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已過去,未來尚未來。唯有今天,此刻,當下。來看個故事吧:

曾經,有一位乞丐在路邊坐了三十多年。

一天,一位陌生人經過。

這位乞丐機械地舉起他的舊棒球帽,喃喃地說:「給點兒吧。」

陌生人說:「我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給你。」

然後他問:「你坐著的是什麼?」

乞丐回答說:「什麼都沒有,只是一個舊箱子而已,自從我有記憶以來,我就一直坐在它上面。」

陌生人問:「你曾經打開過箱子嗎?」

「沒有。」乞丐說:「有什麼用?裡面什麼都沒有。」

陌生人堅持:「打開箱子看一看。」

乞丐這才試著打開箱子。這時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乞丐充滿了驚奇與狂喜:箱子裏裝滿了金子。

那些沒有找到他們真正財富——存在的歡樂以及與它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深深的不可動搖的寧靜——的人就是故事中的那個乞丐,即便已經擁有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他們依然在四處尋找歡樂、成就、安全或愛情的殘餘,他們不知道,自己不僅已經擁有了所有這些,還擁有了比這些更為珍貴的東西,那就是——當下的力量。

上週參加活動的時候,有人跟我說:我覺得你真的是一個活在當下的人。

我就想到了這本書,然後拿出來重新讀了一下。

活在當下,就是我們開啟這個寶箱,發現「本自具足」的鑰匙。

過去和未來,對我們來說無比真實。過去發生了什麼,決定了我們是誰,塑造了我們的思想和行為;未來的目標,往往是我們現在行動的指南。同時,過去和未來也是我們煩惱的來源。它是時間在我們身上刻下的詛咒,讓我們對「現在」的逝去毫無察覺。

那麼,如何能夠跳出時間的幻象?活在此時此刻呢?

過去已過去,未來尚未來,過去和未來本身沒有現實性。就像月亮本身不會發光一樣,它只能反射太陽光,所以過去和未來僅是永恆的當下的光線、力量和現實性的反映。過去和未來的現實性都是從當下借過來的。

太多的信息在跳動,太多的渠道在發聲。你有觀察過自己的呼吸嗎?你有專心地做手裡的事兒嗎?你有好好喫飯嗎?你有跟人認真交流嗎?你有用心生活嗎?

不妨放下手機,充分利用感官。定靜在原處,環顧四周,看看就可以,不要去做任何的分析。觀察一些光線、形狀、顏色、質感等。傾聽聲音,但不要去判斷它,去感受聲音之下的寧靜。觸摸一些東西,並感覺和認可它們的存在。觀察你呼吸的節奏,感覺空氣的流入流出,感覺在你體內的生命的能量。允許外在和內在所有事物的發生,接受萬物的「本來面目」,深深地邁進當下時刻。

有人曾問曾國藩:「您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但是您學問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是怎麼做到的?」

曾國藩回答說:「當讀書,則讀書,心無著於見客也;當見客,則見客,心無著於讀書也。一有著,則私也。靈明無著,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

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時不雜,既過不戀。做任何事只專註於事情本身(前提是選對事),享受屬於你的「心流」時刻,你的人生會因此而變得不慌不忙、坦然自若。五色圖書,五彩人生,週四白色思考日快樂!

當下的力量(白金版) 中信出版社京東¥ 24.50去購買?


今天是存在,是彌補,是拼搏;

昨天是過去,是歡樂,是遺憾;

明天是未來,是勞累,是精彩。

Whats done is done.

過去了就再也回不來了,你只能拼了命去彌補,去創造奇蹟,去拼搏出屬於你的一片天地。

未來太遙遠,你只能在存在的現在努力奮鬥,為將來的日子而拼搏,終有一天,你會說:今天,我成功了。


棄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 明日之日今鑄就


昨天已過,後悔的事怎麼煩惱都無用了。明天還未來,不用當心。而今天遺憾的事,還來得及改變。


因為昨天已經過去,而意外和明天誰也不知道哪個先來,所以今天最重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