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越讀書 越孤獨。


為什麼讀書越多越孤獨?這個問題?描述也太寬泛了吧……

我讀書少,但是曾經是熱血少女的時候,由於爸媽對學習管教得比較嚴厲,沒什麼娛樂活動被允許,於是看課外書成為合法規避讀課本的有效方法。

跟很多同學不一樣的地方是,我從小學開始就愛看比較嚴肅的名著或者偉人傳記,類似名利場這種,基本不看動漫、武俠、言情、雜誌這些在同齡人眼裡的暢銷書,看完大部頭書以後,晚上關燈躺下閉眼,滿腦子都是宏圖大志,幻想自己當作家、用稿費買車買房;或者成為書里美麗的女主角,邂逅(意淫)白馬王子,而且與白馬王子成為精神伴侶;或者成為國家政治要員,一句話就能改變政治局勢,關乎百姓民生…經常白日夢做到睡不著…然而這並沒什麼卵用,我像其他放養的熊孩子一樣成為最最普通的普通人,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這是後話了。小學的時候愛看書基本就是為了在好朋友面前裝B啦哈哈,系列叢書最後封皮都有列著該系列其他書,看完一本就勾勾一本,借給同學的時候同學驚呼你都快把這些看完啦的時候,自己都崇拜自己嘞、有種羽化登仙的感覺……飄飄然……初中就真的愛上課外書啦,那時候一群好朋友來找我玩,我總能一臉嚴肅告訴他們本寶寶覺得讀書比較重要,你們去耍吧!…後來快畢業的時候就真的是一個人了、 ……到高中學習任務更重了,看課外書的時間都挪給課本和試卷了,跟朋友玩的時間基本就是課間和體育課,回家以後感覺很孤獨,還是喜歡做不著邊際的夢,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地有內涵。什麼時候放棄看書了呢,大概是大學一次在圖書館看了一本很功利又黑暗的書,內容大概是教讀者作為管理者,如何用各種或明或暗的手段管教下屬,也就是辦公室里那些,那時候我想,以前閱讀的方向是不是太純真而抽象了,簡單點說,就是除了提高語感,根本沒什麼用,而國語語感還需要提高嗎?大家都差不多的吧!而且內容很多也忘了,能記得一些橋段而已!大學裡那麼多活動等著我參加,想提高交往能力、改善我令人著急的情商、或者是看看這種有用的書、好像也不錯(當然後來我也傻傻的沒學會)。

工作以後,手機電腦男朋友家人已經足以打發所有空閑時間了,讀書被排到第n位、成為可有可無的一環,也就慢慢淡出自己的生活。

說了這麼多,言歸正傳吧,讀書越多越孤獨嗎?如果讀書成為生活里的唯一,沒有人分享你對書的見解,沒有人能就這本書及其引發的思考與你交流,你只能獨自思考和消化,那麼會的吧;如果你因為自己比別人多讀幾本書就自以為有深度有內涵而高傲、而不食人間煙火、那麼會覺得孤獨吧;如果你覺得書才是學習的唯一途徑,其他都是不務正業、看不起別人淘寶逛街打遊戲、那麼覺得孤獨在所難免。不要低估書對人的影響,書中自有票子和馬子。更不要高估讀書的價值,畢竟讀書只是學習的很多途徑中的一種而已,因為人是多維的,是社會的。

問題不夠詳細,通常我會理解成讀的書不夠多,才會越來越孤獨。

大致就是,有些人——

什麼都不懂的時候,不知者無畏,所以不會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讀的書多了點,認識到的事物比身邊不讀書的朋友多了點,會開始覺得自己真有文化而他們都是傻逼——有些人這時候會在社交上產生孤獨感;

再深一點,發現自己讀了那麼多書,學了那麼多東西,但這也不過是滄海一粟,比起各種學術大牛,自己實在太弱了、在這麼多年沉澱下來的知識面前人類算個屁啊——這時候在精神上產生孤獨感;

然後慢慢想通——對啊,人類本身就只算個屁啊!所以我讀我的書,我學我想學的知識,其他什麼鬼都愛咋滴咋滴吧。

然後就不孤獨了。


據說彼特拉克曾經說過:書籍使一些人博學多識,但也使一些食而不化的人瘋瘋癲癲。剛剛認真讀了幾本書的人,容易看不起這個、看不起那個,陷入虛幻的優越感不可自拔,各種矯情。等到讀多了,就會發現,讀書也就是消磨時間的另一種方式,讀到的東西並不能用得上,知道的道理除了增加一時口快外,並無任何其他作用。對於多數人而言,讀書並不比打麻將、釣魚高尚多少,誰看不起誰啊。
那就對了。就看你怎麼選擇了。
你懂的越多,懂你的越少。忘了出自哪裡,侵刪。

瀉藥。


那就說明你還沒有讀夠多,讀夠深....你更無法證明你讀了啥....


那是你讀的不夠多,
因為你孤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