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上初中碰巧進入讀書空窗期,買了本《嫌疑人x》看看,還湊合,當時東野還沒有那麼高的熱度,興趣使然又看了本什麼記不得了,感覺故事真的很拉垮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後來高中身邊有了東野吹零零散散看了幾本他認為「神作」的書(白夜行 惡意什麼的)感覺太一般了,要故事沒故事要描寫沒描寫。是我口味太怪了還是國內東野真的吹過了???現在逛個書店全是他的書我看著是真的煩躁。


我感覺確實是吹得太過了。

他的書為什麼受歡迎?首先是由於好讀,文字順暢。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太重視邏輯推演,讀起來不費腦子,閱讀門檻很低。人往往會出於對新奇的追求,而渴望看到對於異常心理的描寫。異樣的心理、事件是具有戲劇性的,迎合了人們追求新奇的閱讀趣味。像是白夜行、惡意,乃至嫌疑人X的獻身,我覺得無非就是作者憑空構建出了一種有別於人們普遍心理的心理狀態,來投人所好。有人讚譽他所描寫的這種異樣心理是基於對於人性的深刻洞悉,這種論調我是難以苟同的。實質上,就我個人而言,他筆下人物的心理就像是空中樓閣般,不真實。(我可以舉貴志佑介、我孫子武丸筆下的異樣心理人物作為對比,他們或是由自身經歷、或是通過查閱心理學知識和相關案例,構建了很有真實感、能夠讓人信服的異樣心理)又比如他好像有一部作品寫兒童因不堪升學課業負擔而犯下罪行,這讓人覺得很刻意,故意語出驚人,誇大課業負擔的危害,以成全自己「社會派作家」的身份。當然了,這種聳人聽聞、富有戲劇性的故事是受到大家歡迎的。反正只要是哪裡存在社會問題了,都可以誇大一番,編造個案件出來,說是「通過作品揭露了社會問題。」(最近確實在國內也出現了因課業負擔引發的案件,但我還是對於東野圭吾刻意誇大的寫法不滿)。

所以,我認為東野受人歡迎的祕訣就在於以下兩點:1.好讀。2.誇張的戲劇性。對於沒接觸過推理的人來說,這種低門檻的閱讀自然是極佳的體驗。所以他的書才會在各大書店佔據主流地位。在抖音快手農藥喫雞主播電競的影響下,國人讀書的氛圍很差。大部分人平時沒有閱讀習慣,好不容易讀一本,自然樂意讀這種不費腦子又能滿足對於異常心理的獵奇取向的作品。對於閱讀量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的本格推理愛好者而言,東野的作品可能就顯得層次有些低了。

現在人們的業餘時間大都消耗在一些淺層次的娛樂上,而不是真正去尋找滿足自己欲求的娛樂項目(看看農藥喫雞就能知道這一點,也許他們並不是真的喜歡玩這個遊戲,而只是其他人在玩,所以自己也要玩)即便是在娛樂方式的選擇上,人們也不是自己花費心力去尋找能滿足自己的項目,而是人云亦云,看別人都在玩什麼,自己也要跟著玩。前幾年徐浩峯拍了幾部電影火了,大家都去買徐浩峯的書;劉慈欣得獎了、作品拍電影了,大家纔去跟風看劉慈欣的書。只怕他們本身對於徐浩峯、劉慈欣的作品是沒什麼興趣的,看過一遍之後,估計也不會感到有了什麼收穫,卻還要違心地說一聲「真乃傑作」「受益良多」,以顯示自己與大眾的品味保持一致。東野圭吾在中國的熱銷,恐怕也不能說沒有「追逐流行」的心理的影響。


我稱不上是東野圭吾的書迷,畢竟只讀過一部分比較有名的作品,沒有很多。

也稱不上對推理類小說有多深的瞭解,畢竟其他的作家的書讀的很少,阿加莎的電影版本看過一些,更喜歡看一些懸疑電影,柯南也只看了幾百集。

但是

我是真心地喜歡東野圭吾的作品

聊不出來什麼本格啊,這個那個的專業詞,就說說感受吧,不涉及劇透,請放心閱讀,如果你看不懂我說的,請翻看相關的東野作品。

我認為一個好的懸疑小說應該有這幾個方面

1、成功的懸疑情節設置

2、成功的人物塑造

3、成功的現實(哲學)思考

一、情節設置(不涉及核心劇透)

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嫌疑人X的獻身》,其實在我看來,這本在東野第一序列的作品中不是最吸引我的,屬於比較俗套的情節設置。就是看一半或者少一半就已知兇手,但就是不知道他是怎麼做到的,直到最後偵探的反轉推理。

我最喜歡的是《白夜行》和《解憂雜貨店》,讀完或者讀到一半就在心中驚呼,我X還能這麼寫?還能這麼搞?

《白夜行》是完全沒有提供任何主角的主觀視角的小說,所有的情節,所有關於主角兩人的信息全部來自於各個事件經歷者的視角和他們的主觀感受。通篇兩位主角的主觀表達只有一句話(大概意思):在我的世界裡,沒有太陽(光明)。《白》實際上是一部愛情小說,主線卻是暗線,到最後的結局,兩個人的情感仍然撲朔迷離,回味太TM悠長了,好幾年了,仍然餘音繞梁。

《解憂雜貨店》是一個奇幻色彩的小說,也不能算是推理小說,東野巧妙的連接了過去和未來,在一個個溫情的故事中,都有著過去和未來共同的作用,也都存在著絲絲縷縷的聯繫,這些聯繫和邏輯完整的時候,在一邊流淚,一邊驚呼:所戴斯乃。三個不良少年的自我救贖,各個角色的知恩圖報,偉大而善良靈魂的死而復生,全部都容納在一個雜貨店和一家孤兒院中,是在太NB(請原諒我詞窮)。

二、成功的人物塑造

前面說的《白夜行》是一個另類但非常豐滿的人物塑造,說道人物,神探伽利略系列的湯川學應該算大名鼎鼎,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另一個系列的加賀恭一郎,就是《惡意》的偵探。

《惡意》被封神作,也主要是形式和轉折,全部採用口供和調查筆記的方式。

這個系列我看的不多,最喜歡的是《新參者》

加賀恭一郎是一個相對神祕的角色,另類的日本警察,總能以最深入人性的推理和最善意的智慧來解決事件。

《新參者》是一個主線+N個支線的結構,但主角加賀恭一郎卻總像是一個配角,出現在各個小故事中,他讓人奇怪的出現,調查一些細節,幫著支線解決他們的困難,最終將各個支線中收集到的線索拼湊出主線的答案。每個支線都洋溢著人性的溫情,同時在這一部,也體現了加賀自己的身世和背景,隱藏著的暗線是加賀自己和父親的父子關係和情感,同樣是深入骨髓的人性之善。

這本小說,為讀者樹立了一個極其飽滿的加賀警官,但同時又很神祕。這個角色,真TM太酷了。

三、成功的現實(哲學)思考

東野的小說很有思想,從來不是那種為了推理而推理,為了懸疑而懸疑,至少我讀的這些作品,沒有一部是這樣的。《神探伽利略》短片集可能是最為了推理而設定的吧,單純就是將科學和奇妙的犯罪手法結合的合集,本來已經很受歡迎了,電視劇也評分很高。但東野不滿足,纔有了後續的《嫌疑人X的獻身》。

《嫌疑人X的獻身》之後湯川一度拒絕幫助警局,因為在《嫌》的最後,石神完完全全被湯川打敗了,而事情真的應該這樣麼?真相應該被揭露麼?揭穿了犯罪,就符合正義麼?他迷惑了,和我們這些看完《嫌》的讀者一樣,不斷地思考著,真相和正義。

另一個冷門作品《彷徨之刃》不斷地討論和反思著法律正義和事實正義,人性和法律的衝突,正義和法律保護的衝突。連接是我寫的關於《彷徨之刃》的答案,涉及嚴重劇透,感興趣請閱讀。

像彷徨之刃這樣的小說中,犯罪的少年毫無悔改之心,而且手段惡劣,為什麼還有很多大律師為他做辯護??

www.zhihu.com圖標

更多的是解讀人性,東野的作品,人性之惡很多,人性之善更多,但最根本的是人性的複雜和中性,很多你無從分別善惡,無從區分黑白。

很多懸疑小說在你最後得知結果後,長籲一口氣,原來是這樣,就完了。

東野的小說,在你讀完之後,長籲一口氣之後,是長時間縈繞在腦中的思考,回味,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更多的理解。

這就是好的小說或者好的推理小說應該有的吧。

這就是我喜歡東野圭吾的地方。


首先我想知道題主是作為一個推理小說迷對東野圭吾的書不滿,還是作為一個普通讀者對東野圭吾的書不滿。

前者的話挺正常的,後者的話說明你的審美確實與絕大多數人不同。

我喜歡東野圭吾是因為他讓我拿起了紙質書,有了閱讀的習慣。我剛開始看小說的時候看到《白夜行》這種情節可是非常震撼的,通俗易懂,情節曲折,還有雪穗那句挺文藝的名臺詞,都讓我十分欣賞。

要讓現在的我看《白夜行》,肯定不會覺得有多驚艷了,畢竟看了許多曲折的故事了。

從銷量上看得出,東野圭吾講的故事以及他講故事的方式是受絕大多數人喜歡的。


看評論發現樓主是本格推理迷,那我也許能體會一點。但正如認識的前輩和幾位推理小說家所說的:許多本格推理迷黑東野是帶著開玩笑的性質黑的,好多人卻當真了。

說實在的東野大多數的作品不太應該歸類到推理小說裏(連社會派也算不上的),只能算暢銷小說。而且他很多有關滑雪和棒球的小說都非常爛(我覺得是這樣)。

然而他還是有優秀的本格作品的。比如出道的《放學後》以及直木獎的《嫌疑人X》。我也是初中看東野,算算時間可能比你早幾年。《嫌疑人X》有震撼到我,前面紅鯡魚鋪得挺好,真相出來的時候蠻驚訝的。這樣的詭計似乎是東野首創的,但是後來被借鑒和致敬得多了,就變得不特別了。

至於《白夜行》《惡意》《解憂雜貨店》這種真的見仁見智,我的感受是讀起來不累,而且東野把想表達的東西寫得非常清楚,偶爾看看會有些感觸。而且說起來《惡意》的爭議主要在和連城三紀彥撞梗吧。

我高中時期是東野黑(真的!),現在看看又覺得還可以了。所以你說不定過幾年想法也會不一樣。

喜歡本格的讀者不喜歡暢銷,喜歡暢銷的讀者不喜歡本格,其實都是挺正常的事兒。我記得之前看到有人把《獨眼少女》批得一無是處,我告訴他這本書講的是「後期奎因問題」,對方覺得這是為了本格弱化了故事性。你這問題其實也沒差多少,東野就是為了寫人物、寫故事把推理元素扔了。不管哪種寫法都必定會損失掉相當一部分受眾。

6.22更新

看到評論區有說《嫌疑人X的獻身》和《藏書室女屍之謎》撞梗,於是把阿婆這本名作讀了一遍(下有劇透)。

首先核心詭計確實是一樣的,但是不影響閱讀體驗。個人認為前者倒敘+直接點明兇手的方式更突出這個詭計,後者則注重人性的剖析和故事的整體性。至於有沒有抄襲見仁見智,畢竟《嫌疑人》算是把這個詭計換了一種用法。


東野圭吾的小說最與眾不同的地方,不在於案件多麼離奇,構思多麼巧妙,推理多麼嚴密,而是所有故事背後深藏著複雜的人性,沒有一個案件脫離人性單獨存在。

在每一個看似毫無頭緒的案件背後,比「這是怎麼做到的」更重要的是「是什麼促使兇手痛下狠手」,「為什麼」是東野圭吾的小說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讀完以後讓人久久不能釋懷的地方。

比如《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獻身》這兩本看似截然不同的小說,作案動機卻很相似。《白夜行》中雪穗和亮司的命運自幼便糾纏在一起,為了雪穗,亮司殺害了自己的父親、以及雪穗的母親,之後兩人因為不同的人生軌跡漸行漸遠,但是在雪穗成長道路上迫害她的人,都在暗中被一一除掉了。在故事結尾,謎底漸漸揭曉,而直到最後一頁,小說纔到達震撼人心的高潮。

《白夜行》最後一句寫道:「只見雪穗正沿扶梯上樓,背影猶如白色的幽靈。她一次都沒有回頭。」亮司和雪穗惺惺相惜的感情終於隨著真相浮出水面,有人說,雪穗太絕情了,面對亮司的死,竟然如此無動於衷。我卻覺得,這冷漠的面具正是為了掩飾內心不能自已的悲痛,演技高超的雪穗面對他人的屍體,最恰當的表現難道不是驚恐無措嗎?但她再也演不下去了,亮司帶走了她活下去的最後一絲勇氣。

永遠保持得體謙和的雪穗不過是具優雅的軀殼,和生活在黑夜中無法面對陽光的亮司本質上是一種人。他們一生都在追求童年時被剝奪的東西,卻難以彌補兒時的傷痛。孤獨如影隨形,靈魂跌入深淵之中,唯有在對方身上才能找到慰藉。亮司用喪失理智的愛支撐著雪穗畸形的虛榮心,至死方休。這是《白夜行》重重謎團背後的主題。

《嫌疑人X的獻身》中,數學天才石神為了幫助失手殺死前夫的鄰居靖子,製造了無懈可擊的不在場證明。無論警察怎麼調查,也找不到突破口。如同《白夜行》不到最後一頁沒有真相,直到小說倒數第二頁,一切仍然在石神的掌控之中,即使他的計劃被揭穿,也完全不會牽連到靖子母女。

孤獨往往是天才的註腳,在石神沉浸在孤獨中時,孤獨也在吞噬他。他對靖子的感情不僅是愛,更是從她身上汲取生存下去的活力,與其說他在救靖子,不如說是在自救,這促使石神為靖子巧妙地脫罪。他每一步都算得很好,但是他沒有把靖子母女的情感算進來,他的計劃在靖子自首的這一刻變得毫無意義。石神崩潰了,比自己面對死亡時更絕望。

靖子出於良知自首,卻在無意中辜負了石神的付出和深情。她始終沒有意識到「石神面無表情的背後,竟藏著常人難以理解的愛。」這是石神的悲劇。

人性是東野圭吾所有作品的骨架,無論是以上兩部作品,還是《放學後》《解憂雜貨店》《祕密》《流星之絆》《彷徨之刃》等。而《大雪中的山莊》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東野圭吾的懸疑世界中格外耀眼。

《大雪中的山莊》看上去是一場偽裝在話劇中的密室連環兇殺案。七名演員來到一棟民宿,排練一部沒有劇本的舞臺劇,為期四天。他們要假裝被大雪困在與世隔絕的山莊裏,只要與外界聯絡就會失去參演資格。

第一晚,女演員溫子失蹤。第二晚,女演員由梨江失蹤。大家只當是導演的安排,卻發現了本不該出現的沾血的花瓶,隨即陣腳大亂:難道這根本不是演戲,而是有人真的要殺他們?

眾人開始互相猜疑、激烈爭吵,有人扮演偵探,有人聯手製造不在場證明,還有人趁亂對意中人表白。就在空氣中充滿警惕和懷疑時,又一個人失蹤了……

東野圭吾在《大雪中的山莊》巧妙的植入了多重結構,讓案件撲所迷離,當我們跟著幾位演員慢慢來到迷宮出口時,才發現這齣劇的動機是仇恨、寬恕和愛。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