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題已收錄至「尋找全網最強影視解說」活動,發視頻,參與報名,參與「解說大魔王」爭霸,萬元現金等你來瓜分,還有機會獲得專屬身份標識。戳這裡查看活動詳情 &>&>&> 活動詳情 | 尋找全網最強影視解說


改編自真實故事,卻兼具紀錄片的壯闊美麗、動畫片式的溫柔奇妙

有濃鬱的真實基色,卻又比幻想更像夢想。

一個致力於保護野生鳥類的氣象學家,一個沉迷打遊戲的少年,一對穿著長袍打扮像稻草人的「不起眼」的普通父子,帶著幾十隻瀕危雁鳥完成了一場溫柔又瑰麗的冒險。

電影中很多對位呈現的因素,非常微妙。

一邊是現代工業社會的人工屬性,一邊是動物本能的天然溫暖。

濕地水濱的小屋,就像是文明馴化和天然屬性的臨界交融點。

一,文明規訓和自然山野的二重奏。

一方面,波光粼粼、草長鶯飛、碧草如茵的自然景象裏,父親克里斯蒂安(讓-保羅·盧弗飾)的小宅像是遺世獨立的存在,遠離塵囂、遠離都市裡的利益規則。

另一方面,老父親對鳥類習性很有研究,對遷徙路線很有規劃,對植入晶元、數據、偽造許可文書知之甚詳,又似乎是以人為力量保護式幹預野生動物的行為。

並非純粹的漁翁柴夫、寄情山水間高蹈出塵外,他的舉動非常有「人工」意味

這兩者之間的奇妙融合非常細膩,讓「保護瀕危動物」脫離了乾癟的口號、成了具體的溫暖的有共鳴的故事。

十四歲的少年託馬(路爾斯·瓦茲奎茲飾),原本對這山水之間的鄉野小宅毫無興趣,悶悶不樂將手機掛在二樓窗外試圖找信號,抱怨夜裡被鼠類吵醒。

他的改變,一方面是源自生命本身的觸動:剛剛出生的小動物自帶一種神奇的魔力;另一方面則是對於飛翔的嚮往之情:願意給父親打下手、條件是要跟著老爹學開輕航機。

這一對父子在自然山水間和雁鳥們的相處,古樸又自然、溫情又可愛

有意思的是,自然風光在鏡頭中的呈現有些類似山水田園般的載體,水邊的幾棟小樓對於雁鳥們而言也同樣是故園是老宅是「家」一般的存在。

不動聲色拒絕人類工業生產的過度擴張,而溫和倡導著一種更為古老的「人與自然」的相處模式。

在這樣的氛圍中,父與子、人和鳥、過度的工業利益和被侵蝕的自然山林,都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動態關係

二,一明一暗的父子敘述線。

電影中有兩層父與子的概念,一層是常規意義上的人類父與子。

沉迷冷門事業而和俗世有些格格不入的父親,是常規意義上的loser人設,介於失敗者、隱居者和科學怪人之間

沉迷遊戲的青春期的兒子,隱隱有著幾分不張揚的叛逆。電影開篇母親回家高聲呼喚、他置若罔聞,老媽拔掉遊戲電源插頭、他才終於回到現實世界裡。

父親讓他穿長袍(對鳥類來說和其他人類有區分),少年也一臉不高興、生無可戀式傻站了好半天,尋常孩子該有的小脾氣、小缺點、小可愛他一樣不少。

這對看似平凡的父子,在理想和美好願景的助力下,卻有了如風般的翅膀,開始了一場從不耐煩到信任到並肩翱翔於九天的奇妙冒險之旅。

電影中另一層所謂「父子」,則是人類少年和雁鳥。

非常有意思的一幕,是雁鳥們並非跟著會飛的飛機走,而是亦步亦趨跟隨著這位少年。

幼鳥出生後會將第一眼看見的活物視為父母,生物學上稱之為印隨現象,但電影裏少年和阿卡之間的羈絆,又不僅僅是生物本能。

這不是一場科學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之間的冷冰冰的紀錄關係,也不是一次馴化者和被馴化者之間的習得關係,這甚至不是主人和寵物之間的陪伴關係,這種關係始於動物本能、成於點滴陪伴、澆灌於真摯心血,很像家人

早在雁鳥們還是鳥蛋的時候,少年將自己聽音樂的耳機放在蛋的兩旁,這個可愛又孩子氣的舉動,就有著格外細膩的溫情感。

黑雲當空、山雨欲來中少年帶著雁羣在電閃雷鳴中飛躍險境,失孤的雁鳥從碧雲萬頃上飛回,六個月後從極北之地遷徙回來的雁鳥們身影在望遠鏡中漸漸清晰,每個鏡頭裡都有著很濃鬱的情感羈絆。

人與動物、人與自然的溫情歷歷在目。

情感屬性的溫柔質感,也洋溢在電影的所有細節中,少年飛躍萬裏、穿越驚雷和暴風雨,種種危險又勇敢的因素裏,始終充溢著柔軟的溫情。

三,勇敢和溫情並置。

這雖然是一場很兇險的冒險之旅,但少年故事裡處處都充溢著溫柔。

諸多小橋段中都不強調兇險、不著力刻畫負面因素,反而注重幽默又溫情的小細節

小男孩的飛機沒油、懸停在水面上,他向當地的小女孩求助。

一個法國人,一個挪威人,兩人都不會說對方的語言,掌握的英語辭彙也都非常有限,艱難連比劃帶說、居然順利且充分地理解了對方。

散裝英語一個詞一個詞往外蹦的五毛對話現場,蜜汁好笑、同時滲透著濃鬱的溫柔。

就連故事裡男孩家庭的「闖入者」,都是溫和可愛的。

這位長輩新男友的角色,常規打開方式應該有些格格不入、相對不討喜,是所謂「絆腳石」擔當,但電影中他卻是可可愛愛的笑點擔當。

名字總是被喊錯,大寫加粗的「不配擁有姓名」。

和父子二人一起訓練雁鳥們,負責偽裝成獵人、讓雁鳥們知曉獵人的危險好遠遠躲開,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他穿著一身迷彩拿著槍,哇哩哇啦咋咋呼呼歡歡喜喜從伏擊的草叢中衝出來,玩得特別開心。

雖然身份立場不同,但他能迅速加入這對父子保護雁鳥的同盟裏,樸素的善念遠遠高過情感紛爭

電影中一閃而過出現的某位省長,在成為「背鍋擔當」之時也同樣貢獻了笑點。

小男孩的壯舉震驚了媒體和民眾,喫瓜羣眾山呼海嘯趕來圍觀、加油、守候,這位大員卻冷冰冰將報紙扔到一旁,隨口diss「哎呀不就是帶著雁鳥一起飛了,好了知道了快說下一件事,我沒這麼閑的」。

鏡頭很短,但信息量層次很豐富

故事中男孩的父親不能成功獲得許可,直接原因是種種行政流程層面的繁瑣手續,本質原因則是因為利益機制的傾斜;但這些負面因素在電影中的呈現都很淡、一筆帶過,電影不著重譴責「他們為什麼不好好保護瀕危動物」。

這個短暫出現的背鍋俠集大成者,也同樣沒有被鏡頭語言濃墨重彩判定為「罪人」,而留著幾分溫暖的幽默感。

不可思議的冒險之舉,和不忘初心的守護歷程,在小男孩和雁鳥們的故事中,奇妙融為一體。

像一場穿越雲端的溫柔夢想:別害怕,你有翅膀。


有一種電影,你明知道它有套路,但就是心甘情願地看下去,還哭得稀里嘩啦。

《給我翅膀》就是這樣一種電影。

這是去年上映的一部法國片。

豆瓣評分8.6,高於94%的冒險片

https://w.url.cn/s/ADzuBLP (二維碼自動識別)

電影講的故事很簡單。

法國一個14歲的小男孩託馬,父母離異。

暑假時,媽媽因為要加班,沒時間照顧他,又不想他整天待在家裡沉迷網路遊戲,就決定把他交給在農村生活的爸爸。

託馬的爸爸克里斯蒂安,一個氣象學家。獨自住在偏遠的農村,整天研究瀕危的鳥類。

為了保護鳥蛋,把家裡的Wi-Fi都拆了。

開始時,託馬十分排斥農村的生活。

為了找到更好的信號,他不得不把手機吊在窗外。

但慢慢地,他開始對爸爸做的事感到好奇。

一天,他看到爸爸收集的鳥蛋在動,就順手把耳機罩在上面。

沒想到,鳥蛋破了,慌張的託馬找到爸爸,以為自己闖了禍。

誰知道爸爸很開心,說他們要當父母了。

原來,爸爸正在孵化這些野生白額雁

這些鳥,出生的第一眼見到誰,就會把誰認做父母。

為了讓白額雁對自己的聲音和樣貌更熟悉,爸爸讓託馬和他一樣,穿上袍子,發出嘎嘎的聲音。

白額雁是瀕危物種,克里斯蒂安在嘗試自己孵化、養育一批白額雁,等它們會飛之後,再親自開著輕型飛機,帶它們走一條他設計的遷徙路線。

因為這些鳥,只要遷徙過一次,就能記住路線,每年重複地往返,彷彿內置了GPS導航。

這些年來,因為城市的發展建設太快,候鳥們原來的遷徙路線變得不再安全。

不僅有機場、電線、獵人等各種危險,還會遭受城市光害,影響它們辨別方向。

所以,克里斯蒂安計劃用輕型飛機,親自帶它們走一條相對安全的遷徙路線。

很快,託馬也愛上了這些毛茸茸的候鳥,他會抱著它們,起名字。

還會開著除草機,帶著白額雁們散步。

這是為了讓它們熟悉引擎的聲音,將來跟著飛機飛,也不會覺得害怕。

而白額雁們,也把託馬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他躺在水裡,白額雁們就會游到他身上和他嬉戲。

此外,他還強烈要求爸爸教他開輕型飛機。

很快,白額雁會飛了,爸爸決定實施他的終極計劃。

先開車把這些白額雁帶到北極圈內的挪威,再開著輕型飛機,帶它們飛回法國。

這樣,以後每年入冬,這些白額雁們就能找到回南方過冬的路線。

但在挪威,他們遇到了困難。

原來,克里斯蒂安的計劃,並沒有得到批准,他是救鳥心切,「偷取」了公章,纔得到了動物保護協會提供的鳥蛋。

而且,因為剛剛打過疫苗,這些白額雁的禽流感病毒檢測也顯示陽性。

所以,挪威防疫部門,要將這批白額雁沒收,「處理」。

眼看自己從小帶大的白額雁要被帶走,甚至可能被撲殺。

情急之下,託馬自己啟動了輕型飛機,帶著白額雁們飛走了。

但一個14歲的男孩,要開著輕型飛機,從挪威飛回法國,絕非易事。

而且,這還是他第一次在沒有父親指導下,獨自飛行。

心中的慌張,可想而知。

一路上,託馬遭遇了各種各樣的困難。

到了晚上,他只能在一個湖邊的樹叢裏,席地而睡。

第二天,還遇到一隻獵豹,幸而成功脫險。

汽油用完了,還得偷偷跑進別人家車庫去偷。

因為睡眠不足,險些暈倒。

還要經歷惡劣的的雷電天氣……

但能和一羣候鳥一起飛行,這樣的冒險,又真的是太讓人嚮往了。

不但有從空中俯瞰的絕美風景。

還可以看著這些美麗的白額雁圍繞著自己飛行,時不時順手摸摸。

這樣的冒險,大概每一個男孩都曾經幻想過吧。

在途中,託馬還得到一個小女孩的幫助。

女孩把拍攝託馬的視頻傳到了Youtube上。

竟然有10萬多人觀看,這個帶著候鳥遷徙的男孩一夜之間火了。

到哪兒,都能得到人們的幫助,給他提供食物、提供汽油。

最後,抵達法國的終點時,小男孩已經成為整個歐洲的少年英雄,有無數媒體和粉絲們在終點等候著他。

這樣的冒險片,是不是看起來有點過於傳奇?

人怎麼可能開著飛機和候鳥一起飛呢?

這樣一件事,又怎麼可能有這麼多人關心呢?

但《給我翅膀》是根據真實的冒險經歷改編的。

只是故事中的原型,不是一個小男孩,而是一個叫克里斯蒂安·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的法國氣候學家。

1996年,他第一次嘗試,開著輕型飛機,帶一羣失去雙親的天鵝飛行,帶領它們走一條安全的遷徙路線。

這個異想天開的想法,竟然成功了。此後二十多年,他又帶領各種瀕危的候鳥,在歐洲飛翔了成百上千次。

為了讓這些候鳥把他當作母親,他和妻子及三個孩子,會在這些候鳥剛出生時,和它們共享一個臥室。

而影片中,小男孩在飛行時觸摸候鳥的畫面,竟然也是真的。

穆萊克會在飛行時輕輕撥動候鳥,以調整它們的方向。

從2008年起,已經在網上越來越紅的穆萊克開始做一些飛行表演,並帶著遊客,和候鳥一起飛翔。

賺取的收入,用於支持他保護瀕危候鳥的項目。

他說:我想通過這些飛行的畫面,向歐洲人展示:世界上最美的事,就是和這些天使般的候鳥,一起翱翔在空中。

如今,已經60歲的穆萊克,依舊在從事著保護候鳥的工作。

更讓人驚喜的是,穆萊克帶著候鳥一起飛行的這個想法,正是來源於1996年上映的電影《伴你高飛》

這個影片講述的故事,同樣是一個小女孩帶著候鳥一起飛行。

而《伴你高飛》同樣有一個原型,是一個叫做威廉·麗仕曼(William Lishman)的發明家。

1993年,他試驗性地帶領十六隻野鵝,從加拿大蒙特利爾,飛到美國弗吉尼亞,被ABC電臺跟蹤報道,震動了北美。

一個人的冒險,被拍成電影,感動了一代人;

繼而又激發了另一個人的夢想,從而實現了更偉大的創舉。

現在,這個創舉又被改編成電影,繼續影響著新一代人。

我想這是關於電影與現實如何互相影響,我能想到最美好的故事版本。

客觀地評價,這部電影,冒險片的套路,挺明顯的。

什麼是冒險片的套路呢?

比如說:一個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人物,為了某個高尚的目的,冒險去挑戰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歷經種種艱險,最終奇蹟般地完成了挑戰。

這樣的套路,看上去很俗套,但《給我翅膀》不僅完成度很高,而且還能調動你的情緒,讓你的心情,跟著一次次地跌宕起伏,讓你心甘情願地走進導演的道路。

你明明知道,男孩冒險起飛時,他一定不會有任何閃失。

但當雷暴天氣來臨,你還是忍不住為他擔心。

你也明明知道男孩最終一定能完成任務,但當他平安歸來,你還是忍不住為之熱淚盈眶,歡欣鼓舞。

我想,這一方面是電影的情節交代得很清晰,節奏把控得很好,讓我們有很強的代入感。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電影喚醒了我們內心深處那個想冒險的小男孩。

也激活了,我們內心深處,對自然、對動物的保護慾望。

作為一個很可能五穀不分的都市人,我們大多數人很少為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付出過具體的行動。

但看到一個男孩,為了保護20隻候鳥,如此奮不顧身地冒著生命危險在飛翔,我們的心,怎麼能不為之激蕩呢?

激發起我們的共情,我想這也正是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

電影的導演尼古拉·瓦尼埃(Nicolas Vanier)是一個專註人與動物、人與自然關係的電影人。

他所有的電影,幾乎都是同類型的題材。

這樣執著地拍攝動物題材,為了什麼呢?

有一個數據,或許可以說明他的初衷。

在歐洲,過去30年內,失去了超過2億4萬隻鳥(將近三分之一)。

每年有8萬公頃的土地,變成鋼筋水泥和道路。

原本屬於鳥類和其他動物生存的空間,正在因為人類不斷地擴張,而急劇地縮小。

伴隨著的,自然是物種的不斷滅絕。

人類的都市化每前進一步,就意味著動物們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後退一步。

如何處理人類發展和自然環境保護的平衡,讓二者不再對立?

這個問題,是生物學家們、環境保護學家們的專業,但同樣需要每一個人的關注。

而這種類型的電影,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被感動、被鼓舞的同時,關注到自然議題,本身就是件功德無量的事了。

最後,有一句印第安諺語,或許可以作為電影的題眼:

土地,不是我們從祖先那繼承的,而是向子孫借的。


天高任意飛——《給我翅膀》

今天聊聊電影《給我翅膀》。

片名Donne-moi des ailes / Spread Your Wings (2019),別名孤雁和你飛(港) / 迷雁返家路(臺)。

法國電影《給我翅膀》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一對父子領航野雁遷徙的故事。

想像給現實插上翅膀,父子倆則又幫助瀕臨滅絕的野雁找回遷徙之路。

影片故事原型是一位名叫克里斯蒂安·穆萊克Christian Moullec的法國氣象學家。克里斯蒂安是一名鳥類研究學者,他畢生精力都放在鳥類研究上。

他研究發現人類生活給候鳥遷徙帶來巨大幹擾,於是他身體力行,開始實施「重建候鳥遷徙路線計劃」,開著簡易飛行器引領幼鳥們從北歐挪威遷徙到目的地法國南部,而且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隨著人類活動擴張,候鳥們在遷徙時,會遭遇城市光污染、獵人盜獵、機場幹擾等因素影響。部分候鳥沿著祖輩遷徙路線會被一網打盡,漸漸成了瀕危動物。

克里斯蒂安的重建候鳥遷徙路線計劃」就是專門針對這種情況,為野雁等候鳥量身定做了一條規避危險的遷徙道路。每隻候鳥只要在小時候帶領一次就能記住遷徙路線,可謂功德無量。

《給我翅膀》正是在此背景下,講述克里斯蒂安的故事。影片還增加了克里斯蒂安與兒子託馬斯的親情互動情節,在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候,加入了更易打動人的親情元素。

託馬斯是位年僅14歲的網癮小少年,沉迷於電子遊戲,迫不得已和父親共度一段時光後,他被眼前的小生命征服了。就這樣託馬斯反而成為引領候鳥遷徙的關鍵人物。

《給我翅膀》的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克里斯蒂安從策劃出發開始就困難重重,一路更是狀況不斷。託馬斯捲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後,也是兩眼一抹黑,啥都不清楚。

好在一路遇好人,在眾人幫助下,父子倆圓滿完成目標。

《給我翅膀》除了故事情節優秀外,大量的航拍鏡頭給影片加分不少。

鏡頭跟隨候鳥們上天入地,從北極圈內到法國南部,各種風光盡收眼底。單獨將航拍鏡頭拿出來,可以和紀錄片媲美。

片名的《給我翅膀》含義豐富,不僅是主人公帶領初生的候鳥熟悉遷徙路線,還有父親放手讓孩子成長的含義。

孩子在父親的帶領下,投身一場轟轟烈烈的大愛行動,人物本身也獲得了肉眼可見的成長。影片通過託馬斯傳遞出真情實感,這可比起5歲開飛機的「裸跑弟」真實得多。

環境保護是一個無比正確的立意。片中引用印第安諺語:「土地不是我們從祖先那裡繼承的,而是像子孫借的。」

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本身,破壞環境最終滅亡的只會是人類本身。而地球根本不會在乎這些碳基生物怎麼折騰。警惕公知高舉環保大旗阻撓社會發展,要知道只有工業發展、生產力提高了纔能有能力保護環境,而不是放棄發展躺平任嘲。

天高任意飛,

人鳥永相隨。

這裡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歡迎關註:妙看影視


法國2019年的電影質量還是可以的,此前有《悲慘世界》啥的。 

《給我翅膀 》 Donne-moi des ailes

是根據法國氣象學家克里斯提安穆萊克駕駛飛機給野雁領航的真人真事。

一個小男孩對野雁從無到有、從有到捨不得的感情變化。

電影按照時間的順序發展下去,情節緩和。

先是對還未孵化的野雁逐漸產生好奇。

再到帶野雁溜圈,讓他們習慣引擎的聲音。

再到學習駕駛飛機如何操作。

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完之後,開始帶領野雁南下。

在南下的過程中因為此前的文件是偽造的,剛打完疫苗抗體還是陽性的原因受到阻止。

託馬因為對野雁的保護欲,於是一個人帶領野雁逃走。

在途中,人們的隨手記錄讓託馬父母知道託馬還活著。

在飛躍北海的時候遇到暴雨天氣,一直擔心阿加(黑雁)不能飛出來,當從雲層鑽出來的那一刻,喜悅刻在臉上。

黑雁

最後順利到達目的地。

大雁遷徙路線改變的成功與否是取決於來年春天大雁是否還能飛回北極。

春天到了,在北極靜候大雁北歸。

託馬領航南下中的每一幀都是美景。

故事很平淡,但是看著看著就有點眼淚盈眶,尤其是在託馬決定義無反顧要帶野雁南下的時候。

反正就是很好看。


有個非常有趣的點。

在影片開頭,柯斯提安與博物館長關於生態保護的對話:

柯:「我研究了一條遷徙路線,這條路線對雁鳥來說比它們慣常使用的路線還要更安全,我敢保證一定可行..拯救物種難道不重要麼?這是我們該盡的責任..」

館長:「柯斯提安,我現在跟你說最後一遍,政府已不再金援,他們有更迫切的問題,比如失業率..再者你這瘋狂的計劃幾乎難以實現。」

以及後面省長對男孩帶著鳥航行的新聞的看法是這樣的:

單這兩點,足以可見在法國人民的心中,zf對自然生態的關注度是極低的,不然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民間冒險故事。

當然這和歐洲的國家太多,導致生態保護哪個國家都不上心也有關係,我們國家南北幅員遼闊,大雁再怎麼遷移都是在境內,一紙政策就搞定了,歐洲大雁的遷移涉及到很多個國家,得國與國之間相互協調,麻煩得要命。

生態環境破壞,動物滅絕幾乎是全人類共同的問題,相比之下,我們的zf明顯更上心,並且從上到下提出了更質樸的十個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所以,歐洲人的冒險有時候的確是別無選擇的無奈之舉阿。

不過這種發自民間的故事也往往最能打動人心,起碼讓我對生態、大雁有了更多的瞭解,不然我看著那些鳥,滿腦子都想著是燒烤還是熬湯。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