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理解,但不贊同,說明遊客運氣不好,遇到了很low的導遊。

我是導遊,我想和年輕的同行們分享一下,為什麼遊客不消費我們依然應該熱情周到盡心儘力的服務的原因。

第一,我是導遊,我是民間大使,我是國際化大都市的窗口和形象,我希望擔當得起這個角色,不會給我熱愛的家鄉抹黑,而是我為我的家鄉驕傲,我的家鄉因我自豪,我認為應該是相輔相成,彼此成就的關係。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更多人喜歡我的家鄉,看到它的美好,所以我必須和家鄉同樣美好。

第二,中國老話「和為貴」、「和氣生財」,不消費的遊客也是我的工作內容,我的工作是和人打交道的,既是工作也是生活,既是人自然有各種性格各種層次各種不同,要能理解和接受各種的情況,我讓遊客開心了舒服了,對方也會讓我開心和舒服,我認為導遊和遊客的關係是鏡子,你對他笑他對你笑,你對他生氣他對你生氣,我的工作和生活我希望是充滿真誠、善意、舒適、溫暖、融洽、快樂、自由的氛圍,而導遊的每個團,導遊都是主持是導演,團隊氣氛是導遊主導和帶動的,我不願意每天身處水深火熱 勾心鬥角 互相埋怨之中,所以我團隊的氣氛是由我主導由我選擇的。一直很喜歡一句話,你給了遊客怎樣的行程,就是給了自己怎樣的人生。對遊客來說只是短暫的行程,對我來說卻是長久的人生。快樂、雙贏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第三,你讓上帝開心了,上帝也會讓你開心,這個行業有句話叫東邊不亮西邊亮,不到送團送到機場安檢的最後一分鐘就不能下定論,也許這個遊客他沒參加自費項目,但是他購物了,也許他沒購物他喜歡看演出,也許他沒購物沒看演出他願意增加景點看行程外其他景點,也許他整個旅遊過程中沒有參加自費 沒有購物但是你一直真誠熱情辛苦的服務感動到遊客了,他對你非常認可,在機場過安檢前給你一個信封,是感謝信或者紅包,如果是感謝信,公司一般會給你獎金,至少也會記得你下次有好團了先考慮給優秀的你,如果是紅包,你得到的不僅是錢 還有很多的成就感充實感。

第四,你的地接旅行社和組團社,還有認可你卻並沒讓你賺到錢的遊客,都是你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導遊不能目光短淺只看一天一團一次的利益,要有點高度和格局,說俗一點叫放長線釣大魚,要從長遠來看,認可你的這些人都會在以後的日子給你帶來更多更長遠的經濟價值,因為你不管賺不賺錢都服務好了每一個客人,組團社和地接社對你是放心的,下次有好的團會優先考慮你,你的遊客他也許會介紹親朋好友其他人來玩下次再找你,讓你安排行程、訂車訂酒店做導遊。

第五,你是導遊,你是自由職業者,你不是任何一個旅行社的員工,你不給別人打工,不是混時間混工資的工作,想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和成就,除了活到老學到老,讓自己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之外,重要的是有個好的口碑和心態,好的性格和情商,當你帶過的遊客百分之百都對你好評,當合作過的旅行社都百分之百認可你信任你,你的路就越走越寬,你的口碑就做出來了,日久天長你會做出自己的品牌,這種品牌是在這個圈子裡的金字招牌、是你的無形資產無價之寶,有人說導遊是青春飯幹不長久,如果做到這個程度,就長久了穩定了,成為你可以依靠一生的事業,你的金錢、社會價值、朋友、人脈都因此而來。


個人角度而言,我認為導遊的態度不好會導致遊客心情糟糕,並且影響整個團隊的氣氛。從導遊的職業操守上來講,導遊也是作為第三產業服務業。應該本著愛崗敬業作為地方大使的形象親切和藹的對待遊客。導遊導遊就是應該帶領遊客去了解當地的自然景觀或者人文景觀深入瞭解當地的文化,宣傳當地魅力。而當下的旅遊行業,將導遊的形象偏重於了銷售導購。導遊的工資大多都是依靠提成,這應該算是向銷售傾向的一個重要原因了。也就是說從行為的出發點來看,都是為了生計,導遊的這種做法也是可以原諒的。

在從消費的角度上來講,消費是本著公平互惠自願的原則,消費者擁有自主選擇權去購買商品。所以即使在導遊帶團過程中,遊客不購買商品,也是人家自己的選擇。但是遊客不購買商品,也就是說沒有為導遊帶來利益(而這個利益是本不屬於導遊帶團所產生的)。更何況遊客買的是旅遊服務,又不是購買服務。所以我認為,導遊應該正視自己的職業操守,擔任「形象大使」。但是也要勇敢地維護自己的權益。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就整個職業羣體而言,大多數情況是沒消費就沒收入,你讓一個免費勞動的人態度好到哪去?

就個人而言,我認為這個導遊有點蠢,態度差大概率導致客人更不願消費,何必呢?


現在負地接太多,多數導遊需要向旅行社買團,不消費拿點回扣可能這個團會賠錢


幾十年前有種刑事犯罪叫投機倒把


他也是為了生活,大家都不容易,別在意,但是他要是強制消費,比如說你們必須買啥啥啥,可以打12315投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