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用來喝茶?


底槽清的料子一直是紫砂壺茶友關心的,畢竟這是公認的比較優質的紫砂泥料,但是有趣的是,大部分人不會分辨。紫砂原礦按生成位置高低大致可分為三類:頭槽、中槽、地槽,底槽」即最底層。紫泥俗稱「青泥」 , 「底槽青」即底層(深層)紫泥。

底槽清的特徵

礦料未粉碎前,可見明顯散佈諸多綠色「雞眼」(燒成呈黃色)。成泥質細膩,色沉穩。坯色偏紫泛青,燒成呈紫紅色,並有不均勻的細小金黃色或灰黃色砂粒,俗稱「金砂隱現」,在拼接流、把和身筒時,如果使用的脂泥含水量高,窯燒後「金砂隱現」會更明顯。

底槽清泡養後呈豬肝色,一般泥料陳腐期不可低於1年,否則,高溫燒制易弓|起鐵質析出。長期陳腐後,泥料表裡氧化程度差異較大,使用前要重新充分杵打,否則,在燒成品上會產生黑色暈紋。

顏色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純「底槽青」泥料,燒成溫度較高,約需1240C的高溫才能燒結。溫度達標,壺色呈紫紅或棕紅色;溫度略低,壺色呈偏黃的土紅色。在保證紫砂質感不變的前提下,在純「底槽青」泥料中添加一些其他原料,就可改變燒成溫度和顏色。例如加入石黃,窯溫就只需1120~ 1160°C了,但紫砂的質感與滋潤度均可不變。調砂和窯溫,可以形成幹變萬化的壺色這就是同為「底槽青」料,壺色卻不一樣的原因。

所以看底槽清的料子,要看「金砂」,不過中槽清中也會有段泥顆粒,只是含量較少罷了,另外就是看泥料色澤,縱使顏色有變化,優質的泥料的質感與滋潤度是不會變的,這就像人的「氣質」一樣。

全手工底槽清子冶石瓢


底槽清現在已經淪為一種顏色或者說法了。真正的底槽清是黃龍山底下的那層。顏色比較深。那些顧景舟的壺基本就是。你這個顯然不是底槽清,而且泥料不正宗。
不可以喝茶,化工壺,看你買的價格,如果過萬,建議你花上1500到國家第三方材料檢測中心做個溶出物檢測,最少10個指標超出,這樣才夠刻骨銘心地相信是化工。如果只是幾千或幾百,就不要去計較了,還是用蓋碗比較愛護生命
現在所謂底槽清的說法太魚龍混雜了,恨不得是個人就說自己底槽清,不過不是化工泥料,喝茶不影響


看泥料最好還是壺與壺做對比,空口說色澤,砂質感,沒有直接的對比,照片啥的是對比不出來的。


底漕清,它也是歸屬於紫泥中的一類。

斷定一把紫砂壺,是否是底槽清,要看它的的泥料和顆粒。

首先,顆粒,要是隱含在泥裡面的,而不是浮於表面的。

而泥料呢,要帶有油感,這個油感,也是含在泥裡面的,也不是浮於表面的,並不是表面帶有虛光的那種亮度,而是呈現啞光色的質感度。

從你給的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出這把壺,隱含在泥裏的顆粒。總的來說,你這把壺,還是不錯的,不管是做工,還是泥料,都挺好的。

所以,你可以放心用來喝茶。


看照片覺得這泥料不錯,不管是不是底槽清都不能用顏色來判斷的,燒制溫度不一樣顏色就會有深淺,你應該從泡養和紫砂質感及透氣性等方面綜合判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