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一個即將太極掛科的大一新生


謝邀。

身體上的東西,都是由模仿外形、動作,再到發力、神韻。再到高速高壓下的動作、身體架構正確性保持。

從應用環境來說,一般太級練習者不用考慮高速高壓力高對抗環境,因此對絕對力量、爆發力、耐力這些身體素質要求相對小,老爺爺也好,身子弱一點的人也好,都能練習,也能練到一定程度。再往上,就需要身體素質的同步提升了。

但另一方面,技術性的東西需要靠有意識的大量正確練習來提高。投入的時間不夠,學習的方法不對,效率是差很多的。


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第一是興趣,第二是投入的精力和時間不同。


如果只是打套路,一天就能學會,只要天天練就行了,說白了大多數人學的是體操

真正的太極拳,老人家都是從年幼年輕時候拜師學藝的,這個比普通人學套路要辛苦很多,每天訓練,才能做到太極拳真正說的養身和自衛。太極體操的養生和太極拳的養生,都不在一個水平上,根本不是一個概念

為什麼看到都是老人家厲害,很簡單,後繼無人,就只有這些老人家撐著,後來的都沉不下心練

武術這東西,每天練一小時兩小時那都是玩,練不出多少東西,還要看有沒有學到真東西,學到真東西有沒有悟透,悟透了有沒有認真訓練,如果散漫地練,永遠練不出來

但是現在人不要說學武練兩個小時,每天堅持運動一小時的都沒有

換句話說是另一個問題,目前的社會風氣,只有退休的老人才有這種閑心,大部分年輕人要不就是工作很忙,要不就是在浪,運動全民化的目標還很遠,還只是在表面上做工作,沒有把運動真正融入國民的生活和工作,還是一個獨立的愛好,不是一個像吃飯一樣的必須

題主其實想問的是為什麼自己會太極拳掛科

大學裡面嘛,有很多東西,教的人只是機械的教,而且學的人還未必學

大學科目是二十四式,考試要求應該是流暢的打出來就行,很多人只是上課打一下,教什麼打什麼,課下也沒有天天練,或者說並沒有下功夫學

大學裡面教的是太極操,不是真正太極拳,過不去只是沒下足功夫,覺得記住動作就叫會了,這跟上了課最後還是徘徊在及格線上一樣,都沒好好學

太極拳?太極拳可不是現在大學生能在兩節課上就學會的,沒有神功,但是有真功夫,不要抱著神化或者貶損的態度去認識才能明白其中真意


我們先不考慮那種有傳承的傳武老爺子,就說普通的公園太極老爺子吧。

大學學十六式或二十四式,你一周上課練半小時到一小時,一學期十幾周,再加上颳風下雨的,等於你半年就練了不到十個小時太極拳,每一式上花的時間還不到半小時。又不用心,敷衍了事,下課又不複習,怎麼可能記得住呢?你當然覺得難了。

公園大爺天天練,又用心記,時間又充足,他們會也是很合理的吧!

你試試一天練半小時,看能掛科不能?多問問老師,老師懂一點你又聰明一點,說不定連勁都能練出來。


大多數是太極操。其實太極拳所謂的難,難在訓練方式鮮有人知,大多數人無非就是站個樁,玩玩啞鈴、太極球,只練其表不練其身,所謂「功夫不上身」。更何況大多數的人都只是練成了太極操,而不出功夫。所謂「秘傳」這玩意兒就是個紙窗戶,一捅就破,可偏偏很少有人去捅它,唉……


你說對了,太極拳就是有點難。你想看看太極十層功夫(也叫十成功夫)的表現嗎?請看:

一成功夫

對整套拳路非常熟練,並能一口氣連續打上兩個小時不覺體力不支,仍然精力充沛,勁氣十足。氣感明顯,氣沉丹田時,小腹發熱;勁貫四梢時,手指有麻熱脹之感。在推手中,能做到圓活自然,無凹凸處,無缺陷處,沾粘不脫,特別在走活步時,無論身體的上肢,下肢,軀幹等各部位均可協調運轉,上下相隨,不丟不頂,可聽出對手來勁的虛實、大小及方向的變化,進入懂勁的境界。只要在明師指導下,不懈練習,一般在1-2年內就可達到這層境界。

二成功夫

通過站、坐、卧內功的修鍊,與套路融合一體,使動與靜、松與緊在運動中既對立又統一,做到動中含靜、靜中有動、剛柔並濟、內外合一、內氣充盈,有蓄而待發之勢。嫻熟掌握推手中沾、粘、連、隨、跟,不丟不頂,進退自如之勁法。形成相連相融,隨曲就伸。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浮我隨,彼沉我松。利用視覺,更重要的是利用身體、觸覺(聽勁)來探聽對方力量的方向、大小、虛實等變化,並能動地引導對方形成背勢,使對方動作被動,致使對方處於不能靈活運轉的不利形勢,發勁將對方發出或用拿勁將對方拿住。達此境界一般需兩年左右。

三成功夫

在二成功夫的基礎上加大運動量,以心行氣,以氣運身,達到氣遍周身。體內產生了即靈活又集中的內力。與人交手時可達彼挨我何處,我意在何處,處處皆太極,處處皆圓活。可隨化隨發,勁法應用靈活自如。此時已進入神明階段,即拳論: 「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息法自修。」

四成功夫

行功走架,外形看如駕雲踩霧,柔似蛇,活如魚;內力感覺,體厚身渾,充盈十足。開勁有藕斷絲連之象,旁觀者可細細看出演練者兩手之間似有一些粘絲相連;合勁有氣斂入骨,手臂堅硬如鐵之功。肌膚光滑,富有彈性。聽勁准,反應快。遇來力,可引化使其栽仆倒地;發勁可是對手踉蹌跌出數米之外;揮臂散打,如刀削斧砍,受者疼痛難忍,身法散亂,門戶打開,破綻百出,只有挨打之態,毫無還手之能(鐵臂功)。

五成功夫

內力充足,百脈打通,身軟如綿,骨如鐵堅。從小手指沿掌外緣經尺骨至肘間有一顆豆大的水銀圓珠在滾動,手臂前伸時,疾速衝到小手指;回收時疾速退到肘間。準確判斷,不拖泥帶水,乾淨利索,基本達到犯者應手即仆;手臂揮之快若閃電,力逾千斤,對手不及反應,腳跟拔起,離地跌出(比泰森力量略高一籌)。

六成功夫

刻刻留意,處處用心,行走立卧,舉止言談,與功相融,達到內外相合。此時,周身元氣飽滿,如同打滿氣的輪胎,既堅硬又富彈性,不但身體處處隨化隨發,即使外力擊打也安然無恙。胸、腹、小腹均可應對拳打腳踢(不含頭臉),內力運用得當,可將來犯者頂倒在地,甚至摔傷,肩背部可承受棍棒擊打。

與人交手,多採取「寧叫一絲進,不叫一絲退」的硬打、硬進等無遮攔的方法,往往一觸即發,使對手騰空而起,擲出丈外。當然,也只適用於力量懸殊,力量和技術處於絕對優勢的情況使用。如對付一個有五成功夫的人,也是很難做得到的。

七成功夫

意走虛領頂勁,從百會穴往頭裡似有一個洞穴,可穿至頸部,並有一股白煙,如同剛揭開蒸熟的饅頭籠一樣,擰著勁上沖一米多高。不但自身感覺清楚,有一定內功的人也可看到(一般人看不見);勁貫四梢時,勞宮穴至肘部好像有一個空空的洞,洞里有一枚鐵蛋丸。在腰腿擰、旋、拉的帶動下,勁走上肢、頸、背、肩、臂,則彈丸射向手心勞宮穴,意念一收,彈丸立刻回到肘尖,往來迅速,隨心所欲;同時,勁走下肢,湧泉穴經小腿至膝關節也有一個空空的洞,躺下練功可感覺似有股泉水從洞穴噴出,行功走架如在雲里霧裡,既有輕飄飄之態,又有穩如泰山之定力。主宰於腰。經千錘百鍊,帶脈充實,感覺臀部盆骨就像一個盛滿水的洗臉盆,兩腎如同兩個雞蛋漂浮在水盆里,隨動滾轉,靈活異常。

此時目光如電,使人望而生畏,不敢近戰。一旦交手觸勁,即刻將對手懸空數尺,如同皮球,弧線拋出。此般境界屬大成功夫。達此功夫,要不分晝夜,苦熬苦練。盤架子、推手交叉進行,休息時以靜卧功補養,約需八九個春秋。

八成功夫

八成以上的功夫皆屬上上乘功夫。經脈暢順,內功異特。用眼可以直觀到兩掌心可由紅變黑,勞宮穴紫氣發出(硃砂掌?)。與人交手不見外形有動,來犯者早已數丈之外,不死即傷。

九成功夫

意念一動,掌心漆黑一團(黑沙掌?),發人快若閃電。犯者必被發之數丈之外,腦漿迸裂,屍體還要如同皮球一樣受地面的反作用力再彈起來,而後才倒下去(慘不忍睹!)。

十成功夫

據說到此功夫時,內氣在兩手勞宮穴,兩腳湧泉穴,隨意而走,可由黑色變為紅色,或由紅色變為黑色(迷彩幻影掌?)。乍一看上去,似有一層茸茸的細毛。這種內力貫通,有力撼山嶽之功。神念一動,即可推樹樹斷,踏石石碎。別說是人,就是虎豹獅狼犯之,揮手擊之,至其七竅出血,一命嗚呼(好可憐)!

老爺爺們會不會,你自行判斷。


太極拳不難啊,只是你的技能熟練度沒刷起來。


我以前在公園裡遇到一個練太極的老爺爺。

老爺爺說,讓我推推看。

我說,我年輕人不敢推老人,萬一摔壞了賠不起。

大爺就說了,這太極四兩撥千斤,不可能會摔,就算摔了,也不要你賠錢。

於是我真的推了一下,一共賠了4萬8。

這就是真正的太極拳。

眾所周知,太極拳乃是實戰技法,插眼踢襠一擊必殺武德高尚的。真正的太極拳都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就像這位老爺爺,一拳都沒出,我就已經賠了4萬8,以後我再也不敢找人動手了——武者,止戈也。


數學也很難,小學生也會啊


這個問題分兩個方面回答。第1個太極拳是不是很難練?答案是確實是,它的難點在於技術體系十分深奧。但是訓練手段卻很單一。也就是說這種功夫和中醫非常類似,強調悟性,步驟量化和結果量化的途徑非常少,使得很多人在進行大量時間訓練後卻進展緩慢。第2個問題很多老爺爺會,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太極拳真正上身,真功夫在身上的人非常少。


學習講究主動性,否則即使有很好的條件也可能一事無成。

能夠上大學就必然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問題是你如果不想學不去學,什麼都是難的。

如果就太極本身而言,大部分老爺爺的水平是容易達到的,不難。少部分琢磨過一輩子的高手,有境界的那就不是說說而已的。所謂易學難精。

我自己的體會是初學,先定神,太極流派極多,先多方觀察然後根據自己喜好,選定一門即可,先入門。按圖索驥也罷,拜師也罷,先把架子,招數學好,學熟練了。這個時候要好好看看太極拳論,和如太極十要之類的前人流傳的經典文章。仔細比對自己的意境,是否松活,穩,是否周身一體,等等。

有了一定體會後,需要就自己的體會和人交流,可以去各大廣場公園,看看人家的推手聽聽人家練拳的心得,有機會的話可以請教一些人。如果有名師會事半功倍。這樣的交流有助於提高對太極拳架的認識,同時也提高太極拳學習的興趣。

接下來就是進一步調整自己,體會自己,這裡需要一定的悟性。看更多的書,或者找到好師父。有可能的話要學習易經。體會中國的傳統文化,這對理解太極會有幫助。各種太極拳譜,最好找以前的老書,經典的。去尋找其中的共通的東西,而後也可以涉獵一些如形意拳,心意拳等等內家拳譜。看看別人是怎麼修鍊的。每本書都不是看一遍就好的,要多體悟。有機會多交流,保持自己的思想,不盲從。甚至自己體悟到的也許過一段時間會推翻。這就是打磨的過程,有師父當然好,但是要記住,師父教的還需要自己領悟。

中醫是必須涉獵的,人體的經絡體系必須掌握,至少要了解經絡的位置和走向。練拳後,對路了你會體會到人體的經絡的。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感覺,不必去追求他,但要了解。

後面的過程就是繼續重新和人交流,繼續看第N遍書,看前輩的練功體驗,比對你的感覺。都後面就不好找人學了,命好的還有老師教。


有什麼難?心浮氣躁做什麼不難?不重整體協調只重細節標準怎麼會不難?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用心做,你看看還難不難。


很多老爺爺也不是真會,就學了個舞蹈動作。太極拳難是肯定的,不光對智力要求高,對身體控制協調、力量、搏擊經驗等要求缺一不可。其實太極用的好的人,都是先練了其他搏擊技術,有了紮實的搏擊功底後再練太極的,所以別迷信老爺爺,很多老爺爺也水的很。


時間和付出,同樣的付出都可以做的很好


一個式子學會了再學下一個,越學越快。兩個周末差不多了。


謝邀~同學,看到這個回答你可能已經通過考試。回過頭看,是不是也不算難?~動作上主要是手上動作和腳上動作的配合。老爺爺會,大概是因為他時間用的比你多。

其實,太極拳更重要的內核是身法要求,不符合身法猶如「火煮空鐺,到老無成」。


動機不同,結果不同。

老人的身體一天一天都在退化,肌肉每天都在減少,生命可以是倒計時階段,因此只要有利於健康,他們都熱心練習,太極拳這種緩慢的節奏更適合老年人。

年青人更喜歡激烈的運動,猜想如果把太極的內涵理解清楚,也許你會更喜歡太極拳。

還有一種就是靈敏協調不好的人,練太極拳會更難些。


你說的是像太極拳模樣的太極操吧?


樂意學就不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