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端市場裏,寶駿315 明銳旅行 叫好不叫座

在中端市場裏,大眾蔚攬/蔚領 叫好不叫座

在中高端市場,賓士C級 奧迪A4/A6 叫好不叫座

在高端市場裏,保時捷帕拉梅拉旅行,一樣銷量低迷

旅行車上市之前一定是發售必買,然後就木有然後了


行業規律: 同國家同品牌同級別,越是小眾的細分市場的車越貴,這是作為小眾的代價。

以窩窩品牌官網的各地入門指導價為例,看看它們轎車和旅行車定價差距怎麼樣,已經比較熟的讀者可跳過看下一段。

瑞典市場,旅行車V90比轎車S90便宜7%

德國市場,旅行車V90比轎車S90便宜12%

美國市場,旅行車V90比轎車S90貴2%,跨界旅行版V90比轎車S90貴8%。價格關係開始倒過來了。

中國市場,跨界旅行版V90比轎車S90貴9%。另外我們也比較熟悉中國的窩窩終端價了——S90經常性優惠8萬以上,V90優惠則一般五六萬的程度,實際成交價的差價更大。


表面上看,上面差價的原因主要是S90是沃爾沃亞太合資國產的,而V90是進口的。不過窩窩官方並不傻,不會國產V90自討沒趣,因為更深的原因來自不同國家細分市場大小問題

全球旅行車銷量分佈中,歐洲獨佔72%,遠超汽車市場體量更大的中美的9%。

具體到各國的細分市場佔比,歐洲的旅行車佔比達到了近兩成。

相反在中國,旅行車佔比不足0.5%。(考慮2020數據不全,用歷年上半年)

在中國,廠家在如此小眾的每個月僅三四千輛的旅行車市場推新產品是沒有前途的。比如現在十來個旅行轎車車型在這個市場競爭,雖然車型不多,但已經處於這個三四千輛市場的飽和狀態了。即使新產品解決各種問題真的把價格壓下來了,受旅行車市場小影響,車型天花板也註定很低,還在供應鏈、排產、庫存等諸多領域被其他細分市場高銷量車型從成本到配置到價格等全方位排擠。

因此,廠家與其推旅行車增加不了多少銷量,不如乾脆定高價多割幾個旅行車鐵粉,畢竟不少旅行車在國內買不到,消費者的替代選項少講價都不硬氣。


旅行車主來回答。

作為蔚攬的車主,我的是一臺2.0的兩驅低配。蔚攬的實用價值應該是題主列出來的車裡面性價比最高的(個人認為)。

我買車的時候從落地20-60w的車基本都看過甚至試駕過,時間跨度7個多月吧,部分車型還試駕幾次。包括A6 A4 ar,C旅,蔚攬,giulia,stevio,is,冠道,銳界還有君越等等。

因為我的工作關係不方便開BBA之類的牌子,還有需要比較大的尾箱空間。suv,家裡本來也有,也真愛不起來那種操控所以後期備選名單只有冠道,僅僅因為它的後排空間。

所以最後鎖定蔚攬。。。這臺車本來說實話,我心裡更愛的是A6 ar的,結果是越開越喜歡。動力上還可以,談不上太快,卻一點都不肉。

到目前為止兩年多的車,7w多㎞,在廣東,周圍的4個省份都跑過(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大問題是沒的,小問題有些奇葩,例如安全帶插扣壞了這種。

關於空間,旅行車自然不用說了,空間真的頂呱呱,兩米高的冰箱,把後排放低我就直接可以塞進去了;員工宿舍買了兩張新的牀,也是隨便就塞進去了。反正以前臺車尾箱很規整,現在一直亂糟糟還一樣有位置放。天氣冷的時候,我經常就是把後排放倒,開一點窗就躺進去睡午覺了。

為什麼說這臺車性價比高,因為關於旅行車裡面他的空間除了V90和A6a,它貌似是最大的了。然鵝價格卻是一半多一點,動力也不肉,問題也不多。

總結我一位車友的觀點,別給一臺車賦予太多價值,想要性能車,買臺911它不香嗎?還有兩臺車開。想要四驅越野,買啥Allroad,買臺皮卡不香嗎?所以日常代步蔚攬真的香。

最後分享一些圖。


叫好是因為這些旅行車綜合素質都是非常好的車,不叫座是因為真心不適合大國也不適合我國

我先說題目啊,看到這篇回答的讀者們請你們首先回答一個問題,你或你的家庭經常自駕旅行嗎?這裡的旅行主要是指至少帶帳篷的那種,包含週末的郊遊。

如果這個問題的回答是yes,那麼旅行車非常契合使用場景,也十分值得選擇!!!

如果這個問題的回答是no,那麼旅行車不怎麼樣,不值得選擇新車,可以選擇二手,畢竟保值率在那呢。

然後再來說說題目描述中提到的各種車型叫好不叫座的情況,這是一個非常整體的問題,覆蓋面極廣,我才疏學淺,只能從我瞭解到的部分泛泛而談,我認為在整體實力定義下的大國,這種車型不實用,咱們藍星上在冊的大國,只有中、美、俄三家,裡面俄整體實力有所欠缺,中、美旅行車保有量都不高,大國首先國土面積肯定不小,也就是說存在長時間駕駛的可能性,其次經濟實力得過關公路網,鐵路網,航路網總得有一樣或兩樣甚至三樣過關,高速公路網過關帶來的好處是對於駕駛操控性要求不高,這就造成了,大國的民眾對於汽車要求首先是滿足多場景的使用,而不是某一特殊要求,所以大國國民普遍對SUV和皮卡熱情程度較高,而我國對於皮卡的限制,所以只好對SUV興趣高了。

然後咱們再來看汽車工業發展最早的歐盟那幾個國家,首先社會福利比較高,其次國土面積適中,最後道路基建還可以,社會福利高,有足夠的時間和錢去駕駛旅行,足夠的時間意味著足夠的行李,裝載需求就出來了,國土面積適中,行駛時間不長不短駕駛舒適需求就出來了,道路基建還可以,有高速,也有不錯的山間小道操控需求就出來了,所以他們那邊旅行車保有量不錯,SUV的裝載能力,轎車的駕駛質感,還不錯的操控能力,這不是妥妥的旅行車嘛!

咱們普遍喜歡對比的,「非常懂車」的美國,也有錢有閑去旅行,但國土太大駕駛時間會很長,駕駛舒適度要求高,而且高速路網建設非常好,對操控不敏感,所以美式大沙發的SUV和皮卡比較契合地廣人稀,去一趟超市要買堆滿兩三輛購物車的東西,經常跨州搬家且人工費巨貴只能自己動手的美國人民。

而咱們自己,旅行的定義都跟外國不一樣,自駕遊雖然開始上漲,但還是愛去人多的地方玩,不需要太多的行李,對裝載不敏感,同樣的國土太大,駕駛時間太長,但自駕少,所以駕駛舒適要求也不敏感,高速路網建設還可以,但鄉間小道就差許多了對操控要求不敏感,對通過性要求高,而且汽車工業發展較晚,汽車普及率相對其他發達國家也不高,汽車除了工具屬性外還增加了社會認同屬性(面子),所以我們對汽車多使用場景的要求更高,一是得有一定的面子,二是城市內澇,三是部分地區道路基建稍顯落後,以上任意一點就已經足夠吸引消費者關注旅行車或SUV或皮卡任意兩點就足以讓消費者下單,但通過性排除了旅行車,我國對皮卡又有限制,所以SUV享受了三者加起來的關注度和購買量。

而且正統的旅行車動力都比較強,畢竟除了拉人還得拉貨,甚至拉個房車,小船啥的動力強帶來的就是排量都是比較的,我們這是按照排量收稅的,這進一步限制了人們選擇正統旅行車,較好不叫座不是很正常嘛,口嗨誰不會啊,真金白銀往外掏錢的時候一個比一個謹慎。

低端的裡面國產的旅行車外殼的車,明銳的國產版旅行啊,賣的還可以吧,中端我們的要求是宜商宜家,但凡帶個商字,基本就告別旅行車了,旅行車是純純的家用高端就更不用說了,高端車的購買者大部分對車是有除了工具以外的需求的旅行車妥妥的工具,本來選擇高端車的人就不多,選擇高端旅行版,或者說獵裝版的就更少了。

綜上所述,之所以叫好是因為這些旅行車綜合素質都是非常好的車,不叫座是因為真心不適合大國也不適合我國。


旅行車主要是在歐洲非常受歡迎。

其實旅行車兼顧了轎車的駕駛感受和大空間的需求,如果只從功能的方面考慮來說,是很好的產品。

具體到中國來說,以黑河——騰衝線分界,東南地區人口稠密,人均道路資源和停車資源有限,比較接近歐洲的路況。正是旅行車的用武之地。

而分界線西北則是地廣人稀,基建方面不如東南,道路條件更接近美國中西部地區。典型的大皮卡和越野車的舞臺。

不過我國私家車普及還不到二十年,中國的用車文化首先是面子,所以一定要大,三廂纔是正經轎車,其它都是異端!

從10年代SUV逐漸興起,同時滿足了人們代步以及偶爾自駕遊的需求,故而逐漸成為了中國人的首選。同時絕大多數家庭依然只有一臺車,要考慮到老人孩子全家出行達到需要,所以「大」也的確有著實用方面的剛性需要。

站在20年代的門檻上,人們的購車需求越來越多元化及理性。像性能和駕駛感,在過去幾乎是不被考慮的因素,只要大和皮實耐用就好。而現在隨著主力消費羣體的年輕化,同時私家車的進一步普及,很多家庭已經擁有了第二臺車。一方面有了幾年的實際駕駛經驗,對於車輛的理解和需求都更加深入明確。另一方面作為備車或者純個人用車,也無需把空間作為首要考量要素。越來越多的廠家推出了更加註重性能,以及外觀動感的車型。這在十年前絕對屬於作死行為。

目前旅行車不被市場接受,一方面是人們的觀念還沒有轉變過來,一方面是優秀的產品不多。各廠家還在一窩蜂地推出SUV,而產品力不錯的Wagon又往往賣個殺豬價。所以旅行車的地位就變得比較尷尬。

中國的汽車文化還需要時間來成長及沉澱。再過十年,人們會更加理性和冷靜的。急也沒用。


值不值得看個人選擇了,我個人是非常喜歡旅行車的。

當然,國內的旅行車價格普遍偏高,像寶駿這樣的旅行車,其實就是個外觀,裡面裝不了多少東西。現在幾乎所有的品牌尤其是國產品牌出了很多跨界車,顏值高,比傳統旅行車底盤高,我覺得更合適。而且國產車價格也不貴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