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功能的虛弱,直接影響到氣血的運化,氣血又是體內精微物質的載體,所以,脾胃一旦不好了,影響的是全身的健康。

既然是脾胃不好了,那就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飲食,一要規律,二要均衡,三要適當中藥養生。

規律就是到點了就要喫飯,喫飯不易過飽或過少,7分8分飽是最好。

均衡就是飲食結構要均衡,穀物,瓜果,蔬菜,肉類,蛋奶等都應該均衡攝入,不得偏食。

中醫藥的接入可以幫助和提升脾胃,提高脾胃的運化功能。


先說個人理解

不太理解這個先天的意味,脾為後天之本,生來脾虛可能性很小,但是可以在嬰幼兒時期由於飲食因素,餵奶時間不定,或者在長大一點家長進食太早或者過量,而傷及脾胃,導致其運化功能失司,進而出現不足之像,最終孩子長大成為了後天之本匱乏之脾虛一類。

再說建議

脾主運化,五行屬於土,五色屬黃色。想要健運脾土,就要恢復期生理特性,一個是助其運化,那麼就要求飲食要規律,少喫不好消化的食物(比如高纖維的,質地比較堅硬的,生的食物或者未全熟的),以後就是要喫容易消化的食物(粥類,麵食等),這樣一個是減輕脾運化水谷的負擔,另一個保證胃的消化有一定保證,畢竟脾胃相互表裡,脾為胃家行其津液在病理情況下也可以做為脾的負擔,上述是給脾減負減壓。

再者就是補脾益氣,補脾除了健脾以外還要注意從腎肝肺考慮

心屬火臟,但全身的元陽來自於腎的命門之火,那麼這個和脾有什麼關係呢?火可以生土,脾土需要依靠腎火(命門之火或者叫腎陽)來溫煦,脾土溫煦有度纔能夠有能力腐熟水谷。

肝脾,相關性很大,比如說,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肝臟不好的時候會影響脾的功能,那麼在脾虛的時候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那麼我們就要保證肝臟功能的正常,防止其影響脾的功能,另外,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的同時,也是主生髮的,它能夠幫助脾氣去運化水谷,將水谷精微物質輸送到全身,同時有助於脾氣的升清,當我們的肝氣疏泄生髮有度的時候,也就相當於在給脾減輕負擔。

肺,主氣司呼吸,脾輸布水谷精微的途徑,其實有兩個,一個是脾自身向四周佈散水谷精微,另一個就是向上輸送到心肺化生氣血,從而佈散到全身,當我們的肺氣充足的時候,也有助於脾的健運

接下來就是從基礎的系統聯繫方面來講

脾在志為思,因此脾虛的人多,有一些思慮過度的情況,所以脾氣虛的人一定要注意個人的情志活動,也就是說,一定要保證一個愉悅的心情,不能想太多的事情,思考太多,就會耗傷心脾

從季節的角度來看,脾對應的應該是夏季裡邊的長夏,那麼夏季雨水是偏多的,氣候也是比較潮濕的,而脾土是喜燥而惡濕的,如果濕氣太過,就會不利於脾氣的健運,這時我們就應該,注意健脾燥濕,同時保證休息,另外還要保證一個,優良的生存環境,不要長期居住在潮濕的場所

最後,就是一些食療的辦法,比如可以多喫一些健脾的食物,像是白扁豆,山藥,茯苓,都是葯食同源的食物,可以熬粥裡邊放一些,另外還可以加一些可以接受的中藥,比如黨參,黃芪這些益氣健脾的都是非常不錯的,當然有一些人可能不喜歡中藥的味道,那就可以不加,同時還有一些人可能對這些葯有一些過敏的反應,那也可以不加,直接考慮喫白扁豆或者山藥粥也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如果這些都不能滿足你的需求,可以去當地的中醫院找一些靠譜的中醫進行調理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全文都是手打,可能有謬誤,個人意見僅供參考,祝你健康!


中醫理論認為腎主先天,一般先天性的疾病都要尋到腎中去。

脾屬土,為後天之本,腎屬水,為先天之本。調理先天脾虛,就像把沙漠改造成綠洲。

沙漠乾旱,水土流失,所以生機了了,就像先天不足,後天失養的人一樣。沙漠要變綠洲,需要水土,需要休養生息,需要時間。先天不足,後天失養的人要強壯起來,需要固澀水土,惜養精神,少私寡慾。

沙漠中的水土可以隨時補充,但植被只能靠休養生息慢慢培養。人體水土也可以隨時補,但精神必須慢慢培養壯大,不要過多幹預它。植被多了,可以反過來保持水土,精神內守也可以固本培元。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 中醫認為 脾胃為後天之本 也就是說 脾胃功能不好 是可以依靠後天調理慢慢好起來的 脾胃的調理 無外乎就是 飲食和情緒兩大方面 把這兩大方面調理好了 就差不多了 但需要長期的堅持 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


那就更需要調理


找個好的機構,堅持做小兒推拿


我理解你這個問題指的是脾虛遺傳了父母的情況,一般來說,遺傳的脾胃虛弱在早期並不是很明顯。往往後期因為自己照顧不好導致,那麼調理方法還是與平日裏的補脾胃一致的。


堅持跑步鍛煉六個月,你的脾虛會明顯改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