們都不會太重視,也絕對不會想到去大醫院看看。


其實,感冒可不是小病。感冒病毒就是距今約 4000 年至 5000 年前,由馬傳給馴馬人的,從而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史料記載,近代它對人類最大的傷害是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總共殺死了約 2500 萬人,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死的人還要多。

今天人們之所以不把感冒當作大病,是因為人類在與感冒病毒長期的鬥爭中,體內已經產生了抗體,使這種有著強傳染力的疾病不能夠大面積地傷害人類。但感冒病毒也在變異,每當出現一種毒性強的品種,就會在全世界範圍內造成大流行,人類又要為此付出更多的代價。有一個數據說,全世界每年患感冒或因感冒引起的併發症而死亡的約在 60 萬人左右。


以為自己患了感冒的羅先生,經過幾天的治療,不但不像以往那樣「喫喫藥就好了」,反而發燒一直不退,並且開始咳嗽,咳得較深,好像肺在發癢。連續幾天的發燒,羅先生的體力消耗得很嚴重,臉色蠟黃,他的同事一定要他到大醫院去看看。


12 月 20 日下午 4 點半,羅先生在同事的陪同下,來到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中山一院)急診科就醫。


我採訪了最早收治羅先生的中山一院業務副院長王深明、醫務處處長陳虹、羅先生的主治醫生荊小莉和院感染控制辦公室專職護士伍建紅。


王深明副院長告訴我,中山一院在年初的全省抗擊「非典」中,雖然收治過 130 多名「非典」疑似病例,醫院實現了醫務人員「零感染」。但由於沒有遭遇到「毒王」,再加上醫院沒有設置傳染科,所以在整個抗擊「非典」戰役中,沒有施展出中山一院應有實力。


那天下午接診的是急診內科的主治醫生熊艷,一位在讀的女博士。她聽到病人主訴,發燒多日,病情反覆,用了一些抗生素的葯都無效,立即警覺起來。


廣東省醫務界經過 2003 年初的抗擊「非典」以後,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第二次「非典」沒有到來之前,全省已經制定了一系列的應急措施,所以一線「發熱門診」、急診、呼吸內科等科室都已經經過抗「非典」的全程培訓,讓所有接診醫生都能最初甄別檢查「非典」疑似病例,進行及時的隔離治療。


熊艷醫生立即開出對病人做血常規檢查,拍 X 光胸片等醫囑。


一個多小時後,結果出來了:病人白細胞、淋巴細胞和血小板偏低,胸片提示右下肺團狀磨沙玻璃樣改變,表明右下肺炎症,再加上病人主訴服用抗生素數日無效,這樣都是「非典」的早期典型表現,熊艷覺得這是一名高度懷疑的病人。她立即給急診總值班醫生梁艷冰打電話,梁艷冰醫生和熊艷討論後認為:不能排除「非典」的可能性。


決定留下病人隔離觀察,並且馬上要求羅先生和他的女拍檔都要戴上口罩。

羅先生聽說要留下隔離觀察時,不以為然,不覺得自己的病有多嚴重,認為住在醫院不方便。羅先生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得「非典」。他年輕,平常比較喜歡運動,每天都保持運動量。就是剛開始發燒時,他還和同事開玩笑說,「離我遠點啊,我『非典』了。」其實,根本沒有往心裡去?但現在看見了「隔離室」的牌子,心往下一沉:是不是真把我當成「非典」了?


醫院一邊安排羅先生在急診科隔離室留觀。一邊要求醫生護士立即採取了一級防護措施(防護措施一共分三級,三級為最高)。


熊艷給羅先生開出了抗生素類葯「阿莫西林」和抗病毒類葯「安泰洛韋」進行治療,用這兩種葯就是對病菌和病毒都進行圍剿。


第二天(12 月 21 日),羅先生仍然高燒 39 度多,咳嗽不止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23 篇內容

鹽選專欄

非典紀實:瘟疫與人類的生存戰

楊黎光 高級記者,連續三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39.00 會員免費


這個說法扯淡的成分多一些。理由如下:鬥爭最終是為了利益。如果其結果對敵方極其有利,我們就需要懷疑是否是敵方蓄意為之或有意促成,進而研究,從而減少危害甚至轉嫁至其本身。就像偵探劇裏誰得益最大,誰嫌疑最大一樣。可是sars裏沒有明顯的獲益方,如果控制的不好,美國也難以置身事外,考慮到醫療成本和國民的心理承受力,誰喫虧更大還說不定哪。說白了,已經不是鴉片戰爭的年代了。

科學家進一步證實SARS病毒來源於中華菊頭蝠----中國科學院

不知道你的老師會不會懷疑中科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變異嘍╮(╯_╰)╭

老美要有那麼牛逼的技術,癌症也快攻克了

還有,病毒不等於細菌


廣東順德人喫果子狸喫出來的


有一篇小說,我高中看的,以下內容純屬扯淡:中國軍方研製的病毒,然後一軍方高官讓主角的妹子做活體實驗,正趕上廣交會,結果軍方有所閃失,病毒大規模爆發。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主角叫韓楓,從一個小混混發展成可以獨自幹掉一羣海豹部隊的小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