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更側重表達裡面主人公們的不幸和他們之間的情感,很悲,特別悲...

電影更側重展現校園暴力對人的傷害,感官上的衝擊更大,也...很悲...

總之我都很喜歡,支持悲傷逆流成河


其實很不錯了。

如果不帶任何偏見去看的話,小說裏有很多很細膩的描寫,很碎片化的描寫,其實也算是郭敬明的風格,他說青春就是這些碎片,小說裏易遙和齊銘之間的羈絆更為深刻,這纔是主題,他們兩個人之間的故事,沒有希望的故事。而電影將主題放在了校園,其實也很可以,因為易遙的死也可以說是人言可畏,但電影弱化了小說裏很悲劇的氛圍,給了觀眾很多的希望,顧森西就是這樣的,當做一個新的故事去看也很好,就當是溫暖版悲傷逆流成河罷。

小說裏的齊銘絕對比電影裏更為深刻一些,而顧森西卻沒有電影裏那般好。從小到大,見證易遙的悲劇的是齊銘,想給她溫暖和快樂的也是他,他的存在讓易遙還能感受到好,看見光,雖然不屬於她,但最後這光也要暗淡要走了,所以她才死了,最後死在齊銘面前。小說裏寫的最好的就是齊銘和易遙的關係 ,混亂的羈絆。


看完悲傷逆流成河的我有點小小的驚訝,我一直以為這又是一部把小說改毀的劇,然而從選角到整體的節奏和顏色濾鏡都讓人十分的舒服。反校園暴力是當今的時代話題,看過韓國的一些電影都十分的壓抑,這部電影則是結合歡樂的背景反應出了幕後的黑暗。每一個回憶總是讓人開心愉悅,每一個現實總是殘酷悲涼。或者總一些人看上去是光鮮亮麗的,背後卻也十分卑微和懦弱。當把內心的自卑轉化成某種優越感並且以此施加到別人身上,這樣的作法是讓人唾棄的。電影裏一句話,生物的本能是趨利避害,人們總是喜歡看見或靠近光鮮亮麗的一邊,而去忽視黑暗的一方,我們或許都是這樣,總是想著好的表面,而忽視了人們面具下的真實。易遙問顧森西,西為什麼不是希望的希。最讓人壓抑的是最後易遙站在石頭路上向著海邊奔去,那條路很長那顆心很重。。。。好吧,思路有些凌亂,但是真的完全無法表達出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這可以說是郭敬明最成功的一部電影了。。。特別想再看一遍。。真的


中國首部校園暴力影片,恰好就符合了現時社會的狀況。平靜的海面掀起了浪花!


還好,不過邏輯性鬆散了些,看完心情還是有些壓抑的


其實說真的,小說裏和校園霸凌沒有半毛錢的關係,其實說白了,貼上反校園霸凌的標籤就是為了更多關注,並且減少負面評價。電影我看完了,真的覺得不會導就不要導,落落還是好好做個作家吧!電影用了很多快速的剪輯,表面上很有質感,其實就是MV式的剪輯

這片子還有一個硬傷,就是對白,其實裡面的演員都不錯了,就是對白太過於做作,一點都不真實。

題材選得很討喜,但是真的沒有拍好。

小說我也看完了,立意還是很低的,對白也很假大空,再加上沒有電影反霸凌題材的加持,顯得就是很不入流。

但一部小說火是有理由的。比如我自己,很不喜歡郭敬明那種矯情的寫法,但我還是看完了,甚至有點感動。因為背景設置得很討喜——高中。而且主角過於悲壯的故事也滿足了高中在課餘時間的獵奇感。


我曾經半夜看 跑到廁所裏哭 在家放聲大哭

唯一一本書讓我哭到心痛 並且花了挺久才走出來

書很好看 想哭的人可以看看

電影也不錯 但我覺得有點用力了(個人觀點)

電視劇我覺得還行 很多人說鄭爽演技不行 其實我覺得很多地方演的真的挺不錯的 不是粉 就我看著能感受到那種自然成習慣的悲傷和難過 行為也更貼近生活 因為小說也就是寫的弄堂生活 可能她的小動作是有點多 大概沒改的過來吧 聲音的話 用原音很不錯了 獨白念得挺好的 我現在挺喜歡電視劇(●???σ)σ

以上僅個人觀點 每個人想法不同 沒必要較勁啦~


挺好看的 揭示了一些人性吧

不過電影比小說仁慈多了 但還是哭的稀里嘩啦 挺值得一看的 看到女主悲慘的人生 只覺得自己好幸運 以後多珍惜自己擁有著的吧

愛生活 好好對待生活 加油


今天剛看完了《悲傷逆流成河》見了下面這張圖,無聊隨便寫寫感受。也不能說是毀了一生,可以治好的啊!只能說他媽媽毀了她的青春,擁有的是痛苦的回憶。現實也是真的無奈,為了謀生,她媽媽也是為了生存下去。不過方式欠妥。為什麼非要用這樣的工作。然後我想到的是,一個家庭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致關重要的。出生在怎麼樣的家庭也真的挺重要的。

我忘記誰說的一句話了,也不知道對不對,但覺得挺有道理的。人類(生物)的本質是為了繁殖後代,以延續生命。所以為了以後自己的後代能出生在一個舒適安全穩定的環境,可以不用考慮後顧之憂的快樂成長的環境,你要不斷努力往上爬,然後比配和找到優秀的基因。

劇中提到的校園欺凌事件確實存在。一方面是環境因素,初中時我就映像深刻,那簡直叫一個亂,每天教學樓後面聚滿了人,都是幾幫勢力在打羣架,然後看哪個不爽的就拉過去,先一個一個和他們單挑,單挑不過的就羣毆。只有等學校政教處的幾個老師拿著燈和棍子來了,幾幫人慌忙散去。第二天照舊,抽煙,搜保護費,爬圍城外出上網,幫忙寫作業等等你能想到的所有瘋狂的事。學校是分為普通班和尖子班還有兩個特別精英的班級的。這些當然是發生在普通班裡的多,都是一羣流氓。因為九年義務教育又不能退學,所以最重要的好像也就是回家思過,但放學後他依然在學校門口和那些社會青年。不過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他們好像從來沒有去找過兩個特尖班的學生麻煩過,都是在普通班之間進行。每次的年級排名兩個班級就差不多攬下一半。所以你只有擁有更好的環境纔可能越降低一些風險,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

還有一個就是自身實力,硬氣,真男子漢。他們好像也很少去欺負那些很壯,在外面也有些社會人保護,但不搞壞事的學生。

這些也是青春期時發生的事,那些經常打架鬥毆的我知道的基本很多初中就沒讀完,現在娃可以叫你叔叔了。還有那些尖子班的大多也是上了重點高中,然後上了重點大學。真的完全是兩級分化的人生。多年不見後有次假期我遇到了當年那個特別皮的同學,還請了我喫碗螺螄粉,然後問我借高三的書。說他女朋友正在讀高三,要補習。真的讓我大為震驚,無論從外貌還是談吐和交流的語氣,都顯得很成熟穩重。而我還是個略顯生澀學生模樣。

然後我又發現其實世上哪有什麼十惡不赦的人,人之初,性本善。都是從孃胎裏出來的,沒有人出生就是搞破壞的。也只是可能在那個時間點,行為和方式欠缺,但每個人的青春不經相同。青春裏發生的只是那麼一段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