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裝備M1加蘭德步槍,BAR,湯姆遜,手榴彈,還有迫擊炮,還有兩年的彈藥儲備。


以八路軍英勇作戰的士氣,如果再加以適當裝備,戰鬥力必增強百倍。如果八路軍獲得一定數量的輕炮、彈藥和其它輕武器的裝備,則可以掃除深入我根據地的敵據點和交通線,把根據地融成更大塊的。如果八路軍獲得重炮、反坦克炮等裝備,則華北會有更多的類似「百團大戰」的戰役進攻,敵人的任何交通線將無法控制,敵人將會更多地被牽制在華北戰場上,以至將敵人趕出去。——彭德懷與美軍觀察組的談話


嘲諷八路軍「遊而不擊」,此前甚至還有人編造出八年抗戰八路軍只打死851個日軍的謠言,當時八路軍唯一可以自產的武器就是邊區手榴彈。

關於八個美械師,我覺得沒有必要,只要老蔣別坑隊友,胡宗南幾十萬大軍不要把延安圍堵得水泄不通,史迪威就是因為這件事想讓胡宗南的大軍回防在日記裏罵常凱申:

『一個瘋狂的小x種,頑固的小蠢驢,自以為是,一如既往的難纏』。

導致邊區政府財政一度緊縮,不得不發動大開荒去生產所需的物資。

對此史迪威評價:

他已經組織了10萬人的特務人員。憎恨所謂的共黨人。他想保留提供給他的軍火物資,以便在日本人退走之後佔領他們的地盤,粉碎他們。不會賣力地認真打仗。他想不費力氣地結束戰爭,以大量的物資來維持他的政權。他已經阻礙了我們3年,而且還會繼續這樣做。他破壞了他應承諾遵守的協議。

日本方面《遊擊隊與遊擊戰》一書寫道:

共軍原來是連步槍也不多的軍隊,改編為第八路軍後並無多大變化。雖不斷向蔣介石方面申請補給,但蔣介石方面似乎給的不多,飛機、坦克和重炮共軍當然沒有,據說只有少量野山炮和迫擊炮,基本上普及了機槍和步槍。由於武器彈藥不足,有專門擔當窺視日軍輜重隊的部門。當友軍失敗時,迅速前去打掃戰場,蒐集武器彈藥,收容殘兵,從而得到人員、武器及彈藥。所以他們非常珍惜子彈,一粒子彈也不能隨意發射。有稱為特別狙擊手的,並制定瞭如下嚴格的射擊規則:一,見到敵人時才開槍;二,瞄準後才開槍;三,有命中把握時才開槍。」

長野朗,系侵華日軍陸軍步兵大尉,重點研究了八路軍的遊擊戰術,書中寫道:

「初期,(八路軍)既打正規戰,又打遊擊戰。自山西歸屬日軍以後,即專門進行遊擊戰。第八路軍的遊擊隊從山西向河北平原、察哈爾、山東及華北一帶湧來,對我後方兵站、醫院、鐵路以及在日本援助下成立的地方治安維持會,進行襲擊和破壞,並且建立共黨的縣政府。從此時起即已深入民眾,在民眾中開始組建遊擊隊。由於他們能夠與民眾聯繫密切,因而得以瞭解我軍行動,我軍剛要將其包圍,他們很快即逃遁一空。據說一年內戰鬥已達638次。他們的手也伸向臨時政府的保安隊,使若干保安隊叛變,從而獲得了武器彈藥。

中國方面資料:

1942年,日軍對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的「掃蕩」,使用兵力在1000人以上的達174次,較前兩年增加三分之二,使用總兵力有833900餘人, 較前兩年增加一倍。其中,萬人以上的「掃蕩」有30次。日軍「掃蕩」採用所謂「鐵壁合圍、捕捉奇襲、縱橫掃蕩、反轉電擊、輾轉抉剔」等空前殘暴的方法。日軍「掃蕩」的時間也比過去延長,有的長達3個月。

看看這個果粉,好笑喲,要知道,1940年1月皖南事變還有半年多才發生。

岡村寧次不得不承認失敗,說「肅清八路軍非短期間所能奏效」, 而以「獅子撲鼠,效力不大」來自我解嘲。

《晉察冀軍區抗日戰爭史》,第3章,第64頁。

《目前形勢和新四軍的任務》,見《zhou選集》(上),第105頁,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

淞滬之戰,中國軍隊士氣旺盛,英勇抗敵,但蔣介石單純防禦,將幾十萬精銳密集於長江南岸狹長地區內,層層設防,硬打死拼,大量消耗中國軍隊的有生力量,是很愚蠢的作戰方法。後來,蔣介石回顧淞滬戰役,就曾自我檢討,認為自己沒有在《九國公約》會議之前,及早退兵於吳福線、乍嘉線陣地,「而於精疲力盡時,反再增兵堅持,竟使一敗塗地,不可收拾」, 「此餘太堅強之過也」

《困勉記》,1938年2月2日。

「堅強」是好事,但不顧條件,「堅強」太過,沒有任何靈活性,就是執拗了。

微點評:一個軟柿子的堅強。


會的,因為就是解放戰爭結束後,我們的一個精銳軍團,僅輕武器就有數十種型號和多種口徑,後勤工作讓人頭皮發麻,有的彈藥論倉算,有的只能論粒。我說的是在解放戰場上殲滅了國軍美械軍、師的部隊,抽調去朝鮮的主力。

在抗戰時期,彈殼都不能丟,因為要做復裝子彈。就有這麼困難。有把中正式,帶上5發子彈,你就是一合格戰士配置了,端著紅櫻槍在拼刺時再上的人,大把存在。抗日統一戰線是我們提的,國軍頂多不打你,放開大路讓你接收美軍裝備,那想都不要想,藥品都是經香港,再通過張學良防區送進來的。新四軍的江南一葉事件,在之前就發生過多起,以防區調整,要新四軍讓出駐地的情況,晚上進攻的也有。

綜上,如果有八個師,按美軍的師規模來算的話,八路軍的根據地,會包括很多縣城,少數省城。日軍要在各根據地周圍保留相當大的軍力纔行。這對國軍謀劃成熟的大戰役有好處,而我軍也容易在局部形成絕對優勢,啃掉相當兵力的日軍集團,不用老是端炮樓了。


各位討論時也要根據題主的設定,是沒有重炮、坦克等等重裝備的,他只給了輕武器和兩年不限量彈藥,這個題主壞的很。唯一重火力是迫擊炮。


我這人有一愛好,特別愛打擊寶島歷史發明家。也喜歡直接搬運網上大章節裏的小細節,專門打臉用。特別多的國內歷史教師,喜歡講百團大戰,彭老總打得好,卻被批評。第一,沒中央批准,百團從那裡來?人你都湊不齊,我軍可不是軍閥部隊,全靠軍頭自家養。第二,整個戰役的設計和開端都只計劃了22個團,命令是參戰兵力不少於22個團,結果來了105個團,因為整個戰線發動在2000多公里的沿線上。第三,彭總這性格也坦然接受了批評。

大家是不是忘了八爺這名號的來歷?我們改編成了國民革命軍十八集團軍,給你的編製是三個師,人數5萬以下,兩黨有協議的。一百零5個團,動員總兵力達到了20萬。中央軍朱懷冰部、河南軍閥孫殿英、山西軍閥閻錫山在百團大戰後,態度大變,抗戰同志關係急速冰降至同室操戈,並在次年,1941年新四軍所部發生了皖南事變。批評彭總是為了防誰?自已心裡沒點逼數麼?

島上居民在我們網上,給出了兩種評價。一種是,好大喜功,戰場上打的歡實,結果民眾受到大掃蕩的損失。另一種卻是,中共遊而不擊,玩命擴充實力。把彭總因隨軍記者管理不到位,暴露部隊實力。扭曲成,怕鬼子掃蕩,要低調發育。但百團大戰的第三部分,就是反掃蕩。1940年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是反掃蕩階段,即整個百團大戰包含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三個階段。接下來呢?不敢聊了,咚的一下,跳到建國後,彭總被打倒去了。

「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百團大戰第三階段都還差20天才結束呢。相煎何急!蔣的皓電發出時,百團大戰還在進行第二次進攻階段呢。


首先八路軍只有三個師(至少在編製上):115師、120師和129師(李雲龍獨立團所在的386旅是129師的),其他的隊伍基本上都是五個縱隊或者山東縱隊這樣的地方隊伍。

其次得搞清楚當時八路軍對於日軍來說,最要命的是什麼?最要命的就是中共領導的敵後抗日根據地恰恰就位於存在大量耕地的農村地區,控制了大量耕地;而鬼子由於兵力問題,控制的都是城市,而城市外的廣大農村地區基本沒法控制。

然而鬼子再牛也是要喫飯的。戰爭初期的時候,鬼子還可以從國內或者東北、朝鮮、臺灣等地運過來,但是隨著佔領區擴大,戰線一拉長,補給明顯就跟不上了(1941年是最高峯為436萬噸,45年下降到185萬噸)。要知道鬼子那可是列強窮鬼,相比起德國、蘇聯這些不用擔心餓肚子的軍隊(更不用說連午餐肉都嫌棄還可以享用冰激凌蛋糕的美軍),鬼子那個時候是靠壓榨國內民眾生活物資需求才能基本保證前線補給供應,到戰爭後期的時候日本國內甚至淪落到按克來供應口糧的地步。

對於鬼子來說,美式裝備和大量的兵力並不可怕,甚至巴不得對方出動主力部隊直接正面對抗呢;但是要是沒有糧食的話,鬼子就真的得餓死了。所以就得經常跑到鄉下去搶糧食,這個時候一般都是如果大部隊出動「掃蕩」的話,那就把羣眾和物資都撤走,鬼子就撲了個空;如果出動的是鬼子的小部隊,那喫虧的就是鬼子,因為到時候就會被優勢兵力圍攻,得不償失。

想要控制廣大農村地區的話,鬼子自己兵力不足,就只能靠那些偽軍了。只是偽軍的話,和運輸大隊長一脈相承的戰鬥力能指望嗎?

鬼子後來為了對付中共遊擊隊,採取了修碉堡挖封鎖溝的方法,給我軍造成了很大的損失。當時因為普遍缺乏重武器,想要端掉一個炮樓難度很大。當時要是多幾挺重機槍或者平射炮之類的裝備,這種就地取材建的碉堡很容易就會被搞掉(鋼筋混凝土在當時是昂貴的稀罕物,鬼子都沒多少),比如當時八路軍曾經在墜毀的B29上搞到過12.7口徑的M2老乾媽,這玩意不知道對付炮樓多好用,只是因為彈藥不夠,每次出動都得總司令簽字批准。新四軍還有過繳獲了九二步兵炮後去打炮樓,還沒開炮偽軍就當場投降

史迪威的確有過援助中共的計劃,後來美軍還派出觀察組到延安考察。據說美軍對中共的評價要比國軍好得多,而且再加上中共力量都在敵後,無論是情報蒐集還是敵後營救飛行員都方便的多。

不過中共也沒常凱申那麼貪心,要求的就是炸藥和無坐力炮以及迫擊炮,連槍都沒多要幾把(不過口徑也不一致),剩下的就是一些通訊裝備和醫療物資了。事實上只要多給一些巴祖卡,估計華北根據地就會連成一片,到時候鬼子就只能被分割包圍在幾座城市裡了。而且這些東西和駝峯航線的運量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不過有個問題就是怎麼運過去。要麼通過重慶或者西安中轉(光頭不一定答應);又或者走從蘇聯走內蒙那邊過去(得看蘇聯願不願意,估計在打趴下德國人之前不一定願意);還有就是通過潛艇運到山東接貨(這一點有記錄,程子華在1944年 12月 21日關於美軍觀察組活動概況給葉劍英的電報當中提到:畢德堅與路登二人訪他們時,曾問「山東至晉察冀,運輸交通如何。設美國軍火援助,將可能自海上以潛艇(每個等於 50架飛機運輸力),運至山東,不採緬甸路線」。)


看到好些答案質疑美械無法運輸的。

難道沒有人瞭解過曾經在延安呆了好幾年的美軍觀察組-迪克西使團嗎?

美國援助八路軍美械,這不僅僅是個假設性問題,是當年毛澤東、周恩來、羅斯福、史迪威都認認真真考慮並談判過的。美國當時對國軍的戰鬥能力非常失望,有強烈的意願想要和tg合作,而tg也對爭取美國成為自己的盟友抱有極大的熱情和誠意。

當年羅斯福和史迪威派一支美軍觀察組進駐延安,目的就是評估tg的戰鬥力判斷是否值得和八路軍合作一起抗日。美軍觀察組不僅在延安與毛、周、朱等人親自談判,還去山西實地近距離參觀了八路軍如何與日本人作戰。

tg和美軍觀察組當時認真的討論了美國軍艦登陸中國的地點和tg如何策應保障美軍順利登陸。甚至美軍觀察組從tg手裡拿走了詳細的山東沿海水文地圖,tg還曾組織軍隊向美軍展示過如果佔領某座沿海城市並堅守至少2日以上。

美軍觀察組當時對tg軍隊的戰鬥意志、作戰能力和管理能力評價都很高,但認為tg軍隊嚴重缺乏武器彈藥。美軍觀察組甚至做了適合援助tg的武器彈藥類型的詳細報告。

最終tg和美國沒有合作成實在是一樁遺憾事,雖然影響因素有很多種,我個人認為最主要的因素是美國原子彈的研製進展導致美國不再需要盟友來贏得戰爭,所以美國最終沒有選擇與tg合作。

試想下,如果美國原子彈沒有研製成功,如果八路軍從美國獲得援助的美械,八路軍的戰鬥能力、繳獲能力及擴員能力將大大加強,tg或可在數年之內自己將日本人徹底打敗。那樣的話,國共之間的力量對比又不一樣,美國也不僅僅是kmt單方面的盟友,中國的歷史或許會徹底改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