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什麼是"倖存者偏差"麼?

知道的請給我點個贊,我是騙贊的。


我是因為我老公(當時是男朋友)在廣州工作,他做國際物流的,來我工作的城市的話就得轉行,但他當時發展得挺好,他也挺喜歡他的工作,我當時剛畢業不久在一家國企工作了半年,權衡一下,就辭職,過完年跟他一起來廣州了。我來廣州不久後就懷孕了 ,都沒來得及找工作,三月份又回老家領證辦婚禮了。

現在還不錯,兩年多前他出來創業了,公司發展得挺好。目前有兩套房,現在住的小且離公司遠,另一套離公司近也更大,年底才能交房;兩臺車,一臺充門面的,一臺家用。一個小孩,二胎生不生還在糾結。

我結婚後沒出去工作過,主業賣包,副業是自己公司出納(主要是掌握經濟大權,大家都懂得 )。至於有沒有想回老家生活,我表示沒有,我!非!常!喜!歡!廣!州!讓我覺得很自由,我公婆現在也在廣州,幫我們帶小孩照顧我們衣食住行,每次過年回老家都讓我覺得很不習慣親戚間的應酬。


我一個外鄉人,在二線省會城市,慚愧沒留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承蒙受邀請就略答一波。一是工作機會,很多專業讀到碩士在三線以下就沒有合適工作了,先工作才能立業立人,所以有崗位有工作,大城市崗位多機會多,當然更容易留在大城市。二是資源,科教文衛體,絕對一流,也就意味著你會有更寬廣的眼界,孩子有機會接受更好的教育,生病了會有更好的醫生幫你看病(畢竟轉院還是麻煩的吧)。三是通達的交通。去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方便,高鐵機場通達度高。四是個人發展方面。以我在的副省級城市為例,國企地區總部、企業總部、省級機關事業單位都集中在省會,當然發展空間上更大(當然關係也更多),推之一線城市則舞臺更大,空間更大。現在過的還不錯,壓力不算大,收入還不錯,家庭一個月能買三個平房子吧,還算滿意。總而言之,感覺有能力還是去大城市,無論職業發展、生活質量還是為了後代都是無悔的選擇,除了離家鄉遠一些,對家人照顧少一些以外,其他都還好。(當然也少了各種親戚的各種事)


大學畢業的時候,正值國家取消工作分配,自己找單位。沒有背景,沒有資源的我,回家鄉肯定找不到工作,恰好北京有單位來學校要人,又能拿到留京指標,我就稀里糊塗留在了北京。其實當年留京,不過是從學校到了北京的郊縣,郊縣跟農村沒有兩樣。好在有單位可以呆下來,解決了喫飯和生存問題;又誤打誤撞地進了地產國企,當年一畢業工資還不低。我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成了新北京人。從90年代開始,北京的郊縣從一種半農村半城市;到20年代,北京的近郊縣變成了一個現代的城市圈的一部分,我見證了北京飛速的發展與變化。

在北京的生活感受:就是英雄不問出處,什麼樣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下去。無論你有錢沒錢,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圈。我到過廣州深圳,也去過上海杭州,北京算是一個很包容的城市,這也許是大家覺得北京比較土的原因。就是不管你是時尚達人,還是土得掉渣,在北京都沒有違和感。人家都看不出來你是不是外地人,當然你不要開口說話。其實就算你操著外地口音的人呆在北京,人也不敢肯定你就不是北京人,畢竟現在的北京人來自全國各地,有呆在北京60多年的老北京也是操一口家鄉口音,畢竟他在建國的時候就留在了北京。北京不僅北京人的北京,也真得是全國人的北京。

在北京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要覺得自己學歷高,學校好。北京的高校多,高科技企業也多。隨便見什麼客戶,千萬不要問學歷,容易自我傷害。一桌十個人喫飯,有7-8個碩士不奇怪,一般本科都不好意思說,不過還有不說話的也許是博士。在大街上,一般北京人對誰都很有禮貌,不管你穿著好壞。你看街邊那穿得時髦的也許你覺得是大款不敢惹,就是街邊穿的普普通通,土得掉渣的人,也不能得罪,沒準人家就是博士或者部門處長。其實在北京最有人脈的還真不是那些操著一口地道的北京方言的人,是那些操著南腔北調的新北京人。畢竟北京留京的要求很高,能留下來的人很多都是高學歷或者高背景的人。這也許是北京人不排外,顯得特別有禮貌的原因。

北京還有個特點就是大。晚上與朋友約飯千萬別約6點,除非大家在一起,一般都約7-8點,約到9點也是正常。畢竟大家趕個飯局得要1-2小時在路上,在路上花個3小時也不奇怪。在北京,週末願意跟你見面的朋友,真的是摯愛。因為見一次面路上要花3-4小時,跟去外地出差沒啥區別,大週末還願意出差的人肯定是一種執著與熱愛。千萬不要以為兩人都在北京就容易見面,一週約上一次不算多。在北京,曾經和我的同學說一月聚會一次,結果一年能聚兩次就不錯。一個是忙一個是遠,週末實在懶得出門。

在北京生活久了,也想念家鄉的山水與溫情,又喜歡北京的自由與隨性。


考上公務員就來北京了。坐標市區,單位解決戶口,父母贊助房子,車牌還在搖號,參加遴選,目前單身。回首這幾年,確實不容易,慢慢地融入了這座城市,生活總是充滿希望。


我當時就想著不能在老家平平淡淡一輩子,趁著年輕出去闖闖,以後吹牛逼也有點資材啊。。。


謝邀,當初只是想要看看自己有多大潛力吧。

現在還在這座城市平平淡淡的工作。


村裡人都去廣州了,我也跟著去了,然後覺得太難了,離開了,現在開始後悔了,然後又開始拼搏了,要回去,只是成本高了很多


生在大城市會自信為了後代


就去到昆明,現在回老家了。當時也想工作證明自己,現在才發覺,賺錢了才能證明自己。所以不要介意銷售啊這種工作,認真做工資會比坐辦公室的高。


大學是在武漢上的,畢業就直接在武漢找了工作,每個月三千,沒有五險一金,曾經我以為我會在武漢待一輩子。

決定來上海的理由很簡單,我朋友在上海,而且她的工資是我的兩倍。想著我剛畢業,趁著還年輕,去大城市闖闖,就算失敗了,大不了再回武漢工作。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大城市雖然薪資高,但是消費水平高。但是在我看來並不是這樣,就拿我自己舉例,我第一份工作月薪3000,每個月房租1200,自己的日常開銷至少要2000+。我的薪資根本支撐不了我的開銷,我本人也不是個能喫苦的,每天的三餐都是外賣解決。到了上海之後,工資翻了一番。現在薪資7000,每個月房租1700,自己的日常開銷2000+(是的,我的日常開銷並沒有變,還是兩千多)每天也是外賣,還能省下一兩千。我很慶幸我當初腦子一熱來了上海,大概也只有這裡的薪資能跟得上老家房價的上漲速度吧。


謝邀。

因為待久習慣了,懶得動。

待的木納想離開,但是木納到走不了。

因為有房貸,貸款,換地方意味著換工作。擔心沒有合適的機會。內心擔憂。現實。

溫水煮青蛙中。。。

及時行樂,和背著責任過好每一天是現在的所想吧。挺好。

上個月回了趟二線城市家,覺得都挺好,可是,人的素質的確有差距。

環境也是有差距,可是都挺好。但是因為現實不會留下。

北上廣因為人流多,大家互相影響,好的總是多於不好的。正能量多吧。

比如,你去健生房,一個白領,和一個小餐廳服務員你是看不出差別的。他們都在積極努力往前走。挺好的。

所以,就這樣的矛盾的一直待著吧,也挺好哈哈。


感覺並不是「選擇」留在上海,可能是習慣吧。

畢業之前,上海的公司去學校開宣講會,就簽訂了三方,然後來到上海,一直呆到了現在。

前幾年根本沒有考慮換城市這個想法,沒有規劃,後幾年就慢慢習慣了,交通方面,機會多,朋友也不少......再加上單身,未來的生活情況也沒有著落。

上海的房子沒資格買,也買不起,外地的房子也不知道買在哪裡,現在作為投資也不是一個好選擇。於是婚姻,房子,工作這些可以作為生活地選擇參考的東西都沒有定論,就一直這麼飄著。

一同來上海的同學,有人結婚定居在上海了,也有已經回老家發展的,還有做好了計劃留或走的,只有我沒有。

這次疫情,返滬之前,一直和居委會溝通,從最開始的不接收,到全部集中隔離,到合租房集中隔離,最後到默認都可以居家隔離之後,我才返滬。當時就覺得,還是要有房子,於是決定將來要在上海買一套房子,但是外地戶口,沒有結婚,沒有買房的資格。

當時面對到處報道的歧視湖北人的新聞,也想過回武漢工作算了,但是換城市,代價也蠻大的,工作環境,待遇,圈子,住宿,機會,發展,交通.......一系列的事情,讓我覺得,還是繼續在上海獃獃吧。

我想,等我老了,還是會離開上海的吧。


我考上的學校在那裡,現在我還在唸書


原因是深思熟慮之後的選擇,對比家鄉和北上廣各種情況。現在繼續打拚,實現經濟獨立思想獨立之後,正在尋找可以留下的機會


因為是本地人不想出去,只能就在這了


沒啥變化


錢。

爛。


年輕時總覺得是那麼大我要去看看,人最終還是會歸於平靜下來。落葉歸根。


認識男朋友之前從來沒想過在北京生活,或許真的是愛上了一個人,就會愛上他生活的地方,上午登記,下午就飛過來北京了,從小沒有離開過爸媽,也有不捨,但是我選擇了愛情,因為工作的原因,也會經常回家,說一個奇怪的事情,來到北京之後有種回到家的感覺沒有任何不適應,作為南方人挺奇怪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