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幾個高贊,都答的啥啊。有些人的簽名還是攝影師,曬的圖麼……

先說結論:對,35mm鏡頭對初學者很不友好。基本上,50mm以下的鏡頭對初學者都不友好。

道理很簡單,你只要記住一句話就行: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

攝影第一步要學會的,不是構圖,不是曝光,不是色彩,甚至不是對焦,而是「確定畫面主體」。簡單地說就是你要拍什麼東西。

而「拍什麼東西」,其實就是從你肉眼可見的複雜場景中,選擇什麼作為主體,去突出它,去表現它,去敘述它,去塑造它;相對地,就是你要把那些影響你的主題、主體、敘事、情緒的「雜七雜八」的東西都去除掉,不要讓它們進入畫面,或者在畫面中減少它們的影響。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攝影是做減法的藝術。

從這個角度,中長焦對初學者是相對比較友好的。如果你使用300mm甚至更長的焦距去拍人像特寫,你會發現人物基本上一定會很突出,而且由於背景的虛化程度很高,使得很多無用甚至有負面影響的信息都被弱化和消弭了,這個「減法」非常好做。

但是反過來,如果你用38mm或者更廣的鏡頭去拍,你就會發現這個「減法」很難做。因為你的畫面容納了大量的信息,這些信息很可能會嚴重幹擾你的主體以及你的照片想要表達的內容。對於初學者來說,這會極大地增加出好片的難度。

試舉一例,比如,你要拍個廣告,一個水果店老闆站在一堆水果前面。這種場景一般多用短焦距鏡頭,對專業的商業攝影師來說,他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佈置前景背景,使得整個畫面的構圖、色彩、調子、節奏、氣氛能夠很好展現這個水果店老闆的特質,或者展現照片所要表達的內容。如果你不這麼做,可能畫面有一塊特別亮(比如亮黃色的水果在某個局部過於扎堆),或者特別暗、或者水果密度特別大、或者特別空等等等等……影響了整體的平衡,幹擾了主體。所以這很困難,也是高階的攝影技巧。

因此,初學者建議從50mm及以上焦段開始學習攝影,比較循序漸進。等構圖能力達到一定水平以後,再逐步理解更短的焦距。


我覺得不友好的原因有兩個:

1.需要構圖基本功

35不像85,直接懟著模特臉按快門就能出效果。這個焦段更看重環境因素,也就是構圖基本功。如果說長焦只需要關注一個因素(被攝對象)的話,那麼35就要同時關注三個因素(被攝對象,環境,被攝對象與環境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構圖)。另外,35的虛化通常要在一米之內才能看出效果,這讓習慣了刀銳奶化的新手攝影師很有挫敗感。之所以說35不友好,就因為它的學習門檻要遠高於中長焦。

可以說,拍好35要用腦,其他焦段可用腳。

2.價格很亂。

35是經典焦段,一直都是各大廠商爭奪的主戰場。對於預算有限的攝影師來說,要麼選又貴又重的大光圈,要麼選便宜但毫無味道的便攜頭。但即使是1.4以上的大光圈,其虛化效果也要在非常近的距離內才能看出來。這對於追求糖水的用戶來說,花了幾倍的價錢,卻得不到幾分之一的虛化,一點都不香。

在我身邊,現階段還在堅持用35的攝影師,要麼是需要拍特定題材(比如新聞攝影,室內人像攝影)的專業用戶,要麼是堅持鍛煉自己技術的真攝影愛好者。剩下的絕大多數,都是買個適馬35 1.4art隨便拍倆貓狗然後就出掉了。這說明瞭大部分人認為35不買大光圈就是一種浪費(尤其是全幅機),但是大光圈35的價格卻遠遠對不起其效果。至於2.8以下的小光圈就更尷尬了。拍人文用殘幅更好,掃街用gr或是黑卡更有效率。畢竟35焦段太經典了,經典到跟一部1000多塊錢的國產手機沒什麼區別。


總之吧,要是新手不建議買35,除非你是真的熱愛攝影。


並非不友好,也並非那麼玄。

35mm看似萬能焦段,不過也很容易讓出片顯得平庸。但是用好了,出片挺值得反覆翻開回味,因為這是一個講述故事的焦段。

關鍵是你得多拍,找到自己習慣的視角並加以打磨。先練好構圖,再去琢磨光影與故事感…

大部分好的35mm作品,構圖基本是遵循著橫平豎直。第一、鏡頭需與被拍攝主體處於相差不大的一個水平面,主體與水平找到了,就是在取景框裏觀察左右哪些是你想要囊括進畫面的東西了,包括周圍的環境、光線、前景、被透視的遮蔽物等等。另外與被拍攝主體靠近一點會更有效果。正如那句名言:近點、再近點!

第二、做不到水平取景,那麼至少你構圖的畫面裏垂直物體與你取景框的一側應該是平行垂直的,左右皆可。

第三、因為這是一個講述故事的焦段,那麼它的拍攝題材就盡量圍繞故事去拍攝,要讓你的照片呈現故事感、你首先要參與進去、躬身入局,找到故事發生的主體線索、矛盾雙方、情緒、最佳光影角度,相信我,參與進去的照片一定比偷拍的好,雖然我們大部分時間只敢偷拍…

還有,就還是多看好作品進而去模仿,多練。

另外,推薦一部電影《隱祕的生活》,整部片子風景很優美,全片用18、28、35mm的鏡頭拍攝,每一幀都是完美構圖的典範,可以參考學習下。

下面部分有50mm,懶得備註了

更多博文請關注本人個人公眾號:醇光旅舍


推薦去b站看大馬貓本的一個視頻,正好講到了這個問題。

新人的第一支定焦選什麼,送你一句話:買最貴的35,最便宜的50,85量力而行,24、28看心情。

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每個人最愛的焦段不同,一個是錢。(不討論街拍,街拍很多時候看臉皮厚不厚和路人排不排斥)

35和50都是兩個很經典的焦段,都是很推薦新人購買的焦段,但是每個人的喜好不同,產生的評價也就不同。

剛入門的新人可能需要一鏡解決大部分場景,那麼35在室內室外都能施展的開,50在室內空間不大的時候就有些捉急。過了入門階段,手上鏡頭多了,對於自己最愛的焦段會有更深的體會。但畢竟很多人都是業餘愛好並不是職業攝影,除非有信仰不然一開始就買定焦加上自己正好不喜歡這個焦段,那多虧。為啥很多推薦新手買相機的時候第一個鏡頭都推變焦,就是希望通過變焦鏡頭的使用找到最契合自己拍攝的焦段,那麼入手定焦鏡頭時心裡就有譜了。

第二個原因我覺得是最大的原因,錢!只要錢到位,甭管啥焦段買就是了,而且一步到位直接買旗艦款,不喜歡就出了,買到喜歡為止。但是大部分人的腰包都有限,那麼把錢花在刀刃上就非常重要,每一個鏡頭的添置都很重要都要相對謹慎都要保證在手上大部分時間都能用得到,那麼35這個萬金油的焦段就出來了。

35的適用性體現在風光、建築、人像、美食等題材都能拍攝,但是一定記住35本身的環境帶入感,需要拍攝的時候對環境有一些條件,背景要盡量簡潔,構圖需要考慮環境的因素,不像85及以上長焦能把背景虛掉。不過一旦適應了以後,基本上就回不去了,我最愛的焦段就是35。

最貴是指自己承受能力內最貴,佳能有最強35,但還是有很多人買了適馬35art,就是這個道理,只要適合自己就行。一般鏡頭素質只要過得去,那麼就要看拍攝者自己的想法了。

35MM是個神奇的焦段,也是我最喜歡的焦段,從適馬35 1.4到現在的35 1.2,大部分的成片都是一支35帶來的。一開始用35會覺得怎麼後面的背景也交代的這麼清楚,有時會為背景的雜亂感到無奈,而恰恰這點,就非常考驗拍攝者的構圖與想法,我認為35MM是練習構圖非常好的焦段,我們需要去思考怎麼拍攝讓畫面顯得乾淨,可以讓背景點綴人物。

我主拍人像,附幾張35拍的圖

至於器材方面,我的建議是:輕便、街拍就用1.8,專業攝影就用1.4,強迫症(比如我)和要求高就入1.2,廣角端本身在大光圈下的虛化就有限,不必過分看重,光學素質方面,我覺得除了索尼的35za稍弱些,另外佳能、尼康、適馬的當家35素質都可圈可點,而玄學方面,其實各有所好,買自己喜歡的就行。


就拿拍單一主體的片子來說(人像或景物)

焦距越短越喫場景,焦距越長越不喫場景。

啥叫喫場景?舉個例子你家樓下的花園,沒啥人的大公園,真正的野外的森林。這三個場景肯定是森林最優,大公園其次,小花園最次。這三個場景用35mm廣角鏡頭拍人像就會有巨大的差異,環境越好拍攝出來效果越好。反之用85mm長焦拍出來差異就沒有那麼大,但是相應的照片質量的上限也被拉低了。

所以35上下限差距大,但是前提是找到非常好的場景(最好是人為可控的內景)

85上下限差距不大,容易出片,但是透視太小,場景影響不大,氛圍感的塑造沒35好。

50就比較平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